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美术校本课程策略研究

构建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美术校本课程策略研究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十多年的探索中,我们逐渐清晰了自己的办学思路:构建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美术校本课程体系。美术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关乎学校美术特色发展的质量与价值追求。为学生提供科学化、系统化、丰富化的美术校本课程才能进一步让美术特色教育惠及更多的学生,才能促进学校美术特色的深入发展,才能提升学校内涵和办学效益。目前,学校美术校本课程形成了基础型课程、探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三种课程。

——以北京市大成学校的美术校本课程构建为例

北京市大成学校 李 同

北京市大成学校于2000年开始开办高中,第一届高中班学生中考分数大多在400分以下,位列全区公立高中校最末位。尽管生源并不理想,但我们的学生与家长同样有升入高等学府的发展需求和愿望。基于这样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我们形成了自己朴素的思考,即立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和发展的潜能,立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差异,形成不同的学生培养目标;探索一条美术发展之路,为学生搭建发展平台。

在十多年的探索中,我们逐渐清晰了自己的办学思路:构建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美术校本课程体系。通过特色课程建设,推动学校特色发展,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目前,学校的高中学生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普通高中学生;二是美术特色高中学生。关于如何构建美术课程体系,我们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课程认识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其直接目的是要满足人自身的生存发展的需要,它要使教育对象的潜能在可能的范围内得到发展。教育应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来培养,而不是被动地塑造,这是当代教育价值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

新课程改革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带来了教育观念的转变。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日益扩大。学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且日益成为探索的中心,兼具教育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角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表明,智力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我们的教育要关注学生差异,善待学生的差异。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最终促进每个学生都变得优秀。

因此,我们立足学生和学校发展的实际,形成了自己的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合格加特长的毕业生。”在高中逐渐确定了两种学生培养途径: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普通高中侧重文科或侧重理科的学习;另一部分基础比较薄弱但有美术兴趣的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之余,进行美术专业课程学习,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办学道路。

2003年7月在学生自愿报名的情况下,由31名有兴趣但无美术专业基础的高二学生组成了第一届美术特长班。经过师生一年半的努力,2005年以高考升学率100%,本科上线率87%的成绩,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2005年北京市教委正式批准我校为“北京市艺术特色高中校”,面向全市招生,并初步形成高中分为本部和艺术教育部两个校区的规划。

美术特色如何发展?课程是重要支撑。实现“培养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的教育目标,课程开发与建设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课程,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引领学生的发展。同时,通过课程的开发,也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发展,使学校更具活力与特色。

回顾我校美术特色发展的实践,我们关于课程的认识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3—2007年):开创与摸索学校美术特色办学阶段。我们组建了美术班,开始了美术教育的探索。在这个阶段,我们还没有形成课程概念,学校的美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是随机而自由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学生的高考需求。

第二阶段(2007—2011年):完善与发展艺术教育阶段。2007年北京市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学校抓住课改的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试行)》精神,抓住课程改革来推动美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学校在美术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性学习、美术兴趣小组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步在艺术教育部构建了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美术课程体系,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在这个阶段,学校的美术教育目标调整为既面向高考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学校特色总结提升阶段。2011年,我校加入北京市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这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又一良好契机,也让学校进一步深入思考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在学校特色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对“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发展”“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诸多问题开展了实践探索。在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特色课程才是特色学校的核心与生长点,我们进一步提出以美术特色校本课程的深入实施为途径,将北京市大成学校逐步从学校美术特色发展为美术特色学校。

经历了十余年的探索,我们的教师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课程是我们特色发展的源头活水。美术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关乎学校美术特色发展的质量与价值追求。为学生提供科学化、系统化、丰富化的美术校本课程才能进一步让美术特色教育惠及更多的学生,才能促进学校美术特色的深入发展,才能提升学校内涵和办学效益。

二、构建美术校本课程体系,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我校将国家级课程和校本课程全面整合,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个性化美术校本课程体系。

在课程的设置上,我们以学校的现实基础为出发点,以学生培养目标与学生成长需求为依据,既使学生掌握高中学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确保学生基础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又关注了课程的层次性和可选择性,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保证。

目前,学校美术校本课程形成了基础型课程、探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三种课程。在三种课程中,以基础型课程为核心,其中的美术鉴赏课程面对全校学生,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美术修养;专业技能课程面对艺术类高考学生,旨在提高美术专业学生的绘画技能;探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均面向全校学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自主选择的需求。实践证明,这三类美术校本课程有效保证了美术特色教育的实施。

(一)基础型课程

1.面向全校学生的美术鉴赏课程

通过美术鉴赏课,让学生接触大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世界优秀艺术作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教会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对美的感知,对文化的感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可见,美术鉴赏课进入课堂,对学生来讲意义深远。(表1)

表1 北京市大成学校美术鉴赏讲座统计表

2.面向美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

在最初高中美术班专业课程的实施和探索过程中,结合学生特点,教师逐渐进行了合理的整合、拓展,开发了素描、速写、色彩、设计美术校本课程,为学生美术专业考试提供了优质教学。(表2)

表2 北京市大成学校开设的美术专业必修课程一览表

(二)探究型课程

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学校在高中三年内整体规划设计了能供学生自主选择、多样化的、综合性探究课程,旨在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态度与能力。目前,主要通过研究性学习和校本选修两种方式构建探究型课程。

1.三类研究性学习课程

表3 北京市大成学校三类研究性学习课程表

2.校本选修课程

受教室和师资等条件的制约,目前,学生走班上选修课的科目还不够丰富。现主要开设书法、摄影、国画、版画、篆刻、设计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有共同兴趣的学生能够在同一领域中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自主的实践与研究。这些课程正在逐渐成熟,并深受学生喜爱。

(三)拓展型课程

教育的力量在于持之以恒,在于熏陶感染,在于潜移默化,实践活动处处渗透着美术的元素,彰显着美术的魅力。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才会有所感悟,才会在体验中成长。因此,学校将各种美术拓展活动纳入课程设置。

1.社团活动课程

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学校成立了“翌轩”书画社,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书画社的学生们参与设计学生校服、学校校徽、校园吉祥物;参加摄影、陶艺、沙画、泥塑、版画、纸雕讲座;参观798、电影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场馆;参加“奥运冠军画卷”“小画家笔下的改革开放30周年”“向祖国60周年献礼”“我的中国梦”“画我心目中的雷锋”“大成杯绘画大赛”等主题活动。学生们不仅在社团活动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技能;还学会了相互关心、团结协作、启迪智慧;学生的美术作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学校的美术办学特色也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赞誉。

2.综合实践课程

针对美术专业学生的美术专业发展需求,学校每学年组织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美术外出写生。写生教学成为素描、速写、色彩校本课程的有效拓展。学生们在写生实践中,增加了美术感悟,提升了专业技能。

3.国际交流课程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学校逐渐将“美术特色”列入交流项目,使我校的艺术特色教育能与国际接轨,学生们通过参加中挪、中意、中英交流,感知、了解中西方不同优势的艺术教育。

由基础型课程、探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三种课程构成的我校美术校本课程体系向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满足着学生们的成长需求,激发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发掘着学生们的发展潜能。满足需求与引导需求,拓宽了学生的成长空间。

这些丰富的校本课程,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平台,让学校更具有独特的魅力。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同样也满足了学校的发展需求。

三、完善校本课程管理,推进校本课程可持续发展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管理小组,统管校本课程工作。组长分别由校长、主管副校长担任。成员由教育教学主任、美术专业主任、教科研室主任和美术教师组成。目前,我们正在尝试让其他学科的教师共同参与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其注入更加多元的文化视野与丰富的内容。

(二)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整合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课程等活动的纽带。学校以《北京市大成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为指导,通过校本教研的形式,组织教师积极学习、共同研讨,开发校本课程。

(三)项目引领

以学校承担的国家级“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为引领,通过教学研究、教研交流等形式,研究解决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四)动力转换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重点在教师。学校组织、制度、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撑仅是外部推动力,这种外部推动力最终需要转换成内部的驱动力,才能长久维持。因此,我们一方面创设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条件,一方面关注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建设后获得成功的内在喜悦。即形成“参加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特长展示与成功喜悦→激发起内驱力→更自觉的、创造性的进行校本课程思考与实践”一种螺旋式上升。通过管理与指导,引导教师形成积极体验,激发起教师进行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

(五)资源整合

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师、课程、设施资源,为美术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更多的支撑,并将学校美术特色资源向社区开放,形成学校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从社区中汲取资源为学校美术特色课程开发和实施服务,在社区中建立宣传、实践的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展示的平台。

(六)课程评价

相对于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评价在管理中更难。我校在美术校本评价管理中,制定了《美术校本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制度及相关评价标准》《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学生发展评价制度》等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通过制度的逐步推进和完善,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评价中,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更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素养的提升。

总之,学校特色必须用课程作支撑,才会具有生命力。校本课程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彰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内涵的基础工程。开发校本课程是一个过程,一种积累,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不断完善,逐步提高。这个过程,就是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发展,积淀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的过程。美术特色课程的开发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总目标,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体现了学生个性的绽放。我们希望通过构建美术特色课程,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指导教师:北京教育学院杨秀治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