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高等学校如何进一步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浅谈高等学校如何进一步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本文将结合大学生自主创新现状探讨如何进一步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推进大学生自主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高等学校重视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素质的自主创新人才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和新科技革命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对推进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浅谈高等学校如何进一步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_文化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浅谈高等学校如何进一步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汪 杰

(浙江工业大学团委 杭州 310014)

摘 要 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本文将结合大学生自主创新现状探讨如何进一步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推进大学生自主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 自主创新 创新型国家 创新环境 创新人格 大学生

1.背景

2006年1月9日,全国科技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

会上,胡锦涛主席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自主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他指出,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要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提高创新效率,特别是要为年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

2.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历史意义

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已经到了必须更多地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自主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崇尚创新、追求创新,也应该成为全民族的价值取向。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何,直接决定着将来我们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因此,重视和加强青年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科技界、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共同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邓小平在上世纪50年代就明确指出:“我们毫不怀疑青年是我们的希望和我们的未来。”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又多次重申:“干革命,搞建设,都要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没有这样一批闯将,我们就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就无法赶上更谈不上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他在这里讲的“闯将”,指的就是青年大学生。

1992年,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厦门大学时,就对青年大学生说:未来世界谁主沉浮?就是青年一代。青年一代肩负的责任很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需要全国人民努力奋斗,青年人更要立志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年,他在与应届高校毕业生座谈时,强调提出: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任重道远。祖国和人民更寄予了热切的期望。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的基地,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重视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素质的自主创新人才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和新科技革命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对推进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如何进一步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1 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大学生自主创新环境

大学生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推动着高校校园自主创新环境的建设,同时,良好自主创新环境的营造也促进和激励着大学生自主创新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并对活动产生导向作用。我们应该整合学校与学院、教师与学生、硬件与软件、学生工作部门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资源,加强学生自主创新环境的整体性、关联性、综合性、满意性建设,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优化大学生自主创新环境。在优化环境的过程中,一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要转变人才观念,牢固树立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观念,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工作的考核指标。二要以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导向。建立一套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学生创新素质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对在自主创新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学生加大宣传和表彰力度,引导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创新活动。三要以学术科研导师制为保障。进一步落实科研导师制,选拔责任心强、有科研经验的老师担任学生的科研导师,加大指导力量。四是以自主创新基地和科技社团为依托。加大学生创新基地的评选范围,为学生参与自主创新活动提供条件,充分发挥创新基地的功效。五要以自主创新文化活动为载体。对各类科技文化节、科技竞赛、学术沙龙、科技论坛等活动规范管理、提高层次,实施品牌化战略,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参与活动的要求。六要以学生积极参与和培养人才梯队为基础。提出在校期间“每一个学生至少参加一次自主创新活动”的要求,引导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创新活动,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3.2 进一步加大教师指导力度,探索构建学生全程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教师给学生全程滚动支持的指导模式

教师的指导是学生自主创新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然而在目前开展的学生自主创新活动中,由于缺少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在选择课题时存在盲目选择、所选课题缺乏研究价值或与自身知识水平不相称等情况,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学生中也存在申报立项多、完成项目研究少、高水平完成得更少的现象。对此,我们可以探索建立学生全程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教师给学生滚动支持的指导模式。实施过程中以教师的教学科研课题组为支持平台,安排学生参与到子课题的研究中,学生直接参与课题组的多种形式的讨论会,并在讨论会上做工作报告,参与科研项目的分阶段工作,按照子课题的任务和研究进程安排自己的工作。同时在学生参与整个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实施分阶段滚动支持的指导模式,在初选入门、布置课题、分步实施、结题验收、撰写报告等阶段给予全过程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对前一阶段完成工作效果好的学生可以加大工作量、加深工作内容,对完成工作效果不好的学生加强指导和检查,对连续几个阶段完成工作不好的学生可以停止对他们的指导。通过这样的指导模式,带动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科研工作循环,在科研实战中培养学生科学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大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开展的计划性,有效克服学生参加活动的盲目性和任意性,使学生参与自主创新活动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3.3 进一步强化激励保障机制

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将对学生自觉参与自主创新活动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加大对在自主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学生的宣传和表彰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树立先进典型,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校园氛围。继续推进第二课堂学分制,扩大学生科技成果折算创新学分的范围,以推动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深入开展。把学生自主创新成果与学生奖学金评定相挂钩。对在全国、全省大学生自主创新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在推荐免试研究生的过程中加大优先考虑的力度。同时对科研导师也要出台一系列的激励措施,把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情况和成绩与教师岗位聘任、年终考评、职称评定等挂钩,激发教师参与指导的热情。

积极为学生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提供平台,引导学生将自主创新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把课堂、实验室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生产实践中,用知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在实践中提高科研能力,促进“产—学—研”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的滋味,反过来激发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参与自主创新活动的动力。

3.4 注重在自主创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科学精神

以我校学生为例,学生每年参与创新活动的比例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在创新活动中部分学生所表现出的主体意识不强、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欠缺等消极状态令人担忧。我们轰轰烈烈开展创新教育活动的同时却忽略了“创新人格”的培养。因此在今后的自主创新教育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人格是个体在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态度、情绪、价值观、气质、性格、能力和体质等方面整合而形成的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体现出创新的一种内部倾向,它是个体创新过程的发动者和推动力。在当今高科技日新月异与高科技犯罪相互交织矛盾的时代,创新人格当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益显突出。因此我们在通过自主创新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理念,在活动中发扬科学精神,继承科学思想,造就创新品格。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青少年研究网(www.cycs.org)专题研究——《邓小平的青年观》

[2] 中国青少年研究网(www.cycs.org)专题研究——《论江泽民的青年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