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所说的“个别化教育”主要是指“学困生的个别化教育”。这样的个别化教育才具有普遍性意义,有研究价值。
何为学困生?学困生至今还没有一个科学的界定和严格的划分标准,在我国教育界,通常是指要达到课程标准合格要求还存在一定程度困难,学习不努力成绩较差,思想不求上进,品德较差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学生。
从学习层面上说,学困生即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困生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狭义的学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学习有困难,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学生。
此处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后者,其特点表现为:学习成绩长期而稳定地达不到规定的要求;身心生长发育正常,感官和智力正常;其原因各不相同,学困生之间有差异;存在不同程度的潜能,通过干预或辅导是可以逆转的。
何为个别化教育?个别化教育就是“采取各不相同的、有分别的教育方式;采取别致新奇的教育方式”。从狭义上来理解就是“对个体学生采用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从广义上来理解就是“对个体或是群体采用别致新奇和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它是植根于对学生个性尊重的基础上,变以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为以学生为中心,真切关心每个学生潜能开发、个性发展的教育。
涵盖广义与狭义的个别化教育包括教育与教学两层含义,上面我们界定了个别化教育的概念,那么何为个别化教学呢?个别化教学是指教学方法个别化,当同一教材、教法不能针对班级教学中学生的程度差异时,为顾及个别能力、兴趣、需要及可能遭遇的困难,教师须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
我们可以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也可以对一组学生、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乃至一所学校进行个别化的实践与研究。
对个别化教育的研究,从面上来讲,是社会大环境的需要,从线上点上来讲,是一个班级的需要,个别学生的需要。现在的班级基本上都是共同授课,但同一班级的学生中差异很大,因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育教学设计,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起到应有的良好效果。后进生、困难生的转化,对提高班级整体教育、教学效果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个别化教育可以从德育和教学两方面着手。德育方面的研究对象包括行为习惯差、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等;教学方面的研究对象包括基础差、学习方法落后、思维能力弱的学生等。
具体实施个别化教育,根据专家的建议,我们主要抓三个环节:首先要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采取适合实际的指导方式。
个别化教育与成功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获得成功,就像“条条大路通罗马”一样,其中不同的是走哪条通向罗马的大路,殊途同归。个别化教育主要是针对不同学生在思想行为与学习习惯、学习基础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获得成功。个别化教育是成功教育的一个面、一个点。
基于上面的理论分析,作为成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校展开了个别化教育的研究,力求把实践上升为理论高度。教师积极投入这项科研活动,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对许多宝贵经验的分析,挖掘提炼了许多有效的举措,形成了有规律性的个别化教育的理性认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快速的提升。
我们认为个别化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差异,实施分层教育教学。具体做法为:
激发兴趣,发挥潜力。一个人对某件事有了兴趣,就会以最大的热情去做这件事,而且易取得成效。学生学习同样如此。教师课上得好,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取胜。一是生动、幽默、形象感染人,二是循循善诱、条理清晰吸引人。三是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喜爱教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如果三者兼而有之,那上课艺术便是达到了至善。任课教师至少要做到其中的两条,否则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学习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苦和累,即使苦和累也会感到是心甘情愿的,会一头扎进他所钟爱的知识海洋,去勇敢搏击和遨游。
目标分层,设置梯度。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分解成高、中、低三个梯度,由低至高地按教学目标授课,既能条理清晰,循序渐进,又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比较难的教学目标,我们应采取让程度较低的学生能牢固地掌握最基础的部分,让其他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较难的部分,其中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进行拓展和研究。目标的分层、梯度的设置,我们必须在备课、上课、作业、课后的辅导等一系列的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这样,教师教学胸有成竹,有的放矢,以期达到教学目标。
关注后进,激励为主。人的智力相差无几。好学生受到的赞赏比较多,做的也比较好。赞赏,表现好,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越来越好。而所谓的差生,很可能是一件事做差,受到责难和批评,于是一步错步步错,将错就错,一错到底,一蹶不振。批评,责难,表现差,形成恶性循环,越来越差。差生之差,究竟谁之过?我们认为,主要还是在于有理智有历练的成年人,在于我们肩负教育重任的教师。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给所谓的差生以阳光、春风、温暖、赞赏、掌声、鼓励,那么这些学生后面的发展情况可能会大不一样。事实也证明,在关爱、鼓励和严格要求下,所谓的差生有了长足的进步,成为有用之才。
夯实基础,提优补差。做任何事,基础必须扎实,事物才能有发展,有拓展,才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升,以达到新的高度。我们在教学上必须狠抓双基的落实工作,那就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工作。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好高骛远,不爱脚踏实地,那是非常有害的。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要进一步提高,效果必然会打折扣。故在教学工作上,我们必须做到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一个教学班学生程度不可能整齐划一,所以作为任课教师必须提优补差,特别是要做好补差工作。我们要设法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锦上添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对后进学生,则必须倾注极大热情,作出无私奉献,脚踏实地帮他们拉差补缺,以跟上全班同学学习的步伐。教师神圣的职责就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位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分层教学,差异互补。因为学生之间有差异,所以理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上课时我们可以根据分层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提不同层次的问题,分析不同层次的习题,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课上活,尽可能让所有学生掌握所教的知识。我们也可以利用拓展型、研究型课程进行分层教学,让学有余力学生学得更多更广更深入,提高综合素质能力,让基础较差学生能及时弥补不足。我们也可以在课后对基础较差学生进行拉差补缺,以跟上同班同学的学习进度,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生活学习工作中处处存在差异,没有差异反而不正常。如人的性别有差异,男女的体力有差异,各人的兴趣爱好有差异,有些学生文理科有差异,即使同一门学科中相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因人而异。所以,差异无所不在,我们大可不必为有差异而焦虑和担忧,我们完全可以化差异为资源,把差异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例如,课堂上某学生独到的见解,是一种无形的资源,它是思想的火花,可以激起其他学生心灵上的碰撞,产生知识上的能量。又如,学生的长处可以弥补各自的短处,文科见长的学生可以帮助以理科见长而文科不足的学生,反之亦然,以达到互补的作用。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是一种很好的化差异为资源的形式。
差异评价,激发内驱。所谓差异评价,就是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而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激发被评价者的内驱力,使其更具信心,进步更快。我们知道评价一个人,先表扬他的优点,再指出他的缺点,被评价者往往容易接受,而我们先批评他的缺点,再表扬他的优点,接受缺点的效果就要差一点,如果只批评他的缺点,不说他的优点,那效果将更差。所以我们要找出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按照他们各自的个性,进行纵向比较,差异评价,横向要求,以树立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内驱力,不断成功,不断进步,不断向前。
我校的随迁子女比较多,他们的父母从全国各地来到浦东,来到祝桥地区,许多家长无暇关心自己的子女,放学时也无法准时到校接自己的子女回家,更无法辅导子女做作业。为了给这些家长排忧解难,学校成立了党员青年教师服务队,每天下午放学后,有三位教师在阅览室对这些学生进行服务,或有针对性地谈心,拉家常,和风细雨地做思想工作,或辅导他们做作业,把不会做的作业彻底搞懂,或带领他们做游戏,指导他们快乐阅读。这些学生留在阅览室里,免除了日晒雨淋,严寒酷暑,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教师的关怀,获得更多的成功和体验,享受到身心的愉悦,几年来这些学生群体就这样快乐地成长着。
再列举教师撰写的几个案例,以提炼个别化教育的相关规律。
案 例 一
背景:
小婷同学生性胆小,沉默寡言,害怕同学欺负,常把座位移到走道旁;偶尔同学碰一下,她便会号啕大哭;课间休息总是静坐不动,同学不愿和她交往;她每次考试分数均在30~40分,同学们背后讥讽她是“烂葡萄”。她父母都是小学文化水平,忙于种葡萄,无力辅导,随着家庭经济的发展,他们希望孩子至少能考个及格,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措施与对策:
积极营造“老师关心我,同学们亲近我”的温暖集体氛围。教师有意安排她与班长、中队委员同桌吃饭,结伴外出活动。一学期下来,她和多个同学成了好朋友,学习上遇到困难,也能主动去求教;双休日,她还会去同学家玩,班中也有多位同学在她过生日时去祝贺。
有意识地培养她的自信心,让她体验“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成功感。课堂上,教师出简单题目,让她板演;或是提个简单问题,鼓励她回答。开始,她不敢站起来,为此,每天放学后,教师一边辅导她做回家作业,一边鼓励她。一段时间后,她能和教师进行交谈,课上也能勇敢地进行板演。
加强和孩子父母的沟通。家访时,教师要求她父母经常把孩子带在身边,培养她的交际能力。有时,让她帮父母称葡萄,算价钱。在班里,教师让她在班会课上朗读一些短文;同时,教育同桌不仅不欺负她,还要主动帮助她,帮她移正椅子,鼓励她不要怕。
摘自樊福弟《葡萄是怎样成熟的》
案 例 二
一天早上,某班主任一如既往进入班级。不久,数学老师让学生准备纸笔,准备放录音,让学生听算。可发现教室外家长没有要离开的意思,有位家长甚至还大声地在责备他的孩子。班主任没让他继续往下讲,示意他到其他地方讲话。原来,孩子没完成作业,而且还撒谎。
分析:
该生的家长是外来务工人员。可以看出他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比当地家长还高。由于自己吃了受教育程度低的亏,不得不四处奔波打工挣钱,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龙成凤。但是,作为父母,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另一方面却无法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集中体现在:孩子没有一个良好的做功课的环境;孩子的功课缺乏辅导;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方法。措施:
作为教师,我们能做的就是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对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我们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抓差补缺,多抽点空给他们辅导功课。对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应加强跟其父母的联系和沟通,结合家长的力量做好工作。与他们共讨教育方法,共同探讨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并尽可能地避免负面行为,更多地鼓励孩子,积极地评价孩子,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然后给他更多的关注和期望。
摘自郭金萍《直面孩子的撒谎行为》
案 例 三
程同学,父母来自四川农村,文化程度不高,也无暇顾及孩子教育。四年级时,程同学经常上网吧,厌学、逃课,语文、数学都是六十几分,英语不及格。做事毛手毛脚,上课不遵守纪律,影响别人上课。回家作业经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潦草,小组长每天都向班主任告状。
班主任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劝说他该结交怎样的朋友,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可他“积极”认错,屡教不改,依然我行我素,毫无长进。
班主任感到其中的根源是他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为了转化,班主任告诉他上网吧的害处,并关心他的兴趣爱好,问:“你喜欢什么运动?平时周末做些什么?”“你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吗?”……经常与他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使他处处感到教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通过一年的努力,现在的程同学让教师和同学都刮目相看。上课认真听讲,回答问题次数多了,坐得住了,精力集中了,同学们也都愿意和他交流合作。值得欣慰的是一年中没有一次缺课现象。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五年级第一学期的期末测试英语分数为93,语文分数为80,数学分数为84。他在其他方面也表现优良,如值日生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在庆六一儿童节活动中他和班中另一位同学表演的快板“我们的校园”获得大家好评等。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必须弄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人施教,正确引导。小学生正值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养成教育要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细节抓起。
摘自张佩芳《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孩子》
案 例 四
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是这样创设情境的:猴子坐在一辆车轮是正方形的车子上颠簸,并设问:“猴子舒服吗?为什么?”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提出车轮应做成圆形的。接着再用动画演示:猴子坐在一辆车轮是圆形但车轴不在圆心上颠簸,设问:“车轮已改成圆形,为什么猴子还不舒服?”学生依据刚刚所学的知识很容易想到:要使汽车不上下颠簸,必须使车轴至车轮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因此车轴必须装在圆心处。最后再用动画演示:猴子坐在经过改进后的汽车上笑,教师语言配合:“猴子在谢谢我们大家呢!”这个情境具有强烈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笑声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并体验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成功感,这样的情境非常有效。
[分析]合理、适度的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教师设计了猴子坐车的情景,富有童趣,比较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所以学生的兴趣很高,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存在差异性。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童话之类的情境,而高学段学生更喜欢直观性,探究性的情境。
[思考]小学生由于认知发展、心理年龄特点等原因,的确需要生动、有趣的情境。但“生动、有趣”并不是有效情境的标准。关键是这些情境是否符合他们的“胃口”,能否激发学习的欲望,有效促进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只有基于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情境。
摘自周德明、陶战平《和谐托管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由于篇幅关系,我们只能从学校无数的案例中选择四个案例来佐证个性化教育。
从以上的分析以及所举的案例及其他案例,我们可以初步归纳个性化教育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个性化教育课题还在研究中,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个性化教育的认识将更为深刻。
其一,对学生要有大爱。爱是开启智慧的最好钥匙,大爱才能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融,才能融化学生的心,让其感到温暖,不排斥教师的关心与指导,进而接受教师的教育,与知识的传授。
其二,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用成功教育的理念鼓励、激励学生的成长。要鼓励学生每个点滴进步,积小胜为大胜,成功是成功之母。
其三,要注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有效的差异教育教学。要有教育教学的机智,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策略与方法,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易于接受,消化,掌握,运用。
其四,要让学生养成两个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在低年龄段和小学阶段。那就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两个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终身成长发展有益。
其五,兴趣教育与情景教育也非常重要。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学而不厌,学有所乐,学有所专。设置适当的教育情景,学生便会身历其境,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育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