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民本思维
邓小平的创新思维还表现为民本思维。邓小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本,始终坚持人们群众创造历史的群众观点,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并把它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他特别关注社会主义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他把坚持群众路线作为搞好社会主义的各项工作的科学的方法论,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看作我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看作是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一个重要标准。邓小平认为,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社会主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把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我们制定和落实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邓小平还强调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28]这些论述体现了邓小平关心人、尊重人的博大的人性精神,体现了他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价值理想,体现了邓小平的思维创新。
【注释】
[1] (英)李约瑟著,陈立夫等译《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0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4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 《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33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6]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37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7]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9]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0]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6页,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1]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7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2]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1页,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3]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2页,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4] 《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98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5]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9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6]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9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7]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0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8]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7~278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9]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3、21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0] 《人民日报》,1987年4月19日
[21]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4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2]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7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3]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7页,第79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4]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8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5]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6]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7]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4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8]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8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