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训前的工作

培训前的工作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查对象是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一个班的教师,问卷是自行设计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问卷”。其中,“意识”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前提;“知识”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基础;“能力”是教师具体应用教育技术的内容与方面;而“道德”则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所应遵守的基本原则。以上分析表明,参与者需要的学习活动方式与参与式教师培训所倡导的活动方式是相吻合的,参与式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受广大教师欢迎的。

一、培训需求分析

在参与式教师培训中,需求分析的重点是教师的内在学习需要。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包括:一分析参与者所需要的学习内容:认知的、情感的还是技能的;二分析参与者所需要的学习活动方式;三分析表达需求的学习主体,了解他们的特点和动机程度。

在开始培训之前,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结合访谈的方式对培训需求进行了分析。调查对象是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一个班的教师,问卷是自行设计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问卷”(见附录一)。共发放问卷35份,收回35份,回收率为100%。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已经参加过教育技术培训的情况分析

对于“您已经参加过几轮教育技术培训”,调查结果表明,所有参与者都参加过至少一轮教育技术培训,其中有63%的参与者参加过两轮培训,6%的参与者参加过三轮培训(见图6.1)。

图6.1 已经参加过教育技术培训的情况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结合我们在培训现场对多位教师的访谈,我们了解到,此次参加省级培训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江苏省各市的教学能手,他们的学科教学能力强,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也比普通教师高。他们当中有的教师不仅自己参加过多轮信息技术培训,而且曾经作为培训者培训过别的教师。多位参与者还是当地电教馆的领导。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来参加培训,最想学习的不是计算机操作,也不是现代学习理论。他们最关心的是,在经过了以前的信息技术培训以后,如何把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与实际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也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另外,他们现在是参与者,然而,回到他们原来的工作岗位以后,他们都将转变为培训者去培训当地的教师。所以,他们十分关心这一轮的教育技术培训该如何开展。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在此次的培训当中,计算机软件操作培训的时间比例应该少一些,应该多采用案例研习、小组讨论、设计教案等活动方式,让参训教师真正地参与进来。通过积极地参与,让他们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把培训当中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去,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水平。

(二)参与者需要的学习内容分析

作为现代教师素质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教育技术素质包含四方面内容:教育技术的意识、知识、能力与道德。其中,“意识”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前提;“知识”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基础;“能力”是教师具体应用教育技术的内容与方面;而“道德”则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所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三个子标准中,分别用“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对应教育技术素质的四个方面[1]

《标准》对参与者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进行了规定,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参与者以前参加过的教育技术培训中,培训内容侧重于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和现代教学媒体的操作,而关于教学设计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容比较薄弱(见图6.2)。

对于“您了解哪些学习理论”“您一般使用哪些软件进行课件开发”“您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媒体有”等问题,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以往的教育技术培训重“技术”,轻“方法”,大多数教师对于行为主义等学习理论已经比较熟悉,也能够使用Powerpoint、几何画板等工具开发教学课件,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使用计算机、VCD等教学媒体。但是,对于“您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进行教学设计”这一问题,回答“经常”的人只有3%,“有时”有14%,“偶尔”有9%,“从来不”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师占66%,还有9%的教师“没听说过”教学设计(见图63)。可见,由于在以往的培训过程中只注重“技术”的操练,而忽视了教学设计方法的教学,导致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会操作媒体,而不懂得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图6.2 以往培训的主要内容分析

图6.3 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设计的情况分析

对于“您希望在教育技术培训中学到些什么”“您认为目前教育技术培训的重点应该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的回答表明,97%的教师都希望在培训中学习“教学设计的方法”,91%的教师认为应该把“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为此次教育技术培训的重点。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参与者需要的学习内容与《标准》所要求的培训内容是相吻合的,即以教学设计为主要内容。绝大多数教师都已接受了至少一轮信息技术培训,他们现在想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学到的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去,实现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为中小学配备的信息技术设施将失去价值,教师们所接受的信息技术培训也将失去意义。这次培训与以往培训的最大不同在于,要告诉参加培训的教师如何把学到的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而不是单纯地做技术培训,关键是强调怎么去把技术用好[2]

(三)参与者需要的学习活动方式分析

对于“您所参加过的培训是哪种形式的”这一问题的回答表明,有97%的参与者以前都参加过“集体授课”式的教育技术培训,参加过“讲座报告”式培训的参与者有51%,而参加过“小组研讨”“完成项目”“案例分析”式培训的参与者则比较少,所占比例分别是23%,29%,14%(见图6.4)。

图6.4 以往培训的形式分析

可见,参与者以往参加的教育技术培训大多是授受式培训,受训教师参与培训的机会比较少。对于“您认为培训的效果如何”这一问题的回答显示,参与者对以往参加过的培训的效果不满意,选择效果“很好”的有0%,选择“较好”的也只有9%。

对于“您认为哪种培训方式比较好”这一问题,选择“听课观摩”“小组研讨”“完成项目”“案例分析”的参与者分别是66%,51%,49%,69%,而选择“讲座报告”“发资料自学”“集体授课”的参与者分别是9%,3%,23%(见图6.5)。

图6.5 参与者需要的学习活动方式分析

可见,参训教师迫切地希望参与到培训中来,希望在与其他学员的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习,通过分析案例,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来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

以上分析表明,参与者需要的学习活动方式与参与式教师培训所倡导的活动方式是相吻合的,参与式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受广大教师欢迎的。

二、培训内容分析

在《教程》中,培训内容模块设置如下:

图6.6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模块设置

《教程》共包括8个模块,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教程》内容模块的设置与参与者需要的学习内容相吻合,活动与步骤的安排序列充分考虑了教师的专业工作特点,并且努力体现问题、体验、实践三个维度的合理整合。从具体内容上来说,突出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且对于教学实施以及媒体和资源的使用都各有侧重。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一线的学科教师,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紧密相连。

三、培训环境营造

在这次省级骨干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当中,为了便于培训活动的开展,我们把培训安排在两个教室中进行。其中一个教室作为活动室,在活动室中开展的活动有小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另一个教室作为机房,在机房中开展的活动包括计算机软件的学习、操练、学员作品的完成等。

在活动室当中,为了便于小组研讨活动的开展,我们采用了类似三角形座次安排(见图6.7)。在机房当中,采用的是秧田式座次安排。

图6.7 活动室座次安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