第一节 大学城的知识创新
一、知识创新概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所谓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的新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119]。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知识创新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知识创新具有创造性、发明性、新颖性和革新性共四个方面的特征。
1913年,美国学者艾米顿(Debra M.Amidon)提出:“知识创新是指为了企业的成功、国民经济的活力和社会进步,创造、演化、交换和应用新思想,使其转变成市场化的产品和服务。”艾米顿的“知识创新”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可以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三个主要内容。
1995年,Nonaka和Takeuchi在《知识创新型公司》中用知识创新螺旋结构的模式阐述了知识创新的四种方式。他提出的知识创新型公司,就在于个人的洞察力能够为整个公司所检验和运用,这种类型的组织不断鼓励其成员将自己内隐的个人知识“外化”成外显知识而赋予其他人,后者将这些外显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内隐知识,从而扩展他们的知识基础。Nonaka把组织的知识创新看成是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交互作用的过程,他认为,在此过程中要经过四种不同的知识转化方式,其中知识从内隐流向外显,最后又流向内隐,知识创新就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螺旋上升过程。Nonaka等的知识创新模型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组织知识被分为显性知识(数据、说明书、手册等易于存储、传播的知识)与隐性知识(认知与经验等难于表达与传播的知识)。
第二,通过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换,而实现知识的创新,包括潜移默化,也称为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部明示或外在化(Externalization)、汇总组合或组合化(Combination)和内部升华或内在化(Internalization)四个方面(SECI)。
第三,知识创新平台叫做巴(Ba)。
知识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引擎,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支柱和后盾。知识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知识创新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转移。
知识的创新、传播、交流和应用已成为知识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取之不尽的资源和动力。一个国家能否在新世纪知识经济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在于知识创造和应用的效率。
二、大学城知识创新及假设的提出
高等学校是国家知识、技术、人才聚集的地方,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骨干组成部分和创新基地,因此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创新作用,对于国家的知识创新工程,对于民族的振兴,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高等学校是基础科学创新的主体,是国家创新体系与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高等学校在进行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其他部门所不具备的整体优势。高等学校的基础学科门类齐全、体系完整,基础研究队伍庞大且具有充足的后备人力资源储备,有利于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与综合性研究,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及较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等。
大学城知识共享将整合大学城各高校的优势资源,加强各高校交叉学科的产生,不断促进知识创新。根据上述文献综述,大学城知识共享对大学城知识创新的影响可以从大学城基础研究的创新水平、科学研究的创新水平和大学城教学知识的创新水平三个方面来衡量。
为此,笔者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留待后面进行进一步实证的两个假设:
假设7:大学城传授知识共享水平影响大学城的知识创新水平。
假设8:大学城科研知识共享水平影响大学城的知识创新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