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有人把母爱比作蜜糖,甜在嘴上,美在心间;也有把母爱比作涓涓细流,滋润心田;还有把母爱比作春风,倍感温暖。总之,母爱被赋予成一切美好的事物。同时,千百年来父爱常常被比作巍峨的山峰,宽广的大海……所以,父爱的内敛和深奥又常常让我们的孩子望而却步,渴望亲近,却不敢靠近。几十年后,当昨日的孩童已成人,才意识到当年的父爱是那样深沉、伟大,父亲的言行对他们的一生影响颇深;唯一令人遗憾的是,父子、父女之间的爱缺失了那份充分表露,那份发自内心的温情过早地被严厉和畏惧所遮蔽。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名人在对父亲的回忆录中提到为当年不理解父爱而懊悔,如果可以重新来过,他们一定要选择大声地表达出自己对父亲的那份爱。反之,如果当年的父亲也能摘下那副严肃的面具对子女多一些温柔和亲近,兴许就没有那么多遗憾了!无数的实践证明,孩子生命中的任何时期,都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和配合,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才能够得到最完整、最和谐的教育。
当班主任的三年来,我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接触最多的是孩子的妈妈,在商讨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个有利身心发展的家庭环境时,反馈回来最多的信息就是妈妈的抱怨:孩子的爸爸在教育中的懈怠及不耐烦。
一次,我在给孩子们上口语交际课,这个单元的内容是“如果我是爸爸、妈妈......”很显然他们对这个题目很感兴趣,讨论得也很到位。当我问道:你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时,或者你希望爸爸妈妈为你改变些什么时。大概有一分钟的安静,一只小手举起来,他低着头说:我希望我的爸爸能多陪陪我和妈妈,能和我多玩一会儿。话音刚落,又有几只小手举起来:
我爸爸总是晚上很晚才回家,我都看不到他,我特别想他;
我爸爸在外地工作,一星期也回不了几次家,回来听到弟弟哭,就打弟弟,我真不希望他回来;
我爸爸一回来不是看电视,就是打游戏,都不和我一起玩;
我爸爸总是因为小事和我妈妈吵架,我真希望爸爸和妈妈不再吵架,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幸福生活……
一个孩子开了头,大家便都打开了话匣子,举手的学生畅快地说出心里的委屈,没有勇气说出心里话的孩子对勇敢的学生投去羡慕的目光。我真没有想到,他们小小的内心竟是如此细腻,我深深地被触动了。刚开始我还一一点评,后来听着孩子们的诉说,便不由地哽咽了,为了不失态,也为了不让孩子们始终沉浸在对父母的不满情绪中,我赶紧转移了话题。我问孩子们,我们对自己的爸爸有很多的要求,很多的期望甚至是不满,那老师现在给大家半分钟的时间来思考,爸爸没有时间是为了什么?
整个班级鸦雀无声,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孩子抬起了头,他们的答案是一致的,爸爸是为了给我和妈妈提供更好的生活而拼命赚钱,爸爸很辛苦。听到这些稚嫩的话语,我感到好安慰。虽然他们对父母有埋怨,但是他们却可以理解。其实在这些幼小的心灵深处,他们是知道父母的辛苦,但是他们确实需要爸爸妈妈给他们一个短暂的快乐时光,要知道孩子们是那么的容易满足!
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尤其是父亲们,请不要总以工作忙、累、烦为借口,耐下心来听听孩子的心声,陪陪自己的家人,哪怕每天只抽出半个小时和孩子聊聊天、散散步也好啊!我的女儿一天天地长大,每当看到爸爸回来时,她的那种兴奋、迫不及待、从眼神中可以看到的那种幸福和快乐,都令我不由地感慨:幼小的孩子对爸爸和妈妈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有时候他们更需要男性坚强的呵护。可为什么一旦孩子长大了,爸爸们总把过去的温柔隐藏,取而代之的是家长的权威,让我们的孩子望而却步呢?是什么改变了呢?也许是旧的观念,也许是男性过于理性的思维。他们认为爸爸就要严格、严肃、严厉,也就是所谓的严父出孝子吧!就是这样的思想阻隔了多少父亲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如今,生活的压力,令每个家庭的生活重心转移到拼命地追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却忽视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做父亲的常常认为抚育孩子是妈妈的事,而忽略了自己做父亲的责任,他们把辅导孩子做作业、参加孩子学校的家长会、对孩子的品德教育等都推给母亲,自己则忙于工作,对孩子的许多情况都不了解。曾有一位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女孩子缺乏父爱则数学不好;而男孩子缺乏父爱会产生情感障碍。
当然这种说法也许有些极端,但是,它也从一方面反映了父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有些做父亲的不明白:我整天忙于工作,挣钱供孩子吃、喝、玩,还要怎么爱他呢?其实,父爱并不只是体现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精神和行动上。
父爱给予孩子的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是伟岸、正直、刚毅、自信。良好的父爱对孩子这些品格的形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要想从母爱中得到这些,那是要付出相当的努力,甚至永远也得不到,而这些品格在健全的人格中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父亲们再忙也要做个好爸爸,请不要错过孩子在您身边成长的最宝贵最可爱的童年!请把您的温柔留给家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