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的结果充分证实了第四教育署进行“创新班主任培养方式的实践研究”项目研究的及时性和必要性,坚定了他们项目推进的决心——以教育署统领式的培养为起点,启蒙学校和班主任的理性自觉,拓宽其专业化发展的空间。而教育署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着重于有效提供政策保障,支持和鼓励学校和一线班主任根据专业化发展的需要,自主发展。这也是培训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实生活中,前瞻性地发现问题是很重要的。发现问题就要去研究这些问题所涉及的各种各样的因素,正效应和负效应,今天的效应和明天的效应。第四教育署的领导清醒地认识到:班主任群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培训手段必须创新,必须贴近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和个体差异。教师的禀赋不同,对教育的理解、学生的认识不同,对教育方法的选择和环境的取舍有个人偏好。因而创新班主任培养方式一定要以人为本,尊重班主任群体中存在的差异。同时,他们还认为,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差异又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以学生之间的差异为例,对于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理解了,有的学生不理解,如果让两部分学生相互交流,那么,不理解的学生慢慢理解了,而理解了的学生则会理解得更深、更精确,因而有助于所有学生通过正反对比强化正确认识,学会比较和鉴别,学会从不同视角正确地认识和解决问题。对于班主任培训而言,道理也是如此,教师之间的差异同样可以转化为教师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资源。
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第四教育署提出的创新班主任培养方式主要是点面结合,采取骨干培养加全员培养的形式,满足不同层级班主任发展的需求,实现有阶梯度的创新培养,并在实践中不断推动和改进培训方式。
项目组把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大致分为“磨合期”“成长期”“成熟期”和“专家型”这样几个阶段,认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存在不同的专业发展问题和需求。
(1)磨合期
以上岗培训为契机,促进新班主任快速掌握班级管理规范和基本工作技能。新班主任大多数是由新教师担任的。尽管他们在大学里学了不少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但初为人师,缺乏班级管理的实践经验和育人技巧,缺乏对教育教学中突发事件的解决能力和应对策略。要使他们尽快适应班主任工作岗位,需要探索一种有效的途径来加强系统的上岗培训,通过多形式多途径调研,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对专业发展的愿景,精细设计,为新班主任量身定制培训方案和课程。
(2)成长与成熟期
以研究为成长途径,引领合格班主任提升班级管理的实践性反思能力。针对已具有一定班级管理经历、已形成一定班主任工作技巧和素养的合格班主任,开展以反思型实践为主要途径的研修活动。这个环节需要将班主任以往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反思相结合,注重研究的内涵与特质,进而掌握反思策略,帮助他们提高实践性反思能力,如教育方案的选择策略、自我追问的策略、借助资源策略、撰写案例策略等。
(3)专家型
以班主任工作室为平台,鼓励骨干班主任塑造班级管理风格,这一类骨干班主任成为教育名师的重要标志是有思想、有经验、有个性、有风格。对于骨干班主任,要为他们搭建相应的平台,外化他们的知识,使之成为大家共享的资源,促进教师间的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切磋,共同发展。
针对不同阶段,系统地设计了有阶梯度的培训课程,引导教师有意识地朝着专业成熟方向持续前进,并能为下一阶段的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