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的分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技术分类;二是内容分类。
1.技术分类
技术分类是根据录制“微课”的技术方式进行分类。主要有如下几类。
(1)录屏软件+应用软件类:用录屏软件+PPT、几何画板、Flash等其他应用软件的方式录制。
(2)手写类:用手写板、数位板(需要录屏软件支持)、电子白板写字板、录课笔等方式录制。
(3)录像类:用录像机、数码照相机、手机等摄像工具录制。
(4)综合类:根据学习材料的内在要求,可以将这三类录制方式重组起来创新运用。并且有了软硬件集成的微课制作系统。
2.内容分类
内容分类是根据“微课”的内容特点进行分类。现有的微课程教学法实验表明,“微课”按其内容特点,可以划分为五大门类:课程精讲类、实验探究类、操作示范类、虚拟面批类和游戏学习类。
在教学实践中,具体采用什么样的“微课”制作形式,取决于对优化教学目标实现的理解,即采用系统最优化的设计方法,决定选用何种录制方式。
(1)课程精讲类。
此类“微课”是以学科知识讲授或习题讲解为特点的微型教学视频。其特点是把相关知识用精练的语言讲授,要求思维逻辑严谨,没有语言上的瑕疵和技术上的不流畅。
习题讲解是课程精讲类“微课”的一种特殊形式。关键是讲清题意,讲清解题思路(方法),讲清解题过程,给出新的思考与类似习题。
(2)实验探究类。
此类“微课”一般以录像的方式记录教师所做的实验操作,并辅以观察记录表格、实验报告等。教师在实践中使用较多的是用手机拍摄。有的实验探究类“微课”也可以用动画方式录制。
(3)操作示范类。
此类“微课”以录像为主,记录教师示范、讲解与操作过程,一般用于劳技课程,如编结、书法、制作等,也可以用于语文学科的查字典和毛笔字书法教学中。
操作示范类“微课”在制作方式方面与实验探究类“微课”相似,但是,除了录像之外,还可以用动画等形式展示。此外,操作示范类“微课”一般不需要提出探究主题,也不需要学生做实验报告。
(4)虚拟面批类。
此类“微课”是教师将学生练习本、试卷上出现的典型错误搜集起来,制作成为模拟面批讲解的教学视频。制作虚拟面批类“微课”,教师须注重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方法,给出类似习题供学生思考。
虚拟面批类“微课”可以采用电子白板录制:把习题输入电子白板,在电子白板上讲解、圈划,保存为视频,检查修改。也可以用手机、摄像机、数码相机等摄录,还可以用其他技术方式创新制作。
虚拟面批类“微课”需要用学生练习本或试卷的原稿,这样可以产生现场真实感。教师在录制时应边讲解边圈点,做到视听同步。讲解时应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发现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同类问题。
虚拟面批类“微课”开发的一般流程如下。
第一,搜集典型素材。
第二,录制视频:开门见山,分析问题;寻找方法,讲清正确的解题过程;小结。
第三,检查修改。
(5)游戏学习类。
此类“微课”是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兴趣盎然的游戏内化知识,并从中收获学习成就感而开发的教学视频。
开发游戏学习类“微课”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游戏内化的进阶性,二是每完成一个阶段的游戏学习就给予好玩的奖励,以此保证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成就感,很好地内化学习内容。原山东淄博世纪英才外语学校王亚峰老师开发的《找规律》就是一例好作品。
此外,此类“微课”开发制作的难度较高,需要有比较精湛的技术、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心理学悟性,能够创设视觉舒服、思维兴奋、有成就感和进阶冲动的情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