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价值观念与现实的意义

价值观念与现实的意义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活动德育一出现就受到师生的肯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小活动德育借助具有贴近生活、接近实际、贴近参与者特点的活动,营造富有吸引力的情景,以激发兴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产生多维互动。教师不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德育的实施者,更应是学生精神的引导者,而小活动德育无疑提供了一个引导学生精神生命的平台和空间。在此特别说明,小活动德育的活动和普通的户外拓展活动相比,有共性也有不同。

小活动德育一出现就受到师生的肯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分析原因发现,小活动德育的优点是:通过活动营造合作、互动、有趣的德育课堂氛围,既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经历、参与,又强调参与者共同生成活动的结果,用活动中的德育资源教育学生。这种模式之所以受到肯定还在于:以活动的方式开展德育的做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以学生发展为主题”的教育思想。

1.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德育长期以来采取灌输式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将道德要求以说教方式灌输给学生,不仅效率低,也难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多元的价值观,对学生构成影响的社会因素越来越多,德育的关键是提高吸引力和针对性。

小活动德育运用体验式学习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来强调教育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灌输者,而是正确、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活动、自我内化、自主发展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探究、展示观点,在思想碰撞中促进学生成长。

2.符合道德教育的发展规律

人的道德成长要经历由改变认知到规范行为,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然后内化成为自己的道德水平。传统的道德灌输,更注重在知识层面改变学生的认知,告诉学生是非对错,在规定行为规范方面明显欠缺,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小活动德育重视经历和体验过程,依靠学生的内在动力,充分开发潜能,让学生通过体验、交流、碰撞、选择、确认来改变认知,规范行为。有了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做基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才能真正促成学生的发展。学生的认知在活动体验的基础上及时得到内化,体现了教与学的统一,认知和情感的统一,体验和内化的统一,有利于知、情、意、行的统一,符合德育发展规律。

3.关注“动态生成”,用“身边的德育”育人

小活动德育借助具有贴近生活、接近实际、贴近参与者特点的活动,营造富有吸引力的情景,以激发兴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产生多维互动。及时关注活动过程中的“生成资源”及体验感悟,发掘“生成资源”的德育价值,利用“身边的德育”教育学生。更易被学生接受,从而获得德育效果的最大值。

4.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精神生命质量

尊重生命,尊重受教育个体,共同构建对自己、对他人及对世界的态度和认识。小活动德育中生成的德育资源,实际上是学生最真实的想法,更容易让我们看到学生精神生命质量的高低,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学生。教师不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德育的实施者,更应是学生精神的引导者,而小活动德育无疑提供了一个引导学生精神生命的平台和空间。

以活动的方式开展德育,用活动体验点亮学生智慧的做法,符合道德发展的规律,体现了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了学生精神生命质量的提升。

在此特别说明,小活动德育的活动和普通的户外拓展活动相比,有共性也有不同。一般这样界定:小活动指不需要过多的设施、宏大的场面,在班会课条件下,就能开展的对学生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活动。课堂中所引入的小活动,一般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安全性;②教育性;③针对性;④操作性。

小活动既能满足学生接受教育和成长的需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又能满足教育者实施教育的需要;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又符合青少年的道德发展规律,意义非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