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作文有效教学初探

初中作文有效教学初探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要对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体系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并且要将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专题知识分解到每一个教学时段中。只有做到胸中有数,才能不惧怕作文教学,上好作文课。关于作文教学体系,以往的各种语文教材中都有涉及。当然,这三个阶段的训练目标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灵活操作。

银川市第十四中学 马金莲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得作文者得中考。”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目前的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是:教师教学中重阅读轻写作,甚至有些年轻教师不会上作文课,作文课评点一下前次作文,就布置新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写作。学生呢,不会写作文,怕上作文课,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实在没辙的时候,就东拼西凑,废话连篇。作文课对于师生来说,都成了一种煎熬,教学效率低下。究其原因,我认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着问题。下面,我就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同人们探讨。

一、如何教

(一)把握作文教学的训练体系,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要对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体系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并且要将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专题知识分解到每一个教学时段中。只有做到胸中有数,才能不惧怕作文教学,上好作文课。当然,上每一堂作文课都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如:设计好主题、教学思路、写作知识点以及为达到一节课的教学目的而采用的教学手段等。

关于作文教学体系,以往的各种语文教材中都有涉及。一般来说初一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侧重训练学生的记叙和描写能力;初二时,侧重于教会学生们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需要运用哪些写作技巧,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初三阶段,将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加以综合,侧重于篇章结构的训练及语言文字的修饰,并且要训练学生如何做到有个性的表达。当然,这三个阶段的训练目标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灵活操作。

此外,还需构筑严密而科学的写作知识结构,这是帮助学生写作能力形成的基本的必要条件。所以,作文教学中要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分解到初中三年六个学期的教学之中,并且要指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一是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知识,如观察的角度、顺序与方法,调查、访问、采访、记录、笔记等。

二是思考发现题材价值的知识,如记忆、表象、联想、想象等。

三是顺利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知识,如审题、立意、选材、组材、构思、谋篇、遣词、造句、修改等。

四是常用问题的写作知识,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的写作知识。

五是写作方法知识,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六是写作技能技巧的知识,如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层次、详略、修辞、句式、语气、标点等。

(二)注重写作教学指导,尤其要把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俗语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古人已经认识到读书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书读得多,知识才能丰富广博,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文采横溢。由此看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提升,二者相辅相成。阅读是为了更好地表达。

阅读之于写作益处多多。首先,学生对社会、人生的许多感性认识得益于阅读,语言文字教我们感悟至爱亲情,了解大千世界的自然风物、风土人情,培养我们的丰富的情感世界,启迪我们认识生活的真谛等。其次,阅读有益于提升学生的思想,一个顽皮的少年,可能因为读了朱自清先生的《春》而生发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可能因为读了都德的《最后一课》而产生强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也可能因为读了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而懂得了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美好生活……阅读使孩子们从无知走向丰富。第三,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更离不开阅读。学生只有在不断的阅读中,才能学会识别语言的表情达意作用,才能感悟语言的魅力,从而学习并运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表情达意。所以,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毋庸讳言。

那么,怎样就把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起来呢?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从初一开始,每学期都指定阅读书籍,并要求学生每周写两篇读书笔记,形式内容不限。假期则要求学生至少看两部名著,并写出读书笔记,年级不同,假期读书笔记的字数要求不等,大概在一万字至两万字。

第二,就每一单元的阅读课文,学完之后,要求总结出课文最典型的写法,并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写作练习,或者就这些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例子。”因而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体悟作者命题立意的观点、选材布局的方法、表情达意的语言。让学生既要了解课文写了什么,还要了解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应该重视教材的示范作用,教材本身就可以告诉学生作文的道理和方法。学生可以带着表达的需要去阅读,去理解课文作者的表达意图、写作技巧,反复吟咏体味,并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写作,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三,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时时与学生的习作进行比较教学,引导学生从范文中学习写作的经验和方法。记得在进行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人与环境”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选材的重要性,我就把学生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与教材中的文章进行对比。学生们的作文中一写环保,就老生常谈,什么淘米水浇花、不随地吐痰,材料千人一面,文章千篇一律。而教材中的几篇文章,选材角度各有不同,《都市精灵》从各大城市人类与小动物们相处的状况谈起,表达了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明天不封阳台》则从“我家因一只鸽子的到来不封阳台”这件生活小事出发,表达了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主题。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认识到:相同的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材。要学好语文必须留心身边的事,做生活的有心人。接着,我列举了我在校园中观察到的保护环境的好人好事,比如:我们经常看到校长在校园里弯腰捡垃圾的身影,一些细心的老师经常在春夏秋冬引导同学们观察自然、亲近自然。由此,学生们懂了,不同的题材,可以反映相同的主题。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同学们写作,同学们就有话可说了。当然,可以做的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好的做法需要我们去探究。

(三)作文评改要方式多样化,讲求实效

作文的评改对于教师来说是个痛苦的事,辛辛苦苦地批阅耗时费力,可是作文本发下去之后,学生一看了之,收效甚微。那么,怎样做到事半功倍呢?我是这样做的:一学期八篇习作,我采取不同的批阅方法和评价方法。教师详批两篇,略批三篇,学生自批一篇,交换批阅两篇。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首先是为了解决教师工作量太大、事倍功半的问题。其次,让学生在批阅中学习怎样写作。教师详批与略批相结合,便于把握学生的整体情况和实际写作水平,并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也给学生传达出这样的信息——老师很重视学生的习作,我的作文这次写好了,也许老师会当做范文来评讲。事实上我也是这样做的,在批阅中尽量发现每个学生写作的闪光点,在讲评中及时予以鼓励,以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而学生自批和互评也有不同的要求,每次批阅前,先回忆上次作文课提出的写作要求,写作时必须要用学到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此次批阅的标准进行指导,然后学生进行批阅。学生每次批阅后都必须写出相应的评语,评语的内容包括优点、缺点、建议几部分。之后进行评价,要求每个同学先讲他人作文中的优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每个同学的闪光之处都能得到肯定,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接着再讲同学作文中的不足和修改的建议。这样,被评价的同学能虚心接受意见建议,而讲评别人作文的同学在讲评的过程中也懂得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道理,并能将收获付诸实践。

二、如何学

以上谈的是教师在教的方面怎样使作文课具有实效性,下面就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谈谈如何落实写作的实效性。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作文的源头活水在哪里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写作的源头活水就会汩汩流淌。

(一)要重视积累,写作时才有“下锅之米”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厚积而薄发”,没有丰富的语文知识的积累,只一味地强调语文能力的提高,这是一句空话。试问,一个不识字的人,如何能具有阅读、分析、写作能力?所以,语文知识的积累应该从字词句做起,回归语文教材的本质,即通过语言文字来解读文章,来表达思想和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常要求学生抓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来解读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要求学生每天积累两个成语、一句名言警句,以此来达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当然,积累并不仅仅是字词句的积累,还包括知识的方方面面。有名人故事、诗词名句、谚语俗语、写作技巧、文体知识、修辞知识等,都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此,从初一开始,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凡有需要积累的知识随时记录下来。如:学习了苏教版八年级上册《长城》专题,便要求学生积累关于长城的古诗词名句、歇后语、俗语等;在阅读课上,发现了《语文学习报》上有关于“互文”这种修辞的知识及例句分析,就要求学生积累下来。久而久之,学生就有了丰厚的知识积淀,写作时就不会因为没有素材而发愁了。

(二)留心身边事,做生活的有心人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有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所以,生活才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7-9年级的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创意表达”。所以作文内容就是记录我们的生活,表达我们在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学生的生活,无外乎家庭、学校、社会实践等,不可能天天见到轰轰烈烈的大事。那么,想写好文章,必须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身边小事中发现生活中感人的故事,得到有益的启迪。具体来说,就是写在生活、学习环境中你最熟悉、最了解、最能激发你爱憎的事情,如妈妈的唠叨、爸爸的严厉、老师的鼓励或批评、同学之间的互帮互爱或矛盾纠纷、邻里之间发生的故事,抑或是内心深处的一缕情怀、一抹忧伤、一段青春期的故事等,值得关注的事情有许许多多,只要留心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就能写出真切感人的文章。

(三)学习小蜜蜂,做个勤快人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写作是思维的强化训练,只读不写只会让思维停顿。因此,在扩大视野的同时加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将阅读与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不失为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大家所熟悉的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关于“推敲”的故事,有力地证明了勤于思考、勤于写作的重要性。老舍先生也曾对人说,他有得写、没得写,每天至少也要写五百字。我们不禁要问了:“没得写也要写,不是在做无用功吗?”其实不然。我们都知道,搞艺术的人常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写作自然也不例外。有了心得、感悟随时记录下来,不仅积累了生活的素材,而且形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使写作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自然就不会惧怕写作了。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看到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听到了一首动听的曲子、想到了一句深刻的句子、感悟到了一种别样的情感……当这种感受发生时,我们心潮澎湃,思维变得敏捷清晰,语言变得流畅生动。如果当时没有记录下来,事过境迁,我们就会遗忘。这是因为人的记忆具有暂时性的特点,基于此,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尤为重要。那么,作为一个学生,写作又是必须要面对的任务,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就必须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及时采撷生活中的花朵,才能酿出写作的甘甜之蜜。

以上是我对初中作文教学的一点浅识,在此与同人们交流探讨,以期有更大收获。近年来,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都在积极行动,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我想,只要大家勇于探索,勤于实践,一定会寻找到一条作文教学的成功之路。我的这些感悟和做法,希望能成为这条道路上的一枚小小的石子,对初中作文教学有所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