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良义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正是遵循这一规律,教育部门制定和实施了“青蓝工程”,即充分发挥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人才培养工程”。我深深懂得“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青年一代的成长与成功,离不开老一代的栽培和哺育。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我乐意为“青蓝工程”挥洒汗水。
倾注心血培育新苗
2005年夏天的一个清晨,艳阳高照,白云映着蓝天,被绿树环抱的乐山师范学院新区校园,空气格外清新。距离上午第一节课上课时间还有十多分钟,一群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从四面八方走进了校园,涌向行知楼这个神圣的教学殿堂,我也快步行走在校园内的桂花广场,准备去行知楼听化生学院青年教师廖冬梅的公开观摩课。赶去上课的老师和学生频频和我打招呼,走在我旁边的一位青年教师对我说:“敖教授你走得好快啊,这么早就去查课呀?”我转过身微笑着回答她:“我去听廖老师的观摩课!”对我而言,这不是一堂普通的观摩课,而是“青蓝工程”的一场竣工典礼。因为它对我和廖老师都有特殊的意义。
一年前,我受化生学院领导的重托,负责对廖老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廖冬梅老师是2005年学校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从四川农业大学引进的硕士研究生。她刚到校后就接受了生物系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这两门课程在生物学科中难度较大,属于研究现代微观生物领域的范畴,很多内容非常抽象、深奥,教师“教”和学生“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因为年轻,又缺少教学经验,所以尽管廖老师非常努力,尽力备好每一节课,尽力上好每一堂课,但是学生的意见还是很大,在连续三年的学生评教测评中,她都排列在全系倒数第一名。不仅如此,还有一部分学生甚至向院领导提出调换老师的要求。为此她非常苦闷,伤心地哭过好几次。接受化生学院领导的托付以后,我主动与小廖老师联系,通过接触,发现这位文静而腼腆的小姑娘其实是很有上进心的,很想把教学工作搞好,但总是不得其法。我很同情这位年轻教师在教学上的处境,我想自己无论作为学校的教学督导还是作为从事过多年生物教学的老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她尽快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于是我借了廖老师讲课所用的同样版本的教材,认真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去听她的课。
当我第一次听她讲课的时候,感到她哪里是在讲课,而是在照本宣科地“念课”!她在课堂上不敢看学生,只是埋头念教材和备课本。要么让学生抄板书,要么让学生看银幕上投影出来的大段大段的文字。不少学生在课堂上不时流露出不满和埋怨的情绪。我也觉得听她的课有备受煎熬之感,心里暗暗为她着急,连续两次听了廖老师的课以后,我认真分析了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私下和她交换意见,亲切而语重心长地对她说:“教学内容不熟悉,备课不充分,备课不得要领,这就是你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一位老师要想搞好课堂教学,必须‘吃透两头——吃透教材,吃透学生’。要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装满学生的‘一碗水’。”我把自己几十年教学工作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向小廖老师作了介绍,对如何撰写教案、如何设置问题、如何引导启发学生、如何组织教学语言等问题都做了详细的指导和回答。廖老师听了以后不无感触地说:“敖老师,谢谢您,您老的一席话真的让我茅塞顿开啊!”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对她进行指导和帮助,接连两学期我几乎每周都要听她两三次课,每次听完课后都和她交换意见,及时指出问题,提出教学建议,告诉她在哪些方面需要打磨和提高。与此同时,为了使她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我一方面叫她多与学生接触,主动征求学生对她教学上的意见;另一方面自己也深入学生,与学生交谈,让学生理解和支持廖老师的教学工作。廖老师是一个谦虚上进、虚心接受意见的人,由于她刻苦努力,加之学生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她的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好了。为鼓励她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成绩,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我向化生学院领导提出建议:为她举办一次全校性的公开观摩课。我的建议立即得到了院领导和廖老师所在教研室老师的大力支持。为了上好这堂观摩课,我跟廖老师多次就教学内容取舍、教学方法选用、教学环节安排、课堂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具体探讨和研究,并多次听她试讲,帮助她像参加讲课比赛一样,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精心打磨。廖老师不止一次地说:“敖教授您辛苦了,我真不知如何感谢您。观摩课的准备过程,就是我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的过程。请您老放心,我一定把这次观摩课上好!”
观摩课开始之前,为了早几分钟去向廖老师课前叮咛几句,我忘记了自己已经是近70岁的老人,三步并两步地赶到教室鼓励她不要紧张,大胆讲课。廖老师当天的观摩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给学生带来现代科技的新信息,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教态自然大方,师生互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这让许多老师刮目相看。一位听课的老师悄声对我说:“她今天的讲课和以前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观摩课结束后,领导和老师们都对她的观摩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就在廖老师举行观摩课后的那学期,她在学生的教学测评中排在全系第二名。我为廖老师刻苦努力所取得的成绩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觉得我所参加的这一项“青蓝工程”,可算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抛洒汗水 浇灌新秀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教师的成长靠培养。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上工作几十年的老教师,我深感自己有责任去帮助和培养青年教师,要让乐山师院的广大青年教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我退休后担任学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十余年里,多次受一些学院领导的委托,对各学院推荐和选拔出来的一些青年教师,在参加全省和全校讲课大赛之前做指导工作。大学各专业的课程各有不同,我深知“隔行如隔山”的道理。但我想:虽然对很多专业我还是个门外汉,但是课堂教学也有一些共同的规律,我有几十年的教学经历,又从事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研究,特别是担任教学督导工作的这十多年,听了我校不少优秀教师的课,从他们身上接触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好的教学方法,我有信心、有责任让年轻教师少走弯路,尽快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所以,面对每一次托付,我总是欣然接受。
行知楼前桂花广场的桂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十多年来,我总是来去匆匆地经过桂花广场,还从未静下心来仔细品味这优美的园林式新区校园。转眼间2010年到了,乐山师院将要举行第四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教科学院的领导请我为他们学院一位青年教师进行赛前打磨和指导,我一如既往地高兴地接受了邀请。教科院的这位参赛教师是刚攻读过特殊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名叫张杨,是一位开朗活泼的女青年。我和她第一次见面也就是在行知楼前的桂花广场。那时她刚上完上午第二节课,见到我后,她自我介绍说:“敖教授,我是教科学院的张杨,我早就认识您了,您在我们学院给我们讲过师德修养的专题讲座,这次要麻烦您多多指导啊!”我听她一口流利而且非常好听的普通话,便问:“你是什么地方的人?”她说:“我是东北的,和赵本山是同乡。”我半开玩笑地说:“噢,原来你是铁岭大城市来的,你一定像赵本山一样,会说、会唱、会表演啰!”她爽朗地笑了。我感到她对学生和长者都有一种亲和力,一定是一块好材料,只要认真琢磨,就可以成为一件精美的作品。于是我向她了解了赛课的讲授内容和使用教材等情况,便和她约定了听课时间。
作者指导青年教师张杨
第一次听她讲课时,我发现果不出所料,张杨老师的业务素质很好,其语言表达能力特强,课堂讲授充满了激情,思路清晰。但是我也发现她的讲课在思想性、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上还有些美中不足。作为一般的授课已经是不错的了,但如果要想在全校讲课大赛中拿到好的名次,就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我暗下决心要去帮助这个很有潜力的青年教师,用更高的标准去严格要求她,使她在参赛的准备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成为真正的教坛新秀。在赛前准备的一个多月中,我和张杨老师多次探讨和推敲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并要求她在备课中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尽力使教学内容能反映或联系科学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我们共同研讨课堂教学设计,共同审定教案,共同设计多媒体课件和板书要点。张杨老师天资聪慧,悟性很高,而且非常勤奋努力,单是教案她就修改了六次,多媒体课件修改的次数就更多了。每次试讲,她的讲课都有改进,都有新的亮点,使我感到兴奋。年轻的张杨老师的教学水平每一次都有显著的提高,我预计这株新苗将会在教坛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果然,最终张老师在乐山师院第四届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了文科组一等奖。得知这一结果,我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退休后在担任教学督导的这十多年里,我参加指导和帮助的青年教师参加学校和四川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的共有14人,其中荣获学校讲课大赛一等奖3人、荣获二等奖6人、荣获三等奖3人,荣获四川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2人。在跟这些青年教师的接触中,我看到他们个个在教学和科研上都勤奋努力,谦虚好学,并有较强的拼搏精神。我为我校有这样的青年教师感到欣慰、骄傲和自豪。我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许多新的东西,使自己思想不僵化,能与时俱进,思想常新;跟青年教师打交道,让我心态年轻,身体也好了,不少青年教师已成为我的“忘年交”。
谆谆述师魂 德高育后人
高等院校是大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是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导师”和“引路人”,肩负着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任。教师要完成好这个光荣使命,不仅要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必须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颗真诚关爱学生的心,并在教学中为人师表,以身示范。
我在担任教学督导的过程中观察到,我校有部分青年教师对崇高的教师职业认识不到位,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等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因此,在他们中开展师德修养的教育十分重要,于是我便积极地投入到这方面的工作中。
在师德修养中,我认为,无私奉献是教师崇高职业的精髓,关心、热爱教育对象是师德的核心,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为此,我把这三方面的内容联系起来,结合自己多年来教育人生的感悟,再加上收集的我校许多教师在师德修养上的典型实例,撰写了题为《无私奉献、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努力搞好育人工作》的专题讲座讲稿。从2009年至今,我先后应邀为我校的12个学院的教职工作了师德修养的专题讲座,受到了各学院领导和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旅游学院的邱院长在当天专题讲座结束时说:“敖教授的专题讲座,理论联系实际,形象生动,为我院教职工在师德修养方面上了精彩一课。”我深信我们广大的青年教师在师德修养上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成为让学生永远爱戴、让社会广泛称誉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愿我校广大青年教师都成为未来教育和科研领域的佼佼者。
作者为青年教师作师德讲座
我为“青蓝工程”做的点滴工作,受到了学校领导的多次表扬和广大教师的赞誉,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我校老教授协会同志们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四川省老教授协会为我颁发了“晚霞奖”,2014年我被评为四川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先进个人。
生命不息,奉献不止。我愿为“青蓝工程”多流汗水,让夕阳更加灿烂。
作者简介
敖良义 副教授,1938年12月出生,湖北武汉人,1998年3月退休。
1962—1981年,在昆明从事教育工作。
1981—1998年,在乐山教育学院工作,曾任教务处处长、生物系主任、学院工会主席。
2000年起受聘为乐山师院教学督导委员至今,热心从事学校关工委工作十余年。
曾获“全国教育系统科教片展演”二等奖、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师范院校教师三等奖、乐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评为四川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先进个人。
敖良义近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