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是高等教育建设发展必须首先要设计与解决好的战略问题。完成好这一使命,就必须充分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教师党建工作新机制,赋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新的时代内涵。
解决好教师的思想观念是开展教师党建工作的核心问题。教师特别是处于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是和学生保持最密切联系的群体,他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党建工作必须把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坚持爱国主义与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统一起来,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个人事业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的政治信仰和工作理念,自觉主动地把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教育引导学生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党相融合,并在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中率先垂范。
注意分开层次是创新教师党建工作的重要前提。受学缘、学历、职称、贡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高校教师中开展党建工作不能“一刀切”,而应注意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师思想和工作实际,采取“因才而建”的方法。如,对海归派年轻教师,就应侧重于引导他们在熟悉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等历史的基础上去认识当今中国的发展成果;对于博士、教授、高水平专家,应侧重于引导他们认识主流,辨别支流;对于广大中青年教学管理骨干,应侧重于引导他们做好服务,提高效能。以此,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结合学科专业是确保教师党建工作实效的基本导向。高校教师党建工作最重要的特殊性,就在于其学科专业色彩浓厚。这一点决定了他们在认识社会现象、开展教学科研、教育引导学生时有可能更多地将关注的视野投向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而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等重要品性问题关心不够、重视不够,甚至可能是忽略。因此,开展教师党建工作必须创新教育形式,把党建工作渗透到教师学科专业的研究与应用领域,找准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和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契合点,帮助广大教师准确了解国情、正确把握形势,达到解疑释惑、增进共识的目的。
突出实践教育是提升教师党建工作水平的必要保证。解决好目前高校教师群体特别是35岁以下的高层次青年教师中,在思想上对“走什么道路、如何走这样的道路”认识模糊、界限不清的问题,关键是要把常规性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要在高校所处的地理区域及一些重要领域确定若干个党建工作社会实践基地,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引导广大教师到这些实践基地学习、参观。特别要注意有序引导参训教师思考有关问题,切实增强工作实效。同时,要鼓励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开展调查研究、学习考察和志愿服务,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身社会责任。
加强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是确保教师党建工作效能的重中之重。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目标,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选树典型,提高青年教师党员的党内事务参与度,增强党内生活透明度;要主动帮助和引导青年教师向党组织靠拢,重视在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留学归国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把各类优秀青年教师凝聚在党的周围;要借助青年教师联谊会等组织,加强和青年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与思想交流,使党支部工作更加贴近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提升党组织对青年教师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有效利用新媒体是增强教师党建工作时效的重要形式。要主动加强教师党建工作的网络化水平,通过网络掌握高校教师党建工作的最新动向和网络舆情,及时有效应对教师党建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现象。要充分运用电视、校园网等新兴媒体,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积极搭建网络教育服务平台,提升运用网络开展教师党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 齐 岳 原载《宁夏日报》 2013年7月1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