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华出来的人个个都怀着满腔热血,带着满腹经纶,为中华崛起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有的在战争前线牺牲了,新中国建立后,清华人用自己的满腔热血,报效祖国,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个个让世人瞩目的成就。原子弹的研制是我们国家国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保卫国内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利器,所以核武器研制对于我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核武器的研制也是一项艰难的科学公关,因此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等一批爱国有志之士,组成了核武器研制的核心力量,准备攻克这一艰巨的国防难关。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们自力更生、刻苦钻研,克服了重重困难,如期实现了预定目标。清华人这种甘愿付出、默默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打造了我国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发展历程上的一座座丰碑,他们将受万人敬仰,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他们这种心系国家的崇高爱国精神也会载入史册,为世代炎黄子孙所牢记。
抗日志士陈辉曾经写过一首豪情万丈的爱国诗:“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诗句,它表达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要做好抛头颅洒热血的准备,心系国家,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才是一个有识之士所为。在清华,关注国计民生,心系国家,刻苦钻研,成为广大师生的普遍理念,他们坚信成功和辉煌是要建立在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大业的基础上,他们满怀激情,艰苦奋斗,抱着一种为国家繁荣昌盛视死如归的决心。
1914年,孙立人以安徽省头名状元的身份进入清华,此时的他看到国家蒙难,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一腔报国情怀油然而生。他从清华毕业后赴美留学,不顾父亲的反对,申请进入西点军校。当时的国内是军阀混战,人民苦不堪言,因此其父亲对北洋军阀甚为反感,但是远隔重洋的父亲鞭长莫及。经过三年的学习,孙立人成功从西点军校毕业,回国后先后担任国民党军政要职。他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在训练军队上,孙立人把中国传统教育和美国军校教育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训练操典——“孙氏操典”。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孙立人率军参加了著名的淞沪会战,在血战中被日军炮弹击成重伤,昏迷了几天后被送到香港救治,伤愈后归队。之后率军远征祖国的西南边陲,为保卫滇缅公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军队里,孙立人总是用清华的爱国精神教育部下,不断激励部下。孙立人的部下在其精心训练下,个个充满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深明大义,愿抛头颅洒热血以拯救民族于危难之中,他们在战场上个个英勇无敌。1942年4月,孙立人率领新38师参加了曼德勒会战。英军在仁安羌被围,孙立人率新38师解围,并在这一战中打出了自己的威名,英军情不自禁地高呼“中国万岁,中国军队万岁”。孙立人这种满腔热血、心系国家的精神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满腔热血是清华人心系国家最好的见证,年轻一代当以这种爱国精神不断地激励自己,这不是因为清华人的智力有多么超群,而是因为清华人总是充满正义之感,他们刻苦钻研,修身养性,正如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言:“刚烈之士之所以不同于常人,就在于他能保持节操,坚持正义,修身絜行,言必由绳墨。”在新时代,时代赋予当代年轻人不同使命,此时已不需要年轻人抛头颅洒热血,但是需要年轻人奋发向上,刻苦努力,怀着满腔热血,投身祖国各个行业的建设之中。在行事中,要富有正义感,敢说敢做,积极为国家建设建言献策,不管身在何处都要心系祖国,发挥自己的才华,为人民大众谋利益,这是一个二十一世纪新青年需要拥有的高尚情怀。如此一来,国家何愁不强大,民族复兴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