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小班化教育,学生个体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提高,动态变化的频率也随之加快。与此相适应,家校的沟通也需要多元、互动、开放。银都小学的老师通过以下几种形式与家长进行心与心的对话。
(一)亲亲纽带册
亲亲纽带册(即家校联系册,银都小学的老师还称它为“信鸽本”、“彩虹桥”),一提到这个名字就让人倍感亲切。它像一条亲情的纽带,一头系着家里,一头连着学校,架起了家校之间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就是这样一本小册子,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勾勒出老师和家长陪伴孩子们走过沟沟坎坎历程中所花费的心血,承载着老师、孩子、家长的真情和真爱。鲁燕老师巧用亲亲纽带册,使它发挥出活泼而又多元化的作用:
巧用亲亲纽带册,记录孩子的成长
一、指导孩子记录当天心情
让孩子选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颜色,代表当天的心情。例如,红色,表示心情好极了;黑色,表示心情糟透了;蓝色,表示悲伤;绿色,表示平安、愉快等等。孩子可以在联系册的“心情”一栏里画一个红色的心形或者绿色的圆圈、黑色的正方形等,告诉老师自己当天的心情怎样。如果老师看到黑色的正方形,就要赶紧和孩子谈心了,找出问题所在,共同解决。如果看到红色的心形,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喜悦。低年级的孩子,运用这一简便的方法,可以很好地与老师沟通;高年级的孩子,还可以在彩色图案下写一两句话,叙述自己为什么高兴,为什么伤心,感想如何。除用颜色表达心情,画脸谱、花朵等也可以起到异曲同工之效。这样,老师可以迅速确定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的学生。
二、利用印章告诉家长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
孩子在校的表现,大致可以从礼仪、劳动、学习、锻炼等方面来观察。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印章来评定孩子的情况,以便家长及时了解。表现好的方面,可以获得一个印章。孩子凭亲亲纽带册上印章的个数可以在学习组长处换取“成长星”贴在班级评比栏上,也可以与家长沟通,换取一张合理要求卡。
三、指导孩子记录在家协助家务情况
参与家务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借着亲亲纽带册的记载,可以使老师了解孩子在家参与劳动的情况,表现好的也可给予鼓励。
四、不定期记录孩子的成长故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常常都在发生有趣的事情,如果老师、家长能做个有心人,用讲故事般的语言,三言两语地记录下来,就为孩子做出了一本十分有意义的《成长的故事》。这会是孩子回忆小学生活,唤起美好记忆的珍贵日记。
小小的亲亲纽带册不仅见证着学生成长的经历,描摹着学生成长的足迹,还能够串起学生、家长和教师的真情与爱心,创造出和谐、互动的教育氛围,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最优化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班集体建设的目标。在余露老师的班级中,亲亲纽带册搭建起了一座心与心沟通的桥梁:
亲亲纽带册,搭建心与心的桥梁
我们班的家校联系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亲亲纽带册”。除了记录学生在班级和家庭的点滴成长与进步之外,它还似一条无形的纽带,紧紧地将老师、家长、孩子的心联系在一起,架起了我们心与心沟通的桥梁。
一、温馨提示
这是平时写给家长的留言:⊙天气渐渐凉了,请您为孩子准备唇膏,老师会提醒他们每天擦的。⊙小予最近老流鼻血,请您关注他在家的情况,有时间带他到医院检查检查。⊙拼音的学习快结束了,请家长为孩子买些带拼音的课外读物,带一本到学校来,我会安排一些时间让孩子阅读,也可以让孩子们互相交换看,实现资源共享。⊙周末作业不符合要求的,我都让孩子重新做了,这样是为了规范他们的学习习惯,也是为了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希望家长能理解,也能引起重视,刚开始学习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种细节的重视,细致的关注,和婉亲切的语气,让家长乐于接受。有了这种细致、周到的工作,我想家长们肯定会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也会对学校产生由衷的信赖感。这不就是我们所需要达到的家校和谐吗?孩子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不是能够成长得更加愉快而健康吗?
二、孩子、家长、老师的心灵磁石
三八妇女节那天,我们班开展了“我爱我的妈妈”的活动。当天,许多孩子为妈妈送去了惊喜。当妈妈收到孩子们精心设计的祝福时都很激动,纷纷在亲亲纽带册上表达自己的心情。雯雯的妈妈写到:“雯雯削苹果,把手都割破了,但还是为我做了一杯苹果牛奶,为我庆祝三八妇女节。昨晚她本该睡觉了,却突然叫我进房间,身穿中式服装一定要为我送祝福,让我的心里甜蜜蜜的。我希望孩子对父母的爱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升华。谢谢老师所营造的活动氛围。”小寒的妈妈写到:“今天早上收到女儿的温馨礼物,真是幸福极了!读着女儿对妈妈的祝福,看着稚嫩而可爱的字迹,感觉自己成了世界上最自豪的女人。谢谢你,亲爱的女儿!你就是上天给妈妈最好的礼物。谢谢老师,让孩子学会了关爱,懂得了感恩!”读了思钰的妈妈写的文章,我感同身受:“您写的文章引起了我的共鸣。确实,我们生活的每一寸空间都需要爱。孩子们纯真的心灵时常会带给我们许多震撼。感谢自己选择了这份职业,羡慕您有这样可爱的女儿!”她的妈妈回复:“余老师,我与你有同样的感受,都因纯真的孩子而一次次震撼与感动,也谢谢你随时随处对孩子们友善、关爱的教育。”我们的心就在这一次一次的交流、共鸣中走得更近。
从一年级开始,孩子们就习惯了在亲亲纽带册上记录自己的心情,将今天自己或高兴或难过或疑惑的事简短地记录下来。我、家长经常在笔头上与他们交谈。记得有一周,孩子夸赞自己的父母,在亲亲纽带册上写道:“我觉得我的父母做事非常认真,我要像他们一样,认真做好每件事。”下面是她的妈妈语重心长的一段话:“一个人的成功绝对离不开‘认真’二字。认真是成功的秘诀,一个人只要肯认真,没有做不好的事情。古今中外,有多少人用认真换来了累累硕果。粗心是认真的死对头,如果与粗心结伴而行,换来的只能是失败。希望你让‘认真’陪伴你一生,你就会成为盛开的万紫千红花朵中开得格外绚烂的一朵。”我写上:“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胜于言教,相信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感谢您为孩子树立了鲜活的榜样,也让我有了更多启发。”
亲亲纽带册就是这样为我、孩子、家长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通过彼此之间文字的交流增进感情,也让我和家长更多地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找准教育的契机,教会孩子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在这种和谐、互动的交流沟通中,班集体的教育目标也逐渐达成了。亲亲纽带册如我们心灵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家长和我,而它的磁场就是“爱与沟通”。
对于小班的班主任来说,填写亲亲纽带册是每天的重要工作之一。梁小齐老师观察到了班级中孩子们最细小的变化,并且马上利用亲亲纽带册与家长沟通,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问题的根源,关注着每个孩子的个体成长。
家庭候补成员
不知道怎么回事,小美最近的作业完成得都不是很好。是不是有什么情况我没有掌握呢?翻看了小美这几天的作业后,我在亲亲纽带册上写下了这样的留言:“小美的家长,小美最近的作业完成得不是很好,我想知道孩子最近在家的表现如何。”
第二天,亲亲纽带册回到了我的手上,小美的妈妈已经在我的留言下面写下了答案:“老师,最近小美的外公去世了,我们都没有时间去检查她的作业,给您添麻烦了。”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在跟家长沟通了以后,我们商量决定在这段时间内,由我来监督小美的作业,而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对于小美我也会多一些关心。
班级里有一个孩子,午餐老是吃不完,我通过亲亲纽带册了解后知道原来是他平时在家里零食吃得太多了。很快地,家长就配合老师做了调整,收到的效果十分明显。
其实,小班的班主任就是每个家庭的候补成员。
(二)每周回音壁
印度有一句古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由此可见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而小学阶段,正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持续性较差,良好的行为需要反复的提醒、督促、强化才能固化成为习惯,因此,对于学生行为的评价尤其关键。
亲亲纽带册是学生每天的成长记录,而每周回音壁则是老师、家长和孩子自己对一周以来行为表现的评价。每周回音壁采用目标管理的形式进行,目标细化且具针对性,过程管理落实,评价具体而具有指向性。周琴老师通过每周回音壁和家长保持着经常的、有效性的交流,及时准确地把握孩子成长的脉动,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从而更加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
我们的每周回音壁
我们班的每周回音壁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在校完成作业、上课听讲、团结同学、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参加活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情况。教师针对这一周内的表现给学生一个适当的星级评定:五星级——很好;四星级——较好;三星级——继续努力。同时,还有教师一周内精心观察后给予学生的建议和希望,对家长在家应观察学生的事项也给予提示,如交朋友、阅读、劳动等。第二部分是学生在家的表现。每周五将每周回音壁发放到学生手中,回家由家长填写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后,反馈给教师。第三部分是下周目标的制定情况。首先由教师根据班级整体情况定出下周班级的共同目标,然后由家长和学生根据学生本周表现一起定出学生下周的目标。这样相互交流,使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在不同时间、地点、场合的表现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如下表:
每周回音壁
为了充分发挥每周回音壁的作用,及时评价与沟通,让它真正在老师、学生和家长间架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我们就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报忧不报喜,让它成为老师的“告状簿”,而应该根据学生在校的表现,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和“存在问题”诚恳地写出老师的心语,获取学生的认可、家长的配合。
由于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和对拼音的掌握,从这学期开始我在每周回音壁上又增加了“我的话”栏目,如下表:
这样,家校合力让学生也更加快乐、健康。
有人曾经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好习惯的形成只需要二十一天,而坏习惯的纠正却需要好几个月甚至几年。那么,我们何不用好每周回音壁,发挥它及时评价的功用,将良好的行为固化为良好的习惯呢?余露老师是这样做的:
利用每周回音壁,固化学生的好习惯
一、制定目标,引导学生良好的行为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呢?我们经常说: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我将目标细化到了每月、每周,并将目标贴在每周回音壁上,请家长共同督促培养,形成家校合力。
比如,开学三周了,有不少学生还没有从“假期状态”调整到“上学状态”,上课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于是,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第四周的班级目标制定为“上课认真听讲”。另外,我根据平日的观察,发现班上的学生好多都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于是组织他们开展了一次班会,让他们意识到整理好自己物品的重要性,并教给他们整理的方法。为了将这种行为巩固下来,让学生形成好习惯,“做完作业后主动收拾书本文具”就成为第四周班级的另一条目标。
二、积极评价,将行为固化为习惯
家长们根据本周目标和老师一起培养学生的习惯,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进步点滴记录下来。例如,在达成第四周目标“上课认真听讲”时,我欣喜地发现唏唏有了明显的进步,于是我在每周回音壁上写道:“唏唏现在上课坐得很端正!上课特别爱动脑筋,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但有时会把铅笔等硬物放进嘴巴里甚至咀嚼。我看见会提醒她,请妈妈关注。”家长第二天回复:“唏唏在家里也有咬东西的坏习惯,我们也想帮她改正,但总是收效甚微,请余老师提建议。”经过几天的讨论,我们找到了适合唏唏的教育方法并达成了共识,她也一天比一天有进步。心苡的妈妈写道:“心苡这几天做完作业,把自己的书桌和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比以前有很大进步,妈妈爸爸很高兴。”
每周末,每周回音壁是大家最期待的礼物。学生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得到老师、家长的鼓励、赞扬甚至奖励;老师、家长可以从中读到学生的心声,为学生的每一步成长导航。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学生第四周的“回音壁”吧:
(三)班级博客
2006年,是中国博客红火的一年,能上网码字的几乎人手一博。除了在自己的自留地辛勤耕耘之外,我们不少的班主任老师和科任教师还建立了班级博客。最初的目的只是想发发孩子们在学校的一些照片,公布一些班级情况,但实际运用起来,班级博客却大大拓宽了博客的外延:班级博客成为孩子们的佳作发表天地、班级活动发布站、班级留言板,甚至还成为家长学校。
刚开始时,家长们对这种沟通的方式还不是很熟悉,发帖和参与讨论都不是很积极,加上对这种公开自己想法的方式还不是很接受,难以看到比较有质量的帖子。后来,老师们在家长会上专门对登录班级博客并留言做了讲解和培训,鼓励家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慢慢的,班级博客活了起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班级博客吧。
邓然老师是一年级九班的美术教师和副班主任,在开学伊始,她就为一年级九班建立了一个班级博客,提供了一个家校交流的平台:
班级博客趣事
学期开始之初,我便提议建立一个班级博客,提供一个家校交流的平台。班级博客从一建立起就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班主任老师常常把重要的作业通知发布到博客上,让家长们及时准确地得到信息。我们的博客分为几个版块:趣味类、通知类、信件类、摘抄类、作业类。我作为副班主任常常在趣味类和信件类“活动”,但我在博客上上传得最多的是我给孩子们拍的照片。入队、班会、课间活动、美术课……都被一张张照片记录下来,家长们非常喜欢。
有一回特别有趣,那时正在开运动会,佳逸小朋友凑到我的相机前,我就给他的眼睛拍了一张特写,然后发到了博客上,让全班的家长来猜猜他是谁?结果真的是把大家乐开怀了,所有发言的家长都猜对了,却只有佳逸自己的家长猜错了。这件事一度成为家长们见面聊的最有趣的事情。
在博客上,我为我的美术课开辟了一个专栏,上传了很多孩子的作品和课堂上的照片:
有一张照片我十分喜欢。这是在不经意间拍下的:这是思潼小朋友捡起掉在地上的水彩笔盖后的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有趣吧,是不是有点像长鼻子的“皮诺曹”呢?他的爸爸妈妈给我留言说非常喜欢,很开心。
博客拉近了老师、家长、学生的时空距离和心灵距离。通过博客进行的无障碍交流,使班集体凝聚力得到增强,活动异彩纷呈,学生个性突出。以下是丘显莉老师班级的博客:
邱老师的班级博客
用途一:发表孩子的习作
用途二:课堂精彩回放
用途三:讨论班级活动
用途四:加强家校沟通
用途五:开办家长学校
用途六:粘贴孩子们生活的精彩瞬间
花开的声音春知道,喜悦的感觉心知道。班级博客开通以来,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里,老师、孩子和家长之间已经不能仅仅用一个融洽来形容了。这是一份和谐,一份宁静,似春雨,化无声。
(四)诚信家访
小班班集体中,30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个性迥异,每一个孩子就像是一本精彩的故事书,他们每一天都演绎着不同的故事,老师唯有用心去“读”,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孩子的心灵世界。小班的人数少了,老师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关注度增大了,但并不意味着老师真正、完全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关注个体,阳光普照”的小班化教育理念让银都小学的老师不断去探索思考如何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信息来指导教育。家访,为老师提供了多维思考的视点。如果能走进学生的生活中,便能敏锐地了解到、捕捉到平时容易忽视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对全面认识、评价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2000年建校开始,银都小学的老师就重视家访工作,提倡“诚信家访”,即遵循“关注个体,阳光普照,尊重生命,彰显个性”的理念,本着对学生成长负责的态度,走进学生的家庭、社区,全面立体地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既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与成绩,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因为银都小学的老师深深地知道:教育不是作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需要真诚,需要沟通,需要信任,需要合作。正因为这样,银都小学的每一位老师(包括行政管理人员)都要到学生家家访;正因为这样,银都小学的家访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既有一位老师的独访,也有多位老师的群访;正因为这样,银都小学的家访有“两不”要求,即不吃饭、不收礼。
每一次家访前,老师们都会做好准备:一是明确本次家访的目的;二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三是通过电话与家长联系,确定家访时间。五年级二班的畅畅在学校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上进心很强,学习热情投入,对人友善,乐于帮助弱小。为了揭开他养成教育成功的神秘面纱,张俊勤老师走入了畅畅的家庭,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家访:
揭开养成教育的神秘面纱
今天放学后,我跟着畅畅去他家家访。
他家住在紫荆小区如意人家花园(是高档住宅花园),离学校大约500多米远。我们边走边聊,谈得十分投机。畅畅告诉我他爸爸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后来考上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现是某公司的经理;妈妈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现是成都农业大学的教师。说到爸爸妈妈,畅畅脸上露出自豪的神色。我问他长大想干什么,他自信地说要做一个职业经理。我好奇地追问他为什么,他说职业经理比爸爸当的经理要高级。这孩子总是那么富有挑战性,不简单!
不一会儿工夫,我们就来到如意人家花园大门口。突然,畅畅驻足立正举起右手行了一个标准的队礼:“婆婆好!”我定睛一看,对面一位婆婆笑眯眯地回应说:“畅畅放学了。哦,和姑姑回来呀?”畅畅礼貌地说:“不是,是我的老师。婆婆再见!”“再见!”婆婆出大门离去。我迫不及待地问婆婆是谁,畅畅说是一位邻居。顿时,我心中一阵莫名的激动,了不起的孩子!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高档商品住宅小区里,有多少邻居认识?有多少邻居见面热情问好?又有多少孩子能主动向邻居敬礼问好呢?
来到畅畅家,他爸爸妈妈热情地为我介绍了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畅畅的课外学习很多,周一晚上学英语,周六下午学奥数,周六晚上学手风琴,因此每天在家要温习的功课很多。特别是最近为迎接奥赛挑战,他每天都要参加学校的奥赛集训,到晚上六点才放学,回家吃饭后又开始学习。他从不轻易叫累,热情、开朗、从容地面对一切。
听了畅畅父母的介绍,想到孩子在学校的优秀表现,蓦然回首刚才路上那感人的一幕,我不禁感慨万千,迫不及待地追问孩子养成教育成功的秘诀。畅畅的父母为我解开了不解之谜:
坚持正确的家教理念。他们认为孩子学习掌握知识靠学校、靠老师,但良好性格习惯的养成靠家长、靠家庭。因此,他们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始终坚持科学规律,遵循儿童成长、身心发展的特点,时时处处换位思考,不指责孩子,遇到问题就想办法为孩子创造最优的教育情景。孩子偶尔看电视入迷了,他们不强求孩子立即离开,等孩子看完了再跟他商量拖延的时间怎么办,让孩子认识到遵守时间的重要性;孩子急躁时,他们会开玩笑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谈到换老师了,他们会鼓励孩子尽快适应新老师;孩子看到老弱病残不知如何办时,他们给孩子讲感人的故事,动之以情,和孩子一起想法去帮助;孩子参加夏令营时,放手让他去闯……
坚持长期的情感投资。他们认为孩子要形成健康的人格,一定要父母付出真情和精力。隔代抚养肯定要出问题,不认真带也会出问题。小孩是人,要成为社会的人,最需要的就是亲情。这种亲情不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随意感情,也不能是给钱满足其物质需要的抚养情,而是一种专一的全身心投入的长期的爱。所以,孩子从出生就跟在他们身边,就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是自己带。其实孩子的外婆可以帮他们带孩子,但他们没有这样做。孩子上学后,他们非常珍惜每天在一起的晚餐时间、晚餐后的散步时间,那是他们一家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刻。因为短暂,所以他们更加珍惜。在这时,孩子会对他们敞开心扉,无所不谈;也正在这时,他们的教育便不露声色地沁润到孩子的心田。为了这个黄金时间,他们推掉了许多应酬和社交活动,虽然有一些损失,但是看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他们没有半点后悔。
坚持良好的言传身教。他们认为家长要孩子优秀,就必须先让自己优秀,否则,家长在孩子心目中就没有威信。没有威信意味着孩子根本就不会听你的话,教育就会是一纸空文,就会陷入沼泽,非常恐怖。他们从来不会随便外出打麻将,更不会邀约别人到家打麻将。他们要孩子做的事从来都要认真地示范一遍,对学校发回来的调查表、信息表或其他要反馈的资料都非常认真地填写,从不马虎,让孩子在这些小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访结束,走在回家的路上,紫荆小区已经灯火辉煌,街道两旁停满了豪华轿车,可以想象邻街的饭馆、茶楼、咖啡屋生意红火……有多少为人父母的事业人士正在这饭桌上、麻将中、酒杯里大展宏图,而他们的孩子需要的亲情却不知在哪里,孩子的养成教育更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当今城市,高楼林立,钢筋水泥阻断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那种“鸡犬相闻”、“远亲不如近邻”的景象离我们仿佛已经很遥远了。但是,我们的家访却打破了这道藩篱,盘活了同在一个社区的几个家庭。从此之后,交流教育经验,共商育子大计,组织孩子们共同活动,老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班级与家庭、家庭与家庭互为支点,撬动了孩子与班集体成长的杠杆。让我们一起跟随李慧娟老师去进行一次“特殊”的家访:
那次家访尤为难忘
那天下午约好了要去三个家庭家访,本打算独自一人一家一家地走访,但从第一个孩子家里出来时小女孩硬要到第二个小朋友家里去,于是妈妈带着女儿和我一起去了第二个孩子家。两个小家伙聊到了一起。两个妈妈也聊到了一起。由于大家都身为人母,孩子同龄同班更有说不完的话题。接着两位妈妈又带着各自的女儿和我一起走访了第三个孩子的家。家长们碰头了,相谈甚欢,有说不完的育子心得,还互相为彼此孩子的教育出谋划策,我从中也受益匪浅。一次家访,让我不仅能了解三个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更能促成家长之间的交流,最有意义的事情莫过于此了。如今我们班的好些家长已经成了好朋友,大家经常一起带着班里的孩子看电影、郊游、包饺子,也一起讨论孩子教育与成长的话题,无形之中增强了孩子们的凝聚力,对孩子们性格的养成大有助益,从中我也找到了班集体建设的灵感。
无论是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还是家长与家长,都需要心与心的沟通、交流,这次的家访真是一把打开心门的金钥匙。
家访之后,老师将认真填写《家访记录表》,并将家访结果资源共享,与班级其他老师一起制定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提高家访的实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