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主要有三种类型:临时性班会、例行性班会和主题性班会。临时性班会一般因班级突发事件或特别社会时事而开展;例行性班会主要解决班级常规工作问题;主题性班会以中心主题贯彻班会课全过程,结构完整,目的明确,主题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和班级的实际需要,重点在于提高全班同学的思想道德认识,促进良好品德行为的发展。主题性班会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班会形式。
不同的形式和类型标志着班会的内容与性质有不同的侧重,主题班会以“以主题为灵魂,以教育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指导”为基本原则。主题班会是班级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围绕一个专题或针对一个问题而组织的班集体全体成员共同参加的教育活动。班主任对主题班会的设计、组织与实施,一般应了解和掌握主题班会的一些基本要素。
1.主题班会的思想性
主题班会首先要有主题,即要围绕一个专题或针对一个问题来设计和组织。主题是班会的灵魂,起着主导的作用。主题班会的主题不是泛泛而谈的主题,而是具有教育理念和教育意义的主题。因而,主题性的实质是教育思想、理念的体现。
2.主题班会的参与性
主题班会不仅仅是班主任的活动、学生的活动、班委会的活动,而且是班主任和全班学生这个班级共同体共同参与的活动。
3.主题班会的主体性
学生是主题班会的主体——组织者、策划者、实施者、参与者、评价者,班主任只是指导者、促进者,起着引导的作用。
4.主题班会的教育性
班会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但目的都是让学生在班会这个“社会小课堂”中学习扮演各种人生角色,学会做人,学会成长,具有鲜明的教育性。教育性意味着主题班会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教育活动。
(1)主题班会是学生成长的驿站,具有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意义。主题班会是班主任指导班级围绕“促进每一个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这个中心来组织实施的,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教育活动,其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情感、态度,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纪律、法律,学习、健康、劳动,人格、审美、青春期教育,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各个方面的主题。全方位的教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主题班会通常围绕一个专题或针对班级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来组织,它能有效地解决学生中一定时期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学生是主题班会的主体和参与者,主题班会主题的生成、方案的形成、实施的过程等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是学生自我学习与自我发展的课堂。主题班会是学生思想、情感交流沟通与人际互动的平台,是学生分享快乐、分担痛苦的场所,也是学生展示个性、体验丰富人生的舞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
(2)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和班级教育的主要途径,具有促进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和班级管理智慧的意义。主题班会是班主任组织管理班级和控制班级教育活动的有效手段,是班主任协调班级人际关系和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及自我教育意识的重要载体,是班主任展现个人智慧才华与人格魅力的“用武之地”和重要时机,因而也是促进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和专业成长的阶梯。
(3)主题班会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主题班会围绕一个专题来组织开展,这个过程是师生共同讨论和选择的过程;主题班会组织、实施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互动交流过程;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与学生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增进师生感情、加强沟通的最好机会和方式,也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
主题班会的类型和形式主要根据班会的目的和内容来确定。常见的主题班会的类型和形式一般有:以感触—感动—感悟为心路历程的叙事式主题班会;以身心参与—感受—体验为特征的活动式主题班会;以心智交流—启迪—自我建构为内涵的对话式主题班会;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内容和形式有机整合的心育型主题班会。此外,还有素材式主题班会、对话式主题班会、案例式主题班会、体验式主题班会、感悟式主题班会、辅导式主题班会,以及时事性主题班会、学习性主题班会、读书性主题班会、交往性主题班会、生活性主题班会、感恩性主题班会、励志性主题班会、导行性主题班会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