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之本真存在方式

教育之本真存在方式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除了整理古代文献,就是周游列国,聚众讲学,弟子多达3 000余人。孔子对其弟子的教育大多是以“问与答”的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语》正是孔子与其弟子之间对话言论的精粹集成。孔子教育的对话存在方式深刻体现在教育对象、师生关系、教育方法等方面。在师生关系上,孔子与弟子之间处于一种相对民主、平等的地位。

1.教育对话本真探源:古典教育之对话范本

公元前8世纪到前2世纪是人类精神发展的重要突变期,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这一时期都大师辈出、学派蜂起。这一时期产生了大批思想巨人,他们的伟大思想成为东西方各自文化的主要来源。为此,雅斯贝尔斯将这一时期称为人类历史的“轴心时代”。古代教育源头上的两位大师——东方的孔子和西方的苏格拉底都产生于这一时代,他们都是这一“轴心时代”的核心人物。他们都在教育中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对话的方式,创造了古代教育的经典之作。

作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除了整理古代文献,就是周游列国,聚众讲学,弟子多达3 000余人。孔子对其弟子的教育大多是以“问与答”的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语》正是孔子与其弟子之间对话言论的精粹集成。孔子教育的对话存在方式深刻体现在教育对象、师生关系、教育方法等方面。

在教育对象上,孔子提倡和实行“有教无类”,即不分“贵贱”“庶鄙”,不分善恶,也就是不分阶级、阶层,不分年龄,不分地域,不分个性差异,凡是愿意学习的,统统收为弟子,都给予教育。[2]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3]只要本人有学习的愿望,主动奉送10条干肉以履行师生见面礼,就可以成为其弟子。因此,孔子门徒弟子成分复杂,来自不同地域,如齐、鲁、宋、卫、秦、晋、陈、蔡、吴、楚等诸侯国;出身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大多出身平民,但皆能兼收并蓄,教之成才。这为孔子对话教育的存在创造了前提条件。

在师生关系上,孔子与弟子之间处于一种相对民主、平等的地位。关于这一点,存在着争论。有人认为在《论语》里,参与谈话者之间是一种等级关系,无论是“提问”,还是“回答”,孔子都以老师的身份出现,谈话者向他请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