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默顿命题的再解读
陈 滢 蒋惠琴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杭州 310014)
摘 要 继承M. 韦伯提出的“新教伦理导致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出现”这一思想,科学社会学创始人默顿(R. K. Merton)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即清教主义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出现。这就是所谓的“默顿命题”。本文通过对清教主义及近代科学的概念和特征进行分析,对默顿命题进行分解,挖掘其内在之意,得出再解读的结论:与其说清教主义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出现,不如说是人文主义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出现。人文主义是清教主义的本质。
关键词 清教 清教主义 人文主义 默顿命题 解读
M.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提出:新教伦理导致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出现。受M. 韦伯的影响,科学社会学创始人默顿(R. K. Merton) 在《17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清教主义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出现。这就是著名的“默顿命题”。学者们早已对默顿命题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多是从宗教与科学的互动关系角度进行分析,但忽视了清教主义的本质——它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的一种复苏。因此,默顿命题再解读在大文化背景下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清教主义与近代科学的概念及特征
(一)清教主义
我们所说的“清教”是指在清教运动中出现的,英国国教教会内以加尔文学说为旗帜的改革教派。它是基督教发展历史中的一种形式,不代表基督教的整个历史,更不代表所有的宗教。它仅是一个在17世纪的英国基督教中出现的,以改革基督教原始教义为己任的基督教教派。与其他的教派共同具有一些伦理观念,这些共同的伦理观念称为新教伦理,即“清教主义”(Puritanism)。清教主义是清教徒(Puritan)的信仰和实践的总和,以清除国教内的天主教旧制、旧教义和繁琐仪式,提倡“勤俭清洁”的生活为主旨。
默顿主张“把一种宗教理解为那些构成一个信仰和崇拜体系的伦理道德的信念和实践,也就是说,被理解为一种宗教伦理”。当我们试图对一种宗教作文化上的思考时,这种理解是十分必要的。它尤其适用于在宗教上并不十分严密而在道德上却影响巨大的清教。清教主义是清教信仰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延伸。
作为一种借助非现实力量或者手段解决现实问题的社会现象,宗教是社会文化价值的一种表现。17世纪,作为在英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现象或者文化现象,清教主义成为了主导性的文化价值观。作为一种文化,它是17世纪英国一个整体上的社会文化现象,超出了其本身作为宗教的含义,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导精神因素,指导当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概括地讲,清教主义具有以下特点:
(1)功利主义观念
清教徒认为:“颂扬上帝”是存在的目的和存在的一切,是基本和最终的目的。但他们又把培根所提倡的功利主义作为价值标准,用以判别可以接受的或值得表彰的行为,认为这是“颂扬上帝”的一种有效方法,各种活动都应围绕它展开。这种追求“荣耀”(Glorification )的功利主义使得清教主义同其他文化形式结成了同盟,形成了用功利主义取代“颂扬上帝”标准的一种趋势。
(2)理性主义观念
新教徒崇尚理性,认为只有被上帝选中(“拣选”,Election )的人才具有理性,理性使人区别于原野上的走兽;强调对经验材料的观察和思考。这和中世纪的思辨理性主义是完全不同的,但却与近代科学的内在要求(观察与实验)有着一致性。
(3)世俗主义观念与现世主义观念
新教徒信奉善行赎罪,主张“因信称义(Justification)”。因此,个人在职业中刻苦努力成为必须,因为这是符合“神召”(Vocation )的一种形式,可以拯救世界,获得“荣耀”。新教徒要求人们用“入世的禁欲主义”(innerweltliche Askese)替代“出世的禁欲主义”(ausserweltliche Askese),要求他们参与世事。
(二)近代科学
近代科学产生于16世纪的欧洲,以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出版为标志。17世纪到19世纪是其发展到比较完善的阶段。所谓“近代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是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结构与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对世界的发展着的认识。近代科学的特征主要有:
(1)它是一个实践过程。
伽利略曾经说过:“科学就是测量。”(Science is measurement.)科学从根本上说就是用工具去测量研究对象,强调重复性和经验性,强调观察和与实验的重要性。
(2)它是一个认识过程。
科学的目的是认识世界。科学是人们利用已有的工具和知识对未知事物的认识,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一种主动探索,强调理性的作用。
(3)它又必然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托勒密的地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改良的日心说,这是一个科学发展的过程。这反映了世人认识自然,进而认识上帝的强烈愿望。因为,当时认为自然是上帝创造的,只要认识了自然,就能找到认识上帝的途径。自然是人认识上帝的中介(三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人、自然、上帝三者的关系
二、对默顿命题的分解
科学与宗教关系之相互关联说认为,科学与宗教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宗教与近代科学两者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宗教对科学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相互关联说的完美体现就是默顿及默顿命题。默顿命题包含了如下之意:
(一)清教主义的一系列原则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1)原则一:鼓励人们去赞扬上帝。这是每一个公众包括科学技术专职人员的职责和最终的追求目标。
(2)原则二:赞扬上帝的最好途径有两种:①研究和认识自然,因为上帝智慧完全体现在它所创造的自然秩序之中。很显然,这也是科学的目的和任务。②为社会谋福利,“公益服务是对上帝最伟大的服务”,而谋福利的最好途径就是运用科学技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3)原则三:提倡简朴的生活和辛勤的劳作。因为每一个人都应该辛勤工作,为社会谋利,以此赞扬上帝;而为了感谢上帝的恩德,生活应尽量简朴。
(二)清教主义是近代科学兴起的动力之一
(1)清教为当时的科学进步提供了现实的社会基础。清教伦理连同培根的功利主义原则为近代科学的发展营造了适宜的文化氛围(文化发展对科学技术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2)在精神方面,新教徒把科学研究当作是一种与上帝沟通的方法。他们认为新教主义中包含着一种对不变法则的信仰,而科学研究则是对该不变法则进行解读。
(3)清教徒把科学看成行善的一种途径,这与他们信奉“善行赎罪说”具有一致性。
(4)清教的世俗化过程为科学研究以及科学普及开辟了道路。
(三)清教主义与近代科学之间存在默契
(1)两者都十分推崇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默顿曾说过:“可能正是在这一点上,清教主义和科学最气味相投,因为在清教伦理中居十分显著地位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结合,也构成了近代科学的精神气质。”
(2)两者具有相同的背景假设。每个科学体系都有其赖以存在的、被同时代的人所认同的假设。在17世纪的英国,近代科学体系的基本假设是“一种广泛传播,出自本能的信念,相信存在着一种事物的秩序,特别是一种自然界的秩序”。这一背景假设很大程度来自当时的宗教观念:自然界的秩序是由上帝决定的(“先定论”或“预定论”)。
默顿认为,清教主义是测量科学活动价值的度量衡。“……社会态度,不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是各种社会趋向的复合体的一个函数,这些趋向:经济的,政治的,宗教的,哲学的,科学的等等,或多或少是相互依赖的。”而“宗教是主要的因素,或者叫做自变量,而科学则是应变量。”
默顿又认为:“清教的不加掩饰的功利主义,对世俗的兴趣,有条不紊坚持不懈的行动,彻底的经验论,自由研究的权利乃至责任以及反传统主义,——所有这一切的综合都是与科学中同样的价值观念相一致的。”
三、对默顿命题的再解读
清教主义认为信仰是灵魂获得救赎的必要条件。作为宗教,清教主义是以信仰为基础的。叔本华说:“信仰的主要特征即在于它包含有不能被了解的东西。”因此,十分适合用于整体把握和预测未知世界,这对有限的科学认识是十分重要的补充。再者,当时众多科学家具有清教主义信仰,这也有力地支持了默顿命题的成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17世纪的近代科学完全摆脱不了清教主义的影响。
首先,我们应肯定:科学与宗教在许多方面是对立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清教主义可以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或者一种文化现象。从认知角度看,宗教和科学是不相容的;但从文化角度看,二者具有共性。
(1)清教主义与近代科学之间的促进关系是间接产生和实现的,是无意的和隐蔽的。当时的科学尚未从其他社会建制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建制;而新教主义中则刚好包含了对科学发展有利的某些因素。
(2)清教主义并不是影响近代科学产生与发展的唯一因素。事实上,其他文化现象,例如经济、军事、艺术等,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受单一因素(宗教)而是多元因素影响。
其次,以独特的视角看待人文主义、清教主义与近代科学之间的关系是默顿命题再解读的关键。17世纪近代科学的迅速发展,与其说是与清教主义有关,倒不如说是与当时在宗教信仰方面的自由主义氛围以及较为开明的政策有关;与其说清教主义与近代科学具有正相关关系,不如说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具有正相关关系。
这里所说的人文主义特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即在文艺复兴时期,通过研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重新发现人的价值,把中世纪崇尚宗教信仰转变为崇尚理性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人们的思想冲破封建主义和神权的束缚,从盲目信仰到理智思考的转变,对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历史的进步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人文主义以人为出发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它肯定人的价值,主张与命运抗争,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它崇尚理性和探索自然;它触动了教会的权威,但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它。之后,宗教改革在它的影响下爆发。再后,英国新教出现,近代科学兴起。
从思想上看,宗教改革是用活的灵魂来抗衡死的教条,使个人的权利与教会的专断分庭抗礼。宗教改革、清教主义可以被看作是人文主义在宗教神学领域的延伸与拓展;清教主义的本质是人文主义。
再次,清教主义能促进近代西方科学的兴起至少有3个原因:第一,新教习惯于挑战及批判,它既有思想上的权威,又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所以对新的科学思想吸收力和接受力都很快。第二,新教内部存在百家争鸣、多元化的神学教派,对不跟随主流的新思维有宽容接受的能力和肚量。第三,和新教内部神学争论的尖锐性及激烈性相比,当时自然科学中的争论就显得相形见绌。
最后,我们应该肯定,17世纪近代科学产生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的状态。这正好符合了M.韦伯的论述,资本主义的产生离不开清教伦理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
[1] 罗伯特·金·默顿. 著. 范岱年 等译. 17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 马克斯. 韦伯 著. 黄晓京,彭强 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3](荷)R. 霍伊卡 著. 丘仲辉等 译.宗教与现代科学的兴起[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4] 钱时惕 著. 科学与宗教关系及其历史演变[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美)伊安. 巴伯 著. 苏贤贵 译.当科学遇到宗教[M]. 北京:三联书店,2004.
[6](英)阿利斯科. E. 麦棵格拉思 著. 王毅 译. 科学与宗教引论[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7] 林聚任. 清教主义与近代科学的制度化[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5.(1).P36-42.
[8] 马来平. 默顿命题的理论贡献——兼论科学与宗教的统一性[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11).P105-109.
[9] 周礼文. 西方学者视野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P301-305.
[10] 徐艳梅. 科学和宗教:从对立到对话[J].江苏社会科学,2004.(4).P49-53.
[11] 柴惠庭 著. 英国清教[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2] 李平晔 著. 宗教改革与西方近代社会思潮[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
[13] 蔡骐 著. 英国宗教改革研究[M].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4] 刘鹤玲.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综合环境分析[J]. 中国软科学,1998.(6).
[15] 李秋零. 宗教改革运动. http://philosophyol.com/dept/westphilo/middle/200310/448.html.
[16] 匿名.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http://paper.studa.com/2004/9-9/173350.html.
[17] 李玉成.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http://www.people.com.cn/GB/14738/ 14760/ 21872/ 2444493. 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