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沉默的行善者”与功利主义精神

“沉默的行善者”与功利主义精神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久,他便开始以“沉默的行善者”为笔名在报端发表抨击时政和教育积弊的文章,并大力鼓吹言论和出版自由。到1730年,他已成北美殖民地知名人士,并在欧洲大陆享有盛名。下文拟结合富兰克林的教育实践,探讨它的唯实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对近代美国教育产生的影响。当时英国影响最大的是洛克的教育学说。

富兰克林1706年出生于新英格兰最大城市波士顿一个清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制蜡商。家中兄弟十人,他最年幼。他八岁就被送入拉丁文法学校,打算将来成为牧师,为社会服务。在校一年,虽然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出色,但因为学费昂贵,父亲被迫将他转入当地布朗奈尔(George Brounell)先生开办的书算学校。仅一年余,又退学回家(他本人坦承是因为数学成绩不好)。后来他曾充当艺徒,跟随父亲学习制蜡,也曾跟随堂兄学制刀剪,但总不太满意。他本人想学习航海,又遭家人反对,最后终于来到同父异母的兄长詹姆斯开办的印制所,成了一名正式的学徒。

詹姆斯承印的《新英格兰报》(The New England Courant)给富兰克林提供了勤奋阅读和努力写作的大好机遇。不久,他便开始以“沉默的行善者”(Silence Dogood)为笔名在报端发表抨击时政和教育积弊的文章,并大力鼓吹言论和出版自由。

1723年,富兰克林离开当时北美最大的城市费城,远赴伦敦学习印制术并在伦敦经营印刷业两年。1727年,他由伦敦返回费城,开办印刷所,并兴办《费城邸报》(The Pennsylvania Gazette),继续撰文倡导社会变革。到1730年,他已成北美殖民地知名人士,并在欧洲大陆享有盛名。1732—1757年间,他开始编印《穷理查年鉴》(The Poor Richard Almanac),前后长达25年之久。他利用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人生经验和生活哲理,对于普及知识,教化民众起了很好的作用。此外,他在1727年创办的“共读会”(Junto)延续十年,成为传播知识增进学问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费城图书馆公司”(Library Company of Philadelphia)。1743年,他在“促进英属美洲殖民地有用知识的建议”一文中又倡议建立“美国哲学会”(American Philosophy Society)。1760年代,费城“共读会”“与美国哲学会”合并,它的分支机构遍布北美殖民地,对于北美人思想观念的进步和社会风气的改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教育方面影响最大的,还是1751年他在费城创建的文实学校。这类学校开美国职业教育的先河,同时也是对于欧洲传统博雅教育的彻底反叛。费城文实学校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宾夕法尼亚学院(大学)都是新型教育模式的范例,在美国教育发展史上影响至为深远。滕大春先生在《美国教育史》中认为富兰克林是“美国在殖民地时期的伟大教育家”,而“他在教育方面的杰出贡献是振兴实用之学”[77]。下文拟结合富兰克林的教育实践,探讨它的唯实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对近代美国教育产生的影响。

1723年富兰克林初次来到费城,此时费城已取代先前的波士顿和纽约成为北美殖民地最大商业中心,费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为富兰克林发挥自己的才干,尤其是在教育方面进行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首先,费城的地理位置优越,它是北美南北陆路通道和大西洋入口处,土地肥沃,森林茂密,因此很快成为北美殖民地的贸易中心。另外,费城开放的经济也吸引了西欧众多的移民。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的移民在这里共同开发,又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根据郝克路的研究,“这里没有欧洲的手工艺行会,也没有对陌生人的歧视,这对不具备任何技能的新移民来说,无疑意味着更多的工作机会。”[78]另外,与波士顿相比,信奉“宗教自由”的教友派殖民者采取包容的政策,使得费城充分享有宗教和政治自由,而不像新英格兰清教徒那样设置若干的清规戒律。在这种自由的氛围之下,到处充满着成功的机遇。“无论是新来者还是定居者,无论是技术熟练的手艺人还是非熟练工,只要身体健康,勤奋努力,就能获得工作,找到成功之路。”[79]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教育无论是作为个人谋生的手段,还是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理应受到高度的重视。富兰克林在此后的四十余年中,一直孜孜不倦地从事教育实验,推动当地教育发展,正体现了他作为“政治精英”的远见卓识。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德国移民的大量加入对费城社会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据考证,到17世纪末,“德国移民从费城入境者竟超过德人从所有港口入境者的总和。”[80]于是,在德国的统一兄弟会(The United Brethern)或摩拉维亚教派(The Moravians)的努力下,费城居民不仅说服了印第安人与之和平共处,也使得各国移民安居乐业,整个社会秩序稳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大量移民的迁入不仅促进了生产事业和经济贸易的发展,更带来了先进的欧洲文化和教育理念,培根和洛克的教育思想在殖民地,和在欧洲大陆一样广受欢迎。而收藏典籍,阅读图书,以至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已成一时之风尚。纯粹的哲学思辨和抽象思维从来不合殖民地人的口味,但是实用型的知识和技能在这里却备受尊崇。可以说,随着费城经济的飞跃发展,人们在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强,而教育的作用也就越发凸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正是费城的独特条件成就了富兰克林,正如姜宁密尔(Erwin V.Johnningmeier)在所著的《美国人和他们的学校》(Americans and Their Schools,1985)一书中所言,“对于年青的富兰克林之成为典型的美国人而言,没有比费城更为合宜的了。”[81]

当然,富兰克林唯实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除了受到费城特定条件的影响,也受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欧洲教育思想的影响。当时英国影响最大的是洛克的教育学说。洛克坚持真理的价值由“他们的用途和倾向”来衡量。他认为学问的最终目的不是掌握一门特别的学科,也不是掌握所有的科学,而是发展能力。因为人一旦具备了这种能力,就可以适应任何需要。因此对洛克而言,学问源于世界,也是为了世界。通过学习,人不仅能够了解更多关于生活的知识,也最终使得个人的生活具备了更高的意义是和价值。[82]

17世纪末宣传这种功利主义教育观的是英国的通俗期刊,《闲话者》,《旁观者》,和《卫报》。这些期刊在殖民地如同在英国一样,尤其受到求知欲旺盛的年轻人的追捧。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The Autobiography of Benjamin Franklin,1818)中曾提到,“约在这时,我发现了一卷《旁观者》,以前我从未读过这类书。我买下它,反复阅读,十分欣喜。我认为它的文笔十分优美,希望尽可能模仿他的风格。”[83]当然后来富兰克林模仿的不单是洛克的文风,更是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倡导的教育思想。克雷明评价瓦茨“倾向是洛克主义的,精神是功利主义的”[84],也许用在富兰克林身上更为适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