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困而求索:小教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分析[1]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承担着为基础教育培养素质小教师资的任务,它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发展和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对教师的个人素质、实践技能等方面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必然带来教师教学技能上的变化、发展。
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是决定教学质量和教学艺术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是提升小教本科生素质的重要标志。提升小教本科生的教师教学技能,不仅体现师范教学的本质要求,而且对于缩短师范毕业生的职后工作适应期,提高学生自身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等均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在渤海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中,我们选取了07级就读的小教专业的大三学生、刚刚教育实习的08级大四学生和从小教毕业并已从教3—5年的年轻在职小学教师这三类不同类型的“小教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表一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从基本情况来看,小学教育的专业中女性教师占90.4%,男女教师的比例极不协调。在所有任教学科中语文,数学所占比例居多,分别是39.5%、34.9%。但是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只有34.9%,说明这些人在班主任工作能力方面欠缺。同时对于教学技能大赛效果也不显著,从表中可以看出只有16.3%的人获奖。
(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本次共发放问卷83份,回收83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83份,无效问卷0份,回收有效率为100%。
(3)数据分析
对相关数据进行录入、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教师基本技能分析
表二 教师基本技能分析
基本技能在教师职业技能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主要涵盖口语技能、书写技能、课件制作与运用能力及沟通技能。
口语技能包括传统的“一话”(普通话)及口语表达。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用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在口语技能方面,当被问及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时,被调查人员中22.9%的等级为一乙,69.8%的为二甲,7.2%的为二乙。总体上,100%的学生表示已取得二乙以上的普通话证书,二甲以上的占到92.8%,取得了小学语文的从教资格。其中,关于文字表达能力8.4%为很好,63.9%为较好,27.7%为较差。这些数据表明普通话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已达到较好的水平,但处于高层次的人还是少数。
书写技能即传统师范教育的“三字”,包括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书写技能,它是从事教师职业必备的,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运用书写工具和材料,通过训练达到书写文字,而形成的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技能。总体上,这“三字”很好的分别占8.4%,8.4%,6.0%,较好的分别占68.7%,67.5%,44.6%,较差的分别占22.9%,22.9%,43.4%,粉笔字中没有很差的,但钢笔字与毛笔字分别有22.9%,6.0%很差。“三字”的比例相比较,钢笔字与毛笔字的书写能力不是很好,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格外注意这方面的练习。
近100%的人认为国二考试并不是无所谓的。但只有49.4%的人参加并已经通过。在此基础上的课件制作水平,有12.0%的人很好,32.5%的人较好,54.2%的人一般,另有1.2%的人课件制作水平很差。对于多媒体的使用情况有82.0%的人会依据内容取舍,但没有人选择不使用多媒体。可见,课件制作与应用能力在现代化的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当被问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否重要时,有近百分之百的人认为重要,并且有67.5%的人认为学会沟通的最重要的渠道是“态度”。当问及平时遇到疑难问题怎么解决时,我们发现大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各有不同。32.5%的人选择向教师请教,50.5%的人选择与同学交流,还有3.6%的人选择与家长联系,13.3%的人选择自己解决,即解决问题的渠道是多样化的。
(2)教学能力情况分析
表三 教学能力情况分析
教学技能是指师范生在将来从事教学情境中,运用有关教学理论、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方式。针对课堂教学能力,当被问及备课情况,24.1%的人表示“独立备课极少借鉴他人”,24.1%的表示“多半参照他人”,4.9%的学生表示若无辅导材料,不能完成备课。可见,备课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加强。
在实际说课、授课方面,当被问及对教学最有帮助的方式时,有36.1%的人表示每周定期的集体备课,53%的人表示听指导老师的上课、评课,8.4%的人表示观摩学校的优秀课,8.4%的人表示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近一半的人认为同指导老师上课、评课对教学帮助最大,这也说明大多数人还是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
(3)教育能力情况分析
表四 教育能力情况分析
教育能力包括班主任工作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其中班主任工作能力涵盖了班级管理技能、学业指导能力、组织班集体活动技能、思想教育技能。在小学班级管理方面,当被问及是否知道该怎样去管理好一个班级时,有48.2%的学生知道,51.8%的学生则是不太清楚或者不会。此外在组织管理能力上,较强的占45.8%,一般的占43.4%,而很强的只占2.4%。这表明相当部分学生在班级管理方面能力的匮乏,缺少实践经验。
(4)科研能力调查分析
表五 科研能力调查分析
教育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严格科学的方法,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现象或问题为主要对象,以探究教育的规律、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丰富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为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在科研实践方面,当问及是否做过课题时,30.1%表示有过一次,19.3%的表示有过两次,13.3%表示有两次以上,37.3%的表示一次都没有。这表明,总体上很少一部分人接触过课题研究,而大部分人表示尚未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当被问到开展课题研究对教学工作的影响时,参与过课题研究的人中,54.2%认为反而会有帮助,32.5%的人基本不影响,但有13.3%的人认为多数会有影响。这说明很多人对于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还未深入的了解。
(5)教师特长等综合技能情况的分析
表六 教师特长等综合技能情况的分析
对于小教本科生而言应该具备文艺、体育等多方面的才华,这样才能被学生所喜欢、被人才培养的标准所认可。在调查中,当问到特长(或多才多艺)对一名小学教师的重要性时,有43.4%认为非常重要,有48.2%认为一般重要,只有8.4%认为不重要。其中希望发展的特长中,艺术类占56.6%,体育类占26.5%,计算机类占14.5%,心理学类占18.1%。心理学类对于教学十分重要,但是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这说明对于心理学的学习还不够重视。
(6)教育实习情况分析
表七 教育实习情况分析
教育实习是小教本科生获取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当被问及将教育实习时间调整到半年怎么样时,41.0%选择非常好,33.7%选择一般,20.5%选择延至一年。另有4.8%选择不必要。当问及经过半年的实习,从时间看,能否取得教学实习的效果时,回答能的占18.1%,基本能的占69.9%,认为不可能和与时间无关的占12.0%,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在教育实习方面,通过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接触来提高小教本科生的实践能力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7)专业认同感分析
表八 专业认同感分析
教师的专业认同主要是指教师个人或群体在教育教学专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对自己身为教师的理解和看法。专业认同是影响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教师有效开展专业实践的重要保障。小教本科生只有了解所学专业,肯定其专业价值,才能够以主动接受,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因此,小教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是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取得良好的实践成果的重要保证。课题组成员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职业意愿的调查,当被问及“你选择目前所学专业的原因”时,仅33.3%的学生表示选择小学教育专业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大部分受父母意愿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38.6%选择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受父母的意愿影响的占21.7%,受教师职业比较稳定等就业形势影响的占36.1%。当被问及“目前,你对所学专业的看法”时,对小学教育专业学习感兴趣的占80.7%,其中22.9%对该专业非常感兴趣,57.9%的学生表示对该专业比较感兴趣。而19.8%的选择“不太感兴趣”,由此可见,入学后,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对本专业的进一步了解,一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了兴趣。但不容忽视的是仍有一大部分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缺乏学习兴趣。
(四)总体分析
综上,“经过四年的学习,你感觉你的专业教学技能”,“成熟”占16.9%,“一般”占69.9%,“欠缺”占14.5%。当问及“如果需要补充知识,最想补充”的是什么时,“多媒体技术”占7.2%,“课堂教学技能”的占67.5%,“教育科研水平”的占15.7%,“现代教育理念”的占9.6%。当最后问及“你对自己目前发展状况的评价”时,“满意”占7.2%,“基本满意”占48.2%,“一般”占42.2%,“不满意”占2.4%。
(五)小结与建议
通过我们的调查和分析,大致可以归纳出:在教师基本技能方面,学生对口语技能与书写技能的掌握较好,但对课件的制作与应用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教学能力方面,能独立备课的人所占比例很少,而且教育能力也较差,甚至有51.8%的学生则是不太清楚或者不会管理班级。教育科研能力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很重要,但是调查发现只有13.3%的人做过两次以上的课题。教育实践是个体获得实践性知识和智慧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经过半年实习,认为能去的教育实习效果的只占18.1%,虽然有69.9%的人认为基本能取得效果,但也说明教育实习的效果没有达到最好。另外仅33.3%的学生表示选择小学教育专业是出于自己的兴趣。但目前对这一专业感兴趣的占80.7%。由此可见,入学后,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对本专业的进一步了解,一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了兴趣。但不容忽视的是仍有一大部分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缺乏学习兴趣。
基于以上的分析,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制订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将这一计划纳入课程建设整体中来统筹考虑,在必修和选修课程中应分别设置教师职业技能类模块,开设音乐基础、美术基础、体操、舞蹈、写字、教师口语、小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班队工作原理、小学各门课程的微格教学、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同时注重内容安排的系统性,体现一年级到四年级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的逐步深化过程,并对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及考核,颁发《教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第二,采取多元、开放的培养理念,优化培养途径。教学技能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渐完善的过程。因此,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应该多元、开放。遵循的原则应是,统一要求和自主选择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本技能培养与专业方向技能培养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练相结合、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建立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技能主题活动相结合、校内训练和校外实际教学相结合等多元的评价方式,同时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结合起来。还应使实践与反思相结合、训练与环境陶冶相结合,通过多种方法与多条途径,构建全方位、全员、全程的培养体系。
第三,创造有利条件,提高师范生素质。利用新生入学的最佳时机开展专业思想教育。通过邀请优秀小学教师讲座、观摩基本功表演、参观展览、毕业生汇报等形式对学生渗透专业理想教育,逐步明确教师的素质要求。同时让学生学习有关教学技能的文件,使学生明确各阶段教学技能的培训目标要求及措施,在知晓的前提下,导之以行。另外,教师要抓好课堂教学和实习指导工作,培养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兴趣,通过竞赛、互助、展示等帮助学生克服训练的倦怠情绪。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构建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形成的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形成和谐、活跃的校园气氛,是教师形成教学技能的重要环境和氛围,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开展各种教学技能大赛、教学科研立项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能力训练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这些做法能促进学生教学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专业技能水平是高师院校小教专业本科生的外在形象之一,高师院校学生应具备广博的人文素质,宽厚的专业素质,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实践的理念等。技能训练应建立在比较广阔的背景上,唯有如此,才能从动机走向目的,真正提升小学教师的培养素质。总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和研究,力争更好地发挥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对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的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六)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技能研究的影响因素[2]
1.教学技能培养内容单一,脱离实际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在保留了传统学科课程的同时,加强了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小学课程设置以综合课程为主,教学内容呈综合化的趋势。而目前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仍然是以学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实践课程明显不足。由于课程结构单一,尤其是实践性课程不足,教学实习时间短,导致学生不能做到及时发现自身教学技能缺陷并且很好地改正;学科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小学实际,尤其是教育理论的有关课程在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对多样化学习方面的建构亟待完善。
2.教学技能培养观念落后,形式封闭
目前的教学技能培养观念落后,强制性的要求(有的学校明确规定,不达目标则不发毕业证等),一刀切整齐划一的做法与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及个性化的培养要求相冲突,难以真正调动师范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技能培养难以收到实际的效果。教学技能培养以课程教学、单一技能培养为主,情景性、实践性、综合性不足,是导致师范生教学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
3.教学技能培养目标水准偏低,体系不完善
目前国家对本科水平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目标及相应的培养内容没有一个基本设定。我国职前本科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应达到怎样的专业水准,在实施中缺少可依据的文本参照。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目前的教学技能目标的不足也日渐显露出来。培养目标定位水准偏低(目前的教学技能训练仍然以教学基本功为主),教学技能培养内容单一,专业教学技能训练不足,这些已明显不适应学生及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提出科学有效的培养目标是目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4.教学技能训练主体的学习动力不足,学生素质不高
目前小学教育专业的生源基本上是由各中学学习成绩居于中等的高中学生或花钱就可入学的师专的初中生构成,而且进入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有些对专业选择并不是发自内心,而是出于无奈。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善,但相比之下,教师的实际收入还是较低,尤其是小学教师的工作繁重又复杂,教师的付出和他们的实际待遇很不相称。近几年有材料记载:对小教专业学生作了未来职业选择调查,结果发现,只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真正愿做小学教师。因此,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动力不足,对专业技能培养不感兴趣;虽然是高中毕业生源,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文化素质及能力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受就业选择市场化、选择多元化等(一些学生有考研打算或考公务员等其他想法)的影响,学生一入学,就为就业做准备,忙于各种过级考试,对教学技能训练热情不高,对教学技能训练时间投入不足,这些不利因素对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带来一定的困难。
5.教学技能训练不足,重学术、轻培养
大部分高师院校重科研、搞立项的风气浓厚,一部分科研学术型教师如鱼得水,站稳了脚跟;教学型教师地位低下,这种重学术、轻培养的风气使高师课堂的教学质量受到很大影响。目前,在高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主要还是讲授式,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缺少质疑、自主探究、合作与交流学习,不利于学生形成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由于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因此,教师的教学一方面难以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起到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缺少有效的方法和对策,导致学生的训练严重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