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王 慧 陈晓倩 陈蓉蓉
(浙江工业大学 软件学院 310023)
摘 要 随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当前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的学校心理咨询模式,是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健康心理的有效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具体做法,力求拓展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范围,开拓学生工作新思路。
关键词 高校 朋辈心理辅导
1.朋辈辅导的概念与特点
随着心理咨询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的心理咨询模式层出不穷,朋辈心理辅导改变以往学生只是心理咨询的对象,只有少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才能开展助人活动的状况,让全体学生成为心理咨询工作的主体与原动力成为一股强大的改革浪潮。
朋辈心理咨询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这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有时被称为“准心理咨询”或者“非专业心理咨询”。这种心理咨询的过程在同辈及朋友之间进行,咨询的开展很大程度有赖于学生本身的相互信赖程度,咨询员和来访者可以在培训的起始阶段很快建立起互动关系,咨询员可以更好地深入来访者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咨询所能达到的效果非常明显。
学生在学校能够主动寻求心理辅导并有能力帮助别人。因此,在高校中开展朋辈心理咨询工作,具有其鲜明的特点:一是辅导的目的重在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辅导的对象是普通学生,他们通过参与朋辈心理辅导活动,不但可以排除心理问题,而且还能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困惑,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的发展。三是辅导人员为朋辈心理咨询员,他们只需要经过一定的心理知识培训,掌握团体咨询必要的方法和技巧即可。
2.软件学院朋辈辅导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学院自2004年9月,进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型模式实践与探索,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院学生普遍提高了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初步掌握了自我心理调适和心理健康的知识方法,呈现出自觉自愿提高心理品质,心理健康观念深入人心的局面,为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学院开展朋辈辅导工作的具体做法如下:
2.1 立足工作实际,精心打造朋辈辅导队伍
选拔心理品质等各方面条件适合的同学担任朋辈心理辅导员是朋辈心理辅导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软件学院首批57名“心灵使者”朋辈辅导员是通过同学们自愿报名、心理测试、面试等层层筛选,又充分考虑性别、专业、年级、班级、寝室等因素确定的。这样的选拔方式,既能保证朋辈辅导员们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所需的心理特质,又能确保工作的辐射面,为朋辈辅导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队伍保障。
学院在组织同学进行自主报名后,对他们进行《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测验》(16PF)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的测量,并以测量结果中的高乐群性与稳定性、低怀疑性与忧虑性等几个指标为主要依据进行了筛选。之后,通过面试,从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细致考察,最后综合考虑学生的分布情况,确定了首批“心灵使者”。这57名朋辈辅导员分布合理:各专业年级人数比例恰当;辐射面广:平均分布23个班级,4幢宿舍的21个楼层,迈出了成功开展朋辈辅导的第一步。
此外,注重朋辈辅导员队伍的梯队建设,在自愿参加朋辈辅导员活动后申请加入的本外院学生中,吸收相当数量的预备辅导员。他们与正式 “心灵使者”一起参与培训学习、参加研讨交流,待条件成熟后,经筛选正式加入队伍,确保工作开展的延续性。
2.2 创新组织构建,确保朋辈辅导扎实开展
“心灵使者”朋辈辅导员在日常工作开展中,以个体为单位对周围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心理帮助,为便于组织管理,同时促进朋辈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学院将“心灵使者”们以社团的形式组织起来,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
心灵使者协会聘请校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任指导教师,对协会的工作开展进行指导,三名主要学生负责人分别负责组织管理、日常运作和网站建设。同时下设5个小组定期组织活动开展工作。此外,针对朋辈辅导员自身理论知识及实战经验的缺乏的问题,在进行朋辈心理辅导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的培训以外,还建立QQ群、建设网站,用于“心灵使者”朋辈辅导员多重途径的交流。这种“个体工作——小组活动——集中管理”的工作途径与管理模式,既可保证每位朋辈辅导员独立的工作空间,又能通过培训、学习、讨论等团体活动为心理辅导技能的提高与进步提供平台,因而能更好地促进朋辈辅导的效果发挥。
在创新完善组织构建基础上,协会还完善管理制度,从考勤制度、每周汇报制度到考核制度,监督管理与支持鼓励并重,以促进朋辈辅导工作的正常、有序、高效开展。
2.3 倡导奉献理念,促进助人自助良性循环
朋辈辅导是一项需要每个朋辈辅导员具有高度热情和责任心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朋辈辅导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不竭动力。软件学院的“心灵使者”均由同学自愿报名而来,本身具有强烈的助人愿望,同时也更易体会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身的精神收获,而筛选指标中的高乐群性、稳定性,低忧虑性、怀疑性的心理特质,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高度自觉性和主动性。学院在对“心灵使者”的管理中,积极倡导“帮助人是一种快乐”的奉献理念,通过交流经验、分享感受、反馈支持等活动设计,在安全、支持的气氛下,引发帮助他人的责任感和幸福感,体会和感悟在助人过程中自我的收获和成长,努力营造乐于助人、助人为乐的良好氛围。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和氛围下,心灵使者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乐于助人的胸怀,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开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辅导工作,在帮助人的同时,也改善了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更升华了友谊,收获了快乐,促进了“助人——自助”的良性循环。有位心灵使者在工作周记中写道:“这次和同学聊天是我第一次有意识地去站在一个朋辈辅导员这样的角度和朋友聊天,感觉到自己成熟了很多,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2.4 学习服务相长,增进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软件学院“心灵使者”的主要活动内容分为两部分:内部学习培训和开展辅导服务。学习培训是开展心理辅导服务的基础,朋辈辅导员只有具备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相关辅导技能,才能积极有效地为广大同学提供服务。因此学院首先制定了详细的培训方案:分为分散自学、集中培训、研讨交流、巩固提高、小结回顾5个阶段,详细规划了从朋辈辅导员队伍建立后的学习培训计划。内容涉及自学理论、系列讲座、读书报告、案例分析、沙龙讨论、模拟咨询、电影赏析、知识竞赛、心理剧演出等,通过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培训工作,增加朋辈辅导员的心理学知识及咨询技巧。
“心灵使者”的辅导服务通过三种途径开展:一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看似不经意但随时随地的谈心和聊天,有意识地运用咨询技巧,舒缓同学的心理压力,帮助周围心理困扰的同学进行心理调适;二是开通朋辈热线,通过电话、网络以及面谈等多种形式,定时、定点、定人,以同龄人的身份多途径地提供心理服务;三是着手建设以“密友”为名的朋辈辅导网站,开设案例分析、知识问答等专栏,开通BBS论坛和朋辈辅导员博客,将网站建设成为广大同学与“心灵使者”以及“心灵使者”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心灵使者”们的工作均通过“每周一报”的形式定期向学院反馈,书面详细记录一周工作内容以及本人的心得体会,作为“心灵使者”工作考核的主要依据。此外,“心灵使者”协会还计划在“5.25”(我爱我)、校心理健康宣传月等大型活动中,作为一支队伍贡献力量。
三、高校朋辈辅导工作实践中的成果与思考
3.1 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辅助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互促互补。朋辈辅导工作开展的实践证明,它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辅助形式。朋辈辅导员源于大学生,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问题了如指掌,能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工作。由于朋辈间自然性的鸿沟小、防御性大、互动性高,因此以朋辈的身份,通过对同学的心理咨询、辅导,从而促进其对社会意识、要求的内化,并成为其心理结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心育德、以德育心,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到渠成。
因此,积极在同辈群体开发资源,有效开展朋辈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能有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效果,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辅助形式。
3.2 朋辈辅导工作是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的有效载体
高校学生会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途径与载体,而朋辈辅导工作,不仅是大学生向周围广大同学提供高质量的心理辅导服务的途径,也是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体中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的有效载体。
朋辈辅导员在为同学开展心理辅导过程中,不仅帮助周围同学舒缓了心理压力,解除了心理困扰,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在与别人沟通、交流中认识他人、自我领悟、自我成长的机会,有助于促进朋辈辅导员本身心理品质的提高,以及良好人际环境的形成。另外,朋辈辅导工作及时、广泛的开展,在大学生群体中潜移默化地改善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素质、自我意识等的协调发展,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人生态度,以提升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因此,切实开展朋辈辅导工作,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同学解决心理困扰,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推动学生群体的互助、关怀、支持,是实现学生“自助”的成长模式。
3.3 当前高校朋辈辅导员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目前,朋辈心理辅导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经积极实践已取得良好效果,在大陆高校还是一种新的尝试,朋辈辅导工作还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和困境,其效果依然具有局限性。
一是高校专业化师资短缺,现有师资专业化水平不高。因此,朋辈辅导员队伍往往不能保证专业教师的长期指导,而仅仅通过短期学习培训后掌握一定技能又很难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朋辈辅导员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很难提高。二是由于大陆高校朋辈辅导工作开展起步晚,对朋辈辅导的认识不深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的薄弱导致了工作思维的局限。目前朋辈辅导工作主要集中在对日常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还没有提升到心理知识普及、心理问题探讨、心理矛盾化解、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情感沟通等方面,要实现学生“助人自助”的成长模式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三是由于朋辈辅导工作和所有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一样,其工作成效不可能立竿见影,工作效果评估也有较大难度,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朋辈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因而如何保持工作状态也是目前面临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 孔 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8页
[2] 孙炳海. 朋辈心理咨询模式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教育评论,2003年第六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