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剪断爱的“脐带”

剪断爱的“脐带”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看来,妈妈是完全站在了小A的一边。接着我又把家访前准备好的一组关于中学生运用手机对生理和心理影响弊大于利的数据拿出来给小A和他妈妈看。哦,是这样,原来,小A对手机的依赖主要是心理上对母亲的依赖所造成的。我转过身,对着坐在一边的小A询问道:“你呢?你也觉得有必要每时每刻都带着手机,便于困难时向爸爸妈妈求助吗?”

陈 慧

清早,从公交车的终点站下车,步行走向校门。一路上,我校的学生穿着整洁的校服,三三两两,脚步轻快地走向学校,成为清晨街头最具活力的风景线。正在我欣赏感慨之际,一个身影跃入我的眼帘,崭新的蓝白色T恤校服、一米八多的大个子正低着头穿过路口,走向学校,边走边专注地看着手里的东西。这不是我们班的小A吗?这样走路,真是太危险了!是什么这么有吸引力,手机?哦,是的,手边还垂下了一根闪光的手机链。待会到校后一定要找他谈谈!

晨读时间,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走进了教室,走到他的座位边,弯腰轻声说:“能到走廊上说几句话吗?”他疑惑地看着我,慢慢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出教室,跟着我来到了走廊的一边。空旷的走廊上只有我们两个,他不安地将手攥紧,与我保持两米开外的距离。我仰着头,才能看清他的表情。他看着我的眼神里透露出了警惕与防备。我心里也泛起了一丝自责,毕竟接手新高一班级,担任他们的班主任还不到两周,我还没能与每一个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关系。于是,我尽量和颜悦色,放缓语速,说道:“早上上学的路上是在看手机吗?”没给他一点解释的时间,我接着说道:“你知不知道,边看手机边过马路是件多么危险的事呀?”他听出了我言语中的关切与善意,紧攥着的双手也松开了,小声说道:“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保证以后不会再这样做了。”

“那好,我相信你。但手机放在教室里总不太好,你把它关机后放到老师办公室,老师暂时替你保管,放学了你再带回家,可以吗?”我以为我的提议合情合理,他马上就会答应按照我的方法来处理这起手机问题。没想到他放松的双手马上又紧攥起来,急速地回答:“不,不行,老师,你不要没收我的手机,我保证关机。”“我没有说要没收手机呀!只是替你暂时保管一下,等你回家时会还给你的。”我耐心地解释着。“不,不行!”他惶恐地摇头,再一次坚定地拒绝我保管手机的要求。紧攥的双手、鼻尖上沁出的汗滴、红了的眼眶,都在向我诉说他内心的恐慌。

“那你能够给老师一个一定要把手机放在身边的理由吗,今天有什么特别的事情需要联系吗?”我试图缓解他的紧张。“没有,我平时带手机是万一没赶上公交车,可以打电话给爸爸,让他开车送我上学。我一到学校就会关机的。”他低声解释道。“那现在你已经安全到校了,手机在不在身边都不重要了,为什么就不能放在老师这里呢?”我进一步追问道。“不行,就是不行!”他坚决地摇头,紧攥的双手微微地颤抖,喘气声也变得粗重了。

第一节课就要上课了,看着他起伏的情绪,担心影响他上课,我只能安抚道:“那好,你先把手机放回书包,但要保证关机,可以吗?”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抓紧时间,准备上课!”他如释重负地转身进了教室。

回到办公室的我还是觉得很不安心,是什么让一个学生片刻也离不开他的手机呢?看小说?玩游戏?和谁保持联系?在关机的情况下,都不可能呀?看来得再了解了解他。打开他的档案,在家庭情况一栏可以看出,他的父母都受过良好教育,母亲还是教师,初中档案中教师对他的评价都是非常优秀的。看来,档案里找不到我想要的答案。

我拨通了他妈妈的电话,简单地讲述了他早晨边过马路边看手机的事情,电话那头立刻传来了焦急紧张的追问:“宝宝没事吧?没有受伤吧?”——宝宝?我联想到那个一米八的大个子,在电话这头无声地笑了笑,答道:“小A没事,不过我想了解一下,为什么他坚持要把手机保管在自己身边呢?”“手机是我给他新买的,高中不准带手机吗?离家那么远,没有手机我怎么和他联系呢?”——离家那么远?不就是半个小时的车程吗?我觉得为此而紧张的不止小A,根源可能在他妈妈那里。我沉吟了一下,想着这个问题不是电话里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于是提出说:“今天傍晚,我想到你家家访,更多地了解一下孩子,方便吗?”电话那头听到我没有执意不让孩子带手机,也立即松了口气,说:“欢迎,当然欢迎。”

家访的时间,坐在小A家的客厅,地板纤尘不染,客厅的一切井然有序,整洁温馨。在寒暄之后,没等我开口谈手机的问题,小A的妈妈就让小A把他的笔记本电脑拿了出来,不无自得地向我介绍:“老师,你看,这些都是他拍的一些照片。”一张张照片展现在我的眼前,秋天飘零的梧桐树叶、傍晚小区的万家灯火、布满夜空的璀璨焰火等等,无不透露出这个大男孩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内心。照片展示到了最后,我看到了熟悉的内容,美丽的校园花坛、垂柳,甚至还有食堂的学生午餐。那午餐内容丰富,色彩搭配也鲜艳,看着叫人垂涎。“老师,你看,他用手机记录下的学校生活,让我觉得很放心。”看来,妈妈是完全站在了小A的一边。

不过我还是指出:“这些拍摄的照片的确很美,不过以你们的家庭经济情况,换一个卡片式的照相机一样可以达到这个目的。”接着我又把家访前准备好的一组关于中学生运用手机对生理和心理影响弊大于利的数据拿出来给小A和他妈妈看。两个人看完后,对视了一眼,还是小A的妈妈先开了口:“老师,其实您知道,我也是一个老师,我不是不知道这些。只是,小A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在我工作的学校学习,也就是几乎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他都在我的视野里,从来没离开过。这次离开家,到5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我很紧张,万一他没赶上公交车怎么办,万一下雨没带伞怎么办,万一饭卡里没钱了吃不上午餐怎么办,万一运动后衣服湿了感冒怎么办?所以,是我坚持要他把手机放在身边,一有困难就给我和他爸爸打电话。”说完,满含歉意而又无奈地看了我一眼。

哦,是这样,原来,小A对手机的依赖主要是心理上对母亲的依赖所造成的。而这种对母爱的依赖是妈妈多年来密不透风的保护造成的。手机的两头,一头是受保护过度拒绝成长的孩子,另一头是拒绝正视孩子心理成长需求的母亲。那么,是该让拒绝成长的孩子正视自己心理成长的需求,也该让妈妈听一听孩子对于成长的心声了。

我转过身,对着坐在一边的小A询问道:“你呢?你也觉得有必要每时每刻都带着手机,便于困难时向爸爸妈妈求助吗?”他低着头,想了想,鼓起勇气说:“离开妈妈,到了新学校,感觉很陌生,觉得只要有手机在,就好像妈妈陪在身边一样,心里踏实多了。可是——”他停顿了一下,看了妈妈一眼,继续说道:“我刚才听了妈妈的话,觉得妈妈对我的担心是因为我自己太没用了,什么事情都要妈妈帮忙解决,我很惭愧。”他吸了口气说:“其实,这些事情我完全可以自己解决,而且,我长大了!刚才,老师给我看的有关手机对中学生的危害的相关数据,对我也是一个警示。”我赞赏地拍拍他的肩膀,追问了一句:“那手机呢?”他坦然地笑了笑,说:“平时上学根本不需要,就放在家吧。如果外出时有需要再带着。”

他妈妈这时红着眼眶说:“宝宝,你真的长大了!”“妈,不要当着老师的面这样叫我。”小A不好意思地抗议着,我们三人不由得一起大笑起来。

手机是一条纽带,它联系起了家长和孩子,记录着孩子点滴成长,帮助家长更好地走进孩子的世界。所以,在手机已十分普及的今天,家长和孩子应该合理地运用这一现代通信工具,了解并正视手机对中学生的利弊。但有时候,手机又像是母亲不愿剪掉的“脐带”,将孩子紧紧地拴在自己的身边;而孩子也借此形成对母亲的依赖,拒绝独立面对世界,也拒绝成长。这种拒绝成长的母爱是一种狭隘的爱,以爱的名义,实施的是一种“非爱行为”,这种爱隔离了外界可能对孩子造成的伤害的同时,也影响了孩子与外界的正常交往,剥夺了孩子探索外界的行为的自主性,让父母之爱成为孩子唯一的精神支柱,造成孩子离开了父母(甚至是联系父母的手机)就会缺乏安全感。

放手,其实也是父母对子女的一种真正的爱。世界上其他的爱都是以相聚为目的,只有这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父母之爱要培养起孩子独立面对困难、独立生存的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能独立面对人生的一切喜怒哀乐,这才是真正的爱。因此,步入高中阶段,是时候必须剪断父母与孩子之间过分依赖的“脐带”,无论是对父母也好、对孩子也罢,这种放手一开始带来的精神痛苦可能不亚于分娩时的阵痛。但爱不仅需要靠直觉,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一种理智。

徐浩渊博士在《我们都有心理伤痕》一书里写道,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派克医生(Dr.M.Scott Peck)给真爱下的定义是:爱,是一种为了哺育自身或他人的精神成长而延伸自我的意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父母一味地给予并非是真爱,而仅仅是在回应和满足自己的需要,却无视孩子心灵成长的需要;爱不是简简单单的给予,而是明智审慎的给予和不给予。

需要在爱中成长的不仅是孩子,还有父母。有时,爱甚至是痛苦的放手。放手,才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信的人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