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清华学子在走出校门时都会面带自信、憧憬的表情,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是一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气质,而这种气质是其他任何一所大学所没有的。为什么清华学子会比其他学子有着更强烈的自豪感呢?这一切很简单,因为他们身后有着一所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学校——清华,正是清华这个与中华民族风雨同舟的知名学府,赋予了清华学子无穷无尽的正能量。
国家羸弱,外强凌辱,祖国和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清华就在中华民族风雨飘摇中应运而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使得清华在诞生之初就要承担起强大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这种使命和责任内化为清华精神,像血液一样注入到每个清华学子的血管中,洗炼心灵,焕发新生,使他们具有了忘我无私的爱国主义奉献精神。无数清华学子前仆后继奔赴在救亡救国的革命道路上,为新中国的诞生和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一个个清华学子满腔热血,慷慨激昂,战斗在如火如荼的战争第一线,为改变民族命运赴汤蹈火。清华人始终与时俱进,和国家、民族同呼吸共患难,形成了优良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这种爱国正能量给予了后来清华人无限的力量,为他们在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也是清华人感到自豪的基础。
清华自建校以来,一直秉持着科学救国的理念。清华人在科学领域始终倡导“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求实创新”精神,一批又一批学子在清华园中勤奋求学、严谨治学。清华为社会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才,这使得清华一时间出现了门庭若市、桃李争辉的盛况,很快清华就成为了中国大学的领跑者,而且它还填补了我国科学领域的空白,如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在铁路建设中取得的成就,极大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为民族实业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国学大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开拓了新的视野;还有自然科学奠基者竺可桢等。在新中国成立后,清华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投身于社会主义的教育、科研、建设事业。清华人秉承优良的学风,从严治学的教风,为新中国培养了许许多多兴业之士,这种勤奋、严谨、求实、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正能量深深地影响了每一个清华学子,他们也会继承这种正能量,不断积蓄,期待在祖国的各个领域创造辉煌。
每一位清华人,他们身上都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也是与生俱来的。贺华勃说:“这是一种不可言喻的两情相悦,它给予我们的,犹如芳香给予花儿一样。这种魅力是不断进取、不断奋斗的精神,是坚忍不拔、毫不动摇的强大毅力,是一种恪尽职守、厚德载物的道德情操,更是一种公平正义、刚正不阿的伟大情怀。这种人格魅力的芳香飘洒在清华园,每一个清华学子吸进了自己的鼻孔,经过血液,渗透到皮肤,靠近他们就会有一种日久弥香的香味,一种难以磨灭的味道。”人类被认为是万物之灵,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就注定了人类是无法孤立存在的,社会交往难以避免,而清华人的人格魅力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散发出温暖和勇气,无形之中提升了个人的力量,人格魅力的正能量也就变得越来越殷实。
清华人是智慧的代名词,一提到清华人,就会想到其学富五车、聪慧、才华超群等赞誉的词汇,这一切的荣誉对清华人来说也是实至名归的,如清华学子钱锺书、茅以升、邓稼先、王国维、钱三强、华罗庚等等,无不让人对他们产生崇敬之情,他们用各自的成就谱写了清华一段段华美的篇章。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说:“智慧就像天使降临,举起鞭子,把犯罪的亚当驱逐出了他的心房。”智慧让一个人变得伟大,它洞悉社会一切现象,把握成功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心灵的升华和顿悟,让人生更加圆满和幸福;智慧潜藏在清华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没有生命的建筑,都被浸泡在清华行胜于言、求实、创新、勤奋的校风中,激励清华人树立远大的目标,勤奋学习,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求知,充满积极向上的心态,继往开来,在这种灵秀之气的耳濡目染下,清华学子不知不觉就被悄悄注入了“清华”基因,成为一种血缘关系。
清华正能量源远流长,它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勉励清华学子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激励清华学子崇德修业、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一种价值信仰,是一种品德修养,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正能量,是保持清华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自强不息这种正能量赋予清华人在学习、工作中不服输、勇于创新的勇气和永远不向逆境和困难低头,敢于面对挑战的精神。
清华人历经多年风雨洗礼,不断积蓄清华正能量,而这种正能量又不断鞭策和推动着一代又一代清华学子的成长,继续延续清华的辉煌,所以说清华人强烈的自豪感正是源于清华给予他们的无穷无尽的正能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