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岚 张一春
一、微课的定义及特点
微课是以阐释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为中心、以短小精悍的流媒体为表现形式的教学视频。其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教学时间短。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短的1—2分钟,最长不超过15分钟。这种较短的教学时长较为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更快更好地吸收与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二,教学内容少。微课教学内容精简,着重讲解某个知识点,目标单一,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
第三,资源容量小。微课视频的大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容量较小,能让学生通过手中的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观看,也可方便、快捷地将相关微课下载保存到移动终端。这种便利性是微课区别于传统视频课程的显著特点。
第四,制作简单。微课的制作方法灵活多样,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录屏制作,也可以借助摄像机拍摄完成,也可以利用PPT、 Flash、电子杂志等软件制作动画。
第五,学习方式灵活。可运用于多种学习情境,如在线学习、面对面教学、混合学习等,可以是正式学习,也可以是非正式学习。此外,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
二、微课的评价原则
(一)科学性
基本概念、定理、定义、公式的描述准确,例证真实可靠。
分析、推理和论述严谨,实证步骤正确。
解说正确、术语规范、文字符号正确。
(二)教育性
符合教育方针,教学目标明确,对学习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理论联系实际,取材适当,有针对性,选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符合教学原理和认知规律,分析推理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能使过于理性的知识感性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深奥的知识通俗化。
形象生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便于学习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三)实用性
操作简单,内容选择恰当。
能提高学习者学习的效率,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艺术性
创意新颖,构思巧妙,节奏合理,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画面美观流畅,切换过渡自然,整体设计合理;画面突出主题,表达能力强。
声音清晰,无杂音,配合文字、图片,能调动人的各种感官。
(五)技术性
图像、声音、文本设计合理,声像同步画面清晰,字幕清楚。
可以跨平台使用,安全可靠,不受误操作影响,在不同配置的计算机上运行无障碍。
三、微课的评价指标体系
笔者根据前文微课评价原则的分析,结合微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制作简单以及学习方式灵活的特点,并遵照与目标的一致性、方便的可测性、体系内指标的相互独立性、评价体系的完整性、指标的可比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原则,设计了微课的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
微课的评价指标体系表
(续表)
四、微课评价的方法与策略
正确的评价方法是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化、规范化的前提。因此,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提出以下方法与策略,以促进微课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帮助教师与评委正确、客观地评价微课的优劣,以不断完善微课。
第一,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微课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若评价体系过分的量化,就会使一些无法量化的内容排除在外,从而会影响到微课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若评价体系过于定性化,将会导致评价结果失去一定的客观性和标准性。因此,应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搜集全面有效的数据对微课进行评价。
第二,通过统计加权法设定指标的权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微课评价的随意性,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加权不仅可以显示某些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而且是评价指标体系取得可比性和客观性的基本保证。
第三,根据微课的特点,从内容到形式、动静态评价相结合,形成完整系统全面的评价体系。即重视微课的专家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以及网络评价等,实现对微课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
第四,从微课的长远发展来看,应创建一套完善的评价反馈体系,采用评价反馈再评价的方法,且要充分发挥专家小组和网络评价的意见。评价反馈对于准确、清晰地认识微课建设与应用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帮助微课设计者、开发者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加以改进和完善。此外,评价本身就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对上次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实际上就是对上一轮评价进行一个全过程的检验,从而可以为下一次评价提供有效的信息。
(摘自《教育现代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