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奕
作为一个教师,她的职责是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什么?教知识,育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此有个言简意赅的定义:“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当然要掌握知识,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文献说:人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用到的知识,大约只有20%~30%是他在学校里学过的。今天,知识的传播和获取已经没有了学科和方式的限制。因此,获取知识的方法已重于获取的知识,而获取知识的习惯又甚于获取知识的方法。
习惯又是什么呢?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英国作家王尔德认为:“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是形成终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对此也有个极好的比喻:“良好的习惯乃是基于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中学时代,特别是预备年级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育和养成的最好时期,这是由他们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复旦大学曾经有一位副校长说过:我们的教学要“严谨、开放”。我的理解:在预备年级就是要“严谨”,要做“规矩”,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担纲了多年的预备年级语文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时时注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上下功夫,使其育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已成为我日常教学实践的重中之重。这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对自己的教学也是一个促进,可以达到多赢。
那么,怎样培养预备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
“预备”——顾名思义,这个年级是初中教学的预备,是小学生活过渡到中学生活的衔接。我坚信持之以恒,定能见效。凡事从早抓起,从小抓起;起点低一些,要求严一些。以固本培元、夯实基础为指导思想,朝全面提高能力和素质的方向去努力,不但要教“学”的内容,更要授“学”的方法,育“学”的习惯。着眼于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后积累”,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
一、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孔子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预备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就更是如此。他们毕竟初进中学,尚不能完全适应初中的教学环境、教学节奏和教学特点。没有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一个概略的了解,学生听课不免就有生吞活剥、坐飞机的感受。有限的教学时间难免会使学生的脑子就像是一个存储器而非处理器,只能囫囵吞枣,不能细嚼慢咽,更谈不上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因此,预习历来都是我对学生学习的一个首要要求,早在每次的家访和入学的序言课上我都力陈预习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我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还要求学生结合个体的情况,有所突出,有的放矢。为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对于预习认真的同学可奖励减免作业量(在他们事实已掌握的情况下),以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让他们腾出更多的精力用于语文知识的积累。同时辅之以不断的检查与家长的配合(在预习的环节里让家长听到孩子的熟读声),以养成他们先预习后听课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课堂听课”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听课习惯就是要讲究听课的质量,要“人”到“心”到。预备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上课时常常缺乏自制力,有些学生爱讲废话、做小动作,有时更会生出些莫名的事端来,而思想不集中、走神更是家常便饭,从而形成有些学生“出工不出力”的局面,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学习效率自然低下。因此,我在上课过程中,不给他们以不良习惯实践的机会,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求他们人人动手,不但要学会记板书,更要掌握记口述的本领,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听课质量,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和老师貌合神离的问题。
在平时,反复向他们灌输: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告诫他们遇到问题要穷追不舍,不轻言放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满堂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他们的好胜心,时而以小组、性别为单位,开展竞赛活动;时而以个体为单位,把发言踊跃、敢于表达思想的同学褒之以“将军”、“勇士”,辅之以适当的分值作为奖励,并以此作为学习成绩的一个考评,激励他们在读书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养成他们“有疑必思,有惑必问”的学习习惯。如此的结果,就有了好疑的学生不为书本的权威所左右,敢于向教材质疑,这就为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奠定了基础。
三、培养“课后积累”的良好习惯
学习语文是一辈子的事,是不能急功近利的事,它需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所以我要求学生养成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注意积累好词佳句、美文佳作,多多益善。结合学校布置的“拓展古诗一百首”的活动,我以金字塔形的管理方式(我检查课代表,课代表检查小组长,小组长检查组员)把日积月累落实到每一个学生。鉴于预备年级学生词汇量不够丰富的特点,我就抓他们的成语学习。具体的做法是:安排学生在每节课开始的三五分钟,以大组的形式进行成语接龙。接不出的同学要准备一个成语,在下节课上讲它的出处、典故和寓意。在看似受罚的情况下,使他更深地掌握了成语知识,也帮助同学了解了成语的内涵,以使他们在今后的语文活动中能恰如其分地应用成语,使他们的语言能更生动、更典雅、更凝练、更得心应手。这样的方法寓教于乐,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添了同学们的成语积累和学习兴趣,我称其为“语文有氧操”。有的同学于是有时间就翻成语词典,这说明他们开始有了成语积累的良好习惯,只要能持之以恒,我相信他们一定会积累起比较深厚的语文功底。
四、培养书写的良好习惯
从学生入学之日起,我就告诫他们:虽然电脑成文在现代已越来越普遍,但能写一手漂亮的字依然是立身行事的资本,起码也会给人一个良好的印象,况且,在各种考试场合并不能使用电脑成文。所以,我要求他们写字端正、规范,标点正确,书写干净,字体大方。对他们的每次作业、每次试卷我都要进行捉“虱子”行动,以养成他们认真、规范的书写习惯。
必须强调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养成的,它需要我们工作细致而耐心,只有细致观察,才能发现学生的具体学情;只有耐心启发、引导、帮助,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要指导到位,指导得明确、细致,学生才能感受得真切、具体;“育”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利用他们的心理特点,让他们从同伴身上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差距,激励他们不断进步的士气。“家校结合”也甚为重要,毕竟他们在校的时间有限。我们身处复旦这个人文荟萃的地方,要充分利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和他们对子女的影响力:家长的配合支持及督促检查会起到相当大的积极作用。
此外,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的特点。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特别是针对意志薄弱的预备年级学生来说,初建立起来的学习习惯还很不稳定,这就更需要我们长期的教育和引导。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得好:“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举凡一切语文行为,包括识字(正音、释义、辨形)、写字、遣词、造句、使用字典、词典、读书、听话、说话、作文等等,都有一个由掌握基础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问题。”叶圣陶先生也说:“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教育专家朱永新曾讲过:“教师与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也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教师可利用的时间与空间决定了教师是一个幸福的人,我们完全应该,也可以进一步在教育教学中具备创新意识,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进步的帮助者,学生成功的见证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