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那一汪清泉缓缓流淌

让那一汪清泉缓缓流淌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久石让的《天空之城》用黑白键走向柔软的泪滴,将每个细腻的彩球轻洒在玻璃盘里,清脆而明亮,一曲罢,李清照纤细的笔触和爱,我看到,印刻在身旁46位孩子的眼里,闪烁着,晶莹的缤纷的色调。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我教研组利用每周二下午集中的教研时间,结合课本选择的古典诗词和中外现当代诗歌篇目,对初中阶段诗词教学及运用作出了初步的研讨和实践。

陈 晞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久石让的《天空之城》用黑白键走向柔软的泪滴,将每个细腻的彩球轻洒在玻璃盘里,清脆而明亮,一曲罢,李清照纤细的笔触和爱,我看到,印刻在身旁46位孩子的眼里,闪烁着,晶莹的缤纷的色调。欣喜,渐渐从内心深处上涌,我不禁和我的学生们一起,浸在诗词典雅浪漫又深沉的世界里。

有时候不得不信服语言的力量,它能在瞬间将所有伪装的坚强打败,露出最真实的肤色;有时候不得不惊叹文学的天马行空,轻轻一碰,便带着那些有故事的过往,穿梭在最奇幻的长廊里,默默体悟。

诗词,以他文学骄子的姿态,站立在丛林山岗,面对一片稻香花野,聆听一曲山高水长。总觉得那些跳跃的字符像冰面上转动的芭蕾舞演员,洁白的裙环不断翻腾、雀跃,时而宁静幽雅,时而火热怒放。

语文教学,我常常希望她美一些,动人几分,抑或是,传递出一份真情,浸透出一滴感悟。但随着中考倒计时的推进,孩子们的功课日益繁重,很多时候语文课堂以中考考点为标杆,更多地讲授中考考点相关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但语文教材较之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经典篇目等考点性文本安排的同时,加入了中外现当代诗歌的单元,加之每册书都有大量的古诗词背诵默写篇目,可见诗词赏析题型虽然没有出现在中考语文的考卷上,但诗词教学并不能为我们所忽视。而从实际出发,初三语文教研组各位老师都认为,诗词实际上对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我教研组利用每周二下午集中的教研时间,结合课本选择的古典诗词和中外现当代诗歌篇目,对初中阶段诗词教学及运用作出了初步的研讨和实践。

阅读与写作可谓是语文素养提高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环节,针对中学以后尤其是初中三年级学习科目增加,学业负担增加等情况,我组各位老师在交流与互动中,达成基本共识,多阅读诗词、多体会诗词语言文字张力和意境表达,鼓励学生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联系自身成长过程中触碰的点滴瞬间,以此最大限度地在诵读、记忆诗词的基础上,能发自内心地感受诗词的魅力,逐步提高文字转化画面、文字描摹色彩、文字抵达内心的能力,学习创设快乐、温暖、感伤、痛苦等各种意境氛围,并逐渐深入感知文本的复杂情感,更甚者运用到写作中,尝试现代当诗歌、古典诗词的自我创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互动教研过程中,每位老师都积极献策,提出“摘抄诗词写感受”“模仿诗词常写作”“交流互动共感受”等多种诗词教学方法,不仅仅在课堂上从文本还原作者写作情感状态,从文字间分析挖掘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更在课堂上、课余时候与孩子们一起走进诗词写作,感受我国诗词文化博大精深的天地,翱翔于创作交流的欣喜与快乐中。因此,当老师们将诗词教学由外部分析变为内部感知和触碰时,孩子们获得了这文学骄子为每个人带来的独特感受,也在不断积累中,潜移默化地美化了自己的写作文笔,沉淀了自己的写作思想。

在进行了初步的交流研讨后,我们将各种方法由浅入深慢慢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平日除了多阅读美文积累词句段落之外,鼓励孩子多阅读古今中外的诗歌,并将自己喜欢的诗句摘录下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独立去寻找了很多名篇名作来进行阅读,李煜、李清照、柳永、辛弃疾,艾青、舒婷、徐志摩、顾城、海子,泰戈尔、华兹华斯、叶芝……风格各异的诗句穿梭过几千年文化历史,横跨群山海洋,把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带到孩子们面前,那些文字下面蕴藏的动人故事和五味情绪,渐渐渗透着每一个年轻的血液和灵魂。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风停在你的嘴边/波浪悄悄涌来/汇成柔和的曲线/梦孤零零的/海浪遥远”。

一首首诗歌宛如温柔的泉水,涓涓流淌在十四、十五岁最敏感动人的身体里。从孩子们灵动的眼眸里,我读出了仿佛新生儿一般纯粹的悸动,读出了仿佛镜面倒影一般相似的灵魂。这不得不说,是崇高又愉悦的洗礼。在几堂诗歌分享欣赏环节以后,有的孩子还向我借诗歌赏析方面的相关书籍,甚至在闲暇时间,不时跟我有深深浅浅的交流,让我也逐步走进了他们的情感世界。

不仅是欣赏诗歌之美,为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决定时不时地让孩子们进行诗歌创作。而接下来的这一切,都是那样让我惊喜和感动。46名学生的创作力好像一瞬间得到释放。那些长长短短的句子,既是他们生活的点滴记录,又承载着他们小小的心里最真挚的体悟。顺延着那些可爱调皮的足迹,我似乎跟着那个高大的男孩环游了他的幻想天地;似乎牵着她纤细的手途径一场金色的太阳雨;似乎站在河岸边,等待他们划着梦想的小筏缓缓前行。

“武陵春——静看枯舞踏风,花凋树垂首。只见大雁东南飞,才觉春夏走。旁观细雨绸缪,雾厚湿意浓。目送古人将离别,独自心沉重。”“渔家傲·秋思——叶起叶留颓黄圮,日升日陨云半天。花开花落终有时,望天涯,潮起潮退尽欢颜。身世名利沉与浮,人去楼空英雄风。人生空喜亦得意,未料及,是非成败已成汹。”

读着似乎沾有模仿痕迹的文字,触碰着依旧略带稚嫩的笔调,我们是如此难忘,眼前这一切点缀着我们的教学生活,让我们看到了印象中几乎不可能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令师生间那浓浓淡淡的情谊又一次契合在一起。这不仅仅是孩子们的一次练习,也是每位教研组老师们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学效果的凸显,以及彼此交互与融合的欣喜之旅。这一刻,仿佛我们与每个孩子都心灵相通,都怀揣着无法言说的感怀,静静走进那片神奇芬芳的秘密花园。

体悟,原本就是一场相互交融的盛宴。记得很多名师说过,语文教学,需要的不仅仅是学生们的尝试和落笔,教师的“下水”写作往往会对孩子们起潜移默化、无可估量的作用。教研组的老师们在诗歌赏析和鼓励孩子们尝试写作时,也纷纷勇于做好自身表率,常常在课堂上当场与学生们一起,写作诗歌,共同诵读彼此的作品,一同领会进步和成长的快乐。

在阅读完冰心写下的《荷叶母亲》后,我与班上的每一位孩子都用自己的笔写下了对暖暖母爱的理解和颂扬:

“说给母亲的细语——你在日晖下换上花衣/雪白的牙齿,透亮的试衣镜/都是明晃晃的/让我记起第一次认识你/暖暖的洗澡水映射你微笑的眸/也是明晃晃的/我依旧珍藏着少年时单薄的红棉袄/害怕濯洗会擦掉细缝间残留的/你特有的温馨/又嗅到昨夜清风入梦/喃喃地/你在我耳边吟唱/古老的童谣/我想趁你熟睡时/悄悄抚平你眼角的斑驳/你端出焦黄的热面包/从容走出缕缕银丝/这些都是岁月的触角/你看,它们在书写/时光的情书”

从一蹴而就的潇洒和泉涌中走出时,我听见了讲台下面经久不息的掌声,我看到了一双双纯澈的眼睛里充满了崇拜和欢喜,我感受到,来自触动心绪的每一个,融化深意与感慨的碰撞、交错与编织。

这就是诗歌超越时空的魅力,这也是教研组老师们用理论和实践堆砌起来的华丽的城堡,在这金碧辉煌的城堡里,印刻着抹不去的文字和情感烙印,沁人心脾,漫入脑髓。课堂的改革,同教研的丰富、互动、深入交流密不可分。你我他的智慧,总是将点滴微澜的闪光点汇集起来,采一夜星辰灿烂,放一日春光明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