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学制上首先明确知识分类的是1902年的《壬寅学制》。《壬寅学制》是我国分科制度最早的法律章程,其中的科相当于现在的学科门类,目相当于现在的一级学科,科目的出现标志着知识分类及专业化的观念开始在我国生根发芽,标志着经学的衰落和科学的兴起。《壬寅学制》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为宗旨,虽然包含了忠君思想和经学内容,且没有全面实施,但它在我国近代教育制度史上影响深远。
明清八股取士,把“四书五经”奉为经典,在教育体系中强化了知识的普遍性。这种情形直到清末新学堂的分科授学才开始改革。在学制上首先明确知识分类的是1902年的《壬寅学制》。
1902年,张百熙奏请学堂章程,当年为壬寅年,是为《壬寅学制》。我国自西周以来便形成了“两级两类”学制,即教育层级分为小学、大学,教育内容分为经学和非经学(律学、算学、医学、武学等)两类。该学制首次设计了“三类三段”学制,纵向分列初等、中等、高等三段,横向分为普通、实业、师范三类。主干学程为小学10年、中学4年、大学6年,简约为“10+4+6”;并模仿日本学制,在大学专门分科学校上设大学院作为研究机构,主研究不主讲授,不设课程,不设年限,首次在制度上设计了研究生教育机构。更重要的是,《壬寅学制》进一步细化了分科目录,见表2.1。
表2.1 《壬寅学制》分科目录表
(周予同,2007:133-134)
《壬寅学制》是我国分科制度最早的法律章程,其中的科相当于现在的学科门类,目相当于现在的一级学科,科目的出现标志着知识分类及专业化的观念开始在我国生根发芽,标志着经学的衰落和科学的兴起。科学一词是康有为从日本引进的,它的本意就是分科之学。从这个意义上讲,普遍知识的解体意味着科学的诞生。《壬寅学制》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为宗旨,虽然包含了忠君思想和经学内容,且没有全面实施,但它在我国近代教育制度史上影响深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