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认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价值
目前,互联网已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以及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西方一些国家利用网络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企图争夺年轻一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切实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组织保证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重要的组织保证。[4]”加强队伍建设,必须充分认识到,一方面,这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经验证明,当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坚强有力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得就好,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能胜利地前进。当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被削弱或取消的时候,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然被削弱,从而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另一方面,这是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网络的迅速发展,将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只有深入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扎实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才能为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重要手段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教育手段的与时俱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众所周知,教育主体担负着把教育内容传递、教化给受教育者的重任,教育主体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过程、评估等能否得到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否取得成效。因此,只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第一,只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才能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更好的与学生产生互动和共鸣。第二,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有助于充分利用网络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和平等性的特点,快速、准确地了解各种社会热点和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利用网络这种大学生更乐于接受的形式地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说服力。第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能够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好地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教育发展的实际,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措施
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入,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始终是保证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目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只有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才能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充分利于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保证大学生在鱼目混杂网络环境中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如果忽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就难以适应网络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措施。
4.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实践平台
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正如列宁所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6]”同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指导,脱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就会流于形式,就会失去其真正的动力,由此可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意义重大。理论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而实践的践行、归纳、总结、提升又离不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从这层意义上说,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需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提供源动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能开拓更宽更广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从而增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的营养与活力。
(二)认真做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选聘
搞好选拔工作是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俗话说:“好种才能结出好瓜”,只有选拔优秀人员充实队伍,才能确保队伍的质量。
1.确立资格准入标准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起点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搞好选聘工作要确立资格准入标准。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资格认定制度、职业化管理越来越成为社会公认的规则。像我国的律师、会计、心理咨询师、教师等都有权威部门认定的资格证书,依此为标准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如此,走职业化道路,确立资格准入标准。根据不同类别人员的岗位职责要求,分别确定相应的准入条件,实行评证上岗。对不具备资格或不符合从业标准者,一律不准进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行列,严禁杜绝不讲专业和职业的要求随进随出的倾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选拔准入标准应包括: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热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具备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位。坚持入口的高标准、高起点,才能促进队伍的高水平。如果降低准入标准,只能造成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恶性循环,不可能适应网络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2.严格选拔工作程序
队伍的选拔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要做到有程序可用,防止无程序可使,避免有程序不用,不管用。严格选拔工作程序要做到:一是坚持正确的选拔原则,即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在选拔过程中,一定要全面认识和评价选拔对象的表现,既不能重德轻才,也不能重才轻德,应把德与才很好结合起来。二是坚持择优选拔原则,即按照严格选拔标准和完善的择优程序录用人员。要在人员数量上体现“精干”,在人才质量上体现“高效”,限定人员选拔的数量,保证人才选拔的质量。三是坚持双向选择原则。选择优秀人员充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做到本人自愿和主管部门择优选拔相结合,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同时,选择合适的选拔方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选拔的方法有任命、推荐、招聘、考核等,这些选拔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结合使用。需要说明的是,不论采用什么样选拔形式,都要严格遵守选拔的原则和坚持程序,如此,才能把优秀的人才选进网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行列。
3.合理配备工作人员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过关于系统论的命题认为:一般来说,系统大于其要素相加之和。因为系统的存在不仅依赖于要素的存在,而且依赖于要素与要素之问的相关性。基于此原理,可以说,一支队伍成员较高的素质是这支队伍战斗力强弱的基础,而这支队伍合理的成员搭配是这支队伍战斗力强弱的关键。正如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时所说:“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7]”为此,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首先,合理配备领导者。一个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领导者,对于提高一支队伍的战斗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选拔、推荐、招聘等方式选取有才能的领导者。其次,在结构层次上,要从男女比例、年龄构成、专兼职组合等方面给予合理的配备。再次,在特质上,要有合理的智力搭配。不能把“能人”放到一起,而是把学识水平、能力水平有一定的差异性的工作人员相互搭配,达到群体和谐,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要有和谐的个性搭配。在优化组合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互补。一般而言,性情急躁,外向的人集中在一起,不容易形成团结的整体,容易造成相互摩擦的内耗,内向平稳的人往往缺乏创新观念,外向、内向兼有,可以相互包容,有利于相互学习,互相提高,取长补短,协调工作。
(三)扎实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训
网络信息时代,教育环境的变化引发了教育过程基本素质的重组和置换,直接影响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交流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从而使得教育者的角色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这一转变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要针对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扎实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训。
1.加强主体意识教育
主体意识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关于自身的自觉和明晰的认识,“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于自身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主导性作用、所担负的具体使命、自身主体性活动对于社会和自己的教育对象所具有的现实和长远意义的全面而深刻的认知[8]”。强烈的主体意识,是教育主体自觉以主体身份与责任意识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在驱动力。“人作为社会的应当的和可能的主体要转化为现实的和实际的主体,需要一个重要的条件,即主体人的自我意识。就是说,人在社会历史活动中主体地位的实际确立和有效实现,是以人对自身在社会历史过程中的地位、职责、使命和任务及实现途径等的足够清醒的自觉意识为前提条件的。[9]”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是如此。因此,要把主体意识教育纳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培训的重要内容,专门安排相关的培训,让教育主体真正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从“源头”注入“活水”,以保证教育主体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针对不断变换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
2.注重基本素质培养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一般指能有效实现自己所担负的主体性功能而应具备的一系列素质的总和,包括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能力素质等。要注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些基本素质的培养。
第一,政治素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鲜明政治特性的教育活动。不论在任何国度,以怎样的形式来指代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客观存在的教育活动,都无法抹杀它的政治色彩,它总是围绕着特定的政治目标而展开。因此,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首先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它关系到网络话语的政治导向问题,关系到把教育对象的思想认识引向何方的问题。列宁曾经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10]”慕尼黑政治研究院的一项研究结果认为,“只有当全体教师本身从思想上接受了民主准则并以校外活动加以辅助,加强校内教育,这样,政治教育才是有效的[11]”。第二,理论素质培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有丰富的理论准备,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施教的武器,缺此,思想政治教育就势必流为无所依、无所指的肤浅的空谈,因此,要激励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采撷理论宝库的明珠,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还包括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古典政治经济学、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等等。同时,引导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掌握理论上下功夫,这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前提;在深入实际上下工夫,这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在紧密结合上下工夫,这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根本内容。通过这些措施培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良好的理论素养,以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推进。第三,能力素质培养。列宁说:“如果社会主义者的任务是要做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者,领导无产阶级进行现实斗争,去反对横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道路上的现实的真正的敌人,”就必须将制定理论的工作和实际的宣传鼓动工作融合为一个工作,“不做上述理论工作,便不能做思想领导者;不根据事业的需要进行这项工作,不在工人中间宣传这个理论的成果并帮助他们组织起来,也不能当思想领导者。[12]”这说明了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素质,还应同时具备多方面的从事具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能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主要包括信息分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网络技术操作能力三个方面。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进修班、组织讨论会、报告会等方式进行培训,另一方面督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一切机会加强学习和锻炼。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素质,能促使其施教力最大程度加以发挥。
3.强化网络技术训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网络技能,这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两类,一类是创造网络平台的技术,如建造局域网,设置专题网页等。另一类是使用网络平台的技术,如检索、下载等。高校网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熟练运用这些技术,才能不断获取正确有益的信息,抵制错误信息的侵袭,更好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为此,高校必须强化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技术的训练。
首先,做好技术训练的前期准备。让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明确网络技能训练的目的和重要性,只有如此,才能使其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技术训练中去。其次,确定训练的内容和方法。训练主要内容包括:坚持每周上网自主学习,并按时参加BBS讨论,练习查阅文献资料、收发电子邮件、制作专题网页等技术。训练主要方法,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内容、设备和训练目标,选择技能训练的不同方法。例如,在计算机技术专业的机能训练课中,可以采用摄录像观察法、演示法、单元验收法、经验总结法等。再次,完善技能训练的考核标准。考核是技能训练的重要手段,考核不仅能提高技能训练的动力,还能检测技能训练的效果,有利于对学员更好的给予指导。制定技能训练考核标准要坚持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原则,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和学员实际,按照必须掌握、基本掌握、选择掌握和一般了解四个档次,确定评分标准和办法。在具体的网络技术训练过程中,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切不可生搬硬套,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切实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管理
1.明确任务要求
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必须明确自己的任务要求。“对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既要积极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又要大力加强管理方面的建设”。“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13]。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的任务要求,就是打造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此,高校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队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舆论宣传,不断增强高校网络宣传的影响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对外宣传的新渠道,从而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更加科学化。
2.进行考核奖惩
建立全方位的工作绩效考评机制能够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队伍的战斗力。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等方面。奖惩是在考核的基础上,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给予物质奖赏和精神鼓励,对违反教师道德、违反职业责任、违反法律规定的给予相应的惩处。在考核方面,要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成绩作出合理评价。充分听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本人、其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以及学生的意见,要一视同仁,不徇私情,用发展辩证的眼光看问题,防止将优点或缺点扩大化。在奖惩方面,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完成教育工作任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成绩突出,在教育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有创造性成果,具有较大的科学价值或者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对无故完不成教育教学任务,偏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向,误导学生,影响恶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给予相应的惩处。
3.评定专业职务
评定专业职务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分关心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业职务的评定。1989年7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李瑞环代表党中央正式宣布:政工干部也和其他专业干部一样应当评定专业职务。自此以后,党和国家从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的高度,坚持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的评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政工工作队伍的一部分,其专业职务的评定理应受到重视。首先,通过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专业职务的评定,确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地位,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其次,通过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专业职务的评定,为其指明努力方向和前进目标,更好地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在新的形势下积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充满活力。第三,通过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专业职务的评定,保证其享有专业技术人员同等的待遇,有利于实现队伍稳定。在具体的评定过程中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遵守评定条件和程序,保证评定结果的客观、公正。对此,可以通过实行三项制度加以保证:一是公示制。增强评定工作的透明度,评定工作的各个阶段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二是责任制。实行申报材料谁审查谁负责的制度,提高材料审核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三是通报制。对申报人员的材料发现有弄虚作假的,一律取消申报资格,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按规定追究其责任。
4.拓宽发展空间
拓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增强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统筹规划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职业发展,适度转岗分流,使队伍在动态的调整过程中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和实现队伍的优化。一是要积极创造条件,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更高层次学习的机会,如攻读相关学位、出国考察、挂职锻炼等。以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和水平,促使他们向职业化和专家化的方向发展。二是要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对于那些能力卓越,积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较高领导管理才能,应向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岗位推荐,真正实现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有为者有位。三是要进行合理分流,适时转岗,妥善安排,免除其后顾之忧,为他们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提供条件。通过以上举措最大限度的拓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作用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注释】
[1]张再兴.加强高校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J].高校理论战线,2006(2):23.
[2]韩锦标.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4(3):65.
[3]徐春阳.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D].电子科技大学,2006.
[4]《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0]10号),2000年9月22日。
[5]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1-19(1).
[6]列宁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41.
[7]列宁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29.
[8]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31.
[9]欧阳康.社会认识论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45.
[10]列宁全集(第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49.
[11][美]卡扎米亚斯,马西亚拉斯.教育的传统与变革[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185.
[12]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79.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412-4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