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行政领导结构

文化行政领导结构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科层制不是保障文化行政领导活动圆满成功的唯一结构,那种单纯依赖权力这一资源的文化行政领导失败案例已是屡见不鲜。文化行政领导的权威并不仅仅是建立在职位之上的,在职位之外还有“人格”这一凝聚性因素。所以文化行政领导者必须成为职权权威和人格权威的统一体,只有这样其权威才能转化为一种建设性的力量。在现实文化行政管理领域,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常常发生背离。
文化行政领导结构_公共文化行政学

二、文化行政领导结构

文化行政领导是在一定的结构中展开的。所谓结构,就是指社会现象背后处于支配地位并赋予事务以秩序的力量。这样一种力量可以是显性的,即外化为体制或者正式组织;也可以是隐性的,即处于正式组织的背后,构成支配人们思维和行动的约定俗成的规则。文化行政领导活动在何种结构中展开,完全取决于他所面临的压力,来自上级部门的压力使其在一种正式的科层结构中展开,来自组织内部成员的压力则使其赖以展开的结构经受着多重变数的影响。

(一)正式结构

文化行政领导的正式结构就是科层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大都是居于某一职位的领导者,对于某一职位的占据就成为文化行政领导者的必要条件。事实上,科层结构作为一种理性化的制度形式,也就相应地成为个人在组织内部制度化定位的前提。科层制依靠正式法规确定每个机构的管理范围,规定机构内的权力分布,把每个职位与责任联系起来并将履行职责建立规则秩序。按照科层制的要求,人的一切行为都要听命于官僚机器的某种指令,人的情感、内心精神需求、本能、愿望和创造力都要受到压抑,并逐渐丧失自我和个性,从而成为这部机器上的一个个小齿轮。其特点是:第一,有正式规章;第二,有明确分工;第三,权力分层;第四,按正式规则发生公务关系;第五,任职资格要通过考核和任命。

科层制不仅为现代组织,而且也为文化行政组织提供了现代权威。这个权威的承载者一般是通过对现代知识的掌握和先进管理能力的具备,作为组织成员认同的文化心理基础的,即文化行政职位权威所包含的不仅仅是权力,还有使权力能够发挥其效能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支撑。此外,科层制还为组织内部提供了制度化的权力。但是科层制不是保障文化行政领导活动圆满成功的唯一结构,那种单纯依赖权力这一资源的文化行政领导失败案例已是屡见不鲜。因此,我们认为,文化行政领导活动的成功不是单纯依赖科层制结构所能达到的。文化行政领导的权威并不仅仅是建立在职位之上的,在职位之外还有“人格”这一凝聚性因素。依靠职位权威只能使人口服,而依靠人格权威才能使人口服心服。所以文化行政领导者必须成为职权权威和人格权威的统一体,只有这样其权威才能转化为一种建设性的力量。职权权威是由上级主管部门赋予的,而人格权威是渗透在组织内部的一种人文力量,其影响力是建立在文化行政领导者人格力量的扩展,以及下属对这一人格力量的认同这两个基础之上。因此,科层制仅仅是领导活动的正式结构,而文化行政领导活动还必须依赖对非正式资源的开发,在非正式结构中,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非正式结构

对领导者来说,既存在着正式领导者,也存在着非正式的领导者。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的区别在于,正式组织中的领导职位并不因为某一领导的去职而消失,这一职位可以由其他人替补;而在非正式结构中,非正式领导者的离去很可能导致整个非正式组织的解体。对于正式领导来说,其领导活动不是仅仅依赖正式结构就能实现的。正式结构是按照规章制度所形成的权力、职能配置体系,它为领导活动的运作提供了一种固定的制度化保障。由于领导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激发下属积极性、将组织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的艺术,因此它必须依赖正式结构之外的情感空间才能有效地激发起下属的动力和冲动。一般来说,非正式结构是以信任、尊重、爱护等一系列人文因素所构筑起来的感情、精神空间作为其载体的。非正式领导者不拥有正式的职位、权力和地位,而他地位的取得主要是因为他具有某种过人的才能,例如关心他人,或技术高超、学术渊博、为人正直等,其权威来自于本人的魅力。非正式领导总是按照人们的需要进行活动,以满足人们情感和精神需求为宗旨,比如帮助解决私人问题、协调各种关系、提供有关信息、承担某些责任等。

在现实文化行政管理领域,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常常发生背离。究其原因,主要是某些正式领导者并不具有权威,这就使得非正式领导的作用和影响力凸显。由于正式领导者是组织指定的,非正式领导者是组织内部自发选择的,这一指定和选择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发生偏离而不能统一。加之正式领导者个人能力和品行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比较易于适应组织和环境的非正式领导就脱颖而出。一个成功的文化行政领导者,应该集正式领导与非正式领导于一身。根据非正式组织理论,非正式领导是一把双刃剑,运用或处理得当,非正式组织可以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贡献;如果运用和处理不当,也有可能妨碍和破坏组织目标的实现。正是非正式组织的这两个特点,决定了文化行政领导所赖以展开的结构不能单纯依靠正式的、权威的体制结构,也不能将非正式结构推至无限扩展的境地,使其侵蚀组织目标的达成,而应该充分发掘非正式组织的建设性作用,将其凝聚性力量纳入到组织运作的轨道上来。因此,一个明智的文化行政领导在发挥其正式领导作用的同时,会十分重视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和功能,即尽可能地满足下属人员的精神方面的需要,满足他们自尊和自我归属感,充分注意人的价值,这样就能更好地行使其领导者的功能。

对文化行政领导者来说,不仅要把那些德才兼备的非正式领导者吸纳到正式结构中来,而且要注意改善正式领导的方式,消除潜伏在等级体制中的对抗性因素。如果一个文化行政领导者注意培养自己的开明领导作风,注意在追求组织目标的同时也满足组织成员的需要,这对于上下等级关系的协调和融洽,发挥成员的积极性,从而完成组织目标都会带来积极的帮助。由此可见,文化行政领导活动在依赖正式结构为其创造的合法性基础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如何在非正式结构中展示其领导活动的真正魅力。对于独立于正式组织之外的非正式组织,也要因势利导,使其成为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建设性力量,成为与正式结构互为补充的重要一环。[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