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陆费逵对于学生的关怀是多方面的,本文从青年饮食、性启蒙的角度展开论述,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绪 论
《记》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曰:“食色性也。”盖不饮食,则人类无由生存;无男女,则传衍乏方,人之类灭久矣!故饮食男女,为人生最大之二条件也。
夫饮食男女,既为人生最大之条件,则教育者,亦教育其所以饮食男女而已。盖饮食男女之适宜与否,实为善恶、邪正、强弱、夭寿所由判,不惟与人生有最大之关系,亦与人格有最大之关系也。
闻者疑吾言乎,吾请举数例以证明吾言之匪妄。禹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太王治岐,其成绩为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是古圣最大目的之平天下,不过希望天下之人,得所以饮食男女而已。近世国家,率以面包问题、生殖问题为最焦心劳虑之事。面包不足,而生殖过繁,则不得不图殖民地之扩张。于是政治竞争、经济竞争,乃至杀人千万之大战争,均由是而起。即今日我最痛心之山东问题、满蒙问题,亦何尝不如是。不过易面包为米耳。而彼生殖减少者,如法兰西等国,则又日以人口不繁、人种灭亡为忧,谋所以增生殖之道,不遗余力。其政治家之重视此问题,较之莱茵河上之胜负,殆有甚焉。德国此次之败,非败于军略之不良,非败于军器之不利,非败于军费之不足,实因食料缺乏,壮丁渐少之故。质言之,即败于饮食男女之力之不足也。呜呼!世界上种种重大问题,均由是而起。饮食男女之关系于人生,顾不重哉?夷考我国历史,则尤可寒心。盖既无殖民之方,则彼过剩之人口,听其饿毙及自相残杀而已。数千年来之一治一乱,无不视此,岂真王者王佐之能治哉?
世人种种恶德,其根源均由于饮食男女。谎也、盗也、杀也、淫也,何一非饮食男女之为厉。而种种善德,亦由于饮食男女。如勤以获得,俭以持久,仁则令人得饮食男女之道,义则各适其宜,而免饮食男女之争。伦理上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更无一非以得饮食男女之道为前提也。故吾以为观人之法无他,视其饮食男女之道得宜与否。得宜则为善人,为君子;失宜则为恶人,为小人。圣贤仙佛之苦口婆心,教育家之教之育,哲学家之研究讨论,其最初之根源,均由于欲人得饮食男女之正也。
更就风俗上言之,土瘠民贫,风俗窳败,其里面固含有饮食男女之不足也;地方富饶,风俗淫逸,其里面固含有饮食男女之过度也。就卫生上言之,食不足者,营养不良,身体瘠弱;食过度者,消化不易,百病丛生,甚则促其天年。无家室者,缺身体之调和,精神之慰安;色欲过度,与有邪淫行为者,心神不安,身体虚羸,甚亦促其天年。就经济上言之,则与其多食以耗物产而耗体力,何如节食之为愈。即以米论,我国人口四万万,每人岁节三斗,综计之为一万二千万石。石售五元,则六万万元矣。夫何民之苦贫而国之不富也!国债二十万万元,三年所节之米足以偿之矣。男女之欲,加以适宜之节制,生殖勿过繁,则赡养之费省,精力日强健,则生产之力增。所省所增,吾虽不能举其数,然在经济上必有绝大之价值可断言也。
(二)饮食教育之商榷
饮食教育,古代已有之。近世研究,愈臻进步,似无待烦言矣。然有两大问题,为曩昔所未注意者,无形之中,社会、国家、家庭、个人均受其害,不可不亟起研求也。兹略述之,惟限于篇幅,不能详耳。
第一,分量问题。就余个人所经历,十余岁时不知卫生之道,以食量之豪雄于侪辈,每日食饭至十余碗,肉类可一餐斤余,然疾病时生,体力虚弱。弱冠前后,略知卫生之道,减十之四,体力反渐强。十年以来,信仰少食学说,早间或饮牛乳一杯,或食鸡卵、饼干少许,或竟丝毫不食。午餐、晚餐各一碗许,肉类几于不食,助餐者,不过鱼类蔬菜而已。所食之分量,较之二十年前仅四分之一,体力不减,皮肉紧实,精神尤旺。向之劳力数时疲乏不堪者,今则终日碌碌,亦不之觉也。吾国人习惯以努力加餐,饮食增进为佳,实与卫生之道相反,在经济上尤为不合。牺牲身体而消耗粮食,是亦不可以已乎!此次欧洲战争,食物缺乏。以统计、政治、医学之发达,减至最低之量,而无害于人生。吾知此后将于此点,益加研究。限制饮食,以求卫生之适宜,食物之余裕,而免以面包问题演杀人千万之战争也。
第二,混食问题。吾国人有最奇之两现象,一则北人食面,南人食米。北人谓食米不饱,而不之喜。南人则不认食面为食饭。豆类、杂粮类,该地苟非习食,则几不认为充饥之物。此实极危险之现象也。故一遇大战争,或大水旱,辄困难万状,补救无方矣。一则中上社会重视肉食。余游踪所及,或宿旅馆,或宿人家,常苦不得蔬菜。可见此种人殆全以肉类佐餐,而不食蔬菜明矣。夫肉食者鄙,古训昭然;杀业重重,佛法所戒;价值较昂,殊不经济;纤维质少,尤不卫生。何其愚也!抑亦囿于习惯之故欤?余以为今日须亟图混食,米也、面也、豆也、杂粮也,当混合食之,勿使偏于一种。肉食虽不能戒绝,亦当少食肉类,多食蔬菜也。
上述两问题简单易行,并无何种困难。且不惟不需多费,反可节省费用。不惟有益于个人之卫生、经济,实于国家之根本、物产之盈绌有莫大之关系。自学校以推行于家庭,虽不能旦夕呈功,然假以岁月,其效必有可睹也。
(三)男女性教育之商榷
男女性之欲,自生活上言之,不如饮食之重要。自精神上言之,其关系之大,入人之深,迥非饮食所可比。然在古代,均认为人生之秘密,口不敢道,笔不敢书,听其自为发展而已,更何有于教育云哉!其进一步者,亦不过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而已。其与人生之关系及如何戒法,具何理由,终未由明也。欧美教育界近世纪来,研求甚盛。性欲教育学SexuellePdagogik蔚为教育学中之重要分子。溯其起源,盖在十八世纪之时,卢梭所著教育小说《依米儿》(现译为《爱弥儿》——编者注),德梭(瑞士人,医学家也)所著《手淫与疾病》两书,实为此学最初之明星。《手淫与疾病》一书,论青年时期为人生最大之危险,而其危险又悉根于性欲。欲性方启,不知利害,手淫恶习,鲜有不沾染者。故彼详论手淫之害,又述因手淫而致之疾病,如何防闲,如何治疗。出版以后,风行一时,译为德文,重版多次。欧美各国,均认为有裨世道之名著。其后主张者,反对者,各有其人,宗教家尤为反对之中坚。近二十年来,欧洲青年风纪愈趋愈下,生殖器病,蔓延猖獗,手淫之害,日益彰著。社会学家、医学家、伦理学家、教育家等,群唱欲救济社会,必自实施性欲教育始之说。学校卫生会议,生殖器病防止会议,每以此为重大议题也。
男女性之欲,出于天然。青年少年时代,有随时随地触发之恐。与其听其自然,发生种种不良之事,为道德上生理上之害,何如视心身发达至相当时期,施以相当之教育,令其详知利害,自加防闲。一方以道德宗教为性格之陶冶,令其详知礼法,自加制止。由此而往,必可减少风纪之紊乱,生殖器病之蔓延,在人种上固可免弱亡之惨,在学术事业上尤可以弥满其精力,获无穷之裨益也。至用何种方法有利无弊,目下尚无定论。最有力者,则为直接法、间接法两种。直接法,即直接授以性欲之知识。间接法,即根本上为意志及身体之陶冶,注意饮食、起居、风纪等,使其减触发之机,有自制之力。此两法之是非利害殊难判断,然吾以为当两法并用也。
(四)结 论
呜呼!吾教育家乎,教育之道,即在寻常日用之中。好高而恶卑,忽近而图远,则不惟无益而又害之。袁君观澜告余,谓江苏沿海岛屿中,尚有终身食草之人,当思有以救济之。余告之曰,吾以为此种食草之人,若令其改食米麦,是害之也。不如因势利导,令其长得草食,勿危生命足矣。某君因其子手淫、冶游,终日愁叹。初则为老生常谈之规劝,继则为之娶妇,然殊无效力。不过牺牲一女子,自怨薄命而已。此两事均含有无穷之趣味,至大之道理,研究而解决之,则社会国家受赐不鲜矣。吾教育家盍舍其高远之希望,一讨究之乎?余跂望之矣!
1919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