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农学院刘萍老师
校园的春天,总是这样匆匆地溜走了,夏天接踵而来。我们发现辛勤的园丁们,在那蓄势待发的春天里,早已掀开了他们播撒知识种子的帷幕。此时,正是烈日炎炎时,我瞧见,老师在实验室忙碌的身影;此时,正是寂静无声时,我聆听,老师在教室里沙哑的声音;此时,正是青春年华时,我学习,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也正是在这个盛夏,我有幸采访了我敬爱的老师刘萍。她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好老师。
她说:“我,一名普通教师,工作中既没有动人的故事,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只是以一颗平常心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喜欢的平常事,将自己的青春和岁月奉献给学校和我的学生。”她一直以热爱的心,从事着她的教育事业,她对工作是热爱的,这不仅仅是源于自己的兴趣,更是因为肩负和承载着国家的责任和希望。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作为一个灵魂的建造师,她是恪尽职守的;作为一个生活的引导者,她无疑又是任劳任怨的。自1983年7月大学毕业,她已经从教整整30个年头。30载青春,印证了她的峥嵘,铸就了她的辉煌。
创新收获科研的硕果
她是一位不甘于平凡而又敢于创新的老师。她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耕耘,天道酬勤,如今硕果累累。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地道中药材胡卢巴和苦豆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燕麦抗小麦条锈病基因在小麦中遗传规律的研究》等多个项目,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宁夏大学第七届优秀科技成果——应用成果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宁夏大学第四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3篇获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培养硕士研究生7名,已毕业4名。在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之外,她还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和教改项目,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制作图文并茂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2010年《遗传学》获批校级精品课程;除此之外,她多次修订农业科学大类《遗传学》和食品生物工程专业《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和实验大纲。
她连续五年来指导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技创新意识,其中两项项目获宁夏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三等奖,一项在首届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实验论坛中荣获优秀项目奖。她多年来一直担任农学院督导,并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任职期间每学期随机听取5~20门课程的讲授,并在课下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她认真向学院教学办公室反馈相关教师的授课情况,为学院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热忱传播智慧的火种
刘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统筹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理论阐述准确,概念清晰,论证严密。她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并及时补充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使教有所得,学有所获。
她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除采用传统的讲授外,还采用实践、研讨等方法,深入浅出。为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她自制小教具,通过网络收集视频、图片等资料,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讲授过程中,她适时地让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观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她至今保持着一个习惯,就是每天阅读一篇文献,无论时间多晚;她会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答疑和集体质疑,个别辅导随时进行,并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材施教。对每一章所布置的课后作业,她都会仔细地批阅,对作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集体辅导给予解决;课余时间和学生交流,传授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多学习、会学习,力求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她不辞劳苦,每年都要亲自种植实验材料,冒着酷暑去田间采集实验材料。为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动手,30年来一直坚持分组开设实验课。她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坚持亲自示范,督促所有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从实验中获得的感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在本科生的毕业生产实习中,她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献,撰写研究综述,制定研究方案,并根据实验设计,认真开展研究工作,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她还鼓励同学阅读英文文献,使学生不但学习科研的基本过程,也扩大了视野,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尤其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不厌其烦地与学生一遍遍讨论如何撰写、如何修改。凡是跟刘老师实习过的学生,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真情构建心灵的桥梁
她平易近人,关爱学生,平等对待他们,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无论是担当生活导师、实习指导教师,还是在平时的课余时间和学生交流,都真诚相待。每学期第一堂课,她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等联系方式告诉自己的学生,鼓励他们多提问题,随时回答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疑问。她在课堂上结合课程内容和自己多年的科研体会,不失良机地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加强自身修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学会理性地观察问题,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每天实地指导学生实验,开朗的性格造就了实验室良好的氛围。她用真诚的心去关爱学生,不计回报。她很容易满足,仅仅是一条短信,就能让她怀念,仅仅一个电话,就能让她温暖。她说,毕业多年的学生一条短信、一个电话都是对她最好的回报。
多年来,她先后与多位年长的老师及青年教师一起共事,对年老教师,她敬重有加;对年轻教师,她平等相待。他们经常互相听课,交流教学经验和新的体会,取长补短。她作为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对教研室的青年教师,在教学上毫不保留地“传、帮、带”,从如何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到怎样组织教学、讲好一节课,手把手地多方面帮助他们,使之尽快胜任教学工作。她以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学生,影响着青年教师。
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浓;甘雨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教诲如春风,师恩深似海。她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用平凡书写出不平凡。她是善的信使,传递真情的火炬;她是美的旗帜,续写睿智的华章……
(作者 陈 磊 艾幼农 原载《宁夏大学报》 2013年6月2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