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面性原则
1.身体各部位活动的全面性
为了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在创编成套特色课间操时,要根据人体解剖学的特征,尽可能充分调动整个机体参与运动,使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关节、韧带及内脏器官得到全面锻炼。特色课间操的动作结构要完整,它包括上肢、扩胸、体侧、腹背、跳跃、整理等身体各部分的运动。成套动作一般包括头、颈、肩、胸、腰、髋、腹、背和上下肢的运动,有意识地、科学合理地使用各关节的各种运动形式,如头颈的屈、伸、转、绕、绕环,肩部的提、沉、收、展、绕及绕环,胸部的含、展、平移和振胸,躯干的屈、伸、转、倾、绕、绕环,髋部的顶、提、摆、绕、绕环,上肢的屈、伸、举、振、摆、绕、绕环,下肢的屈、伸、举、摆、踢以及各种基本步伐的走、跑、跳等动作,以促进肌力的增强,提高心肺功能。创编时还应注意,保持人体左右两侧动作的对称性,保持组合动作的对称性和重复性,使人体匀称、和谐、全面地发展。
2.动作时空变化的丰富性
特色课间操练习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进行的,时间表象(速度、频率、持续时间)和空间表象(方向、路线、幅度、力量)的变化丰富与否直接影响操对人体锻炼的效果。一套操的动作部位、路线、方向、幅度、节奏等方面的设计要使身体各部位关节和肌肉群得到充分、全面的锻炼。步伐组合的变化,可以培养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因此,创编特色课间操时应当考虑动作的方向有上下、左右、前后、斜向等变化,动作的路线应当有长短、曲直的搭配,动作的幅度、速度、力量方面有大小、快慢、强弱的对比。动作时空变化的丰富有助于激发中小学生的锻炼兴趣,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状况;通过改变运动位置、方向、节奏、路线以影响不同的肌肉群,通过单一动作和复合性动作的变化来培养人体的协调性,提高关节的灵活性,达到队形在动态中多次变化和动作在各个方向变化。在队形变化上常采用散点、纵队、斜排等简单实用的队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