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一中 胡丛荣
北京昌平一中坐落于风光秀丽的蟒山脚下,与“居庸叠翠”比邻。学校传统风格与现代气息和谐统一,建筑布局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功能设施与人本情趣紧密结合,是一座现代园林式的校园。田径场、图书馆、艺术馆、体育馆、天文台等校园设施全天对学生开放,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投射出对人性的终极关怀;红花绿柳、景石题刻、庭院小品、廊道摆设、报栏橱窗,校园的每一景、每一角落无不显示着学校作为一个理想的学习场所给人的一种安慰与尊重,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出“平等与尊重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学校在平等与尊重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生本课程特色建设。
我校的“平等与尊重”教育理念体现着我们对现代社会条件下中国教育的崇高理想,这一理想是:以“育人”而不是以“育才”为教育的出发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天性,调动其天性中的积极成分,遏制其消极成分,使学生沿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为了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发展而进行教育;使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有智有能、乐观进取、求实创造、能做好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同时关心他人幸福的人。
我们尽量降低教育中的功利成分,通过教育过程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个人成长,同时满足社会发展对专业人员的需求;要充分发挥教育的移风易俗功能,通过教育,弘扬我国文化中的精华,摒弃其中的糟粕,使教育永远走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前列,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的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校的“生本课程”建设历时7年,经历了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目前已初见成效。
一、生本课程建设目标与原则
生本课程开发的核心理念在于以生为本,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设计和提供最优的课程,是一种充分体现学生选择权利,并努力培养学生选择意愿和能力的课程,它是动态发展的。“生本”的出发点是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落脚点是解决学生面临的关键问题。开发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发展,立足于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立足于学校特色的凸显。实施过程以教师和学生参与为主,旨在强调每个学生的参与,强调学习的过程,要让师生真正成长为生本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直接参与者。
1.课程目标
以“平等与尊重”教育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为原则,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目的,形成一套以“动态、多元、开放”为特点,以“激趣、启思、导疑”为手段,超越“知识本位”和“学科中心”的生本课程体系。
2.建设原则
(1)继承与创新并重。一方面我们要继承学校现有的良好的课程基础,整合学校、家长和社区的优质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又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优质的师生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进行改革、完善和创新。
(2)过程发展性和动态生成性。生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恰恰在于过程,在于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的成长,学生个性的张扬,学校特色的凸显。它没有终结,只有过程。生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是并行的,是在开发中实施,在实施中生成,在评价中完善的。因而生本课程的开发要体现其动态的生成性。
(3)全员参与合作性。在生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是参与性的,而最终的决策应该由所有参与实践的人共同决定。因而在生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以师生为主体,形成一个由校长、研究专家、学生及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开发课程的一个合作共同体。
(4)个性化的价值追求。生本课程开发既满足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又使教师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教师的个性、人格、情感也必将渗透、体现在课程中,从而能更好地发挥教学和教师作为研究者主体的作用。还在注重发展广大学生共性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等不同的个体差异。
(5)注重实效性。生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师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定要确保师生主体性的发挥,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和需要,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脚踏实地,稳步前进,不搞形式主义,真正开发出适合师生的生本课程,也即符合学校需要的生本课程。
昌平一中成立了“学生社团指导中心”,为更多的同学提供自主发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展示平台。每年9月都组织“活力社团、魅力校园”的社团文化周活动。目前校内活跃着20个由教师发起、8个由学生发起的共28个社团。80%的学生在学校有自己的社团,自组织、自活动、自评价的社团让学生不仅是研究者、学习者,更是管理者。
二、生本课程结构建设
(一)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生本化改造
从学生主体出发,深刻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点,探索学生身心内在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内化的积极作用,建立适应学生个体发展和充分展示创造性的现代化课程新结构。(图1)
图1 北京昌平一中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生本化改造图
(二)校本课程生本化的开发与实施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提供动态、多元、开放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使每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自己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权。为学生个体获得充分发展辅路,为每一个学生享有幸福人生奠基。(图2)(表1)
图2 北京昌平一中校本课程生本化实施结构图
表1 昌平一中尊重教育主题活动一览表
(三)昌平一中典型课程示例
1.“翱翔计划”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课程
《化学与生命科学》是我校作为“翱翔课程基地”的主打课程,也是我校“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重点课程。这一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得到了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石油大学数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等专家教授的支持与帮助,我校生物教研组和化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在高校专家教授的引领和带动下,开发构建以生命科学为核心,面向全市不同学段学生的“大学自主先修课程、中学科学探究课程与义教创新体验课程”并存的创新课程体系,增强学生课程选择性、探究性与实践性,探索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目前以这一课程体系为核心的《北京生命科学领域开放式重点实验室》正在积极筹建中。(图3)
图3 北京昌平一中三种课程的协同关系图
其中核心课程见表2。
表2 昌平一中“翱翔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核心课程
续表
2.“京腔京韵唱国剧”
“京腔京韵唱国剧”是我校开发与实施的一门京剧生本课程。它是根据学生兴趣需求、教师特长开发的。以音乐教师为开发主体,以高中学段有京剧爱好需求的学生为实施对象,以“京剧演唱”为教学内容。音乐教师自己制订课程规划、编写教材、实施教学,让学生通过京剧的欣赏获得听觉、视觉上美的享受,在京剧演唱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表达,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气质、性格、情操和意志,提高其审美能力和道德修养。这门课程的开设,不仅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还使京剧这一传统艺术成为学校一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线,形成积极健康、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同时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促进。(表3)
表3 昌平一中“京腔京韵唱国剧”生本课程与音乐必修、必选课程整合表
续表
2006年在音乐教师的指导下,成立“小戏迷京剧社”学生社团,2009年开发《京腔京韵唱国剧》生本课程,目前喜爱京剧的学生由社团创设之初的5名学生增加到现在的百十余人。音乐学科教研组长孟庆梅老师负责的北京市规划办“十二五”课题“普通高中京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已经开题,并通过市级论证,正在实施总结中;2014年4月北京市基教研中心计划在我校召开“北京市非遗传统音乐教学——高中京剧校本课程教学研讨会”,眼下正在积极筹备中。“小戏迷”京剧社团更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们参加的各种比赛或演出多达80余场次;多次到国家大剧院、长安大剧院、北京电视台等地参加各类演出活动;多次被邀请参与国际青少年进行文化交流, 2012年7月走出国门到韩国进行青少年文化交流,弘扬我们的京剧艺术;在“国戏杯”“学生艺术节”等市、区级各类中小学京剧艺术比赛中都获得骄人的成绩。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的京剧表演和文化素养得到了发展与提高,音乐教师也积累了很多京剧艺术课内外教学与比赛演出的编排经验,生本课程促师生共成长!
3.留美预科课程
留美预科课程是我校另一个极具特色的校本课程,该课程的设置满足了部分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及出国留学的需求,是目前全区公办学校第一个也是唯一开设国外预科课程的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设置、特色课程设置、美国高中游学课程、美国大学报考竞争力培养课程。
其中基础课程的学习内容有:中国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生必修课程,中国学生报考美国大学必修的基本课程,英语词汇、听说、阅读、写作课程, TOEFL、SATⅠ、SATⅡ备考课程。
特色课程的学习内容为:美国驻华大使馆特设课程。美国驻华大使馆定期组织使馆官员、来华美国教育文化及艺术界人士与预科班的学生及家长进行跨文化学习交流。
经过几年努力,昌平一中与美国两所重点中学和两大学区精诚合作,首届毕业生中陈馥凝、王宇、刘畅已被全球排名前40名的美国八所大学正式录取,陈馥凝获得了威斯康星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三、“生本课堂”建设
生本课程的实施在生本课堂建设,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学”改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一切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高度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平等与尊重”理念下的“生本课堂”就是要关注学生生命,关注学生状态。
“平等与尊重”理念下的生本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质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视为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根据学生差异,实行分层分批次教学,使教师有机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面向全体学生。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师生、生生的多向对话交流,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发言、合作、讨论、展示的机会。课堂上充满了关怀、关爱、关心,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尊重和平等,这样的课堂是“心理感动的、知识参与的、生活体验的、道德丰富的”,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达成了教育的预期目的。
(一)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营造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权利和机会,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图4)
图4 北京昌平一中课堂教学模式图
(二)生本课堂管理
首先,确定生本课堂的教学原则,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不教而教、自主会学。
其次,设计生本课堂的学习过程,强调自修(课前自学,完成前置性作业)、研讨(课上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感受)、交流(班级展示,把自主先学、小组讨论的成果在全班展示)、评价(组内自评,组间互评相结合)环节的重要性。
再次,进行生本课堂的人本管理。
关于教师备课管理——首先强调重整教学资源,总体设计教学内容,充分预设好四个方面:学生会做的、不会做的、学生可能提的问题、学生想提却提不出的问题。其次强调明确教学目标,尤其要体现学科反思、教学方法和知识达成度,寻找知识根脉,关注重点环节。
关于教师评价——“平等与尊重”理念下的生本课堂,以学生的自学、讨论、交流为主,我们研究、改革学生评价标准和方式,用多元的、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学生的思想、学习、精神状态、合作探究意识等,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维持较高的热情。
“平等与尊重”理念下的“生本课程”建设和“生本课堂”建设,强调尊重师生的意愿,尊重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使师生在“平等与尊重”的环境里学会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爱心助人、善于合作、宽容大度;学会尊重社会——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学会尊重自己——热爱生命、维护尊严、发展自己,改变了过去师生一味强调外在激励需求,而忽视内在激励的重要性。
在生本课程与生本课堂建设中,师生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这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内驱力,使师生学会自我激励,形成内在激励。
内在激励是自我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激励力量。这种激励能满足师生的声誉需要、成就需要、自尊需要、发展需要等。内在激励是以认同感为基础的,它对学校目标、课改目标认同,就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这种内心要求把进一步做好工作、搞好新课程改革看作是份内的事,因而自觉产生一种精神动力。这种激励的控制条件在于内部,在于师生自己的努力。它不仅能产生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而且能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追求更大成功的强烈愿望。这种强化作用所延续的时间则是长久的,并且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百折不挠,一直保持下去。当然,内在激励由外在作基础,内在激励的产生有赖于外在激励的诱发,而内在激励一旦产生会使外在激励更为有效。
学生学习的动机发生变化,生本课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快乐和满足,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学习活动的内部,即活动成功本身就是对个体最好的奖励。有的学生努力学习,不再仅仅是为考试获得好成绩,或者是为了获得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好评等,而是为了充分体验在学习中获得的快乐和成就感,其目标是为今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基础。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由关注老师讲什么到关注自己应该学习什么;由关注老师是怎么讲的到关注自己是怎么学的;由关注老师讲明白了吗到关注自己学会了吗;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业,选择自己的课程。
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明显提升。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大胆质疑、自信展示,使课堂充满了活力。我们通过数字校园进行课堂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80%的学生认为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75%的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自信心,82%的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团队意识得到了提高。
(指导教师:北京教育学院石英德讲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