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清
乐群是指一个人喜欢和群体在一起生活和工作的个性特征。它出自于《礼记·学记》,释为“乐于与好朋友相处”。对高中生而言,乐群就是乐于和同学相处,和同学关系融洽,能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团结互助,对人善良、诚恳、宽容、公正、有爱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影响高中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一个人如果能生活在温馨的集体环境中,与周围的同学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他就会消除孤独感,产生安全感,保持情绪的平静与稳定。否则,就会感到孤独和压抑。然而,高中生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上存在着以下问题:
(1)认知障碍。认知障碍是由于高中生社会阅历有限、心理不成熟造成的。高中生对社会没有全面的了解,心理发展也不成熟,他们对人际交往的认识往往趋于理想化,而且很多时候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在现实与理想产生差距时,他们会失去人际认识的客观性,从而造成交往障碍。
(2)情感障碍。高中生感情丰富,变化快,对人对事过于敏感,这使得他们的人际交往缺乏稳定性。有些学生在与人交往时,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甚至手足无措、语无伦次;有些学生对他人的长处、取得的成绩等心怀嫉妒,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还有一些学生缺乏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在交往中常常感到不安;而另一些学生自以为是,总觉得别人不如自己,使对方感到紧张、窘迫。这些由于恐惧、嫉妒、自卑和自傲引起的交往障碍,极大地影响了高中生之间的正常交往。
(3)能力障碍。不少高中生缺乏交往的经验。他们有强烈的交友愿望,但总感到没有机会,交往中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想关心他人但又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别人却总是词不达意,如此种种,阻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
高中生缺乏乐群性会对他们的生活、学习、情绪、健康等各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同时也会给他人造成困扰。因此,作为班主任,指导学生消除交往障碍,提高他们交往的水平和能力,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下结合个人的教育实践,简单阐述对培养学生乐群心理的几点建议:
1.从真诚出发
真诚是人际交往最基本的要求,只有以诚待人,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收获真正的友谊。真诚就是真心实意,坦诚相待,从心底感动他人而获得他人的信任。高中生之间的交往也如同一门艺术,真诚是前提和基本。我们可以具体做到:
(1)不说假话。语言交流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组成部分,要做到真诚,首先要不说假话。比如要客观真实地评价同学或同学的行为,不虚伪地夸赞,也不做不切实际的批评;做错了事情,应该坦诚承认并请求他人的谅解;对于不愿做、不能做或做不了的事情,要大胆说“不”,同时要诚实地告诉对方拒绝的原因,让对方明白你真实的感受。
(2)信守承诺。以诚相待这一交际原则,是获得他人信任的重要基础。只有说话算数、言出必行,才可以让别人相信你。只要答应过别人的事情,就应该想方设法履行诺言,即使遇到困难,也应该去尽力克服。
(3)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顾名思义,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一种想人所想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少不了换位思考。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和理解问题,不仅可以避免很多摩擦,也能使自己与对方在感情上进一步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人与人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和善意,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则。 口是心非、虚情假意的人是难以被他人接受的。即使短期看好像有效,但这种失衡的关系是不能长久维持的。
2.接纳自己,主动交往
王同学从农村学校考入嘉定一中后,在学习上失去了原来的优势,不像以前那样能够得到教师的特别关注。同时,眼睛略有斜视的问题让她总觉得同学们看不起她,会笑话她。她的周记中充满了忧郁和悲观的文字,而她在校园里总是独来独往,经常带着羡慕的眼光看着同学们聚在一起欢笑聊天。
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之后,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些不适应,有人会想家、怀念以前的同学和教师;有人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心里感到失落,情绪不稳定;有人因失去成绩优势而感到压力重重。大多数学生都能在短时间内调整好自我状态,很快适应新环境。但王同学面对陌生的环境,不主动与同学沟通交往,同时又被深深的自卑感压得抬不起头来,于是她选择了自我封闭。为帮助她,我首先挖掘她身上的闪光点,以此帮助她建立自信;其次发动她寝室的室友、她座位旁的同学多多和她交流,用她们的诚意使她融入班级群体;我又创造机会让她充分展示自己,比如让她朗读文章、介绍学习计划、发表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等等,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她。渐渐地,王同学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变得更自信了,她也有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成绩也稳中有升,她不再是我班的“独行侠”了。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有充分的信任,要接纳自己、树立自信,要给自己恰如其分的评价,不要为一时的挫折而失去对自己的自信,相信自己主动和别人沟通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要融入集体中,就要善于观察,寻找大家共同的话题,并积极参与进去,共同讨论。人际关系是互动的,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与同学沟通,不要总是消极地等待别人来主动关心自己,更不要自卑退缩。
3.学会微笑和倾听
面部表情是传达交往态度的重要信息。经常面带微笑,可以给别人愉快的心理体验,让人觉得你是具有亲和力、容易接近、愿意和人交往的。一个面带微笑的人很容易被别人接纳。此外,还要学会倾听。倾听是维持人际关系的有效法宝。在倾听时有以下一些技巧:
(1)精神集中,表情专注。经常和对方有目光交流,表现出聆听的兴趣,听别人讲话时要正视对方,切忌自己做小动作,以免对方认为你不耐烦。
(2)给予积极的回应。比如点头、微笑、做手势,或不时用“对”“是这样”等词语来呼应对方,重复你认为重要的话,表示你在认真倾听,鼓励对方继续讲下去。
(3)和对方产生共情。力求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对对方表示关心、理解和同情,不要轻易与对方争论或妄加评论。
(4)真诚呼应。可用自然、真诚的表情来呼应对方的谈话,比如对方说笑话时,你的笑声会增加他继续交流的兴趣。
(5)不随便插话。这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当别人讲话时,不要轻易插话,更不要无故打断别人的话,因为这会让对方失去和你继续交谈下去的兴趣。
4.宽容别人
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产生一些矛盾冲突。这时要让学生学会宽容别人,不斤斤计较,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要因为一些琐事而陷入人际纠纷。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和同学都还处于成长的阶段,处理问题常会有很多不妥之处,在许多问题上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要求懂得换位思考,能够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相互谅解,这样才不会导致敌意。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能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别人会很感激并愿意与你交流。宽容可以拓宽我们的胸怀,提升我们的智慧。原谅别人之后,你会发现,你的同学和你越来越亲近,你也感到无比快乐。
5.欣赏尊重他人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成长环境,大家在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异,每个个体也有不同。所谓尊重,就是对别人的不同之处至少持不冒犯、不攻击的态度。大到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活方式……小到不同的发型、不同的衣着风格、不同的口味……我们都无须褒贬,只去尊重。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我有千般优点,人有万般可学”,要抱着欣赏的心态来对待身边的同学,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和长处,由衷赞美并虚心学习。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培养高中生乐群心理的根本,也是塑造高中生健全人格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高中生要注意培养自己豁达乐观的性格,从自身实际出发,具体处理与周围同学的关系,力争使自己处于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中,从而更充实、更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