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师培训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固定的统一的形式,培训者和参与者可以依据培训的需要和当时当地的条件进行即兴创造,培训的方法可以选择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情境体验、录像、角色扮演、画图、访谈、座谈、观察、辩论、小讲座等,以及根据培训内容来设计小游戏、小练习等。以下从教学步骤或者说教学程序的角度对参与式培训的实施过程进行分析。
一、参与——分享式培训
1.目标
参与——分享式培训是人本化培训理念指引下的一种培训活动。旨在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参与者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点,在交流与分享中学习其他参训教师的优点和长处,从而激励新思想的产生,达到新的教育认识,从而实现自我的提高和专业发展。
2.操作步骤
参与——分享为取向的培训模式,在基本操作步骤方面主要有如下四个环节,即情感沟通——小组交流——全班分享——活动总结。其中情感沟通环节旨在参训教师在刚见面时通过自我介绍等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即为培训的热身运动。小组交流主要采用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的方法。它是一种开放式研讨的技术,旨在充分挖掘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提出对问题的多方面的见解和看法,形成丰富的解决方案。通过小组的共同交流活动,倾听彼此的声音、分享别人的经验,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开拓出想象的空间。全班分享是每个小组的代表把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做补充发言。活动总结是培训者与参训教师共同总结学习过程的收获,评价培训的效果,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布置后续活动的安排。
3.优点
参与——分享式培训可以促使学习者获得亲身的体验,引发多向度的思考和反思,它强调问题情境下的高层次学习,并注意培训方式对学员“教学方式”的示范作用。在参与式教师培训中,培训者和学员的角色发生着变化:培训者变成学员的协作者、促进者;学员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创造者”,从“改造的对象”变成“合作的伙伴”,从“一张白纸”变成“丰富的资源”。
4.适用条件
参与——分享式培训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和局限:适用于小规模的培训;有一定的时间周期;要有能够激发学员讨论兴趣的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培训者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有设计课程随机调控的能力,有民主的作风和收放有度的组织才能;同时要求参训教师具有开放的心态和主动参与意识。
二、问题探究式培训
1.目标
它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要求参训教师在培训者的指导下,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操作程序
问题探究的培训方式,在实施中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订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高。这种模式可以引导参训教师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获得亲身体验,培养参训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养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指导探究过程的能力。这种培训模式理论上借鉴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吸收了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和“从做中学”的思想,以及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原理,强调培训者的作用是要形成参训教师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3.优点
问题探究的培训方式,可以配合中小学研究性课程的实施。在本模式中,培训者作为“引导者”和“顾问”存在,而学习者则成为“研究者”存在。
4.适用条件
它要求培训者深谙认知活动的规律并作精心设计,培训者提供的材料必须是结构性的、发现式的。同时对于问题探究学习需要的硬件条件(如参考文献资料,便于操作的教具、学具,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等场所)也有较高的要求,并且需要较多的时间,以较小的班级规模来完成参与式的培训。
三、案例式培训
1.目标
案例式培训适用面很广,它通过揭示案例中隐含的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技巧、体现价值观的典范和反例等,帮助参训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丰富实践经验,体现真实情境中培训者和参训教师的内心变化,学会评价和反思,提高教学应变能力。
2.操作程序
这种培训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案例引入——案例讨论——诊释与研究。
(1)案例引入:案例可以是正例,也可是反例,还可以是充满争议的事件。在培训的准备过程中就可以分发案例材料;也可以在培训展开的开始介绍案例情节,或通过视听多媒体技术演示案例,吸引参训教师对案例的关注,引起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也可以在培训展开时拟订一份案例研讨纲要,包括案例说明、相关教育教学原理、学科背景知识、建议思考的问题等。
(2)案例讨论:培训者倡导多向度思考,启发参训教师就自己对案例的理解积极发表评论或认可的解决方案、提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头脑风暴技术将研讨引向深入,在比较、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一个或多个合理化的有效教学方案。
(3)诊释与研究:多角度解读案例,对案例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过程进行反思,可以采用课堂观察、微格教学、实验课等手段,促使案例、经验、理论与现实相结合。
3.优点
案例式培训有以下主要优点。
可以直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在案例解读、分析过程中,参训教师可以分享别人成功的经验,在分析别人案例的过程中反思自己,自觉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可以改变参训教师被动听讲的学习状态,体现教师的学习主体地位。多角度解读案例、开放式讨论等,都是以参训教师活动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可以充分利用每个人已有的经验,交流个人的体验,还可以指导教师自己发现问题,搜集材料,编写案例,以利于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在某种意义上它可能成为产生新的教育理论的沃土,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4.适用条件
案例式培训花费的时间较多,案例的选取尤为重要,这对培训者和参训教师来说是一项重大的培训准备项目。要注意案例的真实性、丰富性,能够引发教师对问题的思考。对培训者和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
四、情境体验式培训
1.目标
情境体验式培训旨在培训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培训情境,让参训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
2.操作程序
情境体验式培训的基本程序是:创设问题情境——展示问题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情境创设是力图营造氛围,可以通过展现教育情境、演示实物、呈现图片、音乐伴奏、语言描述等手段,把参训教师带入特设的问题情境。培训者在教学设计中要力求使情境中的形象鲜明,感情真切,问题逼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激发参训教师积极的情感体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训者要担当问题情境的设计师,组织教师在情境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共同研讨,尝试解决问题,在情境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启发性的总结,促进教师体验并领悟学习情境所蕴涵的教育契机和资源,从理性上重新认识问题,期待在情感上和认知上同时有所获益。
3.优点
这种培训方式的优点是情感领域与认知领域并重,使教师对所授内容有深刻的体验感悟,尤其适用于教材处理、教法分析、课堂组织管理、教育资源的储备等方面的培训。
4.适用条件
本方式对硬件要求较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创设情境,预做准备,同时对培训者的理论素养、艺术修养、策划创意能力、教育资源的储备与利用也有较高的要求。
以上参与式教师培训中可资利用的几种主要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开放、互动、适用”的特点。“开放”,包括培训理念、课程内容、培训资源、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多方位开放,逐步创设教师自主发展的文化环境和学习条件。“互动”,是将培训过程理解为对话过程,培训者与参训教师主动投入,充分沟通,交流互补,共同提高。“适用”,强调从实际出发,用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提高培训的实效,为此,它有自身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它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发展,丰富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