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经营的起点关键在货源
□经营起点
适时进货,是商业经营活动的起点。
没有货源,经营活动就无法进行。因此,加强进货过程的管理对搞好经营非常重要。第一,它有利于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采购进货”,可以使生产部门的商品资金迅速转化为货币资金,使生产得以继续进行,从而加速再生产过程,促进生产迅速发展。同时通过采购反馈市场信息,发挥商品对生产的引导、促进作用,使之按市场的需要改进生产。第二,它有利于扩大销售,满足市场的需要;第三,它有利于提高商业经营的经济效益,按照市场需要适时组织进货,使进、销、存各个环节协调一致,从而能在加速商品流通、降低流通费用时,增加经营收入。适时进货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第一,扩大货源,保证供应。
经营者对内制定好进货计划,组织好进货人员;对外掌握市场情况,熟悉进货渠道,处理同生产部门的关系,从而落实各种货源,保证市场供应。
第二,引导、促进、扶持生产,从而为消费搞好服务。
经营者通过采购进货把社会产品转化为消费商品,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时组织好购前、购中、购后服务。购前服务是指向生产部门提出改进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的意见,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购中服务是指在收购过程中,主动与生产部门合作,坚持等价交换原则,在品种、数量、质量、价格、利润等方面处理好同生产部门的关系;购后服务是指搞好信息反馈工作,在生产和消费之间产生良性循环。
第三,研究供货者的信誉、条件、选择最佳购货单位在商品生产发展,货源比较充裕的条件下,选择最佳进货单位,首先,要考虑供货者的信誉。生产是否正常?质量是否信得过?花色品种是否编配恰当?能否按期交货?质价是否相称?等等。其次,要考虑供货者的条件。路程远近?运货费用高低?期货还是现货?等等。再次,以进货经济效益为标准,对几个进货者进行综合分析,选定最佳进货单位。
第四,确保商品质量,不使劣质商品进入流通领域。
“要卖好,先买好”,采购进货前,必须检验好商品质量,否则,不合格次品进入流通领域,不仅影响销售,还会占压资金,以致使经营亏本。
□物循原则
适时进货的原则是什么?
(一)以销定进。
首先,明确“买是为了卖”,能卖什么就进什么,能卖多少就进多少,保证买进货物都能顺利卖出去。其次,明确“先卖出手,后买进手”,看不准的货不能进,至少不能多进。
(二)勤进快销。
“勤进快销不惜售,资金周转利润多”,“库存时间太长久,占压资金利润少”,“人在勤字上下功夫,货在快字上做文章”,“货不停留利自生,勤进快销店兴旺”,所有这些经验都强调采购进货要“小批量、多品种、短周期”。只有这样才能坚持做到正确进货,改变“半年一进货,进货销半年”的沉闷状况。“勤进快销”只是一个总原则,至于每次具体进货多少,还要看瞬息万变的市场情况,以保证供应,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为准。
(三)以进促销。
“新产品试着进,销得好大量进”,“换代产品多样进,适销对路促经营”。如何对待新产品和换代产品,这是经营者是否具有开拓精神的问题。“见新就进,遇旧则豫”,也不会适应顾客的多方面需要,新产品也可能是消费者不中意的货物,老产品也可能是消费者乐意使用的商品。在这个问题上,关键是如何使之适合市场需求,新产品不大行销时,没有完全打开市场,需要协助生产部门推销,以进促销,引导消费;老产品如果有市场,照样可以延长商品周期,组织适量进货满足消费需要。
□进货渠道
适时进货的渠道有哪些?采购进货的渠道有多种
(一)生产企业。包括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
制的工厂,乡镇企业和个体工厂、作坊、农场、专业户等等。
(二)批发企业。包括产地批发、销地批发、批发市场、贸易中心、信托公司、贸易货栈等等。
(三)外贸单位包括进口商品外销转内销的商品。
(四)供销社。包括县以上各级联社和基层供销社。
(五)地区各单位之间相互调剂。
无论选择哪种进货渠道,进货时都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进货者的信用如何?
(二)商品质量如何?花色品种如何?
(三)价格如何?
(四)在途运输时间如何?结算资金占压情况如何?
(五)各种费用如何?只有有利
于及时经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才是最佳进货渠道。从加速和扩大商品流通,提高进货效益出发,选择进货渠道的原则有以下几条:
(一)要环节少。
能从生产部门直接进货的就不要经过其它商业环节;能从产地批发进的,就不要经过销地批发环节。
(二)要费用省。
从里程、环节、运输工具、时间上综合考察,尽量节约进货费用。
(三)要渠道短。
在能保证所有商品品种、数量的前提下,尽量就近进货,避免长途跋涉,远距离调运大流转。
(四)经济合理。
在上述各原则综合比较下,选择那些经济效益最高的进货渠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