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抗战建国纲领内,教育部门曾经特别制定了两大目标,一是注重国民道德的修养,一是提高科学的研究。提高科学的研究,固然是推进一切科学事业的本源,包括有培养专门人才及奖励特殊发明等设施在内;但要以教育的力量诱导民智,培养民力,而后将民力、民智集中于抗战建国事业之中,去促其成功。这种任务除非由科学教育入手是不易完成的。关于国民道德的修养方面,暂且不述,本文所要叙述的,是科学教育方面,亦即是科学在推进教育事业中的任务。”
大家知道,抗战建国是我们中华民族当前的一个最伟大最艰苦的事业,现在我们却要把它拿来和教育科学连带讨论,这有下面所列的两个理由。
第一,抗战建国需要两个因素,就是人力和物力,但人力、物力非经过科学的陶铸,不能发生最大的效用。譬如说罢,我们中国自来号称地大物博,人民众多。但埋在地下的铁矿,做不了摧毁敌人的大炮,更做不了建设必需的轮船铁轨。说到人力,我们知道,现代的世界已经不是斗力的世界而是斗智的世界了。那就是说,我们的战争虽然是斗力,但是这个力字应包括智力,即知识的力量在内。在战时的武力竞争是这样,在平时的建国奋斗也是这样。
第二、西方圣人亚里士多德培根有一句名言,说“知识就是权力”。我们在抗战建国的过程中,如其尚感觉到权力的不够,那一定要归结到我们知识不够的一个结论上去。讲到知识,我们要知道只有科学的知识才是真知识。那就是说,科学的知识是经过严格方法的整理和众多经验的证明的。所以这种知识可以作格物穷理的本源,也可以作利用厚生的根据。一个民族如其对于这种知识没有相当的培养,我们可以断定这个民族对于现代社会的生存条件必定还不曾具备。反过来说,我们如要抗战必胜、建国必成,必定要用科学教育来养成我们特别需要的人才,方能有济。至于科学教育何以为养成抗战建国人才所必需,留待下面再说。
我们记得在抗战建国纲领内,教育部门曾经特别制定了两大目标,一是注重国民道德的修养,一是提高科学的研究。提高科学的研究,固然是推进一切科学事业的本源,包括有培养专门人才及奖励特殊发明等设施在内;但要以教育的力量诱导民智,培养民力,而后将民力、民智集中于抗战建国事业之中,去促其成功。这种任务除非由科学教育入手是不易完成的。关于国民道德的修养方面,暂且不述,本文所要叙述的,是科学教育方面,亦即是科学在推进教育事业中的任务。
下面我要分三步来叙述,第一是科学教育之意义,第二是科学教育之内容,第三是如何推进科学教育以利抗战建国。
一、科学教育之意义
所谓科学教育,其目的是用教育方法直接培养富有科学精神与知识的国民,间接即促进中国的科学化。科学是二十世纪文明之母,是现代文明国家之基础。已为大家所共知。所以要中国现代化,首先就要科学化,抗战需要科学,建国亦需要科学。国内科学化运动,不是已有很高的呼声么?除呼声之外,要促其实现,教育方面就是最重要的一条途径!亦是最切实的一条途径!为什么呢?
第一,因为科学教育可以养成科学的精神,教导科学的方法,与充实科学的知识。教育的范围,并不限于学校,可是只就学校方面言之,科学教育应当是学校功课的重要部分。学生学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就可以得到自然界明白准确的知识。读过物理学,他们会知这自然界可怕的闪电,人们亦可以利用来装置电灯、电铃、电风扇、电话等;所以闪电并不是鬼神的作祟。凡理化生物等科目所授予者,都是这一类知识,将自然界许多似乎是神秘的东西,都解释出来了。这是关于科学的知识方面。当学生学科学的时候,又知道了在实验室中怎样证实课本内所说的真理与事实,较之不经过科学方法而只信别人传说者更准确可靠,无形中学生又学会了科学的方法。学生们既熟习了科学方法,于是凡事不轻信,不苟且,求准确,求证实,这就熏染了科学的精神。我们知道非但自然科学知识极为可贵,其方法和精神亦同样地可贵。学生经过十数年小中大学里科学课程的熏陶以后,将来无论跑到社会上哪一个角落里去,都会利用其已获得的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而促进科学化运动。这是指一般科学课程而言之。
第二,因为科学教育可以培栽新进技术人才。高等专门科学教育,除理科而外,如农、工、医、矿、水利、水产,其目的就是在养成技术人才。无论前方战场与后方建设事业,都需要大量的干部技术人才。现有国内少数技术人才,决不够分配,必有待于补充。而技术人才之训练,非用严格的教育方式不可。由工厂学徒出身的熟练工人,决不能任工程师;在医院里稍学些某药可治某病的下级助手,决不能任医师。所以在抗战以前创办的医、工各校,在战后非但要努力继续,并且更须扩充。其理由就是抗战建国事业愈紧张,技术人才之需要亦随之愈亟。这些干部技术人员的训练,就是现在高等科学教育的任务。高等科学教育愈发达,新进技术人员在量的方面愈众多,在质的方面也愈优秀,结果抗战建国的力量也就愈充实愈强盛。
第三,因为科学教育可以提高科学文化的水准。过去许多文化界的人士,都在各方面努力,如出版界、新闻界、文艺界等,在推进中国文化事业上曾有相当的成就。但是大家对于促进科学文化方面所表示的力量却是薄弱些,这是无可讳言的。许多学科学的人,有的起来组织科学团体,如中国科学社、中华自然科学社、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等,来发动科学化运动,可是这种科学团体出版刊物往往是出版界销路量少的刊物(有少数例外,如中国科学社出版之《科学画报》曾销至近二万份),其书籍亦是各书坊所最怕承印者。而各科学家在有讲演的时候,亦往往对于听众不易引起兴趣。这种种缺点,只有在科学教育方法去充实,去认真办理,把学生的科学程度提高,方才可以补救一部分。学生的科学程度提高之后,科学文化运动就添了大批的生力军。以后科学在文化运动中,可以和哲学、文艺、新闻出版等各界分工合作,促进中国之现代化。
从上面看起来,科学教育最利于普及科学精神、方法与知识,最利于产生新进高等技术人员,最利于提高科学文化水准。这是科学化运动的捷径,也是科学化运动的大道。教育家应赶紧负起责任,从速充实科学教育,促进科学教育之发展,以求中国之科学化!
二、科学教育之内容
我们既已知道了科学教育之意义是这么重大,那么科学教育里面究竟应该包括些什么呢?鄙人以为科学教育里面应该包括的有下面三种。
第一种是普通理科教程,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之类,这些是基本科学知识。每个学生,无论学政治、经济、文学、美术、史地、哲学,都应该学习的。尤其是中小学的理科教程,必须认真教授。我记得我们以前在中小学里读书时,学校里最注重者是国文、英文、数学三项。对于博物、理化等科,和音乐、体操一般,不受人注意。前十五年或二十年,各大学里,文科学生往往超过理科学生几倍。一大半原因,还是中小学的根底不好,所以进大学之后,对于理科即缺乏兴趣。当初中小学理科科目不被注重之原因,一则是教材不充实,二则是师资感缺乏,近一二十年来经过科学界人士之努力,教材课本已由用外国课本,抄袭外国课本,而至自己编著课本了。如教动植物学,以前用的课本,往往讲外国的动植物,教师讲的时候不能拿本国标本来作教材,以致引不起学生的兴趣,现在此种弊端已可以避免了。此外科学名辞已多数有适当译名,亦可以不用外国原本了。所以今后理科教材应当较以前便利。此外自大学理科充实以后,中小学的教师亦增多;最近教育部为增加中学师资起见,更扩充了师范学院,产生各科师资,理科师资当然亦随之增加。故中小学的理科师资将不感缺乏,一般的理科教程当更为充实。以后只希望各学校认真办理,不要如以前那样使英、国、数三项畸形发展才好。
第二种是技术科目。这里面包括农、工、医、水产、水利、蚕桑、交通、无线电等专门学校,以及医院所附设之护士学校等而言。无可讳言,我们的专科学校太少,培植出来的人才不够用。例如以医学校而论,全国国立的还不上十个,每年毕业的学生还不足五百人。幸自抗战以来,敌人虽蓄意破坏我文化机关,但已成立的各专科学校仍继续在安全地方办理,甚至尽可能地加以扩充,新进人才不至于缺乏。当然最感困难者为师资不够,设备艰难。虽在这种困难情形之下,各校主持人仍本其奋斗精神,为国家培植人才。如医学校在后方各大都市已每处有一所。其他如工、矿、农、水产等,和医学一般,皆为科学教育之主要部分,非但不可片刻中断,并得要随时尽可能加以扩充。最近积极从事建设事业的苏联宣布第三次五年计划,其中建议训练技师及各种专家一百四十万人,受有高等教育之专家六十万人。这个数字给我们看来太骇人了,但我们希望五年中能有这数字之十分之一的专家,已足增强不少的抗战建国的力量了。
第三种是社会教育中之科学宣传。在西洋各先进国家,其国民教育较我国普及得多,尚有博物馆、科学馆之设立,将科学常识灌输给一般市民;我国文盲既多,教育普及的程度远在他人之后,社会上一般人迷信过甚。如在许多穷乡僻壤的地方将疾病认为是鬼神作祟,甚至社会上许多地位崇高的领袖人物还在相信看相、算命、扶乩等事。这种缺乏科学常识的国民,在现今的世界里是无法生存的。故对于似乎很浅显的一般科学常识教育,其需要应更甚于上述二项。
以上略述了我国所需要的科学教育的内容。
三、如何推进科学教育以利抗战建国
我们既已明白了科学教育之内容,有理科教程,有技术专科,并有社会教育中之科学宣传材料;然则究竟应当如何推进,使之配合于抗战建国事业,以达到克敌兴邦的目的呢?我觉得根本上应该:第一,训练好的师资;第二,供给好的教材;第三,提倡科学研究工作。
我们先谈师资问题。我记得刚在抗战发动之前,教育部曾办过医学校里生理学及解剖学师资训练班。抗战开始以后,这些教师都到各医学校去服务,并有供不应求之势。各种科学教育所需要的师资很多,向来由大学理科各系毕业生去充任;现在则有师范学院之创办,在这学院内预备供给各中学校理科教员,这是比较有计划的办法。不过我们对于训练的标准,希望要认真,要提高,非但着重教材内容,还要注意教授方法。将来他们任教师时,即可提高中学校学生的科学训练。同时现任的中学理科教师,希望其时时刻刻不忘自我教育,非但要每天教人,还要自己教自己,自己求长进,本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意;重视自己的教业,寻求“诲人不倦”的乐趣。尤其对于教授法时时加以揣摩,使干燥无味的科学知识,讲授得活泼生动,使每个学生都会感到兴趣才好。
其次谈到教材方面。上面我们已经说过,现在理科教材,经多年来科学家的努力,已较以前充实,如地质、生物、理化各方面,已有许多本国材料。这些材料,应当可以编就好的课本,制备本国标本。又仪器方面,现在国内亦有自己制造的机关,希望竭力并从速加以扩充和利用。每个学校都应当充实理科教材,因为科学教育是不能一刻离开标本仪器与实验室的。同时我们要准备供给这种需要,编好的教本,制好的标本、好的仪器,办好的实验室。没有这几样东西,根本就谈不上科学教育。至于高等专门技术所用的教材,现在只得由教授们努力设法,因为多数仍须仰给于外国课本、外国仪器。只希望当局对于采办方面给予相当之便利。不过在抗战建国期中,一切事业之进行,必有无数困难。这些困难希望各教师要因时因地努力克服之。例如活的教材,即适合于时代,适合于抗战建国事业之教材,这种随地随时取材,亦就是上面所说要教师之自我教育适应之。如在医学校内附设战地救护,即是适应时代需要之一。至于社会上一些博物馆或科学馆所需要的标本、图表等,就国内已有者已足够用,事实上只需要推广而已,其责任在各地方本地当局者负之。
除开师资及教材之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对于推进科学教育有绝大关系者,就是科学研究工作。上面说过,现在理科教材,已有许多本国材料,如动植物等是。这种收获,都是多年来各科学专家埋首研究之结果。即如上段所提的随时随地取材一项,一方面固赖科学教师自己的努力,一方面仍有赖于科学专家的研究。如在四川教动植物,因地取材,其教材必比北平、广州或上海所教的有些不同。此时就需要动植物学家在四川先作一番研究工作。如在战时教化学,不得不添些毒气、烟幕弹等材料,最好取敌人处得来的现成材料而研究之,再编写教材,这是最基本的工作。我国科学研究工作之进行已有十余年,现在因为抗战建国关系,应当更紧张更努力。供给适合时代之科学教材,亦当为其研究目标之一。
有好的师资,有好的教材,有科学研究工作,则抗日建国所需要之科学教育,必定可以很顺利地向前推进了。
四、结论
我们说抗战建国事业为什么需要科学教育呢?因为科学教育可以普及科学精神,方法与知识,可以培植新进技术人才,可以提高科学文化的水标。科学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呢?是中小学的理科教程,是各种技术专科训练,是社会上普及科学知识的宣传工作。怎样去推进科学教育呢?是要靠良好的师资,良好的教材,与继续不断的研究工作。
让我打一个比喻。我们中华民族好像是一只大船,在汪洋中驶行。现在抗战建国时代好像是这只船遇到了暴风雨。我们在抗战建国时期中进行,亦就像是这只大船在暴风雨的汪洋中挣扎一般:成功就是这只船达到了目的地,失败就是船的颠覆与消灭!这里科学技术人才好比是机器间的机务人员;以适应暴风雨时代的需要,其任务之重大就可想见。机务人员虽不能说比其他船员更重要,但亦是重要人员之一部分。机务人员既有其重要性,我们就应当充分培养这些人才,不要使船到紧要关头,束手无策,这就是科学教育在抗战建国期中的任务!
1939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