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为传播媒介的传媒手段,具有其鲜明的特征,改变了传统传媒的传播结构,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彰显出多元传播环境时代传播的双向互动化、传播的个人化和个性化等特征。
(一)多元传播环境下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大纲》中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基本路线,确立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地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并从中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要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规定着所培养的人才应当具备的政治、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而且决定着人才将对社会发展与进步所发挥的作用。没有明确的目标,不仅会造成教育实践的盲目性和影响人才的质量,而且会导致教育与社会要求的背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时代的要求,它是一个动态体系,不同时期、不同背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是不同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必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必须不断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十六大报告还强调,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在当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大学生成才的指导思想,大学生只有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和内涵,牢牢把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才能为承担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成为合格的“四有”公民、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维护者。“大学生应加强思想修养,注重锤炼品德,沿着从合格公民到合格建设者、合格接班人这样的目标,不断向上攀登”,这既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培养目标,是党和人民事业的迫切需要,也是大学生成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大学生要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进而实现中国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上来,并在为这一宏伟目标的奋斗中成长、成才。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下,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成才需要有机结合,制定分阶段目标和具体目标。紧紧抓住学生的主导需要,有的放失地进行引导。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分层次管理,坚持积极倡导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为学生创造和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和实践机会。通过如青年志愿者活动、学雷锋、创文明校园、“三下乡”等活动形式,在学生积极参与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行为能力,努力使学生成为时代思想品德原则和规范的自觉遵从者、倡导者和创造者。大学生进入大学前在思想上还缺乏独立性,在生活中依赖于家长,在教学中依赖于教师,他们认同了自己的被动角色和地位。进入大学后对大学生活的精神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都相对较弱,随着视野的开阔,思路的活跃,阅历的增加,学生原有的思想观念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班主任、辅导员可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增强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自觉地从生活中提炼出对成长、对生活的感悟。通过新生主题班会等形式,给学生及时指导,通过入学教育,让同学们认识到要使自己在大学期间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就必须对自己各方面进行自我筹划与管理,包括价值观的形成,时间、心理、信息、行为、财物等固有资源的支配等等。这对于帮助学生完成从高中到大学主客体角色的转变,尽早适应大学生活环境是大有益处的。大学一年级后半学期和二年级着重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成才教育。理想信念作为人类独有的观念形式,是人的主体意识的反映,也是人生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在社会转型期,面对各种理想的冲突,如何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是大学生亟待解决的人生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大学生成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南,要教育学生坚持正确的成才目标和人生之路,把自己锻炼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之,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参与与热情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源泉,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作用的必要条件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时代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能动的自觉的遵从者、倡导者和创造者,其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多元传播环境下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考核和评价
1.多元传播环境下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评价体系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考评是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确定评价指标最重要的依据,在多元传播环境下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要求,它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唯一标准,也是提出评价指标的直接依据。因此,建立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也是实现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确立要完整地反映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规格和要求,引导学生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中所规定的培养规格和要求约束自己的言行,学生根据自身需求,明确个性发展的重点,培养健全的理想人格。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结构必须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三个项目。其中,思想、政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品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表现。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处于人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的统一体中。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结构的三个方面构建,从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的主体上,在重视考评者一教师的主导作用时,更强调发挥被考评者——学生的能动作用,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在评价主体上,要变学生客体为学生主体,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应具备以下特征:
(1)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的程序上,重视学生自我考评的作用。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鉴定、自我教育,并高度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的结果,及时引导,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学生通过参与评价过程,通过角色转换、内心体验、情感熏陶,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正确的思想、政治与品德,抑制不良的发展倾向,促进自身的不断完善,从而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
(2)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的功能上,在重视管理功能的同时,更强调教育功能,重视对考评对象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要对学生的自育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将学生思想、政治与品德的评价指标具体化,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可测性、可操作性。将考评结果与学校执行的奖惩制度相挂钩,必然会激发学生要求进步的积极性,这对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与品德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3)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目的上,把发现学生长处和激励学生主动发展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评价过程中,评价学生不用一把尺子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不用一把尺子做标准。
(4)从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上看,评价注重个性化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富有个性而全面发展的、具有时代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指标体系建立后,还要进行调查测试和科学论证,在此基础上,复查和修正指标体系。总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改革,形成以激励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
2.评价体系的框架
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仅仅是答卷,评价仅仅是冰冷的数字。然而我们早已熟谙道德不仅仅只有道德认知,况且,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三者各有不同的特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应将定量和定性评估相结合,以定量评估为主。在定量评估中,主要分为行为表现评估、思想表现评估、知识水平评估等分类评估指标,注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思想政治行为的表现评估,克服过去那种以纯知识考核为主的评估机制,建立分层次、分类的综合评估体系,将各类指标量化成分值和比例,使评估指标尽可能反映出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水平。在评价主体上,将教师评估和学生评估相结合,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教师根据学生自评的情况进行总结、评比,修改不当的自评结果,作出公正的评价。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应包括对受教育者的评价、对教育者的评价、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的评价和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四个方面。
(1)对受教育者的评价
对受教育者的评价是整个评价体系的中心环节和基础。对受教育者的评价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对受教育者的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起点。只有在认真调查研究和切实评价的基础上,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现状做出科学的评估和描述,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教育计划,并付诸实施;第二,对受教育者的评价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检验。要想对已实施的教育过程的成败和经验教训做出评价,最基本的方法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科学评价。
(2)对教育者的评价
教育者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始终起主导作用。对教育者做出正确的评价是提高教育者的素质,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教育者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对教育者的素质进行评价。主要是对教育者在一定时期内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做出正确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提高教育者素质的意见。第二,对教育者队伍结构状况的评价。教育队伍结构是教育者素质的重要反映和表现。评价教育者不仅要对教育者个人素质进行评价,而且要对教育者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行评价:不仅评价外在表现,而且要找出导致现状的原因,以便制订提高教育者素质的措施。
(3)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的评价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对思想政治教育负有决策、实施、检查和督导的重大责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的评价,主要是对影响全局的指导思想、制度管理和人员素质进行评价。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检查、督促和落实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管理的有关制度和规定是否科学与合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及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考核、培训、提高等),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开展的情况等等。只有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的评价和建设搞好了,思想政治教育才可能获得正确的和坚强有力的领导。
总之,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基于对人的主体性的尊重,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参与。评价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育德能力,促进受教育者的主体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各个高校应就本校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具体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