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建和谐社区与开展学习型家庭活动的体验

创建和谐社区与开展学习型家庭活动的体验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十六大以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提出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关注经济地位明显下降以及弱势群体的居民,是创建和谐社区的重点工作。当前,创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广大市民的迫切愿望。这个社区依据自身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了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文化这一重大工程。

周志成

一、主题思想

创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十六大以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提出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这是马列主义“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已被实践证明,取得了成功。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正确地认识和谐社会的理论,准确地实践和谐社会的战略,把创建和谐社会融入到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中去,是当今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所谓和谐,就字面意讲,即协调顺畅,配合得当。和谐社会,就是用和谐的理念去认识、去对待、处理、实施社会发生的所有事物,使世界充满了顺畅、祥和、安乐、融洽、发展。恰如许许多多优美动听的音乐、歌曲,就是7个音符千变万化组合而成一样。我们党构建的和谐社会,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崇道”“尚和”“和为贵”的历史传统美德;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小康的根本保证。和谐社会是创建精神文明的基础,是实现文明社会的前提,它反映了经济基础的要求。

我们党提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六个基本特征,即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特征体现了:民主与法制的统一,公平与正义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了和谐社会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社会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要达到的理想目标,也是我们党现阶段重大的理论创新。

二、实践的体验

沈阳大学党委号召老科技工作者,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热情地支持社会各界和社区各项工作。我们从2002年开始参与协助沈阳市高教社区“创建和谐社区”工作。经过几年不间断的努力,使这个社区有了长足的发展,达到了广泛团结、凝聚力量的作用;达到了化解矛盾,把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的作用;创建了建设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所需要的某些条件;促进了环境优雅、生活安定的大好局面。这个社区的发展进步,进一步证明了构建和谐社会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我们系统地帮助他们学习了创建和谐社会的有关理论,协助他们用科学发展观思想理念指导工作,与他们一起总结了他们创建和谐社区的经验,并在省市有关刊物上发表。整个过程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体验。

(一)抓住社区的主要矛盾,是创建和谐社区的关键

关注经济地位明显下降以及弱势群体的居民,是创建和谐社区的重点工作。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问题,分析认识社区的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开启了新的局面。我们认识到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打破了原来的经济格局,出现了体制转轨、结构转型、一些企业倒闭、工人下岗失业的局面,同样波及到这个社区。这个社区有居民近万人,3000多户,低保户和边缘户就有近80多户,170多人生活水平低下,在吃、穿、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几大必需生活上无法保证,恩格尔系数不到60%,需要政府低保救助。在这些人当中:一类是年老、重病、重残、孤儿需要长期救助,他们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没有自救的希望,这是重点关照对象。二类是下岗、失业,年纪偏大,无专业技术,无经营能力,一时又找不到工作,以及单亲家庭,无法供子女读书上学人员。三类是一般的失业户,有劳动就业能力,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需要临时救助。

党和各级政府对城市中的下岗待业、弱势群体,给予极大的关怀,制定了许多救助政策、办法和规定,保证他们同全国人民一道过上小康生活。这些人虽然由于社会的变革,给他们带来失业后的困难,他们的思想深处还是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少数人对社会不满,思想偏激,遇到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公平、不正之风等,最易引发这些人的不满情绪,继而爆发矛盾。这个社区的党委和工作人员,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公平正义,坚持细致周到的工作,使这个社区安定团结,情绪理顺,矛盾化解。他们在办理低保救助工作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法,切实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做到“三讲”“四要”。“三讲”是:宣讲上级有关政策,讲述申请人家庭情况,到会人员(包括居民代表等)讲评,集体审定。“四要”是要走访、要听述、要核查、要汇报。经过如此细致的工作,把该享受低保的人员,一个不漏地都加以解决,让这些居民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双手,把党的温暖送到他们家中,让他们也同全国人民一道享受到小康生活。这些人,他们发自内心地对党和政府抱有感恩之情。当他们拿到救助金的时候,热泪盈眶,激动万分,有的人甚至跪拜。有一个叫田文学的特困户,曾经由于不满,与社区对着干。社区党委没有对他另眼看待,而是耐心说服教育,在了解到他家实际困难之后,为他找了工作,解决了生活中实际困难。他看到了社区公平正义,幡然改变态度,对社区各项工作都积极支持,带头参与。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工作。

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社区党委坚持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抵制了在办低保中来自有关方面的说情风,顶住了来自上面的“交代风”,拒绝了多次送钱、送礼的行贿风。是的,无私才能无畏。时刻牢记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把群众装在心中,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肯定、赞同。

(二)开展学习型家庭活动,提高市民的文明道德素质,是创建和谐社区的有效形式

当前,创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广大市民的迫切愿望。这个社区依据自身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了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文化这一重大工程。他们通过抓教育、抓典型、抓活动,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人们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他们抓教育。2002年初,社区创建了科普大学,聘请沈阳大学10名教授授课,制定了章程、计划,安排固定的教育阵地,招收了学员,有时扩大到居民可自愿参加听课。从学习十六大文件入手,宣讲道德、法制、国防教育、科技发展、“八荣八耻”以及卫生保健、书法绘画、英语等专业课,使居民了解到国家前途、发展、任务、目标,知道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激励他们奋发努力。学习让他们掌握了许多生活中的哲理,使他们的精神面貌、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某些问题,使居民有了正确的认识,正确地对待。请知识渊博的资深老教授讲课,让广大居民群众学习理论,遵守法制,规范道德。这个科普大学深受群众的欢迎。一位已过八旬的老太太,她一次不落地前来听课,并坚持记笔记。她说:“老教授讲得太好了,有理论,有实践,听了真让人长知识。”科普大学为开创社区和谐文化开了好头。

第二,在创办科普大学的同时,开展了学习型家庭活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学校,每位家长都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每个家庭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影响到老人、子女,影响到邻里等。这个社区,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社区的党委经过数月的调查了解、研究、选择,规划了七个类型的学习型家庭:群体学习型19户,文化艺术型351户,现代学习型29户,老少互学型26户,信息网络型615户,终身学习型610户,弱势群体型34户。又从上述七个类型中选出典型示范户31户。这个社区在抓学习型家庭活动中踏踏实实,不走过场,有专门机构,有规章制度,有经验交流、讲演会等。抓学习型家庭是新的历史时期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便于实施的学习阵地,许多家庭矛盾、邻里纠纷,解不开的难题,通过学习型家庭学习得到解决。学习型家庭有它自己的特点和效果。

一是亲缘关爱性。这是所有学习型家庭的共性,以爱为核心,父母爱孩子,子女爱父母,夫妻互敬互爱。自古以来就提倡“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从广义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生的大节,祖国的前途与个人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通过家庭这个特殊的亲情关系开展教育,有意想不到的成效。这种学习形式便于推广,让它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是创建和谐社区的重要条件。

二是自身教导性。学习型家庭要求父母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用良好的精神风貌、道德标准约束自己,内外一致,表里一致。不少家庭把“勤奋、俭朴、忠厚、善良”作为家庭行为准则,教育青年一代。对待他人,要以德治人,与人为善,对邻里要“忍为高,和为贵”,一方有难,大家相助。这个教育中心环节就是“从我做起,做出样子”,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别人。

三是典型示范性。生活中,每个家庭都会出现矛盾,解决矛盾,不断地往复向前。但许多家庭一些平平常常的小事,由于不能入情入理地解决,长此下去,就形成很深的积怨,诸如不赡养父母、放纵子女、婆媳难处以及邻里不和等不良现象,小则影响家庭,大则影响社会。这个社区在创建学习型家庭中发现了一大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风格高尚的典型:有家贫教子有方的慈母;有天长日久为公婆端屎倒尿的儿媳;有婆媳相敬如宾的典范;有邻里和谐的楼栋;还有下岗失业自强自立白手起家的富裕典型,等等。这些典型通过宣传、推广起到示范作用。用群众中生动的生活事例去解决群众中存在的难题,更为妥帖,易被接受。创建学习型家庭是社区教育一种非常有效的好形式,这个社区曾被上级列为创建学习型家庭试验基地。

第三,开展多种形式教育,为创建和谐社区赋予丰富的内容。当你走进这个社区的时候,一定会被这里火辣辣的气氛、热腾腾的生活所感染,这个社区干部、居民,无才不有,尽情地发挥;这里经常是报纸有名,电视有影,电台有声,省、市、区都先后在这里召开过现场会。诸如老少对话会、教师话人生、讲传统等。2005年,以创建和谐社区为主题,省、市在这里召开了市民讲坛会,居民走上讲坛,都讲得有声有色,入情入理,给人以启迪,给人以信心,叫人感到生活有奔头,福祉就在前头,会越来越好。会后,许多单位来社区取经,学经验,索取材料,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第四,把和谐文化教育,寓于日常娱乐工作之中。创建和谐社区,促使社区人心向上,许多居民多才多艺,社区因势利导,组建了合唱团、秧歌队、舞剑队、演出队。每逢年节,都有活动伴兴,特别是他们配合形势需要创作节目,进行宣传演出。有些作品、节目受到上级的奖励和表扬。几年来,创作各种文艺作品几十篇,有歌曲《社区之歌》《和谐社区之歌》《社区四季歌》,批贪官的《五更小调》等;诗词快板就更多了,诸如朗诵诗《发展中的沈阳》《和谐赞》,快板《赞大东》《批陋习》《论人口讲生育》《赞美沈阳的环境》以及三句半《关爱女孩》。除此之外,还有书画展等,社区还编写了一本《和谐心曲》的小册子宣传社区的文化。他们用自己身边的实例,用居民自己的语言,自己上台去为自己唱演,格外地引人入胜,达到了宣扬正气、鞭笞歪风的效果。这种教育效果往往比领导一次演讲、一次动员效果更佳。他们创作的社区和谐之歌,唱遍高教社区,已成为这个社区的象征。

(三)建造优雅安静的生活环境,是创建和谐社区的重要条件

创建和谐社区,在实现物质文明的同时,更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的共同和谐。在物质生活不断发展、进入小康社会的今天,人们迫切地要求提高精神生活。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建设绿色的城区、花园式的小区、生态化的住宅,让人置身于天蓝、草绿、水净、空气新鲜的大自然环境里,实现清洁、宁静、优美、平安的生活空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是人们向往的境界,是人们现实的要求。这个社区由于范围的扩大,将合作街一带居民宿舍并进来,同原来的博世苑、沈大宿舍、第十医院宿舍差距甚远。一眼望去,像生活在垃圾堆上,个别居民从楼窗口往下扔垃圾,“天女散花”,更甚者,用塑料袋包着大小便扔下来,楼道堆满杂物,院内被“诸侯”分割,圈起养鸡,堆放破烂等。脏乱差的现象不堪入目,这里的大多数居民对此十分不满,怨声载道。社区党委下大决心,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党委成员带领合作街的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分户包干到各家走访,对个别户进行说服教育,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并建立了规章制度,经过一段时间整顿,改变了面貌。居民从过去的邻里闹纠纷,对环境愁眉苦脸,抬不起头,到现在出现了笑逐颜开,心情舒畅。精神食粮对生活在今天的市民是多么的重要,他们极其珍视环境,整个社区实现了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局面。

三、今后的重任

在创建和谐社区过程中,我们沈阳大学老科技协会组织有能力、有水平的同志,参加支持社会、社区工作,把党的新理论、新思想播讲给市民,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光辉传统、美德与八荣八耻结合起来,教育青年一代。把世界的发展、科技进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直接讲给市民和每个家庭,效果甚佳。学习型家庭活动就是一种最好的组织教育形式,这也是我们在实践中产生和证明了的,受到各级政府的肯定,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实现物质文明,实现生产力的大幅增长,更要提高精神文明、道德素质,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天、地、人的和谐。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是我们努力奋斗追求的目标。

(作者:沈阳大学教授、沈阳市老教授报告团成员、沈阳市大东区老科协讲师团成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