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学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计
近几年,我国出现了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大学城。建设大学城是推动地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是实现高等教育体制创新,提高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大学城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大学城是多个具有法人地位的主体,大学城在教育管理、规划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尤其在知识共享、大学城区域协作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有些大学城已建立大学城园区管委会,但是其功能尚未被广泛开发。
在上述背景下,大学城知识共享的研究愈发凸显其重要性。什么因素会对大学城知识共享影响较大?如何进一步研究构建大学城知识共享交流平台和相关制度的设计,从而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现不同学科的交叉,更有效地实现知识创新创造了条件?本书获得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大学城的知识共享、促进大学城各高校间的知识交流以及大学城的管理工作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本书研究结论表明,制度与机制对大学城传授知识共享和大学城科研知识共享的影响效应最显著,大学城知识共享对大学城的知识创新、大学城的综合实力以及大学城的教育质量都有显著影响。而且大学城科研知识共享水平对大学城传授知识共享水平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作为大学城的管理者,为了促进大学城的知识共享,应该充分注重大学城知识共享共赢机制的设计,加强大学城的知识共享,提高大学城的知识创新水平,增强大学城的综合实力,提高大学城教育质量水平。此外,在加强大学城传授知识共享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大学城科研知识共享,大学城科研知识共享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大学城传授知识共享水平,从而提高整个大学城的知识共享水平。
大学城知识共享的共赢机制包括区域协作机制、激励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学习机制等。大学城各高校间需要建立互相信任的制度与机制,使互相感觉到被尊重,从而更愿意将自身的知识与技术与其他成员共享。在大学城各高校集聚的条件下,在相关制度、机制的保障下,大学城应实施有效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交流区域合作机制;大学城应营造良好的大学城知识共享氛围。此外,还需要各高校之间制订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大学城科研工作的合作和交流,加强各高校强势学科间的交叉,不断提高大学城知识共享水平。
一、加强大学城知识共享机制建设,建立优质知识资源共享体系
大学城是众多高等学校聚集的区域,是知识继承、传递、扩散和创新的生产源和集散地,在大学城内实施知识管理,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共享和交流,而且有利于教育创新、高等教育改革,有利于大学城和大学城内各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教育部实施的质量工程也强调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大学城内教育应该集大学城内各高校的优势,将知识管理、知识共享应用于教育,建立优质资源共享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机制建设。
1.联合培养学生的机制
大学城内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各校教学条件和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联合培养学生。联合培养学生要在广泛宣传和各高校的大力支持下,进行有效的探讨和摸索,充分调动各高校导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各高校需要对学生开放互选课程、互聘教师任课、相互开放公共资源、联合举办专家讲坛等方面制订实施办法和相关规定,以充分调动大学城内各高校的积极性。
教育部实施的质量工程中积极鼓励高等学校之间的跨校选修课程机制,加强高等学校之间学分互认等,使学生享受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并逐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稳定化、常规化。如在上海松江大学城中,大学园区内的学生可以跨校辅修专业学位,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又可以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文理交叉、学科融合,实现课程的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此外,大学园区内各高校还开设跨校课程,对修读的课程互相承认学分。
2.共建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的机制
精品课程的建设在教育质量保证中起着基础和重要的作用。大学城内各高校应选择基础性、前沿性、交叉性、开放性的课程,选择国际或国内一流学者共建精品课程,并对大学城内各高校学生开放,实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高水平、有特色的教材是学生夯实基础、接触学科前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的依据。大学城内各高校应加大力度建设精品的教学用书,尤其是利用各高校的优势学科的力量,碰撞出知识的火花,编写出新的精品教材。
3.开放教育公共资源的机制
国家提出兴建大学城的初衷也在于借鉴国外大学城的经验,从实际情况出发,实行各种形式的教学、科研、图书馆、体育等设施的相互开放,共建共享,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开放性是大学城的基本特点。在共同制订合理的制度下,大学城内各高校应该开放教育公共资源,使大学城内图书资料、实验中心、活动中心等公共资源对大学城内每一个学生开放。通过对教育公共资源的开放,加强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传播和共享,构建大学城内教育知识平台,促进培养质量的提高。
4.共建大学城教育网络系统
大学城内各高校应在原有校园网的基础上,开发并共建大学城公用网络,构建大学城知识管理系统,便于学生在网上交流知识、传播知识和共享知识。大学城公用网络包括知识库入口、信息公告板及资源指南等,大学城内学生可以在该网络上查询、搜索有关信息,快速且简便地接触到各种知识。
总之,大学城内各高校的知识资源丰富,需要对大学城知识共享进行完整的制度及机制的设计,建立一个大学城知识共享平台,使大学城内各高校能够方便的获取和共享所需的知识,整合各高校的优势知识资源,不断对大学城的知识进行知识创新。
二、加强大学城学科交叉建设机制,促进各高校的学科建设
所谓学科交叉,指跨出已有学科的边界,实现学科间的合作。换句话说,凡打破已有学科壁垒,把不同学科理论、方法或思维有机地融为一体地研究活动,就是学科交叉。当代学科发展继续分化的同时,综合交叉趋势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实践表明,许多学科之间可以进行学科交叉,并通过学科交叉来推动原学科的发展。
学科交叉的主要途径是理论知识的交叉、研究方法的交叉和思维方式的交叉。学科交叉的方式多种多样;交叉的跨度日益增大;交叉的层次不断加深。鉴于学科交叉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国的政府、资助机构和大学等都把资助学科交叉研究放在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并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学科交叉研究。
大学城内各高校由于在空间、距离上的优势,可以在科研等方面更紧密地合作,在科学共同体中形成一种鼓励交叉的学术氛围,鼓励知识共享,尤其是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共同促进各高校的学科建设,同时提倡对学生的科学教育,加强跨学科教育。对于一些前沿性、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可以设立交叉学科创新基金,吸引大学城各高校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投入交叉学科的研究中。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共享个人的知识,实现知识的创造和知识创新。在大学城学科交叉中,应依据各高校的传统优势学科、重点学科为重点,积极支持各学科的交叉。充分发挥大学城内各高校优势,强强联手,围绕经济建设需求关注科技发展前沿,充分挖掘各高校在学科和人才等方面的资源,加强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积极探索各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开展合作科研的有效途径,以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联合立项,联合攻关,推进科学研究和学科的发展,不断创新出新的知识。
三、营造出知识共享的大学城学术文化氛围
隐性知识转化与共享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创造一个能够促进学习、交流、转化和创新知识的文化氛围,是加快隐性知识转化与共享的关键措施。组织文化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在企业界已得到证实。因此,良好的知识共享学术文化氛围是一个健康的大学城的灵魂,建设一流大学城,不仅需要先进的硬件设施,更需要管理者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培养科学、民主、创新、进步的软环境。大学城内各高校应联合举办一些学术活动,如学术论坛、科技文化节等,为各校学生搭起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学术研究氛围。大学城内各高校应弘扬科学精神,崇尚学术自由,鼓励学术争鸣,营造出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学生成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建立和谐的、有利于知识共享的大学城校园文化,营造统一的大学城文化氛围。这样(知识共享,知识共享)双赢局面的实现必将增强大学城内各高校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增强大学城社会声誉和综合实力,有利于大学城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