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京源学校 白宏宽
18年前,北京市京源学校这样一所十五年一贯制的学校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正式成立,填补了石景山区没有一贯制学校的空白,学校也开始探索人才的连续性培养。十八届三中全会倡导的“九年一贯制培养”也证明了石景山区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如今,北京市京源学校的一贯制教育已初显成效,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的学生都能在这个校园里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为全区一贯制教育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教育一体化不是教育单一化
办一所一贯制学校,对校长而言则意味着将承担更大的责任。我常常这样想: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如果学校的理念或者文化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那么要在这个校园里生活15年其实是痛苦的,也有可能耽误孩子的一生。因此,要做好一所一贯制学校就必须清楚“教育的一体化不是教育的单一化”。
所谓一贯制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将各个学段合并对接,而是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打造成一个整体校,学校不仅要在各学段教学理念上做好衔接工作,而且要做好教学内容上的衔接以及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上的衔接。孩子的成长是连贯性的,一贯制学校恰好可以将割裂的各学段教育整合起来。
二、教育的一体化需要全面发展观的统领
作为拥有中学、小学、幼儿园的京源学校要真正成为一所中小幼一体校,需要校长认真思考人的发展规律,确立全面发展观的管理理念。因此,我们把“为人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而工作”视为自己的使命,坚持以全面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和特色建设。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追求的目标,是人类一切生产和社会活动的最终目的。京源学校的全面发展观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实施范围的全面,即中、小、幼整体推进和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实施内容的全面即德、智、体、美诸育并举;三是以学校的全面发展和课程的丰富,保障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满足个性化的选择性需要。
发挥中小幼一体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特色建设的目标。京源学校中小幼一体的组织结构,使我们能放眼于3—18岁这样一个相对较长的人生发展阶段,进行系统、连续的人才培养模式试验。
三、构建“纵向有效衔接、横向丰富多元”的中小幼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真正的一贯制教育其实是人才培养的一体,要尽可能地把教育做得更加丰富,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去挖掘自己的能力。京源学校发挥中小幼一体优势,系统设计学校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为学生打好宽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基础,创建“纵向有效相接、横向丰富多元”的中小幼一体化育人模式。
“有效衔接”是指通过系统设计并实施中小幼一体化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基础素质和特长培养的连续性与高效。现行的中、小、幼分治的学制,强调了不同学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但各学段之间缺少联系,把本来连续的成长过程割裂开来,造成了衔接上的不适应。我们试图通过探索有效衔接育人模式,保证教育与人才成长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丰富多元”是指以课程与教育活动的丰富和培养方式与途径的多元化,满足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与选择性发展需要。
京源学校认为:因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个体的优势潜能更加千差万别。因此,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培养模式和单一的特色课程可以满足这种多元的发展需求,基础教育阶段的普通学校(非专业技术学校和职业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课程和多样化的培养方法与成长途径。坚持“丰富多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选择的需要,是学生尝试发展和自我发现的需要。
“纵向衔接”与“横向丰富”的特色建设思路源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为了人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培养具有真善美品格,有能力担当社会责任和创造幸福生活的高素质人才。”京源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一致指向学生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两个方面的属性,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注重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选择性需要。
(一)结合各学段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制订育人目标体系和德育内容体系
1.确立了“有能力担当社会责任和创造幸福生活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总目标
在总目标之下,建立了中小幼各学段相互联系、层层递进,又各有特点的育人目标体系。
2.形成了鲜明的德育工作思路,建立了三大领域六个方面的德育内容体系
工作思路:强调内容上的针对性;形式上的生动活泼;方法上的氛围营造、情感激发与实践体验;实施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自我教育。
三大领域:思想与道德;民主与法制;生命与环境。
六个方面: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三观”和“三个主义”(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民主精神与民主实践;法治教育;生命与健康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3.形成了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德育途径与方法
着力打造一批富有京源文化特征、广大师生喜闻乐见、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学校文化活动,进行理想信念和责任感教育。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使之规范化、系列化、课程化,拨动孩子们“真善美”的心弦,真正在学生心中打下成长的烙印。例如,开学典礼是每个学年全校中小幼学生共同的第一课,像这样富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各种仪式、典礼使德育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青春一封信”“学习型家庭建设”等主题德育活动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走进人大、政协两会”活动使思想政治课的相关内容更加鲜活生动;“团代会、少代会、学代会”制度的落实使学生学习和实践民主培养自理自治能力有了切实载体;“校园学生广播电台”成了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思想的海洋里畅游,“国内外游学”让学生饱览秀美山河世间万象。
(二)构建一体化课程,不同学段紧密衔接
初步建立了中小幼一体的课程体系。
(1)提出了京源学校课程建设的三项原则,形成了“纵向衔接”和“横向丰富”的课程建设思路。三项原则是:
关注“全人”——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宽广、深厚、坚实的基础,德才兼备,人文与科学素养并重。
关注“差异”——以丰富的课程满足不同发展潜质学生的选择性需要,以特色课程和特色社团培养有特长的学生。
关注“衔接”——发挥一体化的优势,体现中、小、幼各学段相互衔接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京源学校开设了从幼儿园到高中一体化的课程,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纵向衔接”为实现人才培养的系统性与连续性,建设了一批中小幼一体的基础素质与特长培养课程。
围绕着人文与科学素养并重的原则,京源学校开设了从幼儿园到高中一体化的课程,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在人文素养方面主要是阅读课程,通过学生自由广泛的阅读,为其打下深厚的人文基础;在科学素养方面是科学实验课程,从幼儿园到高中,学校初步为孩子选取了450个科学实验和科学活动来学习,形成了《京源学校中小幼一体科学素养培养课程——京源学生要做的450个科学实验和科学活动》。
学校以培养深厚的人文、科学素养和有利于特长形成为目的,结合京源学校师资实际,以阅读、美术、音乐、外语、科学为重点,开发一批中、小、幼相互衔接、连续培养的特色校本课程。例如,《北京市京源学校中小幼一体化阅读课程》《京源学校中小幼一体学习能力培养课程——京源学生要学会的18项学习技能》《京源学校中小幼一体生涯规划课程——京源学生必修的40堂生涯规划课》《京源学校中小幼一体心理辅导课程——京源学生必学的26堂心理辅导课》《京源学校美术特长连续培养课程》等。
京源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艺术教育。学校加入了首师大牵头的“生态式艺术教育实验”和中央音乐学院牵头的“新音乐教育”。同时,京源学校还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培养重点,打通初高中课程设置、适度调整课程先后次序、建设初高中相互衔接的综合培养课程体系;整体设计初高中一体化连续培养班级的课程和活动,包括综合试验班、外语实验班、美术特长班、音乐实验班,适当缩短中考复习周期,初中阶段开设高中先修课程;初高中教师实现六年大循环制度;建立了中小学大教研机制:初中老师到小学高年级兼课,探索小初衔接经验。
“横向丰富”关注各学段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选择性发展的需要,强调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建设了一批社团与校本选修课程。(表1)
表1 北京市京源学校社团与校本选修课程表
(2)初步形成京源学校课程体系。京源学校中学部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四、发挥榜样力量,学生之间相互影响
一贯制学校应当是由不同年龄学生组成的成长共同体。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生活在同一个校园之中,一种榜样的力量便在校园里悄悄扩散。
我们认为,高中是基础教育的龙头,是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成果的集成和人才输送渠道的出口,对初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起引领方向的作用。学校经过不断努力,成为北京市“国家级高中特色发展”项目试验校,在市、区教委的领导和“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组的具体指导下,京源学校根据自身特点,以“中小幼一体化育人模式试验”为重点,创新育人模式,服务学生发展,开展了系统的实践研究工作。
在京源学校,幼儿部与中学部只有一街之隔,初中部和高中部在一个校园之中。“学生之间的影响”被认为是一贯制学校的一大办学优势。平日里学校的很多社会实践活动都会打破年级的界限,学校学生会也由不同年级学生组成。中小幼学生共同参与设计校徽、校旗等文化标识系统,通过自己的演唱比赛来确定校歌。幼儿园孩子到小学、小学生到中学参加一日学习和生活体验活动。中小学生共同举办一期校园广播节目,孩子们为自己的广播电台取名为“向日葵”,希望自己能够像向日葵一样永远追逐希望和梦想,刚刚加入广播电台的一名小学生这样说道:“我想要让世界听见我的声音!”一位中学生这样写道:“我喜欢这样的午后,阳光温暖,有红彤彤铺满墙的爬山虎,有黄灿灿随风摇曳的银杏树,耳边轻送着柔美的音乐和孩子们清脆、甜美的声音,我们的校园广播电台正在播音。”学校的各个社团之中,既有成熟的高中生也有活泼的初中生,大家在一起常常会碰撞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火花,充分发挥社团凝聚同学、服务素质教育、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拓展实践平台的重要作用,为不同阶段同学们搭建特长共同展示交流的平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京源学校,有这样一个特殊的传统活动,就是高中生给初中生、小学生、幼儿当辅导员,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让高年级学生给初中、小学、幼儿园的弟弟妹妹们做个好榜样。高中学生到初中开设团课,召开团员发展大会,高中学生走进小学给小学生上科学课、当英语小助教,到幼儿园教剪纸、和幼儿园儿童一起做游戏。高中学生每周到小学和幼儿园当义工开展校内志愿服务活动。(图2)
图2
平日里,年长的学生看到学弟学妹总会刻意摆出一副自己“懂得多、见识广”的态度,那些平时有些调皮的学生到了弟弟妹妹们面前也会立马变成懂事的“小大人”。而学校正是利用学长(姐)们的这种心态,让他们成为弟弟妹妹们学习的榜样,给高中生更多的自信心。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校园里做任何事都有模有样的学长学姐们也就成了他们努力的对象。随着学生们的成长,这种榜样的力量也在一拨又一拨学生之间传递。
正是有了这种十五年一贯制的办学优势,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授予全国四所重点“德育实验校”之一,同时北京市一系列重大的教育教学改革科研课题,如北京市中小幼生涯规划教育、北京市性健康教育、北京市翱翔计划、北京市雏鹰计划、北京市遨游计划、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北京市中小幼国学课程、北京市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行动研究项目等都放在了京源学校。
经过不断实践,形成了学生尊师乐学的学风、老师们悦教爱生的教风,体现了真善美的校风,学校的发展和成就令人鼓舞。在北京基础教育领域,常见京源学校活跃的身影。它在新课程建设、德育实践、学习型组织建设、学校文化建设、教师培养、翱翔计划、科技教育等多个领域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初步成效正在渐渐地进入更多人的视线,教育质量的快速提升日渐引人瞩目,辐射带动作用凸显。学校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奖”“全国和谐校园先进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先进单位”“北京市中小学文明礼仪示范校”“北京市中小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北京市中小学社会大课堂先进单位”“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校”“北京市中小幼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称号,《整合资源构建构建中小幼一体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荣获第四届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基于“无边界学习”理念构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在第四届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获市级二等奖。
我们深知,中小幼十五年一贯制实践性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改革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全过程,努力解析从幼儿至青少年时期人成长与幸福的密码,培养“有能力担当社会责任和创造幸福人生的高素质人才”,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成长的共同体。
(指导教师:北京教育学院陈丽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