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专业培养面向生产一线,具有数控加工、数控设备维修能力的高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在知识、技能上均要求具有较强的机械零部件图样识读、绘制能力。
《机械零部件识图与绘图》课程是数控专业的专业通用能力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门基础性的专业课程,是学生从学习文化基础课转向学习专业课的奠基石。该课程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性,被称为机械制造工程界共同的“技术语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读图、绘图,运用各种作图手段来构思、分析和表达工程问题的能力,在专业学习中起到夯实专业基础的作用。
《机械零部件识图与绘图》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国家标准,投影法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正确利用这些国家标准和理论知识进行机械图样(包括零件图、装配图)阅读和绘制,同时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学习该门课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学会“读图”“画图”。
2014级数控专业学生属于单招学生,在籍学生50人。其中来源于职中学校学生19人,高中学校学生31人。职中学校涉及的专业有机械制造、工民建、电子技术。高中学校有文科生和理科生。学生成分多种多样,文化基础程度参差不齐。在文化知识学习方面,高中或职中阶段学习期间,这些学生没有养成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在遵章守纪方面,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上课说话、玩手机、无故不到课情况比较多,属于不好管理的学生。总之,单招班学生基本上是在高、职中计算升学率时只作为分母的一批学生。如何将这样一批在高、职中阶段被“放弃”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之才,是我们高职教育应该好好研究的课题。
针对单招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属于中等偏下,在班级得不到重视,对自己学习没有信心、学习不够积极主动、作业不够认真等现状,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提高学生自信心,积极探索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在“寓教于乐”“寓教于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开放式考试目的是将对学生考核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将平时学习(出勤、作业、小测验)、阶段性大作业、期末考试分别以不同的权重记录学生的课程总成绩,并实行全勤奖励制度和进步奖励制度,使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考核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
1.过程性考核(共计55分)
在考核期间全勤奖励5分;学习进步较大的同学最高奖励5分;
开课期间5次阶段性大型绘图作业,按时完成每次计2分,共计10分;
每次作业绘图质量满分5分,共计25分;
平时作业成绩满分10分。
2.终结性考核(共计45分)
期末考试时间1.5个小时,全部是作图题或读图题,不分A、B试卷,答案要求保留作图线,用以考查学生作图过程的正确性,以便给定分数。试卷题目分基本达标题和能力提升题两部分,基本达标题占35分,能力提升题占10分。样本如下。
3.关于补考问题
如期末成绩不及格,除补试卷考试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也计入补考成绩内,从而避免补考同学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现象。
2014级数控专业开放式考试过程考核登记表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2014年11月
续表
对于自主招生的学生来说,从试卷考核成绩来看属于正常情况。一方面,本门课程的特点是既要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又要在实际绘制图样时或标注尺寸时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这些恰恰是单招学生的弱项,因此,出现了考试过程中因思考时间短导致绘图错误率较高的现象。
过程性考核主要项目中的“绘制大图”满分35分。此项考核主要是检验学生在理解零部件外部形状、内部结构以及主要尺寸的基础上,利用视图将其表达清楚。做好这些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研究图形,更需要一定的时间绘图表述。在此项教学活动中,除去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时间绘图外,主要的任务是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的。因此,过程性考核效果较好,这属于正常现象。
在过程性考核过程中,将出勤考核、学习进步、按时提交作业等纳入考核范围,并给予一定的分数奖励,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到课率,提高了学生按时提交作业的程度,激发了学生努力要求进步意识。对于单招学生来讲很是实用。
此次开放性考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还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做好。比如,确定实行开放性考试开始时间是从课程的中期开始,因此考核表中未能完全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平时提交的作业由于已发至学生也未能留下图片资料;是否需要进行阶段性测验也需要探索和考量。总之,开放性教学、开放性考试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我们会进行进一步探索,力争做得更好。
附件1
学生绘图作品
一、按照所给图形1:1绘图。
二、根据所给轴测图,画出组合体三视图并进行尺寸标注。
三、视图的综合运用。
已知机件的轴测图,画出三视图。要求反映机件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状,标注尺寸。
图6 作业要求
四、完成零件图、装配图。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每位同学必须画一张零件图、一张装配图。要求:读懂零件图,分析各零件之间的关系,将零件组装成为螺纹调节支承,然后画出装配图并标注相关尺寸。
图9 学生作品1:零件图
图10 学生作品2:装配图(1)
图11 学生作品3:装配图(2)
附件2
学生考核登记表(部分)
附件3
总成绩登记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