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评价
“十二五”期间,徐汇区按照“育人为本,公平为基,质量为重,改革为先”的工作方针,明确提出了“到2015年,优化适合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区”的总体目标。五年来,徐汇教育坚持“国家战略优先发展,徐汇特色人民满意”的战略思想,积极构建两大教育体系,各项目标和任务基础实现,全面推进了徐汇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现了区域现代化教育的新目标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现了均衡、优质、充分、全纳性的现代化教育的新目标。普遍开展了0—3岁早期教育,100%的0—3岁婴幼儿在社区接受早期教育,100%的幼儿家长学习早期教育指导;3—6岁符合入园条件的学龄儿童,全部进入公办幼儿园,学前教育入园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高中阶段入学率保持在98%;3—16岁智障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实现“零拒绝”,为16—18岁智障学生提供初等职业教育。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就业农民随迁子女全部纳入公办学校体系就读。社区教育实现规范化发展。建成了由徐汇区社区学院、街(镇)社区学校和居民教学点组成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打造“徐汇公共服务市民二卡通”,率先建立了徐汇市民终身学习个人账户,实现了区域内社区教育学分的积累与转换,完善了终身学习激励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后培训,形成了多层次、高质量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创新模式,健全中高职院校之间、学校企业之间实验实训等资源共享机制,完善了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协作机制。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青年占75%以上,新增劳动力接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
(二)坚持教育育人为本,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突破
“十二五”期间,徐汇教育继续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创新德育方法,突出实践体验,以学科德育为载体,激活学科的德育内涵,深化学科的德育目标,研究制订各学科德育纲要,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学科德育示范课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徐汇区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策略,落实新课程方案,鼓励校本化实施基础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建设。将校本课程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开展特色与课程相融、项目与内涵共生的“一校一品”建设,实施“快乐活动日”。坚持“健康第一”,严格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普及小学学生游泳课程,形成区本体育特色品牌。全面落实并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艺术教育促进行动计划”等。全面启动“高中特色建设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光启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方案,促进了学生全面、可选择、有个性的发展。
(三)坚持教育公平为基,推进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跨越
“十二五”期间,全区加大了教育资源的建设力度,优质教育资源数量进一步扩大。新建了上海市南站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迁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整体改建上海市南洋中学和上海市南洋初级中学,改建扩建了上海市第二中学、位育中学、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小学的教学楼;新建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宛平中学、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上海市体育职业学院附属小学、上海市徐汇区逸夫小学等学校的体育馆;完成华发路初级中学、航天二期小学、印象欧洲幼儿园、百花苑幼儿园、尚海湾幼儿园等公建配套项目;推进徐汇滨江地区新建学校和国际学校的建设,较好地应对了我区入园入学的高峰。“十二五”期间,大力加强了政府统筹和优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了教育资源的规模效应和使用效益。改革学校管理模式,推进了优质民办和公办学校委托管理12所中小幼学校,通过“委托管理”和“品牌”引进方式,推进品牌学校与普通学校、品牌学校与新建学校、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联动发展,形成了学校自主发展的机制。开展并推出“徐汇新优质学校”项目,涌现出上海市园南中学、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小学等6所徐汇区“新优质学校”示范校和项目校,推动了各类学校树立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带动徐汇对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的整体发展,提升了社会公众对“家门口的好学校”的满意度。2014年,徐汇区通过国务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成为全国率先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
(四)坚持人才第一,形成了激发潜能的教师培养新机制
徐汇区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地位,建立科学有效的师德建设工作监督评估体系,继续完善对师德高尚、师能突出的优秀教师的激励机制,开展教师育德能力的专题培训,引导教师自觉地把师德规范融入教育教学实践,在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的相互作用中提升师德素养。徐汇区继续以“成就教师”为目标,明确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养目标与定位,进一步完善“骏马奖”“耕耘奖”“育人奖”“奉献奖”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人、高技能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的评审标准和方案,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的选拔机制,健全各类骨干教师的培养机制。总结名师工作室、教育指导团、学科基地、优秀教师高研班的工作经验,在课改实践中努力打造适应徐汇教育现代化需要的名师梯队。继续实施高一层次学历培训计划,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教师攻读与专业岗位密切相关的高层次学位。到2014年,徐汇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中具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比分别达65.08%、80.71%、99.03%、100%%。其中初中、高中专任教师中具研究生学历的占比分别达9.3%、25.8%。
(五)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了区域优质教育领先发展的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徐汇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构建了区委领导、政府主导、区域统筹的教育发展新机制;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优先发展的支持力度,教育投入稳步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幅度,教育经费总额从2010年的13.85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9.02亿元,增幅达37.32%。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从2010年的15.73亿元达到2014年的20.99亿元,增幅达33.43%。确保实现教育经费的三个法定增长,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坚持区域统筹的思路,采取规划引领的方法,加强对徐汇教育的统筹领导,实施了《徐汇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通过改建扩建、园所转换,调整布局,新建配套设施等措施,合理增配和布局学前教育资源,有效应对幼儿园入园高峰,2014学年,以街道成片统筹,大中小多校协同,民办、公办资源整合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华理、康健、田林学区化”试点。2015学年起,徐汇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充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面形成了徐汇教育发展的新常态。
二、各级各类教育目标与任务顺利完成
“十二五”期间,徐汇教育坚持优先发展、公平为基的方针,按照优化适合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的理念和育人为本、公平卓越的思想,不断扩大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努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调协、可持续地发展,各项教育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充分满足了徐汇百姓对优质均衡的教育需求。
(一)学前教育重点发展,有效缓解入园高峰
在《徐汇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的指导下,以推动幼儿园发展为核心,以妥善解决入园高峰的矛盾为重点,以优化资源结构、创新管理机制、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通过挖潜扩班、盘整增点、补贴学位等多举并进,积极推进并合理应对入园难的矛盾,实现了学前教育资源跨系统整合和扩大,实现了公办与民办示范和普通幼儿园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十二五”期间,新增幼儿园9所、教学点12个。 目前,全区幼儿园办学规模为89所,其中公办46所、民办43所,在园幼儿人数约23772,确保了本地区符合条件适龄幼儿100%入园。深入推进并落实婴幼儿早期教育内涵发展,13个街镇高度重视,努力实施“徐汇区社区育儿指导中心0—3岁实验项目”工作。区域内0—3岁幼儿均受到了一年四次的亲子教育指导。
“十二五”期间,区域内5所幼儿园通过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的评审或复验,新增两所市示范幼儿园,4所幼儿园完成一级幼儿园的评审或复验,新增5所市一级幼儿园,新增6所徐汇区示范幼儿园,新增7所徐汇区准一级幼儿园。整体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推进学前教育高标准均衡发展。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实现优质公平
徐汇小学教育坚持以《徐汇区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为指导,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积极应对因人口出生高峰和外来常住人口导入等带来的入学难问题,通过挖掘资源潜力,稳步调整招生入学政策等,确保本区户籍适龄儿童100%入学。另外,为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提供教育公共服务,凡符合就读条件的全部安排到我区公办小学就读。 目前,我区小学办学规模为45所,在校学生人数为3.941万,小学入学率为100%。
按照《徐汇区小学课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通过实施“种子校课程提升工程”“牵手并进计划”“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和“国际融合课程研究”等,深化了义务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满足了老百姓对家门口好学校的需求,到2015年末,徐汇区小学新增市、区“新优质学校”共21所。
“十二五”期间,徐汇初中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公平、优质卓越的办学方针,完成了4所中学的合并、6所中学的搬迁、1所学校的转型,使教育资源配置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更为合理。通过“委托管理”“校际联动”和“示范带动”“初高中一体化管理”等改革,使徐汇教育实现从南北均衡向街镇基本均衡的转变。深化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开展了“空中课堂”“翻转课堂”“微型课堂”等教学实践,为教学转型等减负增效提供有效路径,不断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通过开展创建区“新优质学校”项目建设以及启动学区化和集团化办学试点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优质学校的覆盖率和影响力及内涵发展水平。 目前,初中办学规模为31所,在校学生人数约2.4万,初中入学率为100%。到2015年末,徐汇区初中新增市级“新优质学校”项目校两所,区级“新优质学校”示范校4所,项目校3所。
(三)高中教育特色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徐汇区先后制订了《徐汇区普通高中特色建设指导意见》和《徐汇区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实施意见》等相关规划,指导学校开展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先后有9所高中的14个创新实验室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平台和场所。开展“光启”创新基地建设,加强对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研究。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在6所高中推行SDP课程教学,在4所中学试点国际融合课程,在3所高中试点STEM+课程,规范了4所民办中学国际课程。3所民办中学(高中)入选2012—2014上海市民办中学特色学校(项目),两所中学入选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建设项目。 目前,徐汇区普通高中办学规划为18所,在校学生人数约为1.18万,高中阶段入学率为98%。区域内高中阶段学校办学特色显现,整体水平在“十二五”期间不断提升。
(四)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积极推进运行机制
“十二五”期间,徐汇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职前职后一体、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格局,建立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探索职业教育“3+2”学制或“五年一贯制”等模式。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功能区建设规划,进一步调整优化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拓展职业教育集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级。 目前,徐汇职业教育学校中有两所列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项目,6所列入市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项目,1所为上海市“百校重点建设工程”学校,1所被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区域内共有10个市级开放实训中心项目通过运行绩效评估认定星级,有3个专业列入国家示范重点专业,6所中职校的11个专业为市示范重点建设专业,10所学校的19门课程经专家评估认定为相关专业精品课程。区域内有9所中职校的20个专业与高职院校专业贯通,两个专业与本科院校专业贯通,为创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做了积极探索,形成了有效的运行机制。 目前,区域内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五)特殊教育大力发展,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根据《徐汇区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和任务,由区各相关部门联动整合的特殊教育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并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互相衔接、相互补充、互为转介、普特融合的特殊教育连续安置体系。3—6岁学龄前儿童以融合教育为主要安置方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7—16岁残障儿童实现“零拒绝”,纪勋初等职业技术学校专门接收16岁以后轻、中度智障青年进行初级职业教育,徐汇业余大学面向智障学生开办大专班,区域内特殊儿童均能在适合其需求的教育机构中获得帮助。另外,“十二五”期间,徐汇区重点推进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管理体系建设与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教育、卫生、残联多方合作机制,为不同安置方式、不同残障类型的特殊学生提供教育、保健、康复相结合的医教结合服务。“十二五”期间我区特殊教育与服务、支持及保障运行体系基本健全。
三、育人为本教育思想与实践全面落实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构建纵向沟通、横向衔接的德育工作体系,不断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搭建多种实践平台,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以全国中小学课外文化工程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鼓励学生人人参与科艺体卫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实现育人为本目标
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教育和实践。建设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主题活动,全区40所中小学建成“城市学校少年宫”,其中21所成为上海市“学校少年宫”。积极探索以德育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学科德育为突破,以提升教师专业化为抓手,以资源统整为平台,以机制创新为保障,在管理机制、学科德育及德育课程建设等方面开展攻关研究,探索区域内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目前学科德育课程在区域中小学校稳步推进。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育人方式,目前全区各街镇、各中小幼职学校都有自己的家长学校。编制了覆盖中小幼不同学段的《徐汇区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共有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四个版本,提炼出不同学段家长最关注的话题,辅以案例、文献和教学建议,为各级家长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走进高校、走进企业、走进博物馆、融入社区已成为徐汇区未成年人暑期工作特色项目。高中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全面启动,目前设有区级基地108个,注册绑定学生为4068人,已参加志愿服务人数3675人,已参与服务次数21895次。2015年徐汇区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区”。所有中小学已完成上海市心理健康达标校申报,心理教师和心理咨询室配备100%到位。
(二)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十二五”期间,徐汇教育在认真实施国家(上海)统一课程,努力实现基础课程校本化的同时,大力开发拓展型、研(探)究型课程,以《基础课程标准教学的区域性转化与指导策略研究》为抓手,推进基础课程区本化、校本化实施,着力推进区域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建立了多元化校本和区本课程。
1.校本课程体现学校特色
“十二五”期间,全区各级各类学校都建立了具有自己学校特点的校本课程。目前共形成371门比较成熟的校本课程,涉及人文、体育、心理、艺术、科技、生活等众多方面,精彩纷呈,各具特色,有些已成为经典和品牌校本课程。如: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开发了校园文化、拓展教材和校本教材三大系列,共计42门校本课程。西南位育中学把“树民族之根、立中华之魂”的理念,融入课堂、融入校园,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上海市徐汇中学形成了八大系列的校本课程。其他的还有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小学的“小鲤鱼”德育课、高安路第一小学开发的“创智空间”课程、上海市徐汇区逸夫小学的“小学生学陶艺”课程等具有多方面功能的综合课程。校本课程的全面开发,为满足不同学生的教育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2.区本课程体现区域特点
“十二五”期间,为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能力,徐汇区各方面通力合作,整合区域优质资源,组织全区骨干教师,共同开发了“跳绳”“中小学体育游戏活动”、小学“我们去游泳”、初中“排球”、高中“篮球”等区本系列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多部门配合开发了富有创意的设计制作和实验科学类课程,融入了时代内涵和生活元素。另外结合区域内科教文化优势集聚、历史人文积淀深厚、社会实践资源丰富等特点,编制了《走入社会大课堂——徐汇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用书》,分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三册。区本课程满足了区域内广大学校课程配置的多元化需要,解决了教学上重智育、轻体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以及学生身体素质较弱、创新意识较低、心理问题较多等问题,“十二五”期间,徐汇区本课程的全面开发,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发展的需求,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宗旨,积极搭建多种实践平台,整合多项社会实践资源,以“全国中小学课外文体工程示范区”为抓手,以“光启创新基地”及“区青少年科学研究院”为主阵地,通过“一校一品”学校特色项目建设,以及每年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日科技之星”和“科技教育联盟”等活动,加强学校的科技教育和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以学生合唱节、校园艺术节、学生艺术单项比赛、优秀艺术节目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等艺术竞赛及活动为主要抓手,使学生全员参与校级及以上的艺术教育活动。 目前,徐汇区100%的学校有健全的“三团一队”(合唱团、舞蹈团、文学书画团和乐队)。积极推进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学校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严格按照“三课两操两活动”和“每天校园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落实体育课教学计划,推动小学四年级学游泳项目,建设区本课程。 目前,创建了5个科技教育名师工作室,4所学校被命名为国际生态学校绿旗学校,12所学校被命名为上海市科技特色示范学校。有6所中小学被命名为上海市艺术特色学校;4个学生艺术团队为上海市学生艺术团队;6所中小学的艺术特色项目被命名为上海市艺术特色项目;10所中学、8所小学、两所幼儿园为区艺术特色学校;11所中学、14所小学、4所幼儿园为区艺术特色项目学校;30个学生艺术团队被命名为区级学生艺术团队。1所学校被命名为全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90%以上的学校拥有艺术特色项目。“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区内学校体育场馆的合理布局和建设,对部分学校体育场馆进行标准化建设。
(四)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管理水平
“十二五”期间,徐汇教育信息化建设以“高速安全的网络通路升级、优质丰富的网群资源升级、便捷高效的办公环境升级”为目标,持续跟进,使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实现万兆网和无线覆盖。
1.高速安全网络通路
作为上海市最早利用光缆将全区所有局属单位与中小学接入的教育城域网,目前铺设的光缆已经超过600公里,实现了全区20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和局属等单位的互联互通和千兆或百兆接入。 目前徐汇教育城域网“校校通”“园园通”接入点共计200个,其中千兆接入点44个、百兆接入点156个。 目前,徐汇教育信息中心城域核心层和汇聚层的防火墙已进行升级改造,网络抵御攻击能力得到很大程度提升。
2.优质丰富的网群资源
信息化应用已经基本形成:①以信息发布和对外交流为主的徐汇教育网,目前点击量超过2300万次。②以关注学科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的徐汇教师网,凸显了数字研修、知识管理和资源共享。③以不同学校为特色的学校网站群,凸显了校园文化传播、学校个性塑造。④以徐汇教育亮点为基础的特色网站群,凸显优质资源分享和教育品牌营造等四大核心网站群。功能全面的网站建设为推动徐汇创建“全国数字学习先行区”打下扎实的基础。
3.便捷高效的办公环境
根据“无线徐汇”的区域规划,目前“六大应用系统”建设成效显著。
(1)学生评测应用系统。 目前,已有120所学校完成数据采集和录入工作,已有48所小学、43所中学参加了学生综合评价管理平台、学生身心健康监测平台试用。
(2)徐汇教师网应用系统。根据“三通两平台”的政策指导方针,徐汇教师网暨应用平台建设涉及公共管理云、教师服务云、学生服务云三大类别,将面向全区所有教师用户。
(3)学前教育管理系统。包括幼儿园日常园务、教务管理、课程管理、财务管理、报价管理、营养管理和保育管理等。 目前该系统已处于正式运行阶段。
(4)社区终身教育系统。徐汇终身学习卡综合管理系统现包含全区13个社区学校及区老年大学,用户超过5万。徐汇终身学习网至今已涉及全区13个街镇社区学校、6所老年大学、334个居民区教学点。注册用户已超过80万人,累计点击量已达约400万次。
(5)食堂监测控制系统。学校食堂监测平台,对各学校食堂厨房清洗、切配、炉灶、配餐(分装)四个关键工作区域进行远程监管。200多个中小学幼儿园通过平台参与监管,效率较原来上门检查的方式提升约70%。
(6)课程资源支持系统。 目前徐汇区教育资源库包括精品课件、电子图书与期刊、教学课例、教师经验与论文等版块,为广大教师的学习提供了强大而便捷的资源保障。
(五)强化国内外合作交流,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
“十二五”期间,徐汇教育确立了“搭建交流平台,共商教育策略;拓宽培训渠道,致力教育互补;发展校际友好,实现交流互融;参与国际竞赛,提高综合素质;引进国际课程,丰富办学层次”等五项中心工作,使徐汇教育国际交流从依靠投入、注重数量转变为依靠管理、注重质量和效率。
1.建立国际友好学校
五年来,我区中小幼、职教、特殊教育等各级各类60余所学校与英国、法国、美国、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18个国家的近110所学校正式缔结了友好姐妹学校。
2.聚焦教师专业发展
五年来,区域内二十余所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共计三百多人次参加“中英合作学生领导力培养项目”“美国北卡富布莱特教师培训项目”“中英合作课程融合项目”“世界公民教育”等培训;徐汇在引进美国陶森大学、太平洋大学硕士课程基础上,成功引进香港教育学院在职教师硕士课程,至今共有330名教师修满全部课程,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更多的教师得以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实现国际课程融合
五年来,徐汇区共建有课程合作项目二十多项。8所中学、8所小学参与STEM+国际科学教育的实验研究,在基础教育整体推进国际课程本土化的实验探索中迈出重要一步。徐汇教育保持与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联系中心在内的31个国际教育组织、机构或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的交流合作,提升了国际声望,增强了徐汇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五年来,与欧盟教育基金会合作,组织承办美国AP课程校长研讨会,合作举办“中英校际连线—学校教育现代化”研讨会和“教育国际化与教师专业化—2—012国际教师教育论坛”等,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成为国际高端学术交流的平台。
4.依托平台共赢发展
徐汇教育秉承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进一步落实上海“融入全国、服务全国”的两个大局,积极开展教育交流合作与对口支援。①“十二五”期间,共派出7批49位干部教师赴云南、海南、西藏支教,完成项目103个。签署区域层面合作协议5份,缔结姐妹学校25对,共接待273批1872人来访。②共接受51批458名来自云南屏边、泸西,四川都江堰、广安、宜宾,海南,青海西宁,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黑龙江佳木斯,内蒙古,重庆沙坪坝,天津南开,浙江嵊州等地的干部、教师来我区挂职学习实践。③根据徐汇、金山两区政府对口帮扶工作框架,接收金山区幼儿园后备干部、金山区中青年干部4批45人到徐汇跟岗学习;开展四轮委托管理工作,共有14所徐汇中小学校赴金山开展委托管理工作。④创新对口帮扶模式,支援云南教育,来自云南屏边、泸西两县的150位“三奖”获得者纳入徐汇区教师节同步表彰。⑤位育中学自2012年开设新疆部,现有两个年级、4个教学班、164名学生,被评为上海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先进集体。
四、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基本构建
徐汇区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终身学习的生活方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沟通,形成了学习与生活统一、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互补、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衔接的终身学习格局和学习型城区,初步建立具有开放、多样、灵活、便捷,“覆盖区域、涵盖一生”的终身教育体系和机制。
(一)以“一街一品”为抓手,实现社区教育创新发展
1.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学机构办学特色
全区十三个街镇以“创建核心品牌,引领内涵发展”为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切入点,积极创建富有地域特点的社区教育品牌,探索走品牌发展之路。
“十二五”期间,我区正式建成上海老年大学徐汇分校。徐汇分校在课程方面建设起四个市、区级教研活动基地,一个上海市老年教育信息统计中心,并成为上海首批老年学习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我区共有三批、10所街镇老年学校积极参与“实施街镇老年学校能力提升工程”;新增和改建了61个功能教室,各老年学校利用走廊、楼道、墙面开展学校特色和教育品牌展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目前,我区共有334个居委学习点,用于实际教学的教室共540个,教室面积共32198.16平方米。 自2011年以来,我区共评选出190个市“居村委老年教育标准化学习点”。徐汇区获“全国远程老年教育实验区”。社区教育“一街一品”获评“首届徐汇教育改革创新奖”。 2014年,“科教文化发展城区社区教育‘一街一品’培育的实践研究”立项为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成人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
2.开发多种课程,满足不同群体学习需要
目前,全区开发和选用的社区教育课程有7个大类、25小类。其中,9门课程荣获“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奖,1门课程获全国微课数字化教学资源评选二等奖。全区每年开设课程班近5000个,参与学习的学员达23万人次。2013年下半年,我区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编写《徐汇区家长学校系列教育读本》,分别在4所社区家长学校、11所学校家长学校进行试点。同时我们依托数字化平台,将视频课件、视频公开课、电子报刊、电子期刊以及电子图书等全部放在“徐汇终身学习网”上供市民查看,网站的日均点击量达4276人次,累计点击量达到464万人次,成为上海人气第一的地区级终身学习网站。
3.加强队伍建设,为终身教育提供保障
全区共有79名社区学校专职教师,每个街道配备了4—6名。教师平均年龄42岁,其中92.5%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 目前,这支队伍中有领军人才1人,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2人,区教育系统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曾获市、区“园丁奖”“育人奖”的有6人。此外,还聘请了1737名兼职教师从事社区教育工作,共开设2425个课程班。为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在区域内成立了17家“社区教育教研活动基地”,保障了专兼职教师队伍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推进了徐汇区学习型社会建设。
(二)加强统筹协调管理,促进成人教育有序发展
1.成人教育讲求实效
“十二五”期间,徐汇区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目标,深入推进成人教育教学改革,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教学改革成果:先后为区域内的宾馆、公司等多家企业开设订单式培养的委托学历班,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大规模的课程改造,增加大量的实训环节,教师送教上门,送考上门,得到了企业管理层的高度肯定和赞扬,并得到广大学员的好评和认同;还为徐汇区教育系统内从事学前教育的保育员开设了四期行政管理(保育员)大专班,为徐汇区创新保育员培养机制、进一步提升区内学前教育水平做出大胆的尝试,在全市发挥了辐射效应。
2.特殊教育凸显特色
我区的聋人高等学历教育已经走过28个春秋,目前已达到10个班级、170名聋人学生在读的规模。“十二五”期间学校实行“教学、实训、就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帮助聋人学生提升职业发展能力,自立于社会,贡献于社会。2013年,上海开放大学听障教育指导中心落户徐汇,负责全市开放教育领域听障教育方面的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等专业指导工作,提升了我区残疾学员毕业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水平,就业率一直高居80%以上。
3.老年教育注重品牌
“十二五”期间,徐汇加大对上海老年大学徐汇分校的投入,在原区老年大学两个校区建筑面积共2300平方米的基础上,依托社区学院,将建筑面积扩大至9300平方米,新增功能教室24个,总计达到32个,新增普通教室22个,总计达到39个,功能教室同比增长三倍多,方便了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另外,学校开设门类齐全、覆盖面广、师资水平高端的各类课程80多门,各类课程班超过270个,方便了老年人自由学习。组建了上海老年教育信息中心,完成了“徐汇终身学习网”的改版,搭建了老年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便于老年人数字化学习。 目前,上海老年大学徐汇分校三个校区每学期老年学员总数超过6600人次,学校已成为徐汇老年人出门学习的最佳选择,是徐汇老年教育的骨干学校与重要品牌。
(三)积极鼓励扶持引领,实现非学历教育健康发展
徐汇区始终本着“积极鼓励,正确引导,依法管理,高效服务”的方针,为更好地促进民办非学历教育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对非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分类、长效、动态管理机制与模式,利用信息公开、联动管理等平台,加强与工商、民政、人社、税务、消防、公安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协同合作,提高对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全覆盖全过程管理。
为了更好地促进非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规范、健康发展,我区制订了《分类约谈指导制度》《学杂费专用监管账户制度》等,并采取检查走访、办学许可证审核、年检换证等措施,提高了诚信办学意识,规范了办学行为,进一步促进非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走健康长效发展的道路。 目前,徐汇区由教育行政部门颁发办学许可证,由民政局进行法人登记的非经营性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共有92家,遍布徐汇区域内13个街镇。课程的开设,具有转型迅速、贴近市场的特点,全年开设各类课程已超过2000门,学习规模约49万人次,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教育综合改革与实验项目全面推进
“十二五”期间,徐汇按照改革为先、内涵发展的思路,以承担国家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统领,积极参与上海“全国教育体制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改革实验,构建“1+7”的改革推进框架,形成了保证教育内涵发展的新模式,提供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新经验。
(一)以改革试验项目为路径,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新进程
2012年,我区作为上海唯一区县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两基先进地区”称号,与此同时,徐汇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需要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发展模式来不断激发区域教育改革发展活力。2013年5月,徐汇区以承接国家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统领,正式启动了教育改革方案的起草,以做好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历经20稿的修改,同年12月,徐汇区以区政府名义,提出申报上海市教育整体综合改革实验区。2015年1月和3月,市教委组织的综合改革专家两次对《徐汇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案》进行指导。2015年9月,我区正式成为上海市教育整体综合改革实验区。
徐汇区教育综合改革的总体思路为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区域”概念,即立足区域发展定位,统筹区域优质资源,服务区域百姓需求,将区域的综合优势转化为教育优势;二是实施“双高”战略,一方面构建教育“高原”,坚持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区域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攀登教育“高峰”,坚持超前发展,着眼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的终身发展需求,探索教育发展新路径;三是达成“两全”目标,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适合每一位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
徐汇教育综合改革形成了“1+7”的改革推进框架和路径,“ 1”指徐汇承担的国家改革试点项目,“7”指徐汇参与上海承担的国家改革试点项目。并通过10大实验项目、45项重点任务和100个具体项目加以推进落实。内容涉及管理体制、学生德育、课程教学、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育资源配置、国际课程、教育信息化等教育核心领域。 目前,各项改革项目和任务全面推进,分步骤组织实施,确保各项教育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二)以“新优质学校”建设为平台,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十二五”以来,徐汇区再次推出“优化教育服务半径”工程,力争缩小区域内各街镇间办学的差距,办老百姓满意的家门口的好学校。2012年初徐汇区借鉴市教委“新优质学校”创建项目经验,启动新一轮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创建“新优质学校”推进工程。要求学校自愿申报、主动创建,形成学校自我规划、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创建中引导学校以项目引领、重点突破为原则,确立带动教育改革的实验项目,深化各自的办学优势和特色,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从而使整个创建过程成为学校工作持续改进和发展的过程,促进学校自我超越、持续发展。到“十二五”末期,专家组分两批对16所小学和7所中学开展了总结性评审,并结合对社区居民的满意度测评,共评审出上海小学、园南中学等17所徐汇区创建“新优质学校”示范校,以及田林二中、园南小学等6所徐汇区创建“新优质学校”项目学校。通过创建“新优质学校”实验项目工程,让更多学校在创建过程中获益,让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成为让老百姓满意的优质学校。
(三)以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为抓手,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十二五”期间,作为徐汇区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建高原、攀高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上海市实施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工作的精神和要求,徐汇教育开始启动与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自2014年起,在8个街道,组成了“徐家汇—枫林学区”“天平—湖南学区”等5个学区的学区化办学,学区化办学覆盖率达70%。学区化办学有助于打破校际间原有的资源壁垒,树立公共治理观念,建立更为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最终实现徐汇义务教育的高位优质均衡发展。
学区化办学是实现徐汇教育“建高原”改革战略的重大举措,而集团化办学则是实现徐汇教育“攀高峰”改革战略的主要抓手。2015年,徐汇教育成立了“南模教育集团”,探索建立跨体制的教育集团,以集团内品牌名校为引领,建立学校集群式发展机制,形成集团成员学校间课程体系与办学优势互补、教师队伍与教育资源共享的学校发展共同体,进一步提升区属优质学校的影响力,做强做大徐汇教育“高峰”项目。
(四)以“交响乐进课堂”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十二五”期间,徐汇立足教育综合改革,以“四教结合”为突破口,努力将区域的科教文化优势转化为教育优势,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区教育局、文化局和上海交响乐团确定“交响乐进课堂”为合作项目,构建了区域联动共同体,加强了课程开发,以“6+1+X”的课程模式推进实施。“6”是指安排6个教学课时;“1”是指在音乐厅听一场专业演出;“X”是指定期举办交响乐音乐会。每月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或具有演出场地的学校举行室内交响音乐会,引入专业乐团进校园,演出形式主要以乐曲演奏+专业讲解的方式呈现。有效搭建艺术教育进校园活动平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十二五”期间,徐汇区通过先行先试、锐意改革,突破教育发展瓶颈,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保持教育领先发展优势。努力做上海教育改革的探索者、示范者和引领者,为上海其他区县提供样本经验。
六、各项教育保障措施与制度落实到位
为了保证“十二五”目标的实现,徐汇教育加强和改进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和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及工作机制,增强政府管理教育的能力;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筑教育发展的人才高地,为徐汇教育优质均衡高位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坚持党对教育的领导,确保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十二五”以来,徐汇教育以党的专业领导力引领区域教育内涵发展,坚持实施依法治教,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不断创新干部培养模式,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高位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和改进党对教育的领导
徐汇教育坚持党对教育改革的思想先导,提出“内涵发展、专业引领”的战略方针,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引领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素质教育导向:创办“党建e时代”,充分运用网络、手机报等信息化手段,积极构建开放互动、便捷高效的党群联系新平台,加强党对主流舆论的价值主导;把专业引领思路转化成“创新区域教育内涵发展机制”改革项目,采取“教师主动参与,区域上下联动”的改革实践模式,将项目分解为8个二级项目,确立127个三级项目,下移管理重心,强化实践反思;以思想先导把握方向,以价值主导凝聚共识,以专业指导研究教育,以项目引导提升内涵,实现党对教育的专业领导,引导区域教育形成长效常态运行新机制,激发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的内生动力,满足以内涵发展为主题的教育转型发展需求。
2.实施依法治教,不断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制订《徐汇区教育局学习贯彻“十二五”依法治区纲要和决议实施计划》和《徐汇区教育系统“六五”普法规划》,积极投身法治城区创建活动,主动申报上海市民主法治建设课题,取得显著成效。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完成行政审批事项、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梳理和确认。基层学校健全法律顾问制度,提升律师参与学校法制教育的服务水平;成立区涉校纠纷调解委员会,促进学校依法接受社会监督;研究推进学校师生权利救济制度建设,完善调解申诉制度和渠道。“十二五”期间,推进徐汇各级各类学校“章程”制订和审核,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制度建设。 目前,教育系统有1家单位成功创建上海市依法治校标兵示范校,有6家单位成功创建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有6家单位成功创建上海市法治教育特色项目,有29家单位获得“徐汇区法制宣传教育特色学校”表彰。
3.发挥新媒体作用,为教育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徐汇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形成了包括“徐汇教育网”“党建e时代”“徐汇教育官方微信”“徐汇教育官方微博”,《徐汇报》“桃李苑”专版在内的自主宣传平台。各类媒体对徐汇教育的专题报道年均150条,《徐汇报》每年编发近50个版面的“桃李苑”教育专栏,“徐汇有线台”每年编发近30条教育新闻、近10部教育专题片,新闻影响面呈逐年放大趋势。“徐汇教育网”每年发布600条左右的重要新闻、近7000条的区域动态;“徐汇教育官方微信”编发近300期;“徐汇教育官方微博”发布微博约2400条,微信和微博两个新媒体平台形成了共享、互动的宣传格局。
4.落实监督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徐汇教育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把工作重心聚焦到督促责任部门执行和落实上,突出监督主业,强化执纪问责。开通“党建e时代”网上“监督投诉”栏目,接受群众监督举报,回应群众诉求。五年来共受理信访271件。严格执行基层党政干部“定期述责述廉”制度,2013年至今,已有197位基层领导干部述责述廉。构建廉洁从政经常性教育机制,通过校园长暑期培训、干部任前谈话、新媒体宣传等形式,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教育宣传,“十二五”期间,对97位新任校园级干部进行了集体廉政谈话。通过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会议,打造“清风廉韵满校园”等活动,构建徐汇廉洁教育品牌,传播廉洁文化正能量,为徐汇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实现教育教育事业发展新跨越
“十二五”期间,徐汇区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依法认真履行政府职能,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和义务教育财政拨款都达到增长,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徐汇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费和物质基础保障。
1.依法保证经费增长,落实政府教育责任
区政府把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增加,作为履行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指标予以落实。2011至2015年区财政合计安排教育经费分别为149618.85万元、161588.36万元、175328.61万元、190231.55万元、212231.55万元,增长幅度分别为8%、8%、8.5%、8.5%、11.56%。五年来,区教育财政拨款的增幅分别高于当年区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0.50、1.87、0.71、1.40、3.35个百分点。
教育经费投入保证生均费用逐年增长,保证了教育经费总投入按在校学生人数的平均费用逐年增长。
表1 生均经费增长情况表 单位:元
(续表)
优先保证教职工收入逐步合理增长。五年来我区教职工的人均年收入从2011年的108565.89元递增到2015年的137403.85元,与2011年比增长了26.56%,每年递增率分别为7.84%、1.75%、0.98%、1.73%、21.08%。其中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的收入增长,与2011年相比,小学人均增幅为30.45%,初中为29.62%,而高中为15.48%。
2.教育资源统筹协调,有效缓解入学矛盾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十二五”时期,作为人口主要导入区的徐汇区迎来了又一个入学高峰,为及时解决这些敏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徐汇教育及时盘活教育存量资产,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一是利用现有校舍资源,进行了内部的布局调整。二是实施退租还教项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出租出借到期房产回收力度,收归后进行合理修缮,用于教学。五年来,实施退租还教项目18个,新增加教学用房面积19189平方米,有效缓解了入学矛盾。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①积极推进新、改、扩项目。五年来,共投资78710万元,完成22个新、改、扩项目(其中公建配套学校5所),建筑面积达140371平方米。②加大校舍修缮力度。“十二五”期间,投资88026万元,完成修缮项目381个,修缮校舍面积510996平方米。③加强场地、绿化改造。在场地改造方面,共改造场地144个,改造面积269651万平方米。在绿化建设上,每年投入300万元配套绿化资金,对大修后的校园绿化进行整修改造,到2015年,绿化改造总面积达128310平方米。④全面提升装备水平。五年来,徐汇教育逐年加大投入力度,着力强化教学装备。教育教学设备投入水平由“十二五”期初的年投入8000万元增加到“十二五”期末的年投入17000万元。五年投入总量约53240万元,全区中、小、幼各类学校所需设备基本配齐或更新。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教育事业发展新突破
“十二五”期间,徐汇教育确立了把“为了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培养优秀引路人”作为教师队伍建设方向,研究探索教师培训和骨干培养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不断创新完善教师培养和发展保障机制,提升教师创新素质和专业水平。五年来,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学历水平得到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得以提高,为徐汇教育事业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1.拓宽教师高一层次学历培训渠道,不断提升教师学历水平
五年来,依托国内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为各级各类骨干教师搭建培养平台,在引进美国陶森大学、太平洋大学硕士课程基础上,又成功引进香港教育学院在职教师硕士课程,至今共有近330名教师修满全部课程,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到2014年底,全区教育系统幼儿园教师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98.38%,小学教师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99.08%,初中教师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占99.03%,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25.8%,职校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8.19%,比2011年分别提升了3.37、2.52、1.91、10.8和1.29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徐汇区加大对高层次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构建人才金字塔工程,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
2.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模式,不断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
五年来,依托市区校三级培训网络,实施教师全员培训;依托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构建个性化专业发展培训平台,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通过聚焦教师在课堂教学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和专业发展中的“短板”,逐步建立自主培训课程资源库,目前,已有42门精品课程纳入区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充分发挥了精品课程的有效辐射作用。通过以校为本、研训一体的校本培训,把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帮助教师完成从“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转型发展。
3.拓宽干部培养模式,为教育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支持
深化“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认识,一方面激发干部人才队伍专业成长的自主活力,在组织和制度上保障他们在不同层面都能获得专业成长的机会;另一方面加强专家引领和专业团队带领,强化理论研修与实践探索的交互提升。通过全员培训、梯队培养和专题研修等方式,对高层次人才领军人物、高层次中坚力量和高层次人才后备梯队实施“三大培养工程”,目前,全区已有特级校长17名、特级教师37名、区学科带头人143人次。同时还建立了28人的名校长后备人选、135人的名师后备人选、16人的优秀青年校长后备人选的培养梯队。
五年来,先后完成两轮近800人次的教育系统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有近1200人次的骨干教师从两期名师工作室和两期学科基地建设中受惠;有8位骨干教师通过优秀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晋升为特级教师。
七、存在不足与未完成目标
“十二五”期间,徐汇教育坚持“优先发展,人民满意”,强化政府统筹协调,有效落实教育责任,积极构建了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两大教育体系,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十二五”发展规划确立的目标和任务基本实现。率先实现了“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的验收和评估,获得了上海市唯一的一个“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的光荣称号。但是,徐汇教育的发展与“十二五”提出的继续保持徐汇教育在上海教育和徐汇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领先优势的目标定位相比,与优化适合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区的目标和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加大教育的投入与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还较为突出
“十二五”期间,徐汇持续大幅度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了教育经费的三个法定增长的实现。新建、扩建、改建了以南洋中学和印象欧洲幼儿园为标志的一批中小幼学校,较为合理地布局教育资源,确保了教育资源大幅增长。但是,随着“十二五”后期新一轮人口出生率高峰与非户籍学生增加的叠加影响,尤其是上海市实行了人户分离入学政策推进,使徐汇区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日显突出,保证适龄儿童的入学已成为徐汇教育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个别学校学生生均教学用房面积和体育场地严重不足,个别学校学生班额数超过了上海市标准要求,严重影响了徐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战略思想的实现和继续保持徐汇教育在上海教育全局中领先优势的落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不断扩大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地保证各学段适龄儿童入学,已成为徐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扩大优质均衡教育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五年来,徐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管理模式,推进品牌学校与普通学校,品牌学校与新建学校,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委托管理模式,并通过创建“新优质学校”工程的实施,涌现出园南中学、上海小学等一批市区“新优质学校”示范校、项目校,使徐汇优质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继续保持在全市领先的地位。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区域内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造成了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比较严重,学校间生源较为不均衡的现状,再加上各街镇教育布局不够合理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使得学区之间和校际之间差距依然明显,少数薄弱学校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徐汇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坚持教育公平为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布局,加强统筹规划,逐步形成各街镇资源与人口和教育需求相适应,各级各类学校分布均衡的良好布局,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将成为徐汇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坚持学生全面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实际还存在着不相符合
“十二五”期间,徐汇教育积极贯彻落实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思想已成为共识。随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构建了适合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发展模式。但是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受应试教育和升学率的长期影响,素质教育在推进中仍然困难重重,存在较为明显的不相符合。学校重视学业知识,轻视全面发展,忽视特长发展的现象依然存在;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基本法宝还是传统的加班加点,减负增效还没有形成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学生在校缺少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体质明显下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顽症还依然存在。坚持育人为本,进一步增强育人意识,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努力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完善学校体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体系,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成为徐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
(四)加强教育人才培养与教育转型发展的需求还存在不相适应
徐汇教育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继续以“成就教师”为目标,明确各级对各类骨干教师培养的目标与定位,有效地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十二五”期间,徐汇教师总体结构质量较为平衡优良,人才储备总量和质量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作为上海的教育传统大区和强区,根据“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优化适应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的目标定位和要求,徐汇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尤其是在全国和上海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教育改革和转型发展的新需要,与徐汇“建高原、攀高峰”的双高战略和“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两全任务还存在不相适应。坚持人才第一战略,徐汇教育将认真落实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高层次教育人才的培养,针对教师不同发展阶段完善各级各类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在培养途径和培养方法上创新发展,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快造就一支在全市和全国有影响力、有知名度的领军人才及优秀教师队伍,将是徐汇教育转型发展的工作重点。
(撰稿人:教育督导室全体人员 统稿撰稿人:胡占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