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聋校德育工作之我见

聋校德育工作之我见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事德育工作多年来,我体会到聋校德育工作是贯穿于学校一切教育教学之中,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和基础,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要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根据学校的现实情况,我适时提出“四育人”教育理念。“四育人”是指在管理、教书、服务、环境四个方面增强育人意识,让聋生成长的环境中“育人”工作无处不在,无时没有,开展德育系列活动。

咸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乌福利

从事德育工作多年来,我体会到聋校德育工作是贯穿于学校一切教育教学之中,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和基础,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德育工作的好坏对聋生的全面成长乃至于他们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为了培养聋生成为残而有为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就要用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在学校里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行为和习惯的一代新人,使他们健康成长,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我校是一所公办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聋哑学校,现有聋生116人左右,生源来至于咸阳市十三个县、区市。多数学生家庭贫困,还有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学生年龄、性格特点差异较大,小的六七岁,大的二十多岁,从年幼无知到青春萌动,这就加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为了更好地增强德育实效,根据聋生特点,在德育工作中我不断探索,认真总结,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我校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机制。

一、坚持做好“言传身教”,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也始终认为“身教胜于言教”。特别是对我们这些聋哑学生,由于自身的残疾造成他们感觉器官缺陷,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只能从教师的言行举止去领悟。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一是要把好入学教育关,使其一开始就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走。对那些来自农村的聋生,从没与社会单独接触、交往,第一次远离父母、远离家乡来到学校过集体食宿的生活,刚开始时显得很不习惯,表现为胆怯、内向、倔强、爱哭爱闹。面对他们,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和生活指导老师要从生活的细微做起,以身作则,耐心教育,爱心呵护,尽早让他们融入校园的学习、生活当中。在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我们采取“一教二帮三带”,教会他们整理床铺,对年龄实在是太小的聋生则代替整理,帮助他们打水洗脸、就餐排队买饭、洗衣、晒被。在高年级段学生中开展“爱护幼小、互帮互学”活动,不断提高新入学聋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新生们基本上能做到教室窗明几净;宿舍干净整齐,杯子摆成一行,床下物品排成一列,学习习惯也逐步养成。当牵肠挂肚的家长来校看到孩子们的巨大变化,也放心地回家去了。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他们微小的进步及时表扬,促使他们向积极方面发展。当发现他们有不良行为时,作为教师,我并不是一味训斥学生,而是耐心告诉他们应当怎样做,注意哪些问题和可能遇到的事情,和学生一同分析产生错误行为的原因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使学生真正理解道德与不道德的真正含义,认识正确行为习惯与不良行为习惯的区别,从而学会了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学生刘凯亮由于家庭贫困,平时没有零花钱,曾经有小偷小摸行为,且性格倔强,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不思悔改。经过细心的观察和长期的交流与沟通,我发现他动手能力较强,爱好画画做皮影,且有创新意识。于是我对他的闪光点大加赞赏,并鼓励他认真学画,同时经常找他谈心,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又趁热打铁,并表示改过之后依然是好学生。经过我的循循善诱,他逐渐改掉了坏毛病,其绘画作品也受到师生的好评。

二、坚持“四育人”教育理念,形成全方位的德育氛围

我深知德育工作不是一个人、一件事能完成的,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根据学校的现实情况,我适时提出“四育人”教育理念。“四育人”是指在管理、教书、服务、环境四个方面增强育人意识,让聋生成长的环境中“育人”工作无处不在,无时没有,开展德育系列活动。

1.在管理中我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全心全意的以学生服务为目的,强化制度,夯实责任。实施“学校—教师—学生”的三级管理制度,分层负责,属区管理,责任到人,相互协调,增强管理者的责任心,营造良好的育人管理体系。

2.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利用班会、晨会、少团队会、板报橱窗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校园开展“教师像妈妈、老师胜亲人”的亲情关爱活动,于咸阳师范和西藏民族学院、西安交大等高等院校开展“手拉手感恩回报社会”活动,使社会上的爱心人士都来关爱聋生,让聋生感觉到在校如在家中,在亲情、友情的关爱中健康成长。邀请派出所民警和交管部门及消防部门进行安全法制宣传讲座,增强学生安全法制意识,理解违法犯罪及安全隐患对社会、家庭、个人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认识到违法乱纪必须承担罪责和良心的谴责,牢固树立社会公德,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3.针对学生在校全托型的特点,将聋生从早到晚的学习、生活、活动、环境的各个环节层层分解到生活区、教学区、活动区中去,落实到每个教职工身上,通过条块相互交叉的教育、检查、评比,形成多元化的德育工作网络,使聋生在浓厚的德育氛围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4.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定期开展“师生座谈日”及时通报学生在学校及家庭表现情况,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努力实现教育合力。由于我们的德育工作有方,且贯穿始终,深受家长好评。

三、坚持“以人为本”,帮助聋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由于聋生无法用语言与他人交流,所以他们喜欢去模仿他人的行为,易受他人的情感影响。对此,我根据《聋校德育大纲》开展形象直观、贴近生活的“五心教育”活动:即把忠心献给祖国,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关心献给他人,把孝心献给父母,把信心留给自己。围绕这一系列教育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手拉手双边活动,比如与附近社会学校的师生联谊,让健康学生和残疾学生交朋友,互通信息、沟通心灵,使聋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并逐渐服务于社会。

为了让他们学有所专,学有所用,同时懂得关爱他人之人之根本;为了培养学生体现个人的价值,回报社会,我校先后开设了美工、皮影、剪纸、足疗、景泰蓝等职业课程,让每个聋生掌握一技之长,学会生存。经常组织高年级学生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全校师生服务,为社区服务,不断增强聋生的自强信心,为成功回归社会主流奠定信心。不仅这样,还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让学生毕业后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减轻社会负担,消除其父母的后顾之忧。此举不仅让学生欢欣鼓舞、家长支持拥护,还为社区服务输送了合格的人才,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赞扬。

由于我积极探索德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主动适应学生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学校德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学校教风、学风、班风焕然一新。但是我深深懂得,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其突出特点就是要常抓不懈。这也要求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去求索,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更具有科学化、艺术化,使学生受益,社会受益。

此文于2012年10月在临潼参加的陕西省特殊教育学校第六届校长联谊会上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