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 斌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提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常被我们忽视,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制订相关教学进度教学方案,基本上是教师在教学中自我安排,在课前就基本准备好的,课堂或课后作业是教师根据各种需要设计好的,这种教师的“主导”几乎完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课堂交流的指向表现为单向的:“教师—学生”。教师是课堂的“主角”,优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则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
高中化学新教材全面渗透了化学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大胆采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导学互动教学方法是一种较好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法。导学互动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探索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获得概念与规律,又能掌握研究的方法,形成研究事物所必需的探究能力,体现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问题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
1.目标定向,自主学习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总体认识和认真把握的基础上,创设有效的情境,使学生面临矛盾,从而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例如,在选修四《电解质》一节时,可首先演示室温下浓度同为0.5mol/L的盐酸、氨水、CH3 COOH溶液、NaCl溶液和蔗糖溶液的导电实验。
然后,结合实验现象提问:哪种物质是电解质?哪种物质是非电解质?二者区别是什么?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并根据观察重点先后提出以下问题:
(1)灯泡的亮度与溶液的导电能力及离子的浓度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2)以上水溶液导电能力有所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氯化氢、醋酸等电解质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它们最终以何种形态存在?什么叫电离平衡?弱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怎样书写?等等。这些问题,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既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又是对新知识的探讨,既有启动点,又有发展方向。
2.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众多困惑或不解。每个人对教材内容的领会与理解可能有所不同;同一问题,彼此从不同的侧面理解也会产生不同的见解,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论。而在很多时候,一个人或一个小组很难发现自己的认识的不足,当他与别人交流时,才会清楚地认识到。所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让他们发表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互相补充,共同提高。
例如,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由导电性实验,容易产生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的强弱、难溶于水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等错误认识。
此时,老师继续提出问题:(1)SO2的水溶液能导电,SO2是电解质吗?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强吗?
(2)BaSO4难溶于水,BaSO4是弱电解质吗?
让学生分组探讨,然后经过展示讨论结果、纠错、补充,达成解决问题一致意见。其间,学生既锻炼了思维和表达能力,也获得了成就感,更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教师讲析,系统归纳
在教学知识的重点、难点部分时,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与学习。尤为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这些不起眼的“群众演员”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合作互动。
例如在前面教学中,学生在讨论SO2是否是电解质时有一定难度,我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其溶液中导电离子与NaCl的导电离子有何不同。学生顺势得出:电解质是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化合物,SO2不是电解质。
4.典题剖析,形成规律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依据课程标准和考纲,有目的、有计划地去精心选题,善于分析题目中的因果关系,让学生掌握题给条件,明确要求,并由表及里地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化学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解决化学问题的正确思路。
具体做法是:逐步提问,打开学生的思路;一题多解,拓宽学生的思路;一题多变,活跃学生的思路。
导学互动教学法强调师生互动,强调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生机与活力,但并不否定教师讲授的作用。讲解时,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这种讲解应当是精讲,是有针对性的点拨式的讲解,主要在于解决学生难以准确理解和掌握的重点、难点、易混点、易漏点问题以及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出现的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是拨正学生的思维方法的讲解,是方法规律的讲解,或是引导学生发现方法规律的讲解。
5.拓展迁移,巩固练习
通过自主合作交流,学生已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变为多而深,要进一步熟练和消化,把知识巩固下来,实现由知识到应用的飞跃,这就要实践操作。可采取做习题、口头问答、书面检查、单元小结和实验等形式练习,达到熟练和深化的目的。但须注意,布置作业时,不布置重复作业,不布置惩罚性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要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
总之,在教学中,通过广泛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学互动教学法,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思考和发现,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把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