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本文按照清华院系的分布,介绍了文、理、法、工、农等五个学院内设各系的情况,另外还介绍了体育部、音乐室及图书馆的情况。这些详细的情况介绍体现了梅贻琦高度的责任感和对清华的熟悉程度。
在上一期《校友通讯》中,曾将本校复员以来一般情形,大略报告,兹当本校成立三十六周年纪念,爰再综集各系在抗战期中及复员之后一般设施,择述概要,以告我校友诸君,并请指教。盖本校复校工作,实甚艰巨,琦与在校同人,既感恢复旧观之不易,又不欲即以恢复旧观为满足,而在今日人力物力缺乏之情形下,虽夙夜孜孜究不知能有若干成果,此则深有赖于诸校友之指助者也。
一文学院
(一)中国文学系
抗战期中——本系并于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文学院,是时文学院分设衡山,系主任朱自清先生兼任临大本系主席,与浦江清及新聘陈梦家先生参加授课,王力、许维遹二先生与李嘉言先生则在长沙担任大学一年级国文课程。二十七年临时大学迁至昆明,改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文法学院分设蒙自,是时系主任仍由朱先生兼任,王、许、李三先生仍留昆明担任大学一年级国文课程。
是年八月文法学院迁回昆明,朱先生因病辞联大系主任职,由北京大学教授罗常培先生继任。二十九年度朱、浦二先生休假,闻一多先生代理本校中国文学系主任。三十年度朱先生回校,辞本校系主任职,即由闻先生担任,成立文科研究所。三十一年上学期浦先生回校。
文科研究所设昆明龙泉镇司家营,从大普吉本校图书馆移用书籍甚多,其他距城八公里,系一小村落,安静宜于工作,同人及研究生多寓所中,入城上课。研究所至三十四年停止,但所址至去年(三十五年春)复员时始结束。五年之中同人研究工作,有许维遹先生后完成《管子集释》《韩诗外传集释》《国语校补》《尚书义证》四稿,待印。其他同人亦各有所作,零星发表。又李嘉言先生研究《唐诗》,何善周先生研究《左传》,研究生先后七人,毕业者王瑶、施子愉二人,王君论文为《魏晋文学思潮与文人生活》,现任本系教员。施君论文为《唐代科举制度与文学》,现考取自费留学,即将赴美。季镇淮、范宁二君通过毕业初试,现任本系助教。李君论文题为《魏晋以前的观人论》,范君论文题为《魏晋小说研究》,均仍在搜集材料,期其完成。
八年中本系最不幸者厥惟去年闻一多先生在昆明惨遭杀害一事,闻先生研究中国语文,工力深,造诣高,又能运用人类学等新知识,其贡献于中国神话及文学史者甚大,壮年被难,不特本校本系之损失,抑亦中国学术界之损失也。
复员之后——本系计到校教授四人,尚有王力教授,经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借聘为教授兼任文学院长,请假一年,陈梦家教授留美研究中国古代铜器,工作未完,请假一年,新聘兼任讲师张政烺先生、张清常先生分任文字学及古音研究训诂学等课,又蒋荫恩先生任新闻学概论课。原有教员一人,新聘二人。新聘助教十人,半时助教一人,又与历史学系合聘助教一人。各位教员、助教及半时助教,除王瑶先生兼任中国文学史分期研究学程外,均专任大学一年级先修班国文及作文课,其与历史学系合聘之一位,系帮助陈寅恪教授工作。
本系课程照上年度教育部规定办理,但增中国文学史分期研究、中国文学史专题研究、现代中国文学讨论及习作及新闻学概论等课。系务会议并议决下年度增设文学概论,为二年级必修学程,各体文习作及图书馆学翻译,为选修学程。文学概论、翻译,与部定课程中之世界文学史配合,俾学生可比较中西文学,不致有偏隅之见。各体文习作中并拟列应用文习作一项,俾毕业生就秘书、文书之职者得有基础之练习。本系研究所分文学史、语言文学、文学批评三组。现有研究生萧成资、王忠二人,均属文学史组。萧生论文题为《李白的生活思想与艺术》,导师朱自清先生;王君论文题为《唐代藩镇与文学》,导师陈寅恪先生。
闻一多先生遗稿,去年开学后经梅校长派定一委员会整理,委员计有朱自清、雷海宗、潘光旦、吴晗、浦江清、许维遹、余冠英七位先生,由朱先生召集。委员会开会二次,决定完整各稿即由朱先生负责收集缮写并编辑全集初稿,请何善周先生助理其事,初稿编成后即交闻先生家属付印,付印时须重编与否由家属决定。其未完成各稿,委员会请许维遹、陈梦家、浦江清、余冠英诸先生分别负责整理,并请朱自清先生负总责,何善周先生协助,此类稿本整理需时,俟竣事再商印行办法,其全集初稿则已在编辑中,不久当即可交闻先生家属也。
(二)外国语文系
在抗战期间,本校与北大、南开三校合办西南联合大学于昆明,外国语文系同人与同学对抗战曾尽极大力量,尤其是珍珠港事变后,美国派遣空军到中国作战,需要大量译员时期。外国语文系学生踊跃参加译员工作,其中有在前线成仁者。教师中于课余或则协助政府训练译员,或则编印英文报,使美国在昆明士兵能阅读当时消息,此为外国语文系师生对抗战贡献之一斑。
复员之后,本校迁回北平,外国语文系同人,多数随校北返,教授有陈福田、温德、吴达元、杨业治、赵诏熊、陈定民等六人;专任讲师有徐锡良、王佐良、文启昌、周珏良等四人,其中文、周两人为抗战胜利后参加本系者,共为十人。全校学生人数比较战前增加甚多,本系对外系负担甚重,如大一大二英文及第二外国语等均归本系负责。教师人数减少,学生人数激增,同人功课较战时繁重,可想而知。本系一向原则为每教授及专任教师担任两门必修课程,另开一门选修课程,现则多数全担任必修课程矣。因此,本年外语系不能多开选修课程,实为事实所迫,不能不如此。教授及专任讲师人数不足,其原因有二:吴宓、胡毅、陈嘉三位教授,因特殊关系,不得不请假一年,此其一。本系为维持以往的声誉,抱宁缺勿滥主义,宁愿同人本年工作增重,不愿勉强凑数,此其二。现时本系对下学年计划已开始进行,旧教授中决定返校者有吴宓及胡毅两位教授,应聘下学年来校任教者有莫泮芹及周一良两位教授。以现有教师加上销假返校及新聘教授,本系同人下学年工作或可稍微减轻,希望多开选修功课,教师可有时间作研究工作。但此不过为本系同人之希望,实则下学年教师人数必仍感不足,因全校学生人数激增,本系第一年第二年英文负担加重甚多。本系最感困难者为第一年大一及第二年大二英文两课程,学生程度参差不齐,讲教不易。英文教员师资缺乏,胜任愉快者难以物色,此二大困难为本系需尽最大努力寻求适当解决办法者。
外国语文系本年学生人数共一百三十二人:一年级四十五人,二年级四十二人,三年级二十九人,四年级十六人。三四年级人数在三十人上下,各课程只开一班即可,至于一二年级人数在四十以上,则非开两组不可,尤其是英文作文及第二外国语等功课,此亦为本系战后负担比战前增重之一理由。学生程度比较战前稍差,此为全国学生普遍现象,任何学系皆然,非独本校本系如是,但本系于复员北返后,决心将学生水准逐渐提高。本年同人讲授功课均极认真,教师指定阅读课外参考书甚多,学生亦甚努力,想战前旧观不难早日恢复。
本系在抗战时期继续办研究所,毕业生有数人,当时环境虽极困难,尤以书籍为甚,但成绩优越者颇不乏人。胜利复员后,战后环境比战时为佳,书籍购置比较便利,将来教授在质与量两方面均希望有大进步,本系研究所工作当能本往日精神蒸蒸日上也。
本系书籍曾在七七事变前一年迁移一部分至汉口,二十六年秋运至长沙,翌年春又运昆明,在西南联大时期,本系抱定宗旨,书籍应尽量利用,不能因敌人轰炸而将书籍深藏不用,曾开放全部书籍,由本系负责管理,出借与同人及同学阅读,西南联大时代之外国语文系师生皆称便利。本校复员后,本系书籍亦由昆明运回北平。抗战时留在北方之书籍已由本校向各处收回,图书馆损失估计在半数以上,但本系损失比较尚小,或不及半数。原有重要书籍大部分仍存在,虽有损失,尚易补充。现代作品则甚缺少,几等于零。本系以后购书当循两方面着手:补充原有损失及购置五十年来新出版之作品。此为本系同人之理想,且希能早日完成的工作。
(三)哲学系
长沙临时大学及西南联合大学期间,哲学系本科部分始终与北大及南开联合授课。研究所部分曾有短时期之停顿,旋即恢复,由本校单独招生办理。数年总共有研究生八人,毕业者二人。复员来平后,冯友兰先生应美国本雪凡尼亚大学之聘,前往讲学一年,今年暑假中返国。沈有鼎先生应英国牛津大学之聘在英未归。现在校教授金岳霖、邓以蜇、王宪钧、任华、张岱年,助教王玖兴,复增聘佛学耆宿周叔迦先生讲授印度哲学史,北大教授胡子华先生讲授逻辑,本年有本科学生二十二人,研究生一人,系中图书,在沦陷期间,损失过半,现已陆续添置,惟限于经费,短时期内恐难恢复旧观。
(四)历史学系
课程——在抗战期中,本系同人参加联大历史学系工作,当时集三校教师学者于一处,蔚为大观,所开课程亦精辟充实,教师咸系当代权威,学子受益,诚匪浅鲜,在校诸教师皆以治学谨严,蜚声士林,兹不赘述。至所开课程项目,大体如战前,复员之后所辟课程,规模如旧,但微有增减耳。
师资——联大时代之历史学系教师,除北京、南开二校不计外,本校当时应聘就职者,有陈寅恪先生(陈先生于三十四年九月一日离校赴英讲学,三十五年母校在平复员,自英返校,赓续授课)、雷海宗先生、刘崇先生、葛邦福先生,抗战期间,迄未离校,复员后,随校北返,现在校执教。邵循正先生于三十四年九月二十一日赴英研究,为期一年,复员后返校执教。王信忠先生抗战前即任本校教授,随校南迁,三十二年度休假赴美,三十三四两年请假,三十五年学校准假一年,赴日考察,今夏返校。孙毓棠先生抗战期间应本校历史学系聘为教授,胜利前,英国文化委员会聘往牛津大学研究,今夏返校。丁则良先生于三十四年秋应本校聘为专任讲师,现亦随校复员任教。孔繁霱先生战前系本系多年教授,因病未能随校南迁,三十五年本校复员,即聘孔先生返校,孔先生亦已应聘,惟因三十五年秋,旧病复发,本学年学校准予病假一年,下年度当可返校。抗战期间,本系莫大损失,即张荫麟先生于民国三十一年作古,奇才殒落,倍增惋惜。
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民国二十八年岁首,联合大学历史系与北平图书馆合作,组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三校各聘教授一二人指导工作,本校历史系,由雷海宗、王信忠两先生负责,并由文学院院长冯友兰先生主持会务。联合大学结束时,三校同意,全部所辑史料,由北平图书馆负责保管,所辑史料中,除本国报章、杂志、小册子、文告外,日文资料,尤为珍贵。
二理学院
(一)数学系
抗战期中清华数学系与北大及南开数学系共同负责西南联大数学课务,数学研究所则仍归各校自设,在抗战期内清华数学研究所毕业生有钟开莱、彭慧云及王宪钟,钟及王均考取公费留学,现在英美研究。系内同人休假出国研究者有陈省身教授,现已返校,专任讲师徐贤修先生现在美研究。考取公费留学者有教员闵嗣鹤先生;现在英国,教员田方增先生,行将赴法。
复校时本系主任杨武之教授因病留滇,华罗庚教授部派赴美研究,陈省身教授在沪主持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专任讲师朱德祥先生留昆明师范学院,教员颜道岸先生因病留山东大学,均未克到校。幸郑桐荪教授及段学复教授到校任教,临时增聘教员及助教多人,系务始能勉强进行,本学年下学期陈省身教授已返校,惟数学系普通课程如微积分及微分方程之学生,本年已逾千人,下学年估计可达一千五百人,故普通课程之教师尚须大量增聘,清华数学研究所有悠久之历史,近年因系内教授过少,未能招生,今后宜急添聘教授,补充图书,恢复数学研究所,以继续培植我国之数学人才。
(二)物理学系
物理学系自卢沟桥事变后,即随校南迁参加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工作,惟本校之物理研究部仍独立续办,在昆明期间先后毕业于本研究部者有谢毓章、黄绶书、杨振宁、张守廉、应崇福、杨约翰诸君。在联大物理系中本校参加工作人员有吴有训、叶企荪、周培源、赵忠尧、霍秉权、王竹溪诸教授。复员后,原在无线电研究所之任之恭、范绪筠、孟昭英及金属研究所之余瑞璜诸教授亦参加本系工作,最近复在欧美留学[生]中,聘有数人,可望于本暑假后陆续到校,系中杂志除一九三○年以前出版者外,皆全部损失,课本及参考书损失甚多,仪器亦可谓全部损失。在目前学生之实验系以联大分到之一部分仪器及本校存留之少数零件配合使用。但在最近期内即当以本校可能分配之图书设备专款,亟谋补充,以使教学及研究工作,均得充实发展,以恢复战前成绩之水准。
(三)化学系
(1)抗战期间情形。本系在战前所有之图书设备颇为完备,卢沟桥事变发生,全校南迁,本系情形,可分三部叙述。①事实之发生于清华园内者:日军驻入校内,未几即将化学馆改为兵站病院。其中实验桌及其附属之水管、煤气管概行拆除,仪器药品悉被夺取或毁坏,即以馆内楼顶间之八具抽气机,纯水蒸馏器,馆外之煤气炉及煤气箱,不知何时撤去。总之接收时化学馆内仅余一煤气箱,此外则仅空楼一座。②事实之发生于北碚者:战前南迁物件,除运往昆明应用者外,余均由重庆移置北碚,不幸遭炸被焚,而本系所丧失之贵重物品中除精细天平及砝码并各种标准仪器外,尚有高崇熙教授十余年心血所制备之稀有元素之各种化合物凡数百余瓶,五光十色,美不胜收,亦复付之一炬,则尤可惜也。③事实之发生于昆明者:在联大长期时间中,化学仪器药品之购置,实际上仅民国二十七八年间之一次,以后国际交通断绝,惟能就内地所搜集及原有存余者以供教课之用。而原存物品中重要仪器,仍系二十七年本校由平经港、越运去之物。联大设备,原属因陋就简,迨归来分配,本系所得,实无几也。
(2)胜利后复员以来情形。胜利以后,本系复员情形,可为两段落。一为自昆明准备装箱付运一段:此事劳神费力,匪言可宣,幸目前运抵校园者约计四五十箱,惟尚有二十余箱重要杂志未到耳。至由联大分配所得,本系获有书籍五六十册,药品百余种,仪器数十件。二为回平后筹备段落:此段自去年开始迄今所购药品仪器,皆系临时就地采购,借应急需,大宗设备实际用于购置实验桌及其装备。现有实验室十间,总有实验桌六十张。而馆内修理如锅炉、水管、电线、门窗及其饰件、卫生设备等等,在筹备期间消耗不少精力,所幸秋季开学后课务按时进行,所有实验亦尽力予学生以充分机会。普通化学甲乙两班三百余人,甲班每周三次,乙班每周一次,皆获得个人单独实验之训练。春季定性分析开始,亦复如此,并改用半微量分析法,药品消耗减少十分之八九。至定量分析,有机化学之一部分,理论化学全部,其实验莫不尽力设法,冀有以达到经常之标准。图书部分以自昆明运回者,与接收时在北平所恢复者已归并成一小图书室。复员后自国外所订新杂志十余种亦陆续来到,并陈列阅览矣,此复员至今之大概情形也。尚有一事应补叙者,即七七事变后南迁前寄存北平花旗银行库内之白金仪器(蒸发皿,坩埚,电极,丝,箔等)计四十件,约重六七百克,悉数收回无缺,时价甚高,此亦不幸中之幸事也。
(3)最近将来之展望。本系本学年之情形,大致已如上述,惟来日大难,应行补充者不一而足,略举如下:①学术刊物之补充(如抗战期间所缺乏杂志及新书)。②煤气炉之复建(现用火酒灯,消费既大,火力亦不足。煤气设备,势不容缓)。③基本仪器药品之添置。工学院学生普通化学为二年级必修科,本年该院新生八百名,除休学转院者外,明年工院二年级生至少有六百人,再加理学院及化工系新生,以本年比例计算,恐有八九百人之多,则设备当较本年为三倍也。又本年度将本系有机化学改为三年级必修科(联大临大皆为二年级必修科)。故本学[年]有机化学实验只限于补修之一部分,此项消耗亦大,下年应须加入。④普通设备之补充(学生多则实验室人众,若无通风设备,小则有碍健康,大则危及生命,有机化学实验室尤为必须,本年勉强应付,明年恐不能缓矣)。
(四)生物学系
抗战开始,北平沦陷,本系重要图书仪器之一部由兴华公司帮助运往西南,其余设备均被日军劫掠破坏。抗战期中本系参加西南联大生物学系,主要工作除授课外,尚有营养生理之研究,发表论文多篇。云南植物标本之采集,协助完成《滇南本草》图谱乙册。此时期中本系最大之损失为吴韫珍教授因生活困苦,工作繁重,病殁于昆明。
本系在去年十月开学时仅有空屋一所,幸昆明运来图书仪器二十余箱,前经日人搬往城内之标本收回一小部,燕京大学生物学系及北京大学概允借用实验材料,本校农学院汤佩松院长及陆近仁教授惠允担任本系课程,方能使本系课程之实验与演讲同时并进,本系简单研究工作业已开始,在校教员有专任教授及讲师五人,兼任教授三人,教员及助教七人。
(五)地学系
(1)抗战期中。本系于战前乃合地质地理气象三组而成,系址处于图书馆三四层楼上。七七事变学校南迁长沙,改称长沙临时大学,本系与北大地质系合为地质地理气象学系,于时,图书标本丧失殆尽,只野外工作能予推进,每逢周末均由本系教授率领同学在长沙近郊或邻近诸县作地质实习,如长沙南之泥盆纪,海相标准地层,暨湘潭上五都之著名锰矿及附近之煤田,均曾一一涉足。二十七年二月战局之演变,学校再度西迁昆明,环境稍趋安定,本系之研究工作乃复积极进行,缘云南实为地质学家之乐园,其矿产种类之繁多,与夫各时代地层之完备,地质构造之复杂,在国内实罕见其俦,而又地居窎远,战前鲜为人所注意,故地质各方面之大问题,均有待解决,本系首则对滇池环湖地质作一详尽研究,以次复推及于各边远区域,今举其荦荦大者而言,则如滇缅沿线矿产资源之考察,个旧锡矿区、易门铁矿区、东川铜矿区之探勘,金沙江、怒江、澜沧江诸流域地质之调查,滇东滇南古生代地层之研究。而于敌人侵入缅甸,滇西告急之际,本系地理组张印堂教授复应军事当局之邀,深入江心坡一带作实地调查。凡此均不仅为地学研究奠一坚实基础,且直接于抗战亦有所贡献。不宁惟是,本系教授复因休假之便,远赴其他各省工作,如张席禔教授有关贵州三叠纪地层之研究,袁复礼、冯景兰二教授先后赴西康作地质矿产之调查均是。故自滇越、滇缅两交通线相继封锁,国外图书仪器来源几告断绝之际,本校其他各系之研究与教学工作无不稍受影响,而本系乃以独得地利,反益趋活跃,且由是而与云南地方当局发生密切之联系,故于民国三十一年夏,本系与云南省建设厅合作,成立云南地质调查所。此种关系,并未因本校复员而中断,盖本系毕业校友至今仍留滇工作者固不少,即本系教授等亦可随时去滇作短期之研究。就室内工作而言,本系在战时添置之图书约二百余种,合自北平运出者共六七百种,杂志则除国内出版者外,英美杂志亦订购有八九种,但以道途修阻,每不能按时寄到。仪器重要者有显微镜五架,标本则多以历年在云南所采集者为主,其中矿床岩石之标本,约各五百块,古生物算本约一千块,国外之标本则有岩石、矿物、古生物三种各一套,图表则以战后在各地调查所绘制之地质图为最多,大致可敷教学之用。至附设之研究所,于战时曾招研究生五人,其中李璞已于去夏毕业,刘锦新则仍留云南个旧锡矿区搜集论文材料。大致言之,本系战时之工作,多侧重于野外之调查及实习,良以图书仪器两俱缺乏,室内工作无由进行,而大自然又原为地质学最好之实验室,就教学言,同学实习之时数愈多,则其所习书本上之知识因参证而愈明。就学理言,调查之范围愈广,则其所集材料之意义,因比较而愈显,其若有裨于矿业之发展,固不待详言矣。
(2)复员之后。复员后气象组另成立气象系,故今日之本系乃由地质、地理二组合成,地质组仍在战前旧地,地理组则在三十六所。本系教授除原有者外,又新聘本校校友孟宪民、杨遵仪二教授,孟先生以矿床学先进名于国内,而杨先生则为古生物专家,故教授阵容益较战前整齐,至若图书仪器标本,则以本系系址在战时一度被日人利用为地质工作之场所,在平未及运走之书物,或被移往他处,或惨遭损坏,其尤可痛心者,即本系在战前所藏之珍版地学名著及国内外之名贵标本,均荡然无存,此均为战前十余年一点一滴所辛苦集成,而非咄嗟之间即能置办者,现经半年来之整理,各部分已稍称就绪,图书杂志及必需仪器,均已陆续向国外订购,现一部分已寄到,欲补充发展固有待于将来,而恢复旧观则务期于今日也。
(六)气象学系
(1)抗战期间。本校气象工作,已有十余年之历史,抗战前者无须多赘,在抗战期间(联大时期),气象工作与表现可举下列数点:①开设课程:在参考文献极端困难情形下,曾开:气象学、气象观测、天气预告、高空气象、理论气象、大气物理、气候学、世界气候、中国天气、中国气候、航空气象、农业气象、海洋气象、海洋学、地球物理、天气图实习、台上实习及专题讨论等共近二十学程。②探测工作:嵩明气象台,系联大地质地理气象学系与本校地学系及航空研究所合办,创设于二十八年冬,二十九年元月开始工作,迄三十年春,因人力及经济关系,暂告停顿,迁往昆明,旋于同年秋将联大新舍北区之碉堡改造,三十四年春恢复工作,直至联大结束,准备迁移时始停止。③研究著述:在抗战数年中,同人研究作品约二十篇,多发表于中央研究院之科学纪录,本校之科学报告,地学集刊,亦有因复员关系尚未付印者。④特别训练:空军急需气象人员,设专班训练,本校气象同人有被邀作义务性质之参加者,历时数年,训练数期,多服务于各气象台队,三十三年美军因特殊需要,发起无线电探空人员训练班,由本校无线电研究所、联大物理系及气象组与中美空军合作,于是年夏,在联大北区完成三月余之特殊训练。⑤国外进修:气象同人与同学,先后出国讲学,或进修留学者,约如下述:赵九章教授三十三年春请假,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代所长,于三十五年元月赴英参加国际气象学会,旋赴美讲学,已于同年十二月返国,本年秋季将回校。程纯枢、顾钧禧已回国服务,亢玉瑾、钟达三、万宝康亦将学成返国,郭晓岚、叶笃正、谢义炳方在继续研究,高仕功已入U.C.L.A.继续进修,陈树仁、杨福先、张文仲均在英美攻读,本届考取公费即将出国者,计有刘好治、顾振潮、钱振武。
(2)复员以来。复员以来时间较短,且以馆舍缺乏,交通困难,所有建设工作,至今未能积极进行,即昆明之仪器,亦未运到,原有之气象台、气象园尚在修缮,旧存图书仪器,气象纪录与家具等,均一无所存。今后计划略录于后:
今后计划希就人力物力所及依次进行:①增聘教师:如欲增进研究兴趣,提高工作效率,势须分工合作,系内宜分设专组,如理论气象学、高空气象学、气候预告等组,每组需二三人负责,是以增聘教师,至为迫切。②充实设备:本系所需普通仪器,急须补充,至于特殊仪器,恐非现在财力所能购置,且无线电探测仪,无线电测风仪,与测雷雨仪,现恐均系非卖品,难以购得,更须另行设法添置。③建气象馆:系中现有之房舍甚不敷用,为久远计,应建气象馆,以备需要,因上述各组,各需房数间,再加图书室、工作室、实习室与教室等,势需自成一馆,地址如设于气象台之附近,则于工作上更多方便。
(七)心理学系
在清华学校时代,仅有心理学课程,其后成立心理教育学系,心理学课程始加多。民国十七年左右,教育学部分撤销,心理学部分独立成系,属理学院。抗战以后,在长沙临时大学时代,因南开、北大均无心理学系,暂与哲学教育合并为一系。到昆明后,心理学仍与哲学合为一系,但另为一组,分别办理,复员回平后,恢复成系,仍属理学院。
①抗战以后,毕业同学考取官费或私费出洋者有二人。
②胜利以后,三十五年度教育部留学考试,考取自费待留学者有七人。
设备:本学系实验室大小约二十间,位于生物馆第一层,大致均已恢复原状。内有隔音室一间,可以作听觉研究实验之用。另有大教室一间,可容二百人,有戏台及放射影片之特殊设备。图书杂志损失不大,约占四分之一。仪器存在伪北大者,尚保留有一部分。迁至昆明而又迁回,及在西南联大添置者,目前已够初级实验及研究之用。至于补充计划,大部分在国内监制仿造,真正不能仿造之复杂者,则到国外购置。目前动物即行开始饲养,生理方面的设备,亦已购置。普通心理学,及实验心理学,均已开始作实验。
研究:抗战以前,教授、助教、研究生在课余颇能进行研究工作,多属动物实验、神经解剖、人类实验,及工业方面之问题。一九三六年与燕京大学心理学系合办中国心理学报,出一卷共四期。最近仍拟续办。在抗战期间,纯粹理论方面之实验不能进行,为适应社会需要起见,三十年夏四月至八月,曾在昆明国营私营工厂举行工业心理讲习班,并参与工人实地生活之考察。三十四年夏五月至七月,应美国OSS方面之委托,参与中国伞兵之心理选拔测验。随后八月至十二月,又为中国陆军第五军创办军官心理测验所,前后测验军官四次,共约一百六十八人,每人分团体或个体测验。用二十余种方式,继续举行三日,然后每人写成报告书一份。
现状及将来:本系现有教授三人,助教二人,学生有本科生八名,研究生三名。下年度仍拟招收二、三年级转学生及研究生,分甲乙两组,甲组偏重自然科学之心理研究,乙组偏重社会科学之心理研究。本系现有教授为周先庚、唐钺、敦福堂三人,助教二人。下年度拟增聘教授二人,助教二人,并拟添聘外籍教授一人。
计划:本系宗旨在训练心理学之教学及研究人才。在课程方面,拟将教育部所公布之课程标准,略加修订,普通心理学实验,拟大量添购重套实验仪器,务期人人能得机会参加。本科课程之修订,拟规定一二年级为基本工具学科,自三年级起,则分别开设各种专门科目,如感觉知觉、学习记忆、情感情绪、工作疲劳、性格品格、联想思想等。各专门分野,如应用心理、社会心理、教育心理、儿童心理、变态心理等,则拟改为选修,并尽量减少学分,在应用方面,拟设法在医院、教育机关、工厂及军队中继续进行研究。
三法学院
(一)政治学系
在以往抗战期间,西南联大之政治系为本校与北大合办者,系务由本校教授张奚若先生主持。教授讲师八年内虽多更替,但常有六七位,最多时曾达九人,而系中必需之中西书籍,除战事前数月,本校运一部分到西南外,在抗战前期二年内,滇越铁路畅通时,亦补充若干,历年毕业生约有百余人。
本系研究所于抗战前即行成立,二十七年因战事关系,曾停止招生,而于三十年又继续招生,计分国际公法与政治制度两组,同时本系另设立行政研究室,由钱端升先生主其事,收集中外政治资料,使研究生攻读有物。在昆明之研究生,有翟维熊、罗应莱、钟一均、端木正四人。
三十五年本校复员,本系遭空前之困难,原在西南联大之教授,如钱端升、吴之椿、崔书琴三位随北大复员,本系只有张奚若、赵凤喈、邵循恪三位先生,同时张先生因病请假(下学期已上课),邵先生体亦不健,赵先生又兼顾法律学系之事,新聘教授,只甘介候先生一人到校,旧教授浦薛凤、肖公权皆阻于交通,不能到校,师资困难,甚于抗战期中。只有勉请崔书琴、吴恩裕、楼邦彦、邸维周诸位先生来校兼授各项必修课程。关于图书一层,原留平校者,残缺不堪,整理补充,尚须时日,迁往西南者,损失大半,由昆明运回者,仅有一小部分到校,本学年本系学生共有一百零九人。此本系复员半年来之概况也。
(二)经济学系
经济学系,于抗战期间,与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及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合组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经济学系。西南联合大学经费支绌,是时国际交通又极困难,新版书籍期刊极形缺乏,本校与战前南运之书籍,虽有一部转运入滇,而全套西文期刊十余种,皆在北碚毁于敌弹,教学工作倍形困难,研究工作亦几完全停顿,惟本系教授戴世光先生参加本校人口普查研究所工作,其研究结果已由该所刊印。伍启元先生研究中国国际贸易,亦已完成。至人事之变动,则赵人先生于二十六年起请假暂任教于燕京及四川大学,余肇池先生于二十七年辞职离校,张德昌先生于三十一年辞职离校,肖遽先生于三十三年辞职就任中正大学校长。师资颇受影响,幸有戴世光先生于二十七年自美返国,以后复得伍启元先生、徐毓枬先生先后就聘来校。本系参加西南联合大学经济学系之教授人数,最多时为五人,最少时为二人。
胜利后本系随本校于三十五年秋季复员,学生除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原来学生志愿转入本校者外,尚有北平临时大学分发来校二、三、四年级生,三十五年秋季拓收之研究生,本科二三年级转学生,及一年级新生,人数激增,远超战前,师资设备两感缺乏,幸而赵人先生于本年自四川大学返校任教,新聘教授刘大中先生亦自美到校,旧时同人张傚彬先生复返校任中国财政史(讲授),赵锡禹先生兼理会计学等课,本学年课程得以顺利进行。至于图书馆旧存图书,经敌伪夺取分散,虽经去年保管委员会期间探访收回,册数不及战前之一半,且皆一九三六年以前出版之旧书。此半年来方在计划如何添购一九三七年后出版之重要书籍与择要补充前有之损失,而主要期刊旧本之补充尤为急务,一俟本校图书预算筹有的款,便当立即进行。
本系此后方针,当以教学、研究并重为原则,在教学方面,以同时兼顾理论与应用人才之养成为目的。在研究方面,则除各位教师以个人兴趣作自由研究外,拟侧重与国情有关问题之探讨,且若问题性质较为广泛,并希望能与其他社会科学各系协同进行,以收综合贯通之效,此则须稍假时日方克观成也。
(三)法律学系
本校法律学系于民国二十一年与工学院同时成立,由燕召亭先生主持系务,嗣以国内一部分人士主张停办文法科,教部迭令停止招收法律系学生,系务遂于二十四年中断。三十五年本校复员,为调整各院系起见,又呈准教育部恢复法律学系,惟以复员伊始,图书设备及教师敦聘均感困难,故仅招收一年级新生一班,而大一新生除修法学院共同科目外,因学分限制关系,只能修习本系基本课程一二门(若民法总则等),因此三十五年度,本系系务由原任政治系教授赵凤喈先生负责,只聘请教授一位(王克勤),助教一位(李声庭),共有教师三人,下年度除照常招收一年级新生外,并拟招收二、三年级插班生十余名,增聘教师三四位。过去本校法律学系,仅有二年历史,法学书籍数量较少,目下视财力所及,正积极采购,补充各项必需之中西文书籍,期以充实设备,并希望于一二年内成立法律研究所,借符本校研究高深学术之旨。
(四)社会学系
由于北大和南开未设立社会学系,战时联大社会学系的师生,在复员之后,全部回到或参加了本校的社会学系,故复员后的社会学系师生比较多,现在系中有研究生五人,大学部学生八十一人,其中四年级二十三人,三年级十九人,二年级十七人,一年级二十二人,共计比战前多三四倍。教师方面,除李景汉、李树青、戴秉衡三先生尚在美国,短期内不能回校执教外,本年度开学伊始,潘光旦、陈达、吴泽霖三先生即已到校。吴先生同时还主持全校教务,潘先生也兼主持图书馆。不久,苏汝江先生自美回国,费孝通先生又自英伦回来,离校约十年的吴景超先生也自南京返校。教员周荣德、张荦群,助教袁方、廖宝昀、全慰天等先生,也均于复员后随校来平。陈达先生于半年内教完全年课程之后,于三月中请假离校赴美,参加普林斯敦大学两百周年纪念会,预定暑期可以返校。
关于课程方面:本年度由全系教授负责开设社会学名著选读一学程,为研究生及四年级学生所必修。除指定阅读名著外,全系教师及选修学生每两周举行座谈会一次,以便师生共同探讨。此外有潘光旦先生的社会思想史、优生学、家庭问题;吴泽霖先生的社会学原理、普通人类学;陈达先生的人口问题、劳工问题、社会立法;苏汝江先生讲授社会计划、社会研究法、人文区位学和社会调查;费孝通先生讲授社会制度、社会变迁和农村社会学。吴景超先生到校较迟,暂担任贫穷问题一课程;社会机关参观一课程比较繁忙,则由周荣德先生负专责。本系之外另请本校心理学系唐钺教授主讲社会心理学;燕京社会系关瑞梧教授主讲社会工作概论;家政系倪逢吉教授主讲家政学及儿童福利。连同社会学名著选读共有二十二种课程。
四工学院
(一)土木工程学系
当抗日战争发生时,本系学生正在山东济宁做测量实习,故原有测量仪器得以大部保存,运至昆明。其他材料试验及公路工程实验等设备,亦有一部分先期运赴汉口,得以保存。在昆八年,学生实习虽可勉强进行,但距吾人之理想尚远。本系师资,在结构、水力、交通及市政工程各方面均尚充实,中间虽稍有更动,但各同人除正常教学工作外,尚能有相当之研究试验成绩。并协助地方工程机关及美军工程部解决困难问题,如与交通部合作之公路研究试验,与中央水利实验处合作之水工试验,为云南省经济委员会设计之水力发电工程,为云南各飞机场解决之土壤、材料及建筑诸问题,与协助云南省抗疟委员会所办理之抗疟工程等。清华工程季刊在抗战期间曾出版一期,清华土木工程学会会刊曾出版两期。本系同人所发表之专门著作,其重要者如:蔡方荫先生之普通结构学,陶葆楷先生之给水工程学与军事卫生工程,吴柳生先生之工程材料试验,张泽熙先生之铁路工程学,施嘉炀先生及阎振兴先生主编之昆明水工试验室研究丛刊及李谟炽先生主编之公路研究丛刊等。
复员以来,本系陆续到校之教师,计教授八人,教员二人,助教九人。学生现有一百六十九人。教学所必需之参考书,大部自昆明运来,抵平后稍事补充。国外新订杂志,亦已到校三十余种。测量仪器已使用日久,暂在平市购得少数日本仪器,尚感不敷。去岁本校在平开课,学生测量实习在第一星期即起始工作,此堪告慰者。工程材料试验仪器,去年亦由昆明运到一部,第一学期已可作水泥及混凝土之各种实验,本学期昆明第二批仪器运到,该项试验已正式开班。初级水力试验设备装置完毕,本学期亦已开班。交通工程实验室、卫生工程实验室与土工试验室均在装置中,而道路材料试验之设备已大致就绪,即可开始工作。本校与中央水利实验处合设之昆明水工试验室已改为北平水工试验所,现正协助本系装置各种水力试验设备。土木馆楼上为办公室、图书室、教室及绘图室,楼下为测量仪器室、工程材料试验室、卫生工程实验室与交通工程实验室。水力馆楼上除本系之办公室与土木试验室外,暂由建筑学系借用为该系之办公室及绘图室,楼下除初级水力试验设备外,尚空无所有。本系教学工作虽可勉强进行,但学生人数增多,旧有设备,大不敷用,新仪器之补充,实属刻不容缓之事。
(二)机械工程学系
(甲)抗战期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期间,因北大、南开均无机械系,故在联大期间之机械系与复员后之清华机械系实为一体,兹将九年抗战期中,本系工作概况,举要列后:
(1)设备及实习——当七七事变前二年,清华大学机械系曾将三分之一设备及小部分重要杂志运存汉口,事变后,初迁长沙上课一学期,当时因无设备,仅开设理论及设计课程,后迁昆明时,将存汉口之设备经水路运输汽车转运昆明,运到后又费时数月,据装置完成,学生方能得到实习之训练。故九年内仅后六年有实习,在此期间,虽时有添设,惟限于经费,仍以清华运出者为基本部分,计有金工、木工、锻工、铸工四厂,并热工实验室及造冰厂等部分,其设备虽不能称为完善,然较之我国一般大学机械系所有者为优,且为补充设备不足,每年将三四年级学生分别派往昆明附近之国营工厂实习,计有云南省办之耀龙电力公司,资源委员会昆明电厂,中央机器厂,兵工署第五、十三及二十一工厂,航空委员会第一飞机制造厂及第十飞机修理厂,云南纺纱厂及裕滇纺纱厂等,以上数厂,对本系学生实习所赐之协助至大,学生得益颇多。
(2)教师——本系共有教授九人,教员助教十人,八年来无大变动。同人等八年来无时不在艰难困苦中奋斗,各守岗位,未尝稍懈,学生能得其多方教导,实属难能可贵。有时常感教师不足,幸赖中央机器厂及兵工厂派高级工程师来校兼任课程,得助颇大。
(3)学生——本系学生以人数论,居工学院之冠。已毕业者八年来总计约二百五十人,联大结束时肄业之一、二、三、四年级学生约一百七十余人,该生等全体随清华复员来平,现均在本系继续其学业。毕业生除一部分考取公费出国深造外,大部分均参加政府机关服务,如资源委员会各厂、交通、兵工、航空等各部门,尚能得到一般好评。
(4)教学以外之工作——其重要者有下列数项:①与云南省建设厅合作事业(关于农具改进方面);②协助云南省训练本省公费留美预备班学生;③与资源委员会合作(各项专题研究);④本系机械实习工厂商业化(补助学生实习);⑤民国二十七年本系三年级学生参加抗战工作(临时大学在长沙上课仅一学期,首都即告沦陷,学校又将迁往昆明,时系主任庄前鼎先生劝三年级学生参加抗战工作,有二十九人志愿入装甲兵团(后扩充为二百师)服务,后被保送至陆军交辎学校(现陆军机械化学校)受训,毕业后回二百师担任战车、汽车之修理及保养,工具材料之采购及管理,并赴前方担任汽车运输、伤兵救护等工作,成绩优良。嗣后该生等陆续回校完成学业,其中有服务达四年之久方取得允许复学者。
(乙)复员以来,去岁决定复校后,本系由五月初即着手进行复员工作,由教师十余人领导技工二十余人分别整理图书、文卷,拆卸机器装箱待运,惟工厂中一部分机器尚须继续开工,替各系制造木箱,迟至八月中始得全部拆卸装箱完毕,大小共装一百八十九箱及不需装箱之机件二十余件,总重约五十三吨,装箱工作均由同人亲自监督,时或自行动手,故运到箱件均完整,极少损伤。第一批最急运者八十五箱,重十六吨,于七月中起运,十月中抵达。其时本系教师亦相继到校,因有鉴于工作之需要,即组成工厂、热工试验室、金属试验室,及图书等四委员会推进工作,并准备开学事宜,诸如馆舍之修理,课室绘图室之布置,课程之分配,各试验室工厂设备之装配,图书室之整顿开放,急需之工具设备材料及参考书之添购等,皆分别缓急着手进行。本系能如期开学上课,困难得以减少,系中同人之努力及合作之精神有以致之。兹将各部分情形分别简述如下:
(1)馆舍之修理——复员之初,本系原有之机械馆及金、木、锻、铸各工厂,经敌人八年盘踞,馆舍虽存,而内部设备皆被搬空,房顶漏雨,天花板、地板墙壁、门窗等之失修,五金、电灯、暖气、卫生等设备皆被破坏无存。凡此种种,经半年来日夜赶修,虽未臻完善,然现已可勉强应用。机械馆楼上现有课室四间,可容三百五十人,绘图室三间,可容一百九十人。其余教师办公室及系图书室等亦均于开学时布置就绪。机械馆楼下为电厂及热工、金属二试验室,可容八十人之试验。金工厂可容六十人之实习,木工厂可容四十人之实习,锻工厂可容三十人之实习,铸工厂可容四十人之实习。
(2)教职员及学生——本系现任教授副教授共十位,教员助教十三位,职员五位。学生共二百六十七人,计一年级一百三十八人,二年级三十九人,三年级四十七人,四年级四十三人,较之战前全系一百零三人增加一倍半。
(3)课程——课程方面与在联大期间无甚变更,全系连同为他系及工学院共同必修所开设之学程共计四十余种。其中制造方法、工具学、工具设计、近代应用力学问题等,为多年来因无适当教师向未开设之学程。本年度得孟庆基、钱伟长二先生参加本系,已能开设,其他学程之说明因较长兹从略。
(4)设备及实习——本系为供学生实习及教师研究设有金工、木工、锻工,及铸工四厂,并热工、金属二试验室,其中金属试验室系新设,所需最低基本设备已向美国洽购外,其余皆系原有。由昆明运回之设备,第二批运到七十七箱,连同第一批之八十五箱已有三分之二到校,余三分之一尚在途次。目前学校因限于经费,仍须以此项旧老之设备为基本部分。新添设备须视学校经费能力逐步推进,兹为增进学生了解及补充设备之不足,已向美洽购有关机械工程之活动电影及幻灯图片,在此学生课本不全,图书设备残旧且欠缺之过渡期间,利用电影幻灯片传授,实为一最优良之补救办法。本系经同人等之努力,将昆明运回之设备赶办装置,第一学期开学后五六周,各工厂实验室已能开始实习,尚未装设之机器亦在加紧进行中。
(5)系图书室——为本系师生阅读及参考起见,在机械馆楼上专设图书室一间,现有参考书八百余册,新旧杂志七百余册,以上图书大部分系由昆明运回,小部分由校大图书馆提出,另有参考书约五千册系本系旅美之毕业同学购赠。现有图书,多版次过旧,较新之参考杂志等,急待添购,已向各大书局索取目录,设法补充。此外,美国JamesF.LincolnArcWeldingFoundation捐赠本系有关接焊工程之图书八十余册,尚未寄到。本系为补充教学参考,曾向美国各大工厂八百余处函索说明书,现陆续寄到者已不少。本系教授刘仙洲先生现在美研究,并为本系搜集有关机械工程之著述及试验报告等。
(三)电机工程学系
在卢沟桥事变之前两年,我校因鉴于局势恶化,将一部分仪器设备装运汉口,本系一部分仪器随同南迁,抗战军兴辗转至昆明,经一年有余之跋涉,始于民国二十七年在昆明东郊之迤西会馆权作偏安之计,以会馆为讲堂,以庙宇作实验室,虽物质之设备较差,然向学之精神则无异往日,更赖我同人积极努力,不周年而实验室之设备,均已勉强装添完成,一切实验,皆次第恢复,八年间,用以训练数达百十之电机工程师,皆赖于此。胜利后,学校当局宣布迁平复校,消息传来,至为兴奋,但自复员以来,吾人所遇之困难,并不减于抗战期间,然吾人亦加倍努力,共同克服艰难,而谋发展,兹将半年来本系之工作,简要报告如后:
(1)布置实验室:数月来,本系之中心工作,即为积极布置各种实验,以便恢复各学程之实验,并力图其内容之充实,但由昆明北运之仪器图书,除一部分急运者外,余均滞留沪汉等地,故开学之日,一切仪器设备,皆不足以应付实验,为应急之计,一方面派员多方探听在市上搜购廉价之日货仪器,一方面利用原有材料,积极改制用之仪器,并将各种实验之讲义,重行编写,以配合近年来各方面之进步,计自去年十二月中起,本系各学程实验,均已陆续恢复。
(2)延聘教师:本系教授随校由昆返平者仅二人,在国内外邀请各教授中,已于上学期到校者二人,下学期到校者二人,另请兼任者二人,教员助教共十一员,故目前所开学程,应付较为裕如。但因本系学生本年人数激增,下学年须增开班次,刻正分别敦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充任教授,已有良好之收获。
(3)改订学程:本系现行学程,大致系参照数年前之部定学程,及考虑抗战中之特殊情形而拟,今抗战胜利结束,而科学进步日新月异,旧学程亟有修订之必要,本系于开学以来,积极收集参考资料,商讨改订,今已重拟学程表一份,不久将由教务处公布,自下学年起实行。
(4)增加选修学程:本系自本年度下学期起,添授对称分量等二学程,予学生以选习机会,并计划于将来增开选修学程,以为加设研究院之准备。
(5)举行学术演讲:本系为唤起同学对于学术研究之兴趣,及明了目前国内外各种有关电机工程之进展情形起见,特于去岁十二月起,恢复学术演讲,分普通及系统演讲两种,于每星期举行一次,轮流请各教授及校外知名学者讲演。
此外本系以原有设备多半陈旧,亟应添置,又以本系学生人数激增,预计两年后有本系学生二百人、外系学生四百人做实验,所需仪器设备甚多,而添置研究所需之设备亦不宜再迟,故已组织仪器图书选购委员会,分别进行询价及订购手续,工作至为忙碌。
(四)航空工程学系
本系成立于民国二十七年夏,时值抗战,系内图书设备甚为简陋。过去八年中,共毕业学生一百五十余人,服务国内航空界,成绩良好。
自去年复员以来,系中设备日在添置中,计空气动力学方面:已制成烟洞一只,可供学生简单试验之用,二号风洞亦已开始建造,风速每小时可达二百哩。发动机方面:原有F.ordv/8引擎一架,朋兹柴油机一架及西门子航空发动机一架,近空军司令部拨赠日本气冷式航空发动机四架,均可供学生实习之用。近又在向美订购C.F.R.引擎一架,以便作实习上教授研究之用。飞机结构方面:近空军司令部拨赠战斗机一架,可供学习实习之用,近拟向美订购万能材料机一架反应变仪,以便作飞机静力试验之用。关于图书方面:有航空书籍二百余册,新书正在订购中。
本系学生人数已增加至一百四十六人,故设备及教师均拟增加,教师近有教授五人(一人请假),教员一人及助教五人,以后拟再增聘。
(五)化学工程学系
在战前本校原无化学工程学系,抗战期中,西南联合大学时代,此系由南开大学并入,复员后,本校感于化学工业之重要,因呈准增设,成立伊始,仅有一年级新生八十人。系中一二年级课程,几全仰赖于化学与机械二系,故筹备一节,可稍从容。其已推进者,师资方面,已约聘教授五人,下年度想均能到校,目前已有助教二人,下年度将添聘三人,亦均已约定。书籍方面,已有去岁全年齐全之杂志四种,今年又添订三十六种。自成立系图书室后,由大学图书馆领取图书百二十册,并已向英美订购图书二批,约共四百册,大半均系最近数年所出版者,其中首批百册,不久即可运到。设备方面,已添置试验桌二十张,计划于下年度开学前,可完成一部分试验室,供同人研究之用。下年度结束前,成立化学工程与工业化学二试验室,其中器械拟自制者占半数以上,其必须购自国外者已向欧美各厂家询价,所有器械,待学校分与设备费后,即可进行购置。后年度起,筹备已可告一段落,即可添设研究院,并成立其他实验室,俾系中所设学程之需试验者之应用。目前之困难厥有二端,一属经济方面,处今学校经费困难之际,欲谋设备之充实,困难必多。其次属房舍问题,校中目前已无力添设新馆,故仅能暂拨现有房舍之一部分勉强应用,是则当为权宜之计。
(六)建筑工程学系
建筑学是谋取解决“住”的需要的学科,这“住”广义的包括日常生活所接触的一切建筑物与环境。本校建筑系的设立,目的在研究这种需要的解决方法,并直接训练解决这问题的专才。现在建筑学的潮流,已不仅仅是谈实用坚固美观,当然更不以造高楼大厦,标新立异为满足,因任何一座建筑物,皆不能离开其所在的环境而论其适用与价值,现今所要解决问题的对象,不是少数富有者的享受,而是广大民众的福利。吾们要从社会情形来完成建筑,谋取市镇的改进,与辅导市镇体系与秩序的建立。因此之故,本系下分建筑与都市两组,冀除训练建筑人才外,同时更培养市镇规划的专门人员,此在国内尚属创举。
本系为胜利后所创设,无成规可循,系主任梁思成先生为计划采取最新的教学方法,膺命赴国外考察建筑教育之近况,并接洽图书模型之购置。开学后系务迄由土木系教授吴柳生先生兼为主持。当本系草创之始,一切工作自不无困难,兹将半年来工作情形简述如下:
(1)关于系务之推行者——①各级课程之编排:参考国外建筑学校现况与部定标准而拟定。本学年已开课程有:制图初步、古典型范、预级图案、素描、阴影画等。②图书之购置:在美定购之大量图书杂志,不久即可运到,又美建筑师C.Stein将其私人多年来珍集之图书照片百余种,捐赠本系,此项图书,已抵塘沽,不久可运平。此外本系对珍本图书,亦不断觅求,近收得清圆明园建筑算例等手抄本多种。③设备之添置:复员后,本系商得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之协助,代为翻制石膏像及几何模型二十余件,其他书架图板等物,或已添置或在计划中。④系阅览室之成立:本校图书馆旧藏建筑图书杂志及新到期刊共二百余册,另辟专室陈列,供本系师生参考。⑤研究所之进行:本年暑假拟招收研究生。
(2)关于学术之研究者——本系与中国营造学社合办建筑研究所,原计划分都市、建筑、附属艺术及服务部四部门,近因营造学社复员不久,研究工作尚待展开,目前所致力者,在将旧有调查报告整理发表,即此一项工作,亦非短期内所能竣事。
五农学院
远在十五年前,本校曾奉教育部令,筹备设立农学院,惟以当时不愿草率从事,乃于民国二十三年秋,先行设立农业研究所,其主旨即在准备日后扩充为农学院之基础,分设植物病理学暨昆虫学两组。对于研究积极进行,历年均有工作报告刊布。迨七七事变发生,本校南迁长沙,翌年再迁昆明,对于农业研究工作从未间断。并在原有之两组外,增设植物生理组,抗战期间,在极艰苦之境遇下,工作继续进行,所有研究结果,曾陆续发表于中外各学术杂志。二十八学年度开始训练研究生。胜利后,复员返平,经积极之筹备,乃于客岁(三十五年度)正式将农业研究所扩充为今日之农学院,兹就本院概况逐项报告如下:
(甲)设院主旨及研究中心——本院成立之初,因鉴于吾国现实农业教育,率多偏重技术训练,缺乏研究之倡导,而一般农学院之研究工作,概凭个人兴趣分别发展。既少联系,尤无协力研讨某种共同问题之举。同时为适应目前国内之切实需要起见,拟在教授一般农学课程外,复以造就农业科学研究人才为主旨。研究工作之内容则以少数重要问题为中心,除由各系在互相合作之原则下进行研究外,并力求与理工等学院取得联系。
(乙)学系之设置及人才之延聘——关于本院学系之设置,原则上大致如前所述。为求适合训练及研究起见,除将农业研究所原有三组改为学系外,另加入农艺学系暂时成立四系。至于应行添设之园艺,兽医,畜牧及农业化学等系,将来视环境之需要与经济情形,再行酌增。每系教授应有四至六人,但目前恐难如数延聘,是故除农业研究所旧有之教授外,去年度应事实之需要,曾多方洽聘,迄今已有少数到校,下学年更有数位增加。
(丙)学生名额及训练方针——本院招生欲质重于量,名额之多寡,端视国家需要及学校经济力量而定。现除有研究生二名外,仍拟继续招收各系研究学生,本科生则于本年秋季开始招收。至于教学方面现在拟议中尚待详商决定者,大致拟分为前后二期,前期二至三年注重理化、数学、生物、地质等基本科学,俾学生得有良好科学基础,经此期训练后,一部学生可以转攻医学或生物科学,后期训练则按学生志趣分为二类:甲、本科生(四年毕业)此期为二年,其间授以实用之农业课程,毕业后得授予农学士学位。乙、应用生物学科,五或六年修业(前后期共计)与本系研究院取得联络可授予硕士学位。在此期内教授农业基本学识外,并使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俾得专攻某门农学或与农学有关之理工学科。
(丁)现有设备及目前工作进行情形——本院新设未久,一切教学应用图书仪器,均待充实,虽原有三组之研究设备在迁校期间幸无损失,然欲以供教学之用,仍感不足。他如院址问题,因原有之圆明园旧址,尚无建筑物可供利用,清华园内校舍亦感不敷,现时只得以去岁接受之前伪建设总署立土木工程专科学校为院址,数月来,经积极之整顿,业已大致就绪。其他各种设备工程,亦均按照原订计划陆续进行,最迟于本年暑假招生前当可全部完竣。
(一)植物病理学系
本系原为农业研究所植物病理学组。成立于民国二十四年,对于华北植物病害调查研究及病害防治试验,积极进行。二十六年七七事变发生,试验材料、标本及试验记录,均经散失。二十七年迁滇后,根据在滇调查结果,重行拟定研究计划十九项进行工作,以迄抗战胜利,多数已有结果,并获得抗病之优良[作]物品种多种,该项种子已分送云南各农业机关,以备推广之用,研究报告已刊布于中外各学术杂志者计三十四篇,已成而未刊者九篇。本校复员归来,农业研究所改组为农学院。本系初因昆明物件尚未运到,室内工作无法进行,乃注重野外采集及调查,第一小楼之改修工程至本年三月竣工,大部分图书仪器亦自昆明运到,现已迁入新址,照常进行研究工作。惟书架、试验桌等木器所缺甚多,亟待添置。抗战期间所损失图书仪器,现正向美订购补充。惟战前在华北一带所采之植物病害标本四千余号,事变时未及带出,已为日人携走,现正设法索回中。本系新聘凌立教授,不久即可到校。
(二)昆虫学系
已有十二年历史之昆虫学组,现扩充为农学院之一系,谨将过去工作情形及将来计划,叙述如下:
昆虫学组成立之后,即按照我国昆虫问题之需要,拟定(1)应用研究、(2)纯理研究、(3)专才训练为工作之范围,良以我国害虫十分严重,防治之讲求为当今之急务,但欲求应用方法之尽善,必先立纯理研究之基础,上述计划之实现,尤赖专门人才,故以上三项工作,犹如机械中之联系齿轮,实应同时推动,方可收最大之效果。惟昆虫学组,在草创时期,设备之充实,既需时间,而人力之分配尤感不敷,因此除规划工作之范围外,并参照实际情形,而拟定进行之程序。十二年来,本组依此方针计划工作,虽经空前战变,幸尚能向规定之目标逐渐推进,而完成第一期之计划。
本组战前在平之工作,业经两次刊印报告,故以下所述,仅及抗战期中在滇期间工作之概况。云南地处亚热带,物产特丰,而昆虫种类之繁,尤非北方所能比拟,加以气候温和,终年滋生,因此滇省昆虫问题倍形复杂,而予研究以绝好机会,兹分述本组三项工作如次。
(1)应用研究:注重于与农医工有关之问题,曾进行之研究问题颇多,今择其要者,简述如下。
(甲)虫害调查、(乙)梨蛆研究、(丙)稻螟研究、(丁)钻虫研究、(戊)疟蚊研究、(己)家蝇研究、(庚)白蜡研究、(辛)紫胶研究。
(2)纯理研究:纯理研究为应用研究之基础,关系密切,不可分离,且纯理研究,尤适于专才之训练,本组之所以兼及,即是故也。纯理研究范围至广,设备亦繁,现能致力者,为下述三方面,待设备充实后,再图其他进展。
(甲)昆虫寄生研究、(乙)幼虫分类研究、(丙)昆虫染色体研究。
(3)专才训练:近二十年来昆虫学进步殊速,所分部门渐次独立,研究水准亦日提高,本组为适应国内目前及日后之需要,充分利用其特殊之机会,以专才训练为最终之目的,一切研究计划,均以能兼有训练之功效与实用之价值为准绳。第一期训练,关于农业昆虫方面者四人,分任虫害调查(包括幼虫分类,虫害估计及预报),昆虫生态(包括害虫猖獗学),药物防除及生物防除等部门,其他部门之专才,亦正施训练中,此外并指导本校理科研究所研究生及西南联合大学生物学系之研究,共完成硕士论文二篇,毕业论文三篇。
将来计划,本组改系后,昆虫学研究机构,仍可保存,故此项工作,可依照过去所拟之纲要继续进行,但拟侧重有创造性者,例如X光等与昆虫突变之发生,及新杀虫剂之组合等问题。关于教学方面,则拟注意基本学识之灌输,如有可能,形态、分类、生理、生态等课程分量,将予以加重。至于本系之图书设备,在战事发生及复员时承各方之热心协助,予以保藏,及收复之便利,故损失较微。此后之添置,除教学必须者外,拟尽量充实既有之研究设备基础。
(三)植物生理学系
本系由植物生理组扩充,民国二十七年始成立于云南昆明,其主旨一在研究中国农业有关于植物生理之诸问题,希冀能使吾国农业借多方面之研究趋于进步。一在为本校将来成立农学院时树一基础,因此自成立迄于今,工作中心较偏重于理论之探讨,唯对于有经济价值之实际问题亦极注重,九年来先后在国内外发表之论文已有八十余篇,所研究之范围有下列各项:
(1)细胞生理之研究Cellularphysiology,(2)发酵之研究,(3)植物生长质PlantGrowthSubstances之研究,(4)秋水仙素Colchicine引致自变多套型大麦之研究,(5)生物抗毒素Antibiotics之研究,(6)除莠剂Herbicides orweed-killer之研究,(7)营养之研究,(8)电生理学Electrophysiology之研究,(9)植物之代谢作用Metabolisminplants。
上述为本系工作之大略,详情请参阅本系所发表之论文目录。除研究工作外,本系曾为生物学系指导研究生之研究工作。
抗战胜利,本校迁返北平,校方本昔日之计划,将农业研究所扩充为农学院,原有之植物生理组为符合大学组织,改称为植物生理学系,本年度仅先招考研究生,候本年秋季起再招本科生。
至于研究工作,因复员之仪器、药品及图书大部尚在途中,而本系又系新成立,房屋及设备均需重新设计,经半年之努力,已在农学院大楼二层之东屋成立临时实验室,利用既到之仪器药品及图书,因陋就简,已开始植物生理及生物化学之研究工作。
体育部
本校对于体育向极注重,四年必修,学生每周必须上体育课两小时,课外活动范围甚广,战前体育设备,几应有尽有。兹除球类运动全部恢复外,各项健身器械,已在国外定购,估计夏间当可达到,主持体育部之马约翰先生,自民国三年来校服务迄今,达三十三年矣,始终以训练学生奋斗与合作精神配合于运动之中。此精神者,我校数千之校友在昔亲受熏陶,当能体会意味,则今日在社会服务之同学将已感受其益,此良好之风尚,当复员之后,依然蓬勃,积之以久,效果益宏矣。
音乐室
本校音乐活动,最先由奥利微女士主持组织歌乐研究会及声乐班,至海门斯先生时始成立乐队,汤诺夫先生时,组成交响乐队。抗战军兴,音乐导师古普克先生以年迈不便远行,未随学校南迁,全部乐器由张肖虎先生保存。复员以来,音乐室已恢复旧观,而活动范围更见扩大。乐队乐器,除少数损坏待修理外,大部分完整可用,音乐活动,由导师张肖虎先生领导,计有混声歌咏队六十余人,男声歌咏队三十余人,农院混声合唱队、交响乐队及军乐队六十余人,钢琴班四十余人,声乐班二十余人,理论作品班十余人。经常出席音乐欣赏讲演者约二百人,参加音乐室所组织之音乐活动者计五百余人,几占全校同学四分之一。
上述各项活动,经常每周训练一次,或在西楼,或在大礼堂举行。西楼东屋,已筹借唱片多种,每晚供同学自由选听,每周并由张肖虎先生作音乐欣赏讲演一次。西楼西屋,设有音乐阅览室,陈列理论作曲等书籍。每晚开放阅览,以供乐曲创作之参考。
复员以来,同学对音乐之兴趣,远较战前为普遍。而人数增多,音乐室工作极为繁忙。近已添聘戴世佺女士为导师外,并分由古普克先生、老志诚先生、韩德常女士、宋宝莲女士、斯泰凡斯基夫人作钢琴班之私人教授,祁玉珍女士作声乐班之私人教授,福克斯先生、普乐夫先生、关紫祥先生作提琴班私人教授。而学习人数增多,同学参加音乐活动之兴趣更日有增进,则将来增聘导师负责各部训练,购置电留声机唱片、乐器、乐谱、书籍均属必要。俾得蓬勃猛进,继承过去清华之音乐传统而广大之。
清华自创立以来,音乐界人才辈出,现代音乐之创导人赵元任先生,现代作曲家黄自先生,钢琴家兼作曲家李维宁先生,声乐家兼作曲家应尚能先生,钢琴名家姚锦心女士,提琴名家陆以循先生,均系清华校友。音乐室同人之希望,不仅在提高同学之音乐兴趣,抑且求其造就现代音乐界之人才也。
图书馆
战前本校图书馆规模之大,藏书之丰,在学校图书馆中,堪居首列,但抗战期间损失太重,恢复旧观实非易[事]。盖自七七事变学校南迁,初止于长沙,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图书馆与北平图书馆合作。翌年春再迁昆明,本校乃于办事处独辟图书室,是时事变前南运(华北紧张时,本校已将一部分重要图书仪器南运)之图书,仪器四百余箱已由汉入川,至二十七年冬,始将一部分由重庆运抵昆明,因当时交通极度困难,所提运者仅为各学系选择之急需图书,共一百三十六箱,计中西书籍二万余册,其余留存北碚,后于二十九年为敌机所毁,仅存烬余三千余册,此为战时损失之一部分。至留存北平之图书敌军占用校址之第一年内无何变动,至三十年八月敌军将所有图书发交北大图书馆、近代科学图书馆、新民会、教育总署等敌伪机关分存,其时已被掠夺散失不少,仅北大与近代两处,尚有目录可查。胜利后已就存在者分别收回,惟新民会部分先由北平市党部接收,除图书收回一部分外,所有报章期刊因存于南海瀛台久不发还,已全部散失,总计复校后收回之书籍约为战前所有之一半,此大量之损失殊非短期内所能补足矣。南运之书除一部分在北碚被炸毁外悉以供昆明联大师生应用。因自二十七年西南联合大学成立,各学系及本校研究所八部门,均须用书,本校图书馆乃加紧整旧置新工作,同时在北平时所订之国外图书期刊,亦陆续转到,整理就绪,当时借予联大各学系者,计图书五千六百六十一册,期刊九百八十四册,借予各研究院者,图书二百二十五册,期刊一百八十四册,共计不下七千余册,其余一万余册,留存馆内,供众阅览,此旧藏图书南迁之情形也。其次,在昆明订购西文书四千余种,西文期刊三百余种,中文书亦随时增补,至大战爆发,办事处被炸,图书馆迁至郊外大普吉镇继续工作,计至复校前新书西文者登录三千八百六十七册,中文者九百六十一册,连同旧藏者,现已陆续运返校园。
馆舍情形,在抗战时期,日军以图书馆作外科病院,阅览室改为病房,书库改为手术室及药库,破坏不堪,开始复校后,亟谋恢复旧观,现已恢复三个阅览室,第一阅览室阅西文书及指定参考书,第二阅览室阅中文书,第三阅览室阅期刊,第四阅览室阅报纸,在准备修复中,旧书库无大损坏,新书库原有三层,已修复两层,办公室及文法两院各学系研究室均已完全恢复,惟门窗地板、暖气、灯光(停电时用汽灯接济)及其他设备,事关全校工程步骤,虽大体可用,尚未全复旧观也。
截至现在,馆中藏书,计有中日文书十五万八千五百九十一册;西文书五万二千七百四十九册,装订本期刊三万零四百七十册。阅览室每日早八时至夜十时,整日开放,中途不停,平均每日来馆阅书者,一千五百余人(逐日有统计)。如开始借书,人数当更增加。馆中组织,暂分六股:(1)采录,(2)中文编目,(3)西文编目,(4)参考阅览,(5)期刊,(6)庶务。共有职员二十四人,勉于上学期上课时,先开放一二阅览室,供应参考书,满拟第二学期起始时开放第三阅览室,开始借书,乃因整理目录,又须兼顾编制新书,竟未能如计划实现。此馆中同人所至感不安者。学校受员额限制,未能予图书馆以充分人手,然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图书未得充分利用,所影响于全校师生研究者甚大,希望最近将来,逐步开展,恢复以前规模,尽量予全校师生以阅读研究上之便利。
1947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