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课程属性分析

微课程属性分析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属性是微课程之首要的和本质的属性。微课程将以课程论的理论与方法指导实践。从课程属性的视域看问题,微课程绝对不是纯技术的,其核心是课程。问题在于,微课程是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三者的统一体,通过三大模块,把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落到实处。当然,微课程教学法并不排斥“纸媒”支持下的翻转课堂学习方式。

1.原因

实践走在概念前面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我们曾多次阐述翻转课堂与“翻转课堂”术语产生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实践总是走在概念的前面。如果不是实践(包括科学实验)发展的需要,就没有概念产生的可能与必要。当实践发展到必要的时候,概念就会应运而生。但是,对于概念的定义并不一定已经完成。

我们认为,只有在事物的性状或属性得以充分展现的时候,才有可能产生能够反映概念本质的定义。而且,随着社会实践的推进,人们对于原有概念的理解会不断得到修正,从而更加接近事物的本质。微课程教学法关于微课程的定义就是在实践逐渐呈现其属性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因此,理解微课程首先要从分析微课程的属性开始。

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同一概念的理解往往因为研究视域不同而不同,从而形成多元化的定义。就像公共关系学传入我国之初,人们发现,早在1975年,全世界关于公共关系的定义,已经达到472条之多[1]。因此,微课程教学法关于微课程的理解并不排斥基于其他视域提出的定义,只是坚持基于中小学微课程实践的抽象、提炼与总结的特色。

2.分析

微课程具有哪些主要属性

观察中小学翻转课堂实验发现,微课程除了具有微小的特性之外,至少具有课程属性、技术属性、资源属性和时代属性等四大基本属性。这是微课程最主要的属性,因此,我们不再花工夫去证明“微课程”概念本身自带的“微小”的属性。

(1)课程属性。

课程属性是任何课程最基本、最本质的属性。无论国家宏观课程,还是基于IT科技发展的当代微课程,概莫如是。离开了课程属性,微课程就不成其为课程。因此,微课程首先表现为课程。从课程论视域看,课程涵盖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大范畴,微课程作为课程也不例外,是关于微课程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最优化组合的教学系统。课程属性是微课程之首要的和本质的属性。

微课程将以课程论的理论与方法指导实践。在微课程设计选择方面,采纳学习者为中心和问题为中心两种设计思想,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为基本方法,设计指导学生课前开展自主学习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录制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的配套资源(含微型教学视频),并与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微课程教学评价融为一体。

从课程属性的视域看问题,微课程绝对不是纯技术的,其核心是课程。观察教师录制微型教学视频的过程可以发现,他们的注意力全神贯注在课程方面,录制结束又很自然地开展起同伴互助式教研活动来,这时候,他们既为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潜能惊喜,又在第一时间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着手调整、修改、重新录制。整个过程都关注在课程上。

如果要问:他们为什么不为技术分心?原因在于,技术问题在按下录制按钮之后已经没有任何必要去加以关注。因为技术高度成熟,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于是,一方面,课程从设计、开发到实施与评价,一刻也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感觉到技术的存在。这才是整合的最佳状态——深度融合。

在微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技术与微课程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之间的关系。不是技术指挥课程而是课程优选技术

核心提示☞ 课程属性是微课程之首要的和本质的属性。不是技术指挥课程,而是课程优选技术。

(2)技术属性。

微课程当然具有技术属性,因为它本身就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一般来说,微课程的内容依靠信息科技存在,其实施与评价活动离不开信息科技创造的条件。从美国翻转课堂起源可以发现,某种程度上说,没有IT科技最新成果与学习方式变革的结合,就没有翻转课堂对教育的重大变革。

微课程主要采用微型教学视频支持学生在家自主学习。其灵感来源于萨尔曼·可汗倡导的“用视频再造教育”。萨尔曼·可汗发现,通过观看微型教学视频学习,可以让学生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即按照自己的步骤、节奏、方式学习。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随时暂停播放,思考问题或做好学习笔记,也可以在不甚理解的时候倒回去重播,一遍乃至数遍,直到达成学习目标为止。这样,当第二天进入课堂教学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站在大致相同的基础上进行内化与拓展的学习。

不过,真实的在家在线学习远没有这么简单。因为此时学生没有任何监督,除了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强的毅力之外,没有力量能够保证学生坚持在屏幕前完成人机一对一式的自主学习。萨尔曼·可汗的创造在于,他录制的教学视频都是10分钟左右的微小视频。这些微小视频符合人的视觉驻留规律,能够保证人的视觉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上,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家完成学习知识的过程。

因此,微视频成为微课程技术属性中最为耀眼的因素。

最早产生的微课程,其支持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都采用视频格式。不过,随着实践深入开展,人们发现微型教学视频并不能支持所有教学内容的自主学习。于是采用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以其他资源为后援的混合式技术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因此,为了突出变革,我们可以把微型教学视频作为微课程的主要技术属性,但不应该把它绝对化,而应遵循优化教学目标实现的原则与方法,在具体学习过程中采用最适当的技术形式。

核心提示☞ 微型教学视频是技术属性中最典型的因素,但是,不排斥混合式学习的多种技术方式。

(3)资源属性。

微课程教学法由三大模块组成: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含微型教学视频)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其中自主学习任务单(或学习单、学案、导学案等)和配套学习资源,本身直接表现为资源。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设计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表单式的方案,配套学习资源是教师开发的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的学习资源。微课程具有资源属性毫无疑义。

问题在于,微课程是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三者的统一体,通过三大模块,把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落到实处。所以,微课程作为资源,与一般抽象意义上的纯资源不同,它是学习内容与翻转课堂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

核心提示☞ 微课程作为资源是学习内容与翻转课堂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

(4)时代属性。

任何概念、任何学说的产生都是时代的产物。微课程也不例外。但是,关于微课程时代属性的理解并无意去挂靠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关于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等诸多要素或结构的理解,而是特指当代IT科技发展特征,即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互联。

基于上述认识,微课程应当尽可能地纳入云教育的范畴,使学习能够方便地在任何可能的时间、地点“泛在”地开展,并且基于学习平台支持,实现学习行为、学习评价的数据化管理,从而为学习分析、教学策略调整、大数据应用创新创造条件,以便更好地促进学习绩效提升。

当然,微课程教学法并不排斥“纸媒”支持下的翻转课堂学习方式。由于地域差异,包括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多元化地选择微课程的媒体呈现方式,因地制宜地创意翻转课堂的具体形式。但是,长远来看,只有基于云上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才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因此,微课程教学法倡导:尽可能把微课程纳入云教育的范畴。

核心提示☞ 微课程应该尽可能纳入云教育范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