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澳门教育的沿革与发展

澳门教育的沿革与发展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历史,教育往往与社会特权联系在一起,表现出特殊权益。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政体的出现,以及法治的进程,受教育权由“特权”演变为“人权”,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综合产物。自开埠以来,按历史年代从四个阶段来探究澳门教育的发展:明清两代、国民政府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澳门回归后。“法家型制度”的特质是集权化和规格化,对于传统中国这样的大型国家,自然有其必要,但也后患无穷[2]。

纵观历史,教育往往与社会特权联系在一起,表现出特殊权益。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政体的出现,以及法治的进程,受教育权由“特权”演变为“人权”,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综合产物。自开埠以来,按历史年代从四个阶段来探究澳门教育的发展:明清两代、国民政府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澳门回归后。

在华人的文化传统里有两种性质的制度——“法家型制度”和“儒家型制度”[1]。“法家型制度”的特质是集权化和规格化,对于传统中国这样的大型国家,自然有其必要,但也后患无穷[2]。儒家则提出另一种制度思维,在消极方面扮演了调和、自救的角色,在积极方面则推动革新,促进新思维、新人才的诞生。他们认为整体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形成道德社会,达成“教化”的效果[3]

其实,我们现今的教育制度,一如整体的政治制度,防弊的功能强,塑造理想环境的功能相对薄弱;督促的作用强,荣誉的作用弱。人本性是自由的,而且人性也是社会的。要使人充分发展成一种社会的、政治的群体,就需要参与其社会的共同生活,这也是民主机制的自然产生[4]。但是,善美的社会与国家之建立并非外塑的,而是奠基在人的自由意志之上的。因为生命本身的开展,越是根据其外在人为现实因素的计划或外在环境的影响,越少能有真正具创意或属于自己生命深层价值的自我实现。

诚如道家主张,顺应自然动向,尊重事物规律,保存张弛之间的弹性,反对人为干扰,批判专断所引发的伤害。每个人若能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培养自我实现的意识导向,以自我实现的动机来了解自己并开展生命,如此最自然之自我本性在社会共同生活中得以实现,引发出自己内在生命的精灵而喜悦于共同生活,这是创造善美社会与国家的理想途径,也是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