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系统与系统方法

社会系统与系统方法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社会是一个系统是完全符合“系统”定义的。社会构成不能只有人,人作为生物个体是开放系统,需要补充生活资料。一个特定的社会系统在现实条件下,大体上就是一个主权国家。整体性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出发点。因此,系统要素的功能必须服从系统整体的功能,体现系统功能的整体性。它从两个方面向教育工作者提出要求:一是近现代史教育创新实践工作目标综合,即要求组织系统各个组成部

把社会系统作为一个问题讨论,是因为人或人群生存在自然与社会两大环境当中,人作为自然系统的重要因素和改造自然的主体参与各项社会活动,而成为社会结构和秩序的重要因素;社会活动(运动)也是在组成社会的各个元素之间的特定关系中产生的,实践证明,这些关系最终是依靠基本的物理相互作用来维持的,同时也遵从生命现象和心理现象的规律,属于完全客观的自然过程。因此,社会现象、社会结构和秩序也不是偶然的,演变和发展也必须遵从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我们可以认识到社会构成并非早期社会学者所认为的那样,即社会是人或群体构成的集合,是大自然系统的延伸,完全符合系统规律的客观的系统。

第一,社会系统存在的依据。

说社会是一个系统是完全符合“系统”定义的。因为社会系统是一个非常综合的概念,不仅社会是由诸多元素相互联系和作用构成的整体,而且有诸多不同的系统都被纳入其中,这些系统又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子系统。按照系统分类原则,系统有物质、运动和思想三种类型。就物质而言,“人”必须符合生物学定义,人不仅是社会构成的重要因素,而且是社会重要的主体。社会构成不能只有人,人作为生物个体是开放系统,需要补充生活资料。为了获得生活资料,必须从事生产活动,生产活动需要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所有这些资料即为社会的物质财富,也应当包含在社会系统之中。就运动而言,即人的活动以及由人的活动带动的各种物的运动,包括生产活动、经济活动、消费活动、科学活动、政治活动、军事活动、文化活动……每种活动又可按照社会分工划分为难以计数的专门系统。就“思想”类型而言,人的生活、生产和其他社会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他们也必须作为思想系统包含在社会系统中,并和社会的其他部分存在着互动关系。所以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庞大的系统,也是人类认识到的最复杂的运动形式。在这个系统中,各种元素的物理本性存在着巨大差别,生命的、非生命的、物质的、非物质的、有意识的、无意识的,彼此相关、错综复杂。由于成员“众多”难以计数,因此统计规律性及相关技术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社会系统的基本性质。

社会系统具有综合性质,在具体问题中只能根据实际状况抽出某些侧面,分别建构各种不同类型的子系统,层次结构是社会系统的显著特色。由于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不仅有横向的纷然杂陈,如生产的各个部门,还有问题的逐渐演进形成特定的层次结构。这种层次结构不仅要遵循层次过渡的普遍规律,同时也具有社会运动的特点。

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尤其是人的思想能力结构,绝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地调整和进化的过程中,因此,可以说社会系统增加了一个时间维度,存在时间中的复杂性。

第三,社会系统的一般范围。

一个特定的社会系统在现实条件下,大体上就是一个主权国家。“主权国家”(含托管地、联邦成员国)并不赋予其通常的内涵,而只作为表达社会的界限:人口、土地、资源等。在社会系统中“国家”只是一个特定的空间范围,以一个自主系统(而不是说主权国家)来考察,在一个国家内部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区(县)等行政机构。主权国家也可以划分为更小的系统(低一级子系统)来考察,其前提是它们必须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如行使管辖权等)。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及与国际关系,则属于社会系统之间的外部关系,与决定社会的结构与秩序(如政治制度、管理体制、经济等)的内部关系有着重要的区别。

关于社会系统范围的界定,有些是精确的:如人口、户籍等,无须特别说明;有些则是含糊的:如资源储量、外海疆域、外围空间等。但这些不会构成原则的困难,因为这些国家存有支配权,运动也不复杂,不会出现自然与社会现象相混淆的问题。至于思想系统与意识形态方面,把未必具有真理性的宗教信仰也纳入系统之中,不仅显示了社会系统的包容性,更在于他们对一定范围的人群的思想和行为起支配作用,有其不可忽略的现实作用。意识形态还包括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心理,也包括不同理念的社会文化、知识水平、科学文化和文化教育。所以,社会系统中思想系统部分表示为社会范围的知识或信息储存者,如图书馆、资料库和互联网中可分享的信息等。

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和处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从整体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所要面对的问题,以达到最佳处理问题的目的。其显著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动态性、开放性、环境适应性、最优化。

所谓整体性,是指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都要以系统整体为主体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最优。在其指导下,教育工作要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统筹考虑、各方协调,达到整体的最优化。整体性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出发点。研究者把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认为世界上各种对象、事件、过程都不是杂乱无章的、偶然的堆积,而是一个合乎规律的由多种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一整体的性质和规律只存在于组织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而不是各组成部分孤立的特征和活动的代数和。因此,这种方法反对传统工作事先把对象分成部分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综合起来,而是一开始就把对象作为整体来对待,以便从整体与部分的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从教育目标上分析,任何系统的局部目标和整体目标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和交叉效应。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是一致的。有时,系统局部认为有利的事,从整体上来看并不一定有利,甚至有害。从系统功能上分析,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往往要大于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即“1+1>2”。这种总体功能的产生是一种质变,它的功能大大超过了各个部分功能的总和。因此,系统要素的功能必须服从系统整体的功能,体现系统功能的整体性。否则,就要削弱整体功能,从而也就失去了系统功能的作用。

所谓综合性,是指任何一个系统都是由许多要素为特定目的组合而成的综合体。在进行教育系统设计时,要把系统的所有要素联系起来。综合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它从两个方面向教育工作者提出要求:一是近现代史教育创新实践工作目标综合,即要求组织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必须围绕系统总目标开展工作,或者说要求一个组织的最高领导必须用组织总目标去统摄各部分的分目标;二是近现代史教育创新实践工作过程各个部分功能的综合,即要求教育工作者对任何对象的研究,都必须从它的成分、结构、功能、相互联系和历史发展等方面综合、系统地考察,以保证近现代史教育创新实践工作按组织总目标运行。同时,系统综合性原理还提示教育工作关注两个问题:第一,系统可以分解,由于系统都是由许多要素综合起来形成的,因此,任何复杂的系统都是可以分解的;第二,综合可以创造新事物,现有的事物或要素通过特定的综合可能生成新的事物和系统。“量的综合导致质的飞跃”正是基于这一规律。

所谓系统动态性,是指系统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因此,根据状态属性对系统的划分,静态系统是相对的,也是动态系统的极限状态。系统不仅作为一个功能实体而存在,而且作为一种运动而存在。在动态性的指导下,可以预见近现代史教育创新实践工作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超前意识,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近现代史教育创新实践工作系统动态性主要体现在系统要素的动态性和系统功能的动态性两种形态。近现代史教育创新实践工作系统要素的动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近现代史教育创新实践工作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纷繁复杂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一种运动。系统要完成功能输出,需要内部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输出模式,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动态的。另一方面,近现代史教育创新实践工作系统要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一种运动。由于现实生活中封闭系统是相对的,开放系统是绝对的,因此,系统与环境之间会存在信息、能量或者物质的交换活动,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动态的。近现代史教育创新实践工作系统功能的动态性主要表现为,近现代史教育创新实践工作系统的功能是时间的函数,是随系统要素状态的变化、环境状态的变化、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要素与环境之间联系的变化而变化。

所谓系统开放性,是指在非理想状态下,不存在一个与外部环境完全没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即所有的系统都是开放性的,在近现代史教育创新实践工作中,任何试图把系统封闭起来与外界隔绝的做法,都只会导致失败。系统的开放性源于系统本身的耗散结构。任何有机系统都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只有与外界不断交流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维持其生命。并且只有当系统从外部获得的能量大于系统内部消耗散失的能量时,系统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所以,对外开放是系统的生命。在系统开放性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估计外部对系统的各种影响,努力从开放中扩大系统从外部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做好近现代史教育创新实践工作。

所谓系统环境适应性,是指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会与环境发生各种联系,只有能够适应环境的系统才是有生命力的。同时,系统对环境的适应并不都是被动的,也有改善环境的能动行为。例如,构成社会系统的人类具有改造环境的能力,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没有良好的环境可以营造环境。这种能动地适应和营造环境的可能性,受到一定时期人类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系统的环境适应性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工作者进行近现代史教育创新实践工作决策时,既要清醒地认识系统本身的局限性,又要把握一切能动地改变环境的机会,实事求是地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设计出有利于学生素质提升的工作方案。

所谓系统最优化,是指运用系统方法进行近现代史教育创新实践工作所能达到的最佳效益。根据需要和可能,系统方法可以为系统定量地确定最优目标,并运用最新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把整个系统分成不同等级和不同层次结构,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使部分的功能和目标服从系统总体的最佳目标,达到总体最佳。

从以上六个特点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系统方法是一种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起来的科学方法,它将分析和综合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运用数学语言定量、精确地描述对象的运动状态和规律,并为运用数理逻辑和计算机软件来解决近现代史教育创新实践工作中的复杂系统问题开辟了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