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解
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造学习型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精神,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现提高和平区全民科学素质的工作目标,实践证明,创建社区科普大学是卓有成效的工作载体。
和平区自2002年在全市率先创建第一所南苑社区科普大学以来,现全区已发展到45个社区科普大学分校。其中,市级重点分校11所,区级重点分校17所,街道自管分校17所。全区共聘请了210名科普志愿者担任区、街、社区科普大学讲师团成员,定期为社区科普大学讲课。全区已有5000多人受到系统的科普教育,这些学员大都成为社区工作的骨干力量。社区科普大学这一载体和平台,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造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领导,实施目标管理,为办学提供组织保证
和平区委、区政府对创建社区科普大学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创建社区科普大学工作纳入了区委、区政府对街道办事处目标考核体系,列入评选文明社区的考核标准。区委主管领导经常深入社区科普大学,了解各分校办学情况,听取办学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区成立了社区科普大学管理办公室,区、街、社区三级设专人负责管理此项工作。区科协在办学初期,提出了“五有”、“三化”办学标准,建立了月检查、半年初评、年终总评的考核制度,引导社区科普大学的规范发展。实施了“四簿、四册”管理方式,由区科协统一印制标准档案文本,规范了各分校科普大学教学与管理。为进一步提升科普大学教学质量和水平,区科协领导带头分组对全区45所科普大学逐一进行了走访、调查,了解各分校办学需求、存在问题,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提出了“四簿、七册”管理办法,并予以实施,使社区科普大学教学及管理步入了更加规范、科学的轨道。为推广办学经验,表彰先进,我们定期组织各分校召开经验交流会、全区性表彰会,表彰了先进分校21所、优秀组织者64名、优秀教师31名、优秀学员105名。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推动了我区社区科普大学的发展,促进了学习型街道、社区、家庭的创建。
二、加大投入,改善环境,为办学奠定物质基础
我区十分重视改善社区科普大学的硬件环境,在财力、物力、人力上均给予了较大支持。近年来,我区加大资金投入,先后投入近50万元,为社区科普大学建设标准科普画廊32处,购买学习桌椅300多套,为先进社区科普分校配置了照相机、摄像机、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根据教学需要为学员购买教材1800套、笔记本2000余本,征订《百姓科学报》600余份;印制大量的科普知识宣传单、宣传册和宣传挂图。街道办事处和部分驻区单位也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对社区科普大学给予支持和帮助,为社区开办科普大学创造了良好的办学环境。
三、发挥优势,调动科普志愿者积极性,为办学提供智力支持
在社区科普大学教学活动中,区科协注重发挥各方面专家、学者及科普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先后聘请了25位身体健康、有专业知识、并热衷于社区科普教育的志愿者为区级社区科普大学讲师团成员。这些教师爱岗敬业,除认真备课外,在教学中他们努力与学员们加强感情沟通,满足学员的求知需求,采取灵活互动的教学方式,深深感染了学员,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区级社区科普大学讲师团成员孙逊老师的讲课深受学员们的欢迎,他每到一处,教室都是座无虚席,学员们为他的生动活泼、理论联系实际、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所感染,并风趣地称他为“科普大使”。张恩波老师将自己制作的科技作品带到课堂,为学员们实物教学,深受学员们的喜欢。各街道科协也参照区科协的管理模式,聘请了适合本街道需求的教师为社区科普大学授课。
区科协经常组织各类专家、学者、科普志愿者深入社区科普大学为学员就医疗保健、科学饮食、营养配餐、疾病预防等方面作专题报告,并就一些学员们提出的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现场咨询,答疑解惑,提高了社区居民科学文化素质。
四、拓宽领域,突出办学特色,为办学创造良好氛围
在社区科普大学教学过程中,注重根据各社区居民需求开设不同专业的课程,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活动,形成了品牌优势。
开辟学习园地。电业、铁厦、文化路等分校开辟了学习园地,定期展示学员学习成果,交流心得体会。蓝翎分校把学员们自编的歌曲《科普大学好》展示在学习园地上,学员们每次上课前都高唱《科普大学好》这首歌,伴随着嘹亮的歌声进入轻松的学习环境。
采取群众性办学。光明社区居住一批已经离退休的医务工作者,他们经常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话医疗、谈保健。社区领导因势利导,开办了该社区的科普侃谈会,大家就一些健康等问题在一起侃侃而谈,相互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该社区科普大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铁厦社区科普大学由班长牵头创办了《科普大学学友报》专刊,把老师讲课的主要内容以短小精练、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印在报纸上,供学员们课后复习和指导生活。
实施实用性教学。随着中国入世和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越来越多的居民渴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宝环社区根据群众这一需求,开设了英语学习班。该班30名学员已经坚持学习了两年多,均达到了英语常用会话比较熟练的程度。洪福分校开办了计算机培训班,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40多名学员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学会了上网收发邮件。
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文安路分校针对科学健身课,组织各园区居民开展团体健身操、太极拳、田径等比赛活动。食品安全课,组织学员到沈阳乳业有限公司现场参观,了解牛奶生产的工艺过程,增强了学员们鉴别饮品质量的能力。烹饪课结束后,为了检验学习成果,举办了居民家宴展示,各种色香味浓的菜肴,吸引了广大居民前来品尝,大家深深地感到郝老师的烹饪课令人受益匪浅。宝环分校为了活跃学员们的课余生活,举办了科普大学庆“五一”、迎奥运趣味运动会。运动会上由学员组成的合唱队、秧歌队、太极拳队、时装队进行了现场表演;组织了火炬接力赛、奥运知识问答及钓鱼、托球、接球等各项比赛,学员们积极参与。
很多分校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学员们广泛参与,深受广大学员的欢迎。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员之间、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学员们掌握更多的科普知识、了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实践机会。
五、协调共建,促进资源共享,为办学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搭建平台
在社区科普大学的建设中,我们注重与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把社区科普大学作为多部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共享平台。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区卫生局、老科协、老干部局、教育局、人口和计划发展局、文化局等单位也充分利用这一阵地,在科普大学的教学中宣传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同时,各相关部门对社区科普大学办学给予了软硬件的支持,为分校购买音响设备、教学用具、桌椅板凳、图书杂志等,社区教育资源在这里得到了整合,为实现终身教育创建学习型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办社区科普大学,营造终身教育体系基地,搭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平台,是一举多得,一措多赢的事情。我们要继续发挥科协组织联系党和政府与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切实做好科协各项工作。用创新的举措,力争在社区科普大学的管理体制、师资队伍、资金保证、长效机制、品牌建设等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作为。
(作者:和平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